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第四章学前儿童生理发展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8 15:23

乙肝病毒-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雀巢高纤高钙奶粉)
第四章


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学习
辅导

第一节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本节主要内容:

人脑作为世界上最精密的活体结构,在生命发展的早期,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生长。
新生儿出生时 ,
大脑占成人脑重的
25%

两岁时,
儿童脑重已占成人脑重的75%
,六岁
时儿童的脑重已接近成人水平。脑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大脑结构的 变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可塑性

人脑大约由
1
万 亿个细胞组成。其中有
1
千亿个神经细胞(简称神经元)
,其余为
神经胶质细 胞。
神经元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 元由胚胎的神经管发育而成,在妊娠中期
3
个月即大脑发育加速期开始之前,
个体所具 有的绝大多数神经细胞(
1000
亿左右)就已经形成了。
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
的过程中,
神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置,
进而承担了特定的功能,
这个过程就是神经 元
的分化。
如一个神经元迁移到了视觉区(枕叶)
,那么这个神经细胞将分化成一个视 觉
细胞。因此,神经细胞在大脑皮层的部位(功能区)决定了它的结构和功能。

在神 经元分化的同时,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
形成
特有的接 点——“突触”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就是通过突触的化学性传递实现的,突触
联结的建 立为大脑发育和脑功能开发提供了充分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 婴儿大脑的可塑性,
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
应性。
婴儿的大脑生成了大量额外的神 经元和突触联系,
来接受人类从出生开始将经历
的各种刺激,而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其 功能和联结将逐渐固定下来,而不经常
被刺激的神经元将失去其突触(该过程被称为“突触修剪”

,以备将来弥补大脑损伤和
支持大脑发展新的技能。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将有
40
℅的突触联结被删减。所以,在
生命早期大脑的发展并不仅仅是成熟程序的展开,
而是 生物因素和早期经验共同作用的
结果。

二、大脑的分化与发展

大 脑各部位的发展顺序是不同的。大脑最先发育成熟的部位是控制婴儿挥动手臂、
踢腿等动作的初级运动中 枢和控制婴儿视觉(皮层枕叶)
、听觉(皮层颞叶)
、本体感觉
(顶叶)等的初级感觉 中枢。大脑皮层中最晚停止生长的是额叶,它主要负责人类高级
心理活动,如解决问题、对意识的控制等 。

(一)髓鞘化

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一些神经胶质细胞 开始产生髓磷脂,
这是一种蜡状物
质,
它们把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
形成一层 髓鞘。
髓鞘的作用类似于电线中包裹在铜线
外的绝缘体,
它为神经元建立一条专有通道 ,
以此提高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速度,
使大脑
和身体其他部位的信息沟通更加有效


神经细胞髓鞘化的过程也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

新生儿大脑的低级部位
(脊髓和脑
干)已经开始髓鞘化,这使新生儿的感觉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接下来是与感觉 运
动有关的部位髓鞘化,
然后是与运动系统有关的部位髓鞘化,
这使孩子在第一年内逐 渐
能进行越来越复杂的动作,如抬头、坐、抓握、站立、行走等。最后是与智力活动有关
的顶叶 、额叶区髓鞘化。到
6
岁末,儿童基本完成所有皮层传导通路的髓鞘化。但大脑
的一些 区域(如前额皮层、网状结构)的髓鞘化进程则要延续到
15

16
岁,这也 是年
幼儿童的注意力不如青少年和成人时间长的原因之一。

(二)大脑皮层的发展

大脑,包括两个由胼胝体连结在一起的脑半球,每一个半球都 覆盖着大脑皮层。大
脑皮层是一种由灰色物质构成的外层结构,
其作用是控制感觉、
知 觉、
动作过程和智力。
经过“怀胎十月”
270
天的发展,新生儿的大脑皮层 虽然还很光滑,沟回还很浅,构造
也比较简单,
但已基本上已具有和成人大脑一样的沟回及皮层 结构了。
儿童大脑的发展
是逐渐的、连续的,各脑区的成熟顺序是自下而上的:即从枕叶、颞叶 开始到顶叶,最
后成熟的是额叶
。枕叶位于头部后方,负责视觉,到九岁时已基本成熟。颞叶位 于头部
侧下方,负责听觉,到十一岁时基本成熟。顶叶负责本体感觉,躯体感觉、听觉和视觉
的 高级整合就在这一皮层,到十三岁时基本成熟。额叶位于大脑的前区,成熟最晚,七
岁以后才开始有显著 发展,一直到青春期还未完全髓鞘化。额叶是脑的指挥者,其功能
是决策控制,
所以也被称为意 志和创造的中枢,
它的缓慢成熟影响着儿童高级认知能力
的发展。在额叶的下部分存在着布洛卡 区,它控制着言语的产生,若该区域遭到损坏,
就会导致失语症或交流混乱症。

