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系列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8 14:08

手脚发麻是什么原因-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清泻丸)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疾病简介】

慢性淋巴细胞性 白血病(
CLL
)是造血系统的一种单克隆性
B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其特点为外周血、
骨髓、肝脾和淋巴结均可见到大量的、形态一致的小圆形淋巴细胞聚集,临
床表现为一慢性过程。本病在西方很常见,美国每年的新发病例约为
17000
人,发病率为< br>2.7/10
万人,约占所有白血病的
30%
,发病年龄一般大于
50
岁(平均
65
岁)
,并且随着年
龄的增加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50
岁以下仅占
10%

30
岁以下发病罕见。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比例约为
2:1
。但
CLL
在亚洲国家如日本、中国和印度比较 少见,在所有白血病中的比
例不超过
5%


过去曾把细胞形态和临 床表现与本病相似,
但免疫表型带有明显
T
细胞特征的淋巴细胞
增殖性疾病也 归于
CLL
,作为
CLL
的一种变异型,或称为
T
细胞性慢 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T-CLL

,仅占
CLL

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方案,已
经将本病归类于慢性淋巴 细胞性白血病
/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CLL/SLL

,而
T-CLL
则被归
类于
T
细胞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T-PLL< br>)和
T
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T-LGLL



CLL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至今尚无明确的证据提示化学物质和放射接触史、饮食、吸烟、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能够引起
CLL
,但本病具有家族聚
集的特点。
CLL

B
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呈弱阳性,主要为
IgM

IgG
,为单一的轻链型

κ

λ
。血清中常产生自身抗体。单克隆性
B
淋巴细胞的增殖可能同抗原的持续刺激,
T

B
细胞的调节异常,细胞因子调控异常以及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的改变有关 。约
80%
的病
例伴有染色体的异常,
常见的为
13q14
缺失,
11q
缺失三体
12

少见的有涉及到
p53
基因的
17p
的缺失和
6q
的缺失。在伴有异常核型的患者中,
6 5%
为单一核型异常,部分可有两种
以上的染色体变异。

临床表现:
CLL
并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最突出的表现是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和淋
巴结肿大,
常因常规体检或检查血常规而被发现。
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出现乏力、
发热、盗
汗、 体重减轻,
贫血和感染也愈加明显。
多数病例有局部或全身性淋巴结肿大,脾肿大也很
常见,但肝肿大相对少见。结外器官受累可见于扁桃体和皮肤,胃肠道、肺、中枢神经系统
和肾脏受累不 到
1%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和计数均明显增高,< br>细胞形态表现为成熟型小淋巴细
胞。
部分病例可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多数与 脾脏肿大伴有脾功能亢进以及骨髓浸润有关,
在进展期病例表现得尤为明显。部分患者
Coom bs
试验阳性,但有溶血表现的不多见。其他
可有血清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T
细胞和
NK
细胞功能异常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等。
骨髓中
淋巴细胞比例可达 到
30%-100%
,骨髓活检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IgVH
基因重排和p53
基因
突变也较常见。

【诊断要点】

1.

外周血淋巴细胞≥
5.0
×
10
9
/L
,多数在
30.0
×
10
9
/L
以下,可超过
100.0
×
10
9
/L
。细胞形
态表现为成熟的 小淋巴细胞,染色质较凝集,胞浆少。约
15%
的患者有少量非典型淋
巴细胞,包括幼 淋巴细胞和小裂细胞。

2.

骨髓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 超过
30%
,幼淋细胞比例<
55%


3.
< br>淋巴细胞
CD5

CD23
阳性,
SmIg
弱阳性,
FMC7
阴性,
CD22

CD79b
弱阳性或阴
性。无其他
T
细胞标志,单一的
κ

λ
型轻链。

【临床分期】

目前多采用
Rai

Binet
分 期,其特点是简单实用,见表
1




1. CLL
的临床分期

Binet
分期

A
B
C
Rai
分期

0
I




IV
临床特征

血红蛋白>
10.0g/L
,血小板>
100
×
10
/L
,受
累淋巴器官<< br>3


9
血红蛋白>
10.0g/L
,血小板>100
×
10
/L
,受
累淋巴器官≥
3

9
血红蛋白<
100g/L
或血小板<
100
×10
/L

仅有淋巴细胞增高和骨髓浸润

淋巴细胞增多伴淋巴结肿大

淋巴细胞增多伴肝或脾肿大

淋巴细胞增多伴血红蛋白<
110g/L
9
淋巴细胞增多伴血小板<
100
×
10
/L
9
平均生存时间
(年)


