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隐私-
舌感觉异常
摘要
对舌觉异常的界定是指舌 的感觉异常
,
包括舌味觉改变及舌部的冷、
热、痛、痒等异常感觉
,
并对舌味觉改变如舌苦、甘、淡、酸、咸、辣及舌其它
感觉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舌觉的内容包括化学性的感觉
(
如苦、甜、咸等
)
及舌的 物理性感觉
(
如痛、
冷、腻等
)
[
1
]。因此舌觉 异常是指舌的感觉异常。中医认为它包括舌味觉改变
及舌部的冷、热、痛、痒等异常感觉。它是中医诊断 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
对于临
床也有重要意义
,
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br>,
本文就此作初步探讨。
1
舌觉异常
1.1
舌味觉及其改变
《灵枢
·
脉度》
云
:?
心气通于舌< br>,
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
已认识到舌能感知
五味的变化
,< br>是指舌的味觉功能
,
现代研究证实舌的味觉则是由分布于舌粘膜乳
头的味觉纤维
,
通过味蕾感受刺激。舌的各部分对各种味觉刺激的灵敏度不同
:
舌尖对甜、 酸、苦、咸的感觉非常灵敏
;
舌根部主要对苦味敏感。有的乳头突起
仅对一种味觉起感 应
,
也有的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味觉起感应。
病理
上则如
清
·
曹炳章
《辨舌指南》
所指出
:?
内脏有病
,
无 论属寒属热
,
于舌之味也有特殊征
象
,
可辨寒热虚实
,亦宜知之。如胃虚则舌淡
,
胆热则口苦
,
宿食则食酸
,
寒胜则舌
咸
,
脾肾虚留湿亦咸
,
风热则涩
……?
现 代医学把舌味觉异常区分为味觉缺乏
(
失
味症
)
、味觉减退、味觉障 碍
3
种。如严重烧伤、各种重病及手术后的病人
,
多会
觉得食物无味
,
糖尿病人时有舌甜
,
胆道疾病每有舌苦
,
消化性溃疡病人 易发生舌
酸
,
颌下腺炎患者可发生舌咸
,
有心理疾患者可有奇怪的味 觉症状。
部分舌味异常
的物理化学诊断
,
可运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
稀盐酸溶液、
奎宁溶液、
食盐溶液
等
,
分别蘸于舌上测出 甜、酸、苦、咸阈值等
,
凡阈值升高或不能辨别滋味者
,
为
味觉缺乏
(
失味症
),
即中医的舌淡乏味证。若阈值降低
,
对某种味 道特别敏感者
,
为味觉异常。凡口甜者
,
其甜味阈多降低等。
舌苦
:
指自觉舌上有苦味。
苦为胆味
,
胆汁分泌排泄与肝之疏泄有关
;
苦属火
,
火气盛则苦
,
舌 居口中
,
故
《内经》
称舌苦为口中苦或口苦。
?
胆胀者,
胁下痛胀
,
口中苦
?(
《灵枢
·
胀论》);?
肝气热
,
则胆泄口苦
……?(
《素问
·
痿论》
);?
胆
病者
,
善太息
,
口苦
…… ?(
《灵枢
·
邪气藏府病形篇》
);?
有病口苦
……
病名曰胆
瘅
……
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
?(
《素问
·奇病论》
)
。
元
·
倪维德
《元机启微》
:?< br>口
干舌苦
,
眵多羞涩
,
稍有热者
,
还阴救苦 汤主之
……
无口干舌苦
,
眵多羞涩者
,
助阳
活血汤 主之
?,
可见同一眵多羞涩之眼疾
,
由于舌象之不同
,
治疗 方药即有区别
,
可见舌诊对眼科的辨证施治颇为重要。
《本草纲目
·
百病主治药
·
口舌》
也将口苦
称为舌苦
(
口甘为舌甘
,
余仿此
)
。
舌甘
:
舌 甘即舌甜
,
指自觉舌上有甜味。舌甘甜多为湿浊
,
与脾的关系较大
,
所谓稼穑作甘
,
脾喜燥而恶湿
,
湿易困脾
,
因而舌 有甜味
,
须芳香化湿醒脾之品治
疗。如《素问
·
奇病论》云
:?
有病口苦者
……
名曰脾瘅
……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
人必 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
肥者令人内热
,
甘者令人中满
,
故其气 上溢
,
转为消渴。
治
之以兰
,
除陈气也。
?