(三)大脑偏侧化与用手偏好的形成

1.
大脑的偏侧化

大脑两半球看起来很对称,
但是,
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很大。
大脑左半球包括言语中< br>枢、
听觉中枢、
动作记忆中枢、
言语加工中枢、
积极情感表达中枢,< br>控制着身体的右侧。
大脑右半球包括空间视觉中枢、
非言语声音中枢、
触觉中枢 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
控制
着身体的左侧。

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化(即大脑偏 侧化)在胎儿期就开始了。如子宫内的胎儿,约有
2/3
右耳向外,说明他们具有右耳优势;大 多数新生儿背朝下躺着时,会向右翻而不是
向左翻,
这些婴儿日后也倾向于用右手去够物体;< br>大部分新生儿在听声音和显示积极表
情时,左半球会显示出诱发电位。

大脑的 偏侧化倾向从出生时就表现出来,
并随着年龄的增长,
偏侧化倾向越来越明
显,功能也 越来越固定化。

2.
用手偏好的形成



在 脑的偏侧化基础上,
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
在此基础上
儿童形 成了用手偏好

强烈的用手偏好反映了大脑某一半球具有更强的功能,
这一脑半
球即是个体的优势脑半球。大约有
90
%的人是用右手执行高度技巧性的动作。对他们
而言,语言和手的优势脑半球都是左半球。而对左利手的人而言,左、右脑都有负责语
言的脑区——左 利手的人,
大脑偏侧优势比右利手的人弱,
所以许多左利手的人可以左
右开弓,他们倾 向于使用左手,但有时候也可以非常熟练地动用他们的右手。

用手偏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 经验对用手偏好有很深的影响。一岁的幼儿会开
始学习各种与利手相关的动作,如吃饭、指人或指物、扔 东西、用笔、操作物体等等,
他们会左右手换来换去,然后再会愈来愈偏好用哪一只手。大约半数的幼儿 在
1.5
岁以
后才会逐渐确定用手偏好。
五岁时已经有
90%
的儿童形成了用手偏好。
童年后期用手偏
好基本确定

用手偏好也会受文化 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当孩子左手执笔或拿筷子时,就可能会
遭到教师或父母的纠正。而在另一些文化中 ,左撇子很少被父母和教师纠正,在美国还
有很多专门为左撇子设计的用品。

左利手 儿童可能会在某些领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惯用左手的儿童和双手均用的儿
童比那些惯用右手的 同龄人更易发展出优秀的表达才能和数学才能。
许多左利手的人都
能同时灵活地运用双手,这可 能是因为他们必须得适应偏好右手的社会。

(四)大脑发展的敏感期

大脑 发育存在敏感期。
研究者以脑重和颅骨大小以及脑电图的发展为依据,
对婴儿
期到青春 期这段时间内发生的间断性的脑快速生长期进行了界定。
这些快速生长期是与
儿童智力测验的表 现和认知能力的重大变化同期发生的。
在瑞典的一个研究中,
在安静
而警醒的状态下, 研究者对
1
岁到
21
岁年龄不等的个体的脑电图(
EEG
) 进行测量。
结果表明,
第一次
EEG
能量快速增长发生在
1.5-2
岁期间,
这时语言和表象发展处于高
峰期。在
7.5-9
岁具体形象 思维开始出现,
12
岁、
15
岁有出现两个发展高峰期,这时抽
象思 维开始出现,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还有一个发展高峰期是出现在
18-20
岁,可能与抽象思维的成熟有关。
大脑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是对环境刺激最为敏感的时期。

第二节

身体的生长发育

本节主要内容:

一、身体的生长

出生后的两年里,婴儿经历了人生中第一个身体快速生长期,明显的 变化来自于
身体大小、身体比例和骨骼的变化。

(一)身体大小和肌肉组成的变化

1.
身体大小的变化

在婴儿期,
孩子身体发育最明显的迹象就是身体大小的变化。
在出生后头几个月里,
他们的体重几乎每天增加
28
克,
身高每个月增加
2.5
厘米左右。

4-6
个月时,
体重是
出生时的两倍,
1
岁时体 重是出生时的三倍
(

9.5-10
公斤
), 2
岁时的体重已是出生时的
四倍。

身高也在快速增长。满
1
周岁时,婴儿的身高比出生时高出了
50%
,到第二年时,
就高出了
75%

此时的身高已达到了其最终身高的一半。
而且,
婴儿期的生长速度很不均匀。婴儿可能几天或几星期都保持同样的身高,然后在某一天内突然长高
1
厘米。儿童身体大小的变化速度在两岁后开始减缓。

