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神经科五大疾病特征及鉴别诊断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8 14:08

嘴唇发紫-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复方磺胺甲恶唑片)
神经科五大疾病特征及鉴别诊断

医脉通

2015-04-08

发表评论
(
6
人参与
)

分享

医脉通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编根据医脉通读片会中的相关内容将各种疾病进行了归类整理,与大家分享。


一、脑膜瘤


脑膜瘤
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细胞,好发于矢状窦旁、大脑镰、大脑凸面
,
瘤细胞表现多
样化
,
在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分类中 将脑膜瘤分为脑膜上皮细胞型、
纤维型、
过渡型、
砂粒
体型、血管瘤型、分泌 型等
15
个类型。脑膜瘤多见于成年人,女性是男性的
2
倍。钙化性
砂粒体型脑膜瘤与典型的脑膜瘤一样
,
也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砂粒体在脑膜瘤中的发生率约
10%
,砂粒体型脑膜瘤的特征是 在肿瘤组织中形成许
多矿物质化的同心圆结构和砂粒小体。




钙化性砂粒体型脑膜瘤
CT
平扫多呈高密度团块或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这是由于瘤内存在较多的砂粒体及钙化,导致肿瘤在
CT
上密度增高,并且由于砂粒体及钙化分布
不均匀,肿瘤密度也多不均匀。
CT
增强扫描肿块内的实质部分明显强化,而钙化区内 残存
的肿瘤实质细胞的强化由于部分容积效应无法准确判断,
因此
CT
增强扫描对完全或大部分
钙化的砂粒体型脑膜瘤诊断意义不大。


鉴别诊断




完全钙化的砂粒体型脑膜瘤需与颅骨的内 生骨瘤、
骨样骨瘤及软骨瘤相鉴别。
骨瘤
好发于
11~ 30
岁的男性
,
骨窗上密度相对较均匀,骨瘤表面的薄层骨皮质与颅骨的骨皮质相延续,
其内松质亦与颅骨的松质相连。
骨样骨瘤有典型的瘤巢
,
患者 多有夜间痛。
颅底软
骨瘤多位于斜坡和鞍旁,常侵犯邻近骨质,斑片状钙化多见,海绵窦多有不 同程度的受累,
肿瘤多明显不均匀强化。




另外钙化 不完全的砂粒体型脑膜瘤还应与颅咽管瘤及少突胶质细胞瘤相鉴别,
颅咽
管瘤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
断续的壳状钙化为其典型表现。
少突胶质细胞瘤成年男性多见,

发生于额 叶,弯曲条带状钙化是定性的可靠征象。




囊变的砂粒体型脑 膜瘤需与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节神经胶质瘤相鉴别。
大多数神经
节细胞瘤及神经节神经胶质瘤发 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好发在颞叶和额叶。
影像学常表现为大
的囊性肿块含有壁结节或含 有囊性部分的实性肿块,有钙化,具有轻度或无水肿。




囊变 的砂粒体型脑膜瘤还需与血管母细胞瘤鉴别。血管母细胞瘤好发于小脑半球,
多见于
20-40
岁,大囊小结节,增强后结节明显强化,瘤内及周围常有异常血管影。


二、淋巴瘤


脑内恶性
淋巴瘤
是原发于淋巴网状细胞系统 的一类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
1%
,均为非
霍奇淋巴瘤。
淋巴瘤的生长部位多 位于中线和旁中线处,
肿瘤沿血管周围间隙呈浸润性生长,
常无固定形态,
可为单发或 多发的圆形病灶,
也可为边界不清浸润或弥漫分布的病灶,
肿瘤
可侵犯脑实质与脑膜, 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好发于中、老年人。


诊断要点




位于大脑深部如基底核区、
丘脑、
脑室周围的单发或多发圆形病 灶,
边界大多清楚,
占位效应及周围水肿均较轻。



T 1WI

T2WI
上信号强度与脑灰质相彷,有时淋巴瘤呈明显的长
T1
T2
信号,肿
瘤本身很少有出血、坏死及钙化。



因肿瘤在病理上细胞密度高,
DWI
上常为高信号。



增强上,肿瘤常呈明显均匀的团块样或“拳头状”强化,有时肿瘤为均匀强化或带
缺口的环形强 化,有一定特征性。


鉴别诊断




转移瘤:病史,灰白质交界处,
T1WI

T2WI
高信号,明显瘤周水肿 及占位效应,
部分病灶因中心坏死增强后扫描呈环形或不均匀强化。


< br>胶质瘤:
T1WI

T2WI
高信号,恶性程度较高者瘤周水肿更为明 显;强化形状明显
不规则。


淋巴瘤对放疗、皮质类固醇治疗敏感,及时诊 较为重要,试验性放化疗可作为鉴别诊
断方法之一。


三、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是原发性脑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 瘤,约占整个脑肿瘤的
33
%。肿瘤好发
于额部,其次依次为颞叶、顶叶、小脑和脑干 。脑室系统内的星形细胞瘤报道较少,故临床
工作中常易发生误诊。




脑室内星形细胞瘤通常认为是起源于室管膜基质的神经腔质细胞,向脑室内生长,
瘤体全部或大部分位于脑室内。



多发生在中、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第四脑室内星形细胞瘤 平均发病年龄为
12
岁,明显小于幕上脑室者,肿瘤平均发
病年龄
28.6< br>岁。


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往往囊变较多 、强化不均匀、肿瘤边界不清等特点,可助于诊断及鉴别诊
断:




侧脑室内脑膜瘤:
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
好发于中年女性,T2WI
常呈等信号,
增强
扫描呈明显均一强化。



室管膜瘤:以第四脑室最多见,儿童发病率高,肿瘤常呈分叶状,其内可见钙化、
囊变,出血少 见,可沿脑室塑型生长,也可随脑脊液转移。



脉络丛乳头状瘤:好发于 侧脑室三角区、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及桥小脑角池,
T1WI
常为较低信号,
T2WI
为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



中枢神经细胞瘤
:
好发于侧脑室透明隔和孟氏孔附近,多见于青年人,肿瘤常可使
室间孔闭塞,造成侧脑室扩大 。最终确诊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

嘴唇发紫-


嘴唇发紫-


嘴唇发紫-


嘴唇发紫-


嘴唇发紫-


嘴唇发紫-


嘴唇发紫-


嘴唇发紫-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4:0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245.html

神经科五大疾病特征及鉴别诊断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