10
7
2


12.5
8.5
6
1.5
1.5

注:受累淋巴器官包括
5
组:单侧或双侧的颈部、腋 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肝脏和脾脏。

【治疗】

一、治疗指征
CLL
的诊断确定后,首要问题不是选择治疗方案,而是考虑何时开始治疗。法国
CLL< br>协
作组先后对
609
例和
926

Binet A

CLL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分别采用
小剂 量苯丁酸氮芥合用强的松持续或间断给药,而对照组不予治疗直到病情发展为
B

C< br>期。
结果发现早期治疗虽然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
但对总的生存期并无影响。
后 来对
6
组随
机对照试验共
2048
例早期
CLL
患 者进行的
meta
分析表明,
苯丁酸氮芥加或不加强的松对不
仅不能延长其生 存期,
还有可能促使第二肿瘤的发病率升高。
所以,
首先对诊断为
CLL的病
例进行全面的评估至关重要。
Rai 0
期(
Binet A
期)的患者常表现为骨髓非弥散性浸润,
9
血红蛋白≥
13.0g/L
,外 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30
×
10
/L
,淋巴细胞倍增时间超过
12
个月,
而平均生存时间也在
10
年左右,同正常的人口预期寿命相仿。 对于这些患者,多数学者主
张密切观察随访,当出现疾病进展的征象时开始治疗。

国 立癌症研究所(
NCI
)在
1996
年提出的
CLL
开始治 疗的标准现在仍然适用:

1.

出现下列疾病相关症状之一:
6< br>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
10%

体温超过
38
℃持续两周
以上,无感染证据;极度乏力虚弱,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盗汗。

2.

进行性骨髓衰竭,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进行性加重。

3.

自身免疫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对皮质激素治疗无效。

4.

伴有 巨大淋巴结或淋巴丛(长轴直径>
10cm

,或淋巴结进行性肿大。

5.

脾大超过左肋缘下
6cm
,或进行性脾肿大。

6.

进行性淋巴细胞增多:两月内淋巴细胞增多
50%
以上,或淋 巴细胞倍增时间小于
6
个月。

7.

仅有有明显的低丙种 球蛋白血症和出现单克隆性蛋白但并不满足上述的条件,
不能
作为
CLL
治疗 的标准。

二、一线治疗方案

1.

苯丁酸氮芥(
CLB


CLB
是治疗
CLL
的经典药物,也是一线药 物之一。
CLB
的作用机
制目前尚未清楚。研究发现,
CLB
可与各 种细胞结构如胞膜、蛋白、
DNA

RNA
等结合,
其中
D NA
交联并导致细胞凋亡可能是抗白血病的主要因素;也有认为
CLB
诱导白血病细< br>胞凋亡是通过
p53
依赖途径实现的。总有效率在
45%-86%
,但 完全缓解率很低,一般小于
3%
。持续或间断给药疗效无明显差别。
CLB
的 用法基本有以下几种:⑴

0.4mg/kg

d1
,每
1 4
天一个疗程,每个疗程增加
0.1mg/kg
,直到缓解。最大剂量为
0. 8mg/kg
;⑵

0.3mg/kg

强的松
40mg/ m
2

d1-5
,每
4
周一个疗程,连续治疗
3< br>年;⑶间断给药:
40mg/m
2
,每
4

一次,< br>缓解后或连续两个月病情无变化停药,
最长应用一年;
⑷小剂量连续给药:
0. 1mg/kg/d

直到出现耐药;⑸大剂量连续给药:
15mg/d
,直到 缓解、出现毒性反应或用药时间达
6

月停药。缓解后
5-15mg
,每周
2
次维持治疗。该方案的缓解率达到
89.5%
,完全缓解率为
59.5%
,平均生存时间为
68
个月。





增加给药剂量会提高缓解率、
延长缓解间期和生存时间,
但会带来更大的毒 副作用。

用皮质激素并不会提高缓解率和生存期,目前多用于伴随有溶血等自身免疫异常的患 者。
CLB
的缓解间期较短,平均为
14
个月。但由于其疗效确切,应用方便 ,并发症少,比较安
全,目前仍是治疗
CLL
的主要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无症状的老 年患者。


