后背酸痛是怎么回事-
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 见的恶性疾病类型,属于髓系造血干
/
祖
细胞疾病。
该病的主要特征为骨髓和 外周血幼稚髓性细胞和原始髓性细胞异常增
生,以贫血、感染、发热、出血、代谢异常和脏器浸润为主要 临床表现,大多数
患者病情汹涌且预后极差。靶向治疗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
法,
能够特异性控制病情,
改善预后。
目前关于此类疾病患者靶向治疗药物的临
床研究较多,本文特进行系统性地综述,以供参考。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中一种常见的类型,
在所有急性白血病
患者中的构成比大约为
70%
。该病已 经被
WHO
列为第四类恶性肿瘤,死亡风险较
高。
在我国,
急性髓系 白血病是十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大约为
3.4/10
万,其中有超过
30%
比例的小儿病人,并且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增长趋势明显
[1]
。
目 前现代医学水平条件下,
该病的发生原因上不明确,
受到地域环境因素、
化学接触、< br>电离辐射、
吸烟和酗酒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发生,
且基因突变和生物标
记研究发现 ,该病很可能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
靶向治疗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明确的致癌 位点的一种药物治疗方式,
能够根据发病机制设计相应的药物,
并通过与致癌位点特异性结合控 制病情,
已
经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特异性靶向药物
1.1
CD33
单克隆抗体
CD33
单克隆抗体已经被批准应用于老年复发性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并且在一项单中心随 机对照试验中证实
[2]
,
CD33
单克
隆抗体作为靶向治疗药物对 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与标准柔红
霉素治疗方案相近,
但是前者
2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远高于后者,
且前者
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
16%
,远低于后者的
43%
,证实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也比较
高。另一项国内研究将CD33
单克隆抗体与阿糖胞苷联合治疗与传统化疗效果进
行对比,
得到了相似的 结果,
证实此类药物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确具有较
高的应用价值
[3]
。
1.2
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
索拉菲尼 、
AC220
和米哚妥林等均是急性髓
系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的常用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 剂,
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据张丽丹等人研究表明
[4]
,索拉菲尼 联合常规化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治疗后的临床获益率可达到
70%
,
而单 纯常规化疗方案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获益率
甚至不到
50%
,证实索拉菲尼的应用价值较 高。另一项关于米哚妥林对此类患者
的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
[5]
,
米哚妥林每天
100mg
,
联用
28d
,
配合给予
传统化疗方案,
能够提高酪氨酸激酶突变型和野生型的完全缓解率
(
83%
和
92%
)
,
而传统化疗方案的完全缓解率仅为(
35%
和< br>74%
),值得推广使用。
1.3
其他激酶抑制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靶向治
疗 药物还包括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
2
抑制剂。在既往一项动物实验研究中表明
[6],
该药物对多种基因型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均比较理想。
AMG925
作为酪氨酸激酶受体和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
2
双重抑制剂,能够促使细胞从
G1期快速进入细胞周期,进而达到理想的疗效。
2
免疫治疗
2.1
双特异性
T
细胞衔接抗体
此类药 物主要是利用
DNA
重组技术对髓细胞
系的双特异单链抗体表达的受体制成,
能够特异性识别
CD33
,
并且还可扩充
T
细胞,促使此类细胞与急 性髓系白血病中恶性肿瘤细胞结合,进而杀死肿
瘤细胞。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对正常的细胞并无明显的 影响。有研究报道
后背酸痛是怎么回事-
后背酸痛是怎么回事-
后背酸痛是怎么回事-
后背酸痛是怎么回事-
后背酸痛是怎么回事-
后背酸痛是怎么回事-
后背酸痛是怎么回事-
后背酸痛是怎么回事-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8: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541.html
-
上一篇:美国 FDA批准靶向药物
下一篇:青春期性发育影响因素(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