2.
肌肉组成的变化
< br>肌肉的发展速度很慢。出生时,
35%
的肌肉组织由水构成,而且肌肉组织占婴儿体重的比例不超过
18%-24%


肌肉组织的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 原则

头部和颈部肌肉的发展早于躯干和四肢
的肌肉。肌肉组织在青春早期迅速发展, 男性肌肉的数量和力量的增加都高于女性,这
使男性从十几岁开始运动能力就比女性强。
但是身 体大小和力量并不能说明在许多运动
技能上男性就一定具有优势。

(二)身体比例和骨骼生长的变化

1.
身体比例的变化

新生儿的外型是比较特别的,
头看起来很大。
新生儿头的大小已经是成人后大小的
7 0%
,占整个身体的
1/4
,与腿长占体长的比例相似。

随着儿童 整个身体的生长,
儿童的身体比例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儿童身体的生长
发育遵循头尾 原则
。在婴儿期,头部和胸部一直都保持着发育优势,躯干和腿的发育也
逐渐赶上,躯干在第一 年里生长最快。
1
岁后到青春期,腿的生长最为迅速。躯干将在
青春发育期再次成为发 展最快的身体部位。

儿童在向上生长的同时,
也按照近远原则向外生长。
先 是胸腔和内部器官,
然后是
胳膊和腿,最后是手和脚。在整个婴儿期和儿童期,胳膊和腿的生长 快于手和脚的生长
速度。
但到了青春发育期,
身体的发育却以反方向进行,
先 是手和脚及腿,
然后是躯干。
这就是为什么青少年看起来总是笨手笨脚的原因——他们的手脚看 上去比身体的其他
部位大得多。

2.
骨骼的生长变化

在胎儿期,
最初形成的骨骼结构是由柔软的软骨构成的,
到孕期的第六周开始硬化
成骨 质材料,这一过程将持续整个儿童期和青春期。

身体各部位的骨骼是以不同的速度生长和骨化 的:
头骨和手部骨骼先成熟,
腿骨则
会一直持续生长到
15

16
岁。一般来说,骨骼生长在
18
岁宣告结束。

乳牙出现于婴 儿
7-8
个月。
3-4
岁,所有的乳牙全部出齐,幼儿已经能够咀嚼任何他要吃的东西了。而到幼儿期后期,儿童开始换牙。开始换牙的时间与很多因素有关,
最重要的因素 是遗传基因。我国儿童一般在
6
岁左右开始换牙。环境因素,尤其是长期
的营养不良, 会延后开始换牙的时间。乳牙的疾病会影响恒牙的健康,乳牙衰退是恒牙
衰退的前兆。因此幼儿期也要坚 持刷牙,少吃甜食,防止蛀牙发展。

(三)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





儿童身体外部构造的变化和各种内部器官的发展一样,
都遵循 相同的模式——即在
婴儿期发育很快,在儿童早期和中期发育较缓慢,在青春期发育又再一次快起来。但 身
体各系统的发育略有不同: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都有自己惟一的、独特的发育曲线,生
理系统 的发育是一个不同步的过程,
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婴儿期极其迅速,
脑、
脊髓和头
颅的发育速度比其他任何身体结构都要快,到了幼儿期时就逐渐放慢。而生殖系统在
4
岁前仅 有轻微的生长,
在青春期前几乎停滞,
到青春期时曲线才陡然上升。
淋巴系统
(有
助于增强免疫力,
提高营养的吸收)
则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育速度非常快,
甚至超过成
人水平,在青春期时到达顶点,之后就迅速下降。






身体发育是遗传与环境之间持续、
复杂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br>影响儿童早期成长和健
康的因素,除了遗传的重要影响之外,环境因素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情感 、睡眠、营
养、疾病和受伤对儿童的身体发展也有影响。

二、影响身体发育的因素

身体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复杂的、持续不断的相 互作用的结果。遗传、
营养、情绪等因素在儿童早期身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遗传和激素

遗传在儿童期的身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身高就是一 种具有较强遗传倾向的特
质。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身高反映了家族身高的倾向性。

脑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也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生长激素分泌
不足的儿童,可 能在其他方面的指标均正常,成年以后一般也都五官端正,但是他们的
身高可能仅有
130厘米。
如果这些人较早接受生长激素治疗,
那么他们就可能拥有正常
的身高和体重 。

“孩子在睡觉中长个”
,这是有道理的。生长素在睡眠时分泌最多,对促进儿童的
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足够睡眠,脑垂体无法分泌足够的生长素,身体的
生长发育 也会受到抑制。