2.
嘌呤类似物:主要包括氟达拉滨(
FAMP)和克拉曲滨(
Cladribine

2-CdA

。氟达拉 滨
应用得最早,对其研究也较为深入。


1)

氟达拉滨 :
1991
年,
Keating
等报道用氟达拉滨治疗了
174例进展期未接受过任何治疗

CLL
患者,其中
71
例单用氟达 拉滨,
103
例加用强的松。总有效率为
78%
,完全缓解率
29%
,部分缓解率为
49%
。平均生存期为
63
个月,取得完 全缓解的生存期明显长于未缓
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多项临床随机对照实验也证实,同苯丁酸氮芥、CAP
方案和
CHOP
方案相比,氟达拉滨作为一线药物治疗进展期
CL L
方面具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和较长的缓
解间期,
但对长期生存率似乎并无明显的影响
(见表
2


氟达拉滨的用法一般为
20-30mg/m< br>2

连续五天,每四周一个疗程,共
8-12
个疗程。另外,联合应用 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有可能
提高进展期
CLL
的缓解率。
意大利的一个小组用 氟达拉滨
30mg/m
2
/d

环磷酰胺
300mg/m< br>2
/d

疗程
3
天,共
6
个疗程。结果,< br>44%
完全缓解,
16%
部分缓解;而初治病例的完全缓解率达
60%
,但是对难治性和复发病例完全缓解率仅为
17%
,两年生存期为
62%

44%
无疾病
进展迹象。近年,口服制剂的氟达拉滨也取得了相似的 疗效,用法为
40mg/m
2
,连续
5
天。

尽管 氟达拉滨对
CLL
可以取得较高的缓解率,但是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仍能检测到微小
残留 病灶。
氟达拉滨的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髓系受抑和
CD4+ T
细胞受损,
所 以机会性感染
发生率比较高,
特别是联合应用皮质激素时。
应注意在起始治疗时如果白 细胞数较高,
容易
并发肿瘤溶解综合症,
应注意预防。
氟达拉滨的另一个并发 症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管发生率很低。所以在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发生了
AI HA
,应避免应用或停用氟达拉滨。


2)

Cladribine

2-CdA



2-C dA
在结构上同
FAMP
类似,对
CLL
的疗效也同氟达拉滨相仿。对于初治的病例,有效率为
60%-75%
,完全缓解率为
38%- 47%
,近半数病例缓解期为
2
年,
远好于苯丁酸氮芥,
但是长期生存率仍 无明显区别。
而且同烷化剂相比毒副作用严重。
所以目前对是否将其作为治疗
CLL< br>的一线药物尚存有较大的争议。常规用法为
0.1mg/kg

连续输注
7
天,或
0.12mg/kg
,持续输注
2
小时,
5天疗程。一般应用
6
个疗程。




应用嘌呤类似物时如需输血,
则应输注经过辐照的血制品,
以防止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2.
嘌呤类似物与标准化疗治疗进展期
CLL
的疗效比较


组别

治疗方案

病例数

完全缓解

%


1
FAMP

25mg/m

d1-5

vs
2
部分缓解

%


48
缓解

间期



生存期

52
23
48
个月
(60%)

CAP

CY750mg /m
2

d1

ADM 50mg/m2

d1


Pred

40mg/m
2

d1-5


48
17
43
208


48
个月
(60%)
2

FAMP

25mg/m
2

d1-5




vs
CAP

CY750mg/m
2

d1

ADM 50mg/m2

d1

Pred 40mg/m
2

d1-5


336
237
40.1
15.2
31.0
43.0
31.7
个月

21.7
个月

69
个月

70
个月

3

FAMP

20mg/m
2

d1-5




vs
CHOP

CY300mg/m
2
d1-5

ADM 25mg/m
2

d1

VCR 1mg/m
2

d1

Pred 40mg/m
2

d1-5


336
351
40.1
29.6
31.0
41.9
31.7
个月

29.5
个月

69
个月

67
个月

4

5

FAMP

25mg/m
2

d1-5




vs
Chl 40mg/m
2
,d1
2-CdA 0.12mg/m
2
, d1-5

Pred 30mg/m
2
, d1-5

vs
Chl 12mg/m
2
, d1-7, Pred 30mg/m
2
, d1-7
170
181
126
103
20
4
47
12
43
33
40
45
25
个月

14
个月

21
个月

18
个月

66
个月

56
个月

24
个月
(78%)
24
个月
(82%)
二、二线药物治疗方案

1.