既运用舌觉来诊断疾病
,
又据此分析病因病机
,
预测转归变
化,
立法且凭舌用药
,
实为运用舌诊的范例。
舌淡
:
指口中无味
,
舌上味觉减退
,
或舌的味觉迟钝不 敏锐。
由于
《灵枢
·
脉度》
认为
?
脾气通于口,
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
因此本症多与脾胃失于健运有关
,
或
为脾胃气虚
,
或为脾胃湿阻
,
亦可见于寒证。
《内经》的< br>?
不欲饮食
?(
《灵枢
·
热
病》
)
、
?
不欲食
?(
《素问
·
厥论》
)
、?
不欲食欲
?(
《素问
·
咳论》
)
与舌淡有< br>一定关系
,
《脾胃论
·
饮食伤脾论》称
?
口不知味< br>?,
《罗氏会约医镜
·
论口病》称
?
口淡乏味
?,< br>《
中医临症备要
·
口唇症状》
称
?
口淡
?< br>、
?
口淡无味
,
饮食不香
?
。
对其病因病机 及治疗
,
张介宾认为
:?
即如口淡一证
,
凡大劳大泻大汗大 病之后
,
皆能令人口淡无味
,
亦岂皆胃火使然耶
!
故凡临此 者
,
但察其无火证无火脉则不宜
以劳伤作内热
,
而妄用寒凉
?(
《景岳全书
·
卷二十六》
)
。尤其值得一书的是
,早
在《礼记
·
大学》中已认识到味觉主宰于心
:?
心
… …
食而不知其味
?
。
舌酸
:
自觉舌上及口中时感有酸味
,
甚者闻之有酸气。舌酸应与吞酸鉴别
,
后者是胃中酸水上泛
;
本症则仅自觉有酸味
,
而无酸水泛出。多由脾不运健
,
食滞不
化
,
或暴食伤脾
,
食积肠胃
,< br>浊气上泛于舌所致。如朱震亨认为
:?
肝热则口酸
,
木
乘脾口 亦酸
?(
《丹溪心法
·
口具酸苦臭辛咸之异》
),
虞抟在《 医学正传》中支持
此观点
:?
亦有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者
?,
陈 言则认为
?
宿食则酸
?(
《三因
极一病证方论
·
口 病证治》
),
就病因而言
,
唐容川又认为舌酸与湿热有关
:?
口酸
是湿热
,
观炎天羹肉过夜则酸
,
便知酸是湿热所化
? (
《血证论
·
口舌》
)
。
舌咸
:
指自觉舌上有咸味。甚或伴有咸味痰涎排出者
,
如《通俗伤寒论》说
:?
口咸吐白沫者
,
肾水上泛
?
。咸味入肾
,
一般认为舌咸多与肾虚及寒水上泛
有关。如《张氏医通
·
七窍
·< br>口》认为
:?
口咸
,
肾液上乘也
?,
而《中医临证备 要》
进一步指出
?
口咸
,
系肾液上乘
,
属虚火者< br>,
用滋肾丸引火下行
,
属虚寒者
,
用附桂
八味丸加五 味子
?,
也有认为与七情、五味太过有关
:?
夫口之为病
……
或见酸、
苦、
甘、
辛、
咸味
,
原其所因
,
未有不因七情烦扰
,
五味过伤所致
?(
《医学正传
·
口< br>病》
),
唐容川则认为与脾有关
:?
口咸是脾湿
,
润 下作咸
,
脾不化水
,
故咸也
?(
《
血
证论
·
口舌》
)
。值得一提的是《本草纲目
·
百病主治药
·
口舌》认为乌贼骨淡胃除
咸。
舌辛
:< br>指舌有辛辣味
,
或伴舌上麻辣感
,
临床上舌辛较为少见
,以心胆不宁
,
无
形气火夹痰浊为患居多
,
《通俗伤寒论》
认为
:?
口辛者
,
肺热入胃
?,
《王叔和脉
诀< br>·
诊法》也认为
?
肺热口辛
?,
朱丹溪曾云
:?肺热口辛
,
宜甘桔汤、泻白
散
?(
《丹溪心法》
);< br>秦伯未在《中医临证备要》中有类似论述
:?
口辣
,
口内有
辛 辣味
,
伴见舌上麻辣感
,
或挟有腥气
,
皆为肺热
,
用加减泻白散
?
