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长智齿-
半夏丸的功效与作用
生病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是对于吃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
要先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项等,
以免出现问题 ,
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半夏丸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150
克
白矾(烧令汁尽)
90
克
朱砂(细
研,水飞过)
90
克
黄丹
60
克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化痰安神。主积痰不散,上冲心脏,变为风痫者。
【用法用量】
每次服
20
丸,以人参煎汤送下。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
第
1
页
【别名】
止嗽丸(
《普济方》卷一五七)
。
【处方】
白矾(枯过)
450
克
半夏(汤洗去滑,姜汁罨一宿)
1500
克
【制法】
上药捣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化痰止嗽。主肺气不调,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心下坚满,短气
烦闷;
及风壅痰实,
头目昏眩,
咽膈不利,
呕吐恶心,
神思昏愦,
心忪而热,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
每服
20
丸,加至
30
丸,食后与临卧时生姜汤下。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别名】
瓜蒌半夏丸(
《医门法律》卷五)
。
第
2
页
【处方】
瓜蒌子(去壳,别研)半夏(汤泡七次,焙,取末)各
30
克
【制法】
上药和匀,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止咳宽胸。主肺脏蕴热,咳嗽痰多,脚膈塞满。
【用法用量】
每服
50
丸,食后用姜汤送下。
【备注】
《医门法律》瓜蒌半夏丸用汤浸蒸饼为丸,治证与《济生方》半
夏丸同。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
半夏(生用)
60
克
赤茯苓(去皮)枳壳各
30
克
风化朴消
4.5
第
3
页
克
【制法】
上药前三味,锉碎,焙,为末,入乳钵内,同朴消杵匀,用生姜
自 然汁煮糯米粉为糊,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
化痰破气,泻火通便。主小儿惊搐后风涎潮作。
【用法用量】
每服
30
~
50
丸,仍以淡姜汤食后、临睡送下。儿小者,丸如粟< br>米大。
【备注】
本方组成与
《百一选方》卷五治痰饮臂痛的
治痰茯苓丸
组成相
同,但枳壳用量不同。可参 阅。
【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别名】
猪苓丸(
《普济方》卷三十三)
。
第
4
页
【处方】
半夏
猪苓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燥湿利水。主湿热下注,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
每服
7
丸,加至
20
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
半夏(汤洗
7
遍去滑,晒干)
2
两。
【制法】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第
5
页
【功能主治】
风湿脚气,痰壅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
20
丸,食前生姜汤送下,日
3
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处方】
半夏
6
两
(去脐,
浆水
5
升、
生姜半斤薄 切,
甘草、
桑白皮
1
两,
锉,银石铫内慢火煮
1
复 时,只取半夏,余药不用)
,郁李仁
1
两(去皮尖,焙)
,青橘皮(汤浸去白 ,焙)
1
分,木香
1
分,
槟榔(锉)
1
分。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
化痰涎,止咳嗽。主胸膈热壅。
【用法用量】
第
6
页
每服
10
丸,稍加至
20
丸,食后、临卧淡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
半夏
(用生姜同捣烂作饼子阴干)
2
两,
山芋
1
两,
矾石
(飞过)
2
两。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膈痰滞,吞酸吐沫,涕唾稠粘,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
10-20
丸,食后、临卧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
第
7
页
半夏
5
分,细辛
5
分,干姜
2
分,人参
3
分,附子
1
分。
【制法】
上为末,苦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患心常痛,不能饮食,头中疼重
,
卒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
5
丸,酒送下,日
3
次。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处方】
半夏
3
分,诃黎勒皮
1
两,紫菀
1
两,附子
1
两,枳壳
1
两,杏
仁
1
两 ,
黄耆
1
两,
陈橘皮
(去瓤)
1
两,
肉桂 半两,
人参
3
分,
甘草(炙赤)
3
分,款冬花
3< br>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第
8
页
【功能主治】
脾嗽,痰滞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
20
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
半夏
(汤洗去滑)
1
两,
人参
1
两,
白茯苓
1
两,
麦门冬
(去心)
1
两 ,酸枣仁(微炒)
1
两,甘菊花
1
两,朱砂
3
分(研入)< br>,龙
脑
1
分(研入)
。
【制法】
上药除别研药外,
同杵罗为末,
入研了药,
再研 和匀,
炼蜜为丸,
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肝实热上攻,头目昏眩,风痰。
【用法用量】
第
9
页
每服
1
丸,乳香汤嚼破;薄荷汤送下亦得。
【摘录】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
半夏
2
两(汤浸去滑,焙干)
,丁香半两,干姜
1
分(炮裂)
。
【制法】
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焦冷气,吞酸吐沫,呕逆
,
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
15
丸,煎木瓜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三引《简要济众方》
【别名】
皂荚丸
第
10
页
【处方】
半夏半分(生姜汤洗
7
遍去滑)
,皂荚子仁半两。
【制法】
上为末,用生姜汁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脾热,乳食不下,胸膈多涎。
【用法用量】
皂荚丸(
《普济方》卷三六二)
。
【摘录】
《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
半夏
2
两
(汤洗
7
遍去滑)< br>,
干姜
1
两
(炮裂,
锉)
,
令汁尽)
,草豆蔻
1
两(去皮)
。
【制法】
上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第
11
页
1
两
(烧
白矾
【功能主治】
痰结实不消,见食欲呕。
【用法用量】
每服
10
丸,以姜、枣汤送下,日
3
次,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二
