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
粪便的临床医学检验及意义
1
粪便一般检查
正常粪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纤维素、消化道
分泌物、大
量细菌、无机盐和水等组成。
1.1
参考值
颜色与性状
正常成人的粪便为黄褐色成形软便;
婴儿呈黄色或
金黄色不
成形糊状便。
1.2
临床意义
1.2.1
黏液脓血便
细菌性痢疾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阿米巴痢
疾粪便呈
暗红色果酱样,以血为主,有特殊腥味。
1.2.2
稀汁样便
见于各种感染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
急性肠
炎。
123
柏油样便
呈黑色。上消化道出血
50
?
70ml
即出现柏油
样便,其隐血试验为阳性。
1.2.4
米泔样便
呈白色淘米水样,见于霍乱、副霍乱患者。
1.2.5
鲜血便
见于直肠、结肠息肉和肿瘤、肛裂及痔疮等。
1.2.6
白陶土样便
见于阻塞性黄疸。
1.2.7
球形硬便
见于便秘。
1.2.8
扁平带状便
见于直肠或肛门狭窄。
1.2.9
胨状便在坚硬的粪表面附着少量黏胨,
为痉挛性便秘的特
点,如
溃疡病出血、胃炎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某些慢性菌痢
病人也可排出类
似的粪便。
1.2.10
凝块样便
为脂肪及酪蛋白消化不全所致,呈蛋花汤样
外观,多见
于婴儿消化不良。
1.2.11
绿色便
因肠蠕动过快,胆绿素尚未转变成粪胆素所致
,
多见于婴
幼儿腹泻。
精品文库
1.3
注意事项
1.3.1
标本取材时应注意留取异样部位的粪便,
采集后应立即送
检。
1.3.2
注意食物及药物对粪便检查的影响,如蔬菜使粪便呈绿
色,动物血使粪便呈黑色,消化道钡剂后粪便呈灰白色
,
山道年、大
服用中药
黄后粪便呈紫色。
1.3.3
避免尿液、月经血混入粪便。
2
粪便显微镜检查
2.1
参考值
正常粪便中白细胞偶见,红细胞无,结晶少量,细菌少量。
2.2
临床意义
2.2.1
白细胞增多
见于肠炎,如痢疾志贺菌引起的菌痢,其他
病原菌引
起的肠道感染,以及过敏性肠炎及钩虫病、阿米巴痢疾、溃
疡性结肠炎等。
2.2.2
吞噬细胞
(macrophage)
与脓细胞同时出现,见于细菌性
痢疾及溃
疡性结肠炎。急性出血性肠炎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2.2.3
红细胞
见于肠道下段炎症出血时、痢疾、下消化道肿瘤、
溃疡性
结肠炎、直肠息肉等。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阿米
巴痢疾时红细胞多于白细胞。
224
肠黏膜上皮细胞肠道炎症时可见增多。
225
上皮细胞大量上皮细胞出现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
炎、假膜性肠
炎。
2.2.6
结晶特殊结晶如菱形结晶,常见于胃肠道出血后的粪便
中;夏科莱
登结晶见于过敏性肠炎、肠道溃疡、寄生虫感染、阿米
巴痢疾等。
2.2.7
真菌
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引起真菌二重感染所致。如肠道
菌群失
调,白色念珠菌感染,假膜性肠炎;普通酵母菌引起轻度腹泻。
欢迎下载
2
精品文库
2.2.8
细菌
八联球菌常见于消化不良性水泻便中。
2.3
注意事项
2.3.1
粪便采集后应在
I
小时内及时检查,放置过久会破坏粪便
中的有形
成分。
2.3.2
查阿米巴滋养体应从粪便脓血部分取材或采用肛拭法采
样,保温送
检。
3
食物残渣检查
3.1
参考值
正常粪便中常可见到植物纤维,其他残渣少见。
3.2
临床意义
3.2.1
脂肪
有中性脂肪及脂肪酸。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胰头
癌及小儿
腹泻等。
3.2.2
淀粉颗粒
有同心性线状的不规则块状物。见于慢性胰腺
炎、胰腺功能不全等。
323
其他残渣如有肌纤维、植物纤维等,增多见于肠蠕动亢
进和腹泻。
4
结晶检查
4.1
参考值
正常粪便中可见少量磷酸盐、草酸钙、碳酸钙等结晶。
4.2
临床意义
夏科
-
莱登
(Charcot Leyden)
结晶为无色透明的棱形结晶,常在
阿米巴痢
疾、钩虫病及过敏性肠炎粪便中出现。
5
粪便寄生虫检查
5.1
临床意义
欢迎下载
3
抽搐-
抽搐-
抽搐-
抽搐-
抽搐-
抽搐-
抽搐-
抽搐-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8: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506.html
-
上一篇:初中女生青春期性教育问卷调查
下一篇:如何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