。
1.2
舌其它感觉异常
指舌味觉改变以外的舌感觉异常
,< br>如舌温觉及其异常、舌紧硬等触觉及其异
常、舌痛痒涩麻木酸胀等感觉异常、舌腻燥粘等特异感觉 异常等。
舌温觉及其异常
:
常人只对冷或热的刺激有 感觉
,
如饭太冷、汤太热等
,
若无
冷热刺激
,
则舌 无异常的冷热感觉
,
在
病理
情况下
,
虽无冷热刺激
,
舌体或舌的局
部却有冷或热的感觉
,
称为舌温觉异常
,
如 舌下冷、舌热等。《灵枢
·
经脉》中已
有
?
口热
?
之记载
,
《医学启源》
也认为
?
肾生病
,
口热……?;
临床所见
,
口热多
伴舌痛或肿
,
如
《
医学
摘粹
·
杂证要法》
:?
舌之疼痛热肿专责君火升炎?;
舌灼热
疼痛指舌上有火烧样的疼痛感觉。这种舌觉的产生多因火邪内盛上炎于舌所致< br>,
舌灼热疼痛常与舌尖红赤、
舌红、
口舌生疮等同时出现。
现代医学曾 有研究认为
严重脱水时摸到舌有寒凉感是重要体征之一。
隋
·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
卷四十三》
云
:?
妇舌青黑及胎上冷者
,< br>子已死矣
?
。宋
·
陈自明在《妇人良方》
(1237
年
)
又
有
?
舌下冷
?
的记载
,
而 施桂堂《察病指南》
(1241
年
)
则云
:?
寒热并作,
舌下脉
青而黑
,
舌卷上
(
下
)
冷< br>,
子母皆死
?
。
舌触觉及其异常:
常人舌体触之或扪之津润而不干燥
,
无明显不适或异常感
,
若 舌转动或运动、
触之或扪之、
揩之、
刮之等则有异常感觉
,
可称为舌 触觉异常。
《中医临证备要
·
舌上疮毒》云
:?
舌菌
,往往肿突如鸡冠
,
舌本短缩
,
触之痛不可
忍
,
津涎臭秽逼人
?
。
?
舌干
……
有厚腻粗糙
,
扪之如沙皮的
?;
《疫疹一得
·
疫病
篇》有
?
疫 证初起
……
妄投温燥
,
其病反剧
,
其苔愈厚
,津液愈耗
,
水不上升
,
二火
煎熬
,
变白为黑< br>,
其坚如铁
,
其厚如甲
,
敲之戛戛有声
,
言 语不清
,
非舌卷也
,
治之得
法
,
其甲整脱
?
等记载。
其它舌觉
:
舌痛觉又称舌灼痛、 舌本痛等
,
其疼痛性质除了呈灼样疼痛外
,
还
有辛辣痛、干燥痛、麻 木痛、涩痛等感觉
,
疼痛部位可见于舌尖、舌根、舌边、
舌背以及整个舌体
,
但检查舌部时有一些并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现象。
《灵枢
·
经脉》已 有记载
:?
是主脾所生病者
,
舌本痛
,
体不能动摇
,
食不下
,
烦心
,
心下急痛
,
溏、瘕、泄、水闭、 黄疸
,
不能卧
,
强立股膝内肿厥
,
足大指不用
?< br>。舌
痛多由舌生疮痈、舌光剥、舌碎裂、舌外伤、舌尖红刺等所致。舌痒觉是指舌体
的色 泽和形态无明显异常
,
但舌体感奇痒欲抓搔者称为
?
舌痒
?
。
《素问
·
至真要
大论》有
?
诸痛痒疮
,
皆属于心
?
之记载
,
《灵枢
·
刺节真邪》也谓
?< br>或痛
……
或
痒
……
此皆邪气所生也
?,
一般 认为舌痒多为心肾阴虚或心火炽盛所致
,
也有因
风邪而致舌痒者。
舌麻觉是指 舌麻木而感觉减退
,
甚则虽刮、
戳、
搔其舌
,
麻感仍
不解者。舌麻多血虚、肝风、痰阻等
,
如《辨舌指南》说
:?
舌麻者
,
血虚也。麻
女人的隐私-
女人的隐私-
女人的隐私-
女人的隐私-
女人的隐私-
女人的隐私-
女人的隐私-
女人的隐私-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3:0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166.html
-
上一篇:舌诊中的舌色和舌苔辩证诊病
下一篇:看着舌头诊病(中医舌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