【处方】
半夏
1
两(汤浸
7
遍去滑)
, 木香
1
两,枳壳
2
两(麸炒微黄,
去瓤)
,羚羊角屑
1
两,桂心
1
两半。
【制法】
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噎,心膈短气,烦闷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
20
丸,煎木瓜汤送下,不拘时候。
第
12
页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处方】
大半夏
1
斤。
【制法】
泉水浸
7
日,
逐日换水,
搅动渐去其涎 ,
晒干,
再以芒消、
文蛤、
大黄各
5
钱,
甘草、< br>明矾各
1
两,
姜
4
两,
煎汤
2
碗,
再入半夏,
缓火煮干,晒燥为末,另研丁香
5
钱,茯苓末
4
两和匀,水法为
丸。
【功能主治】
痰饮停滞,胸膈呕吐恶心,吞酸嗳腐,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
1
钱
5
分,开水送下。
【摘录】
《医级》卷八
第
13
页
【处方】
半夏(汤洗
7
遍去 滑,麸炒)
1
两,牵牛子
4
两(一半生,一半
炒)
,青橘皮 (汤浸去白,焙)半两,木通(锉)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疏风转气,下痰。主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
40
丸,夜卧时淡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处方】
半夏
1两(汤洗
7
遍去滑)
,陈橘皮
3
分(汤浸,去白瓤,焙)
,
薯蓣
1
两,干姜半两(炮裂,锉)
,甘草
1
分(炙微赤 ,锉)
,黄
丹
1
两(炒令黄)
。
【制法】
第
14
页
上为末,入黄丹同研令匀,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膈气,痰结气逆,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
20
丸,食前煎人参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处方】
半夏(汤浸去滑,生姜汁制,切,焙)紫菀(去苗土)
1
两,桑
根白皮
(锉)
1
两,
款冬花
3
分,
射干
3
分,
陈橘皮
(汤浸去白,
焙)
3
分,百部< br>3
分,五味子
3
分,细辛(去苗叶)半两,赤茯
苓(去黑皮)
3
分,贝母(炒,去心)
3
分,皂荚(酥炙黄,去
皮子)
3
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
1
两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第
15
页
上气咳嗽,喉中作声,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
30
丸,食后煎灯心、生姜、枣汤送下,日
2
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
半夏(汤浸去滑
7
遍)
1
两,人参2
两,枳实(去瓤,麸炒)半
两,诃黎勒(煨,去核)
3
分。
【制法】
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短气。
【用法用量】
每服
20
丸,生姜、紫苏熟水送下,日
3
次,不拘时候。
【摘录】
第
16
页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
半夏(汤洗
7
遍去滑,捣罗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和作饼,焙干)
3
两,前胡(去芦头)
1
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槟榔(锉
碎)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诃黎勒皮半 两,枳
壳(去瓤,麸炒)半两,人参半两,桔梗(炒)半两,五味子半
两,附子(炮裂,去皮脐 )
1
两。
【制法】
上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脏壅塞,唾液不休,心胸痞闷。
【用法用量】
每服
20-30
丸,食后温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处方】
第
17
页
圆白半夏、老生姜各等分(捣如泥,焙干)
。
【制法】
上为末,煮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下痰涎。主
【用法用量】
每服
30
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
《直指》卷七
【处方】
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 焙干)半两,芎藭半两,蜀椒(去
目及闭口者,炒出汗)
1
分,附子(炮裂,去皮脐) 半两,贝母
(去心,微炒)半两,桑根白皮(锉碎,炒)半两,款冬花(去
枝梗,焙)半两,细 辛(去苗叶)半两,紫菀(去苗土,焙)
1
两,干姜(炮裂)半两,钟乳(研)
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
双仁,研细)半两。
第
18
页
【制法】
上药先将前十味捣罗为细末,
与钟乳、
杏仁同研令匀,
炼蜜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气胸满,昼夜不得卧。
【用法用量】
每服
3-5
丸,粥饮送下,日
3
次,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
半夏
4
两(以醋
1
升煮,候醋干为度)
,甘草
1< br>两。
【制法】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
【功能主治】
头风吐痰。
第
19
页
【用法用量】
每服
30-40
丸、以米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十便良方》
【处方】
半夏
1
两(汤洗,切)
,雄黄(研)
3
钱。
【制法】
上为细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因伤风而痰作喘逆,兀兀欲吐,恶心欲倒。
【用法用量】
每服
30
丸,生姜汤送下。小儿丸如黍米大。
【摘录】
《保命集》卷下
【处方】
第
20
页
藿香叶
1
两, 白薇
1
两,白术
1
两,人参
1
两,半夏
1
两,干姜
1
分,甘草
1
分,丁香
1
钱。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阻病,心中愦闷,恶闻食臭,食则呕逆,怠堕少力,头眩嗜
卧。
【用法用量】
每服
20
丸,以沸汤煮
3-5
沸, 用人参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鸡峰》卷十六
【处方】
半夏
1
两,
南星(皂角煮)
1
两,
白矾
1
分,
川乌头
(炮)
1
分。< br>
【制法】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绿豆大。
第
21
页
【功能主治】
久嗽,痰吐,头疼。
【用法用量】
每服
10
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
【处方】
大萝卜
1
个,半夏半两,朱砂
1
钱,雄 黄
1
钱。
【制法】
大萝卜一个开小窍成罐, 入半夏在内,好醋煮透赤色,取出,细
研萝卜、半夏如泥,入别研朱砂、雄黄各
1
钱为 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痰鸣涎响,咳嗽喘逆。
【用法用量】
每服
5-7
丸至
10
丸,生姜汤送下。
第
22
页
为什么会长智齿-
为什么会长智齿-
为什么会长智齿-
为什么会长智齿-
为什么会长智齿-
为什么会长智齿-
为什么会长智齿-
为什么会长智齿-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6:3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395.html
-
上一篇: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下一篇:脾虚的五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