烷化剂:
对烷化剂如苯丁酸 氮芥治疗缓解的病例再次应用常会取得同样的疗效,
但是缓
解间期和缓解质量远不如第一次缓解 ,
而且随着疗程的增加,
往往会表现出耐药性。
对苯丁
酸氮芥不能耐受的患者 可以试用小剂量环磷酰胺。
对氟达拉滨治疗无效并出现耐药的病例应
用小剂量苯丁酸氮芥总有效 率仅为
7%


2.

联合化疗:常用的方案为
C OP

CHOP
,常用于对苯丁酸氮芥无效的病例。有效率为
13%-27%
。对于未经治疗过的
CLL
患者,联合化疗的效果并未超过单用苯丁酸氮芥,提高剂量只会增加毒性。法国协作组比较了氟达拉滨、
CAP

CHOP
对< br>CLL
的疗效,结果对氟
达拉滨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有
38%

CHOP
有效,而
CAP
的疗效最差以至于被终止应用。所
以对于复发和难治 性的病例,基于环磷酰胺的联合化疗仍不失为一种选择。
COP

CHOP
一 般均采用标准剂量。也有作者用
mini-CHOP
方案,其中阿霉素的剂量为
25m g/m
2
,并认
为疗效同标准方案相似,且毒性低。

3.

嘌呤类似物:

1)

氟达拉滨:对苯丁酸氮芥耐药的
CL L
患者有效率为
37%-46%
。而对
CHOP
方案无效的
病例有效率为
40%
。氟达拉滨作为初始治疗药物取得缓解并持续
1
年以上的 病例,复发后
再次单用氟达拉滨仍有三分之二有效。
单用氟达拉滨无效的病例如联合应用环磷酰 胺有效率

38%
。有作者分别用氟达拉滨、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和米托蒽 醌(
FCM
)治
疗了
50
例复发和难治性
CLL
患 者,在
38
例完成治疗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
82%
。三组的
完全缓 解率分别为
12%

17%

31%
;部分缓解率分别为< br>88%

44%

56%

起效时间平均

4.4
个疗程。平均缓解时间为
12
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
50个月。但是对于老年复发和难
治性患者效果较差,
且表现出严重的毒副作用,主要为重度粒 细胞缺乏、严重的感染,
少数
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肿瘤溶解综合症和神经系统症状。在 西班牙,
Bosch
等也用
FCM
方案治疗了
60
例难治性 和复发性
CLL
,其中
23
例给予氟达拉滨
25mg/m
2

d1-3
,环
磷酰胺
600mg/m
2

d1
,米托蒽醌
8mg/m
2

d1

37例的方案为氟达拉滨
25
mg/m
2

d1-3
,< br>环磷酰胺
200mg/m
2

d1-3
,米托蒽醌
6 mg/m
2

d1
,每
4
周一个疗程。如严重的血细胞减低
持续
8
周不能恢复或发生严重的非血液学毒性则停止治疗。
结果显示,
平均
3
个疗程后总的
缓解率为
78%

完全缓解率为50%

部分缓解率为
28%

完全缓解病例中
17% MRD
为阴性。
对初始治疗有效的病例,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
32%

40%
,而在对初始治疗无
效的病例则分别为
6%

2 8%
。完全缓解病例的缓解时间平均为
19
个月,
MRD
对缓解期无
影响。未获完全缓解的病例平均生存时间为
25
个月,死亡原因多与疾病的进展有关。

2)

2-CdA

2-CdA
作为二线药物治 疗难治性或复发性
CLL
的效果同氟达拉滨相仿,
平均有
效率为
38 %
,完全缓解率
7%
。经
2-CdA
治疗后复发的病例,再次应用< br>2-CdA
的总有效率

手脚发麻是什么原因-


手脚发麻是什么原因-


手脚发麻是什么原因-


手脚发麻是什么原因-


手脚发麻是什么原因-


手脚发麻是什么原因-


手脚发麻是什么原因-


手脚发麻是什么原因-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4:0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247.html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系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