除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外,
甲状腺(位于颈部)分泌的甲状腺素也 同时影响着
儿童的生长发育。
4
个月的胎儿就已形成了甲状腺并开始分泌甲状腺素。这 种激素对脑
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十分关键。
如果发现婴儿患有先天性甲状腺缺陷的疾病,就必须
立即接受治疗,否则他们将很快出现智力障碍和生长滞后。甲状腺素分泌不足的儿童,
只要及时接受治疗,这些儿童基本上都会达到正常水平。

(二)睡眠习惯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在正常情况下,
儿童入睡
1
小时后生长 素开始
分泌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睡得好、休息得好的儿童心情愉快、精神饱满,能更好地游
戏 和学习,
对整个家庭关系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睡眠不好的儿童容易发脾气、
吵闹,
还会打扰父母的休息,影响家庭氛围。



在儿童早期,幼儿的睡 眠时间会逐渐减少。新生儿要睡
18
小时,
2

3
岁时睡眠 时
间应有
12-13
个小时,
4-6
岁时需要
10-11< br>个小时。
很多幼儿在中午还要睡上
1-2
个小时,
午睡能够使他们精神 饱满,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一天中剩余的时光。

对于幼儿来说,午餐后到午睡前这段时间,可 以引导他们选择一些安静的活动,
如看书、串珠子等,使孩子的大脑皮层逐渐进入抑制状态。卧室环境要 保持安静,温度
适宜,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安定幼儿的睡眠情绪,使幼儿较快入睡。此外,在幼儿< br>快要醒来时,
播放舒缓的音乐也有助于防止幼儿突然醒来而引起的不快或惊吓。
对于实< br>在不想午睡的孩子,也不必勉强,可以允许他们躺一会儿,或在非睡眠区域安静地玩。

至于晚上的睡眠,上述方法也适用。另外,建议父母或养育者在孩子上床睡觉前
安排一些睡眠“仪式”< br>,让孩子睡觉前经常有顺序地经历一些相同活动,那么久而久之,
孩子就会知道“该是睡觉的时间 了”
。例如,父母每天都在差不多的时间给孩子洗澡、
穿上睡衣,然后抱孩子上床,放一首催眠 曲或讲一个故事或唱一首歌,最后再吻一下孩
子的额头说“晚安”
,关灯。这个“仪式”每天重 复,孩子就很容易预测事件的发生,
在父母给他洗澡的时候。
他就知道该是睡觉的时间了。而且,
这样还会使孩子有安全感,
感觉父母一直就在他的身边,感觉一切都是可以控制和预 期的。另外,由于兴奋和抑制
的相互诱导过程,困倦的孩子反而容易兴奋,感到烦躁不安,所以睡前千万 不要让孩子
情绪激动(如太过兴奋、放声大笑)
,否则孩子就很难安然入睡了。
大多数幼儿都会偶尔在夜间醒来,
但是他们能很快再入睡。
而那些很难再入睡的幼
儿就会出现一定的睡眠障碍。由于幼儿有生动的想象力,很难区分现实和想象,所以
3-6
岁的 儿童中有半数会经历噩梦困扰。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温情地安抚孩子。还有
极少数的儿童会在睡梦中尖 叫、身体摇动、梦呓以及呼吸和心跳加快,对父母的安抚没
有回应。这可能是由于压力、过度惊吓或家庭 氛围紧张而引起的情绪问题所致。对于这
种问题,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避免孩子在白天玩得太 兴奋或受惊吓,使孩子
的情绪安定,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寻求咨询机构的帮助。

(三)

营养

2
岁以前,孩子们的食欲一般都不错,他们 喜欢吃各种谷类食物。
3
岁后,幼儿可
能开始挑食,这是因为他们的生长速度减慢了< br>。同时,认知能力的发展,也会使儿童产
生对新食物的谨慎态度,这也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当成 人不在的时候,这可以保护他
们免受伤害。对儿童不吃的食物所丢失的营养,可以通过吃其他食物来弥补 。此外,重
复地给儿童呈现某种食物(不必要求他一定吃)
,会增加儿童对这种食物的接受程度 。
儿童还喜欢模仿那些他们喜欢和尊重的人(如父母或同伴)对食物的选择。例如,母亲
喜欢喝 牛奶,那么她
5
岁的女儿很可能也有同样的偏好。

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是食 物,
饮食不足与饮食过量都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但其表现
是完全不同的。


1
)营养缺乏

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慢。如果营养不良持续 时间不长,也不特别严重的话,
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 平。这种
“补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5: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321.html

第四章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