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
90
例
.txt
“我羡慕内些老人
羡慕他们手牵手一直走到最后。━交
话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话那么值钱。2008
年
10
月第
5
卷第
29
期
·交流
园地·
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
90
例
李国兵
(河北省衡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北衡水
05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
中药内服合并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方法:
90
例患者采用内服消风导赤汤,
黄柏、
甘草冷湿敷,
消风导赤散脐部外敷治疗
2
周,
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
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有
效率为
92.2%。结论:
中药内服合并外
用治疗婴儿湿疹疗效确切。
[关键词]
婴儿湿疹;
中医药疗法;
消风导赤汤
[中图分类
号]
R758.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
7210(2008)
10(b)-
157-
01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
炎症反应,
近年来在婴幼儿发病中
有逐渐上升趋势,
而且易成
慢性反复发作。
西药目前常用口服抗组胺药,
外用激素类软膏
治疗,
虽可暂时缓解症状,
但停药易复发,
不易为患者家属接
受。消风导赤汤出自《医
宗金鉴》
,
为治疗“胎潋疮”即婴儿湿
(
疹)的良方。我们以消风导赤汤为主方加减,
内
服、外用,
治疗
本病
90
例,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
资料
本组
90
例中,
男性
30
例,
女性
60
例;
年龄最小
15
d,
最
大
6
个
月;
病程最短
3
d,
最长
2
个月。病例都为湿性婴儿湿
疹,
以皮肤出现红斑、水疱、
糜烂、流滋水为主要临床表现。
2
诊断标准
出生后
1~2
个月发病,
多见于肥胖或营
养不良的婴儿;
颜面、头皮、耳部为好发部位,
一般不累及口周和鼻尖部;
损
害为多形
性,
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及结痂;
瘙痒,
患
儿烦躁不安;
病程较长,
反
复发作,
多在断奶后减轻。
3
治疗方法
内服药:
生地
4.5
g,
赤茯苓
3
g,
牛
蒡子
3
g,
白鲜皮
1.5
g,
银花
3
g,
薄荷
1
g,
木通
1.5
g,
甘草梢
1
g。
随证加减:
瘙痒剧烈者加荆芥
1.5
g,
防风
1.5
g,
蝉衣
1.5
g;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2
g。
用水煎,
每日
1
剂,
煎
2
次混合后,
日分
2~3
次温
服。
外用药:
生地、
赤茯苓各
20
g,
牛蒡子、
白鲜皮、
银花、
薄
荷、
木通各
15
g,
黄连、甘草各
30
g,
荆芥、肉桂各
5
g。混合粉
碎,
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
2~
4
g
填脐
(脐部先用生理盐水棉
球擦净)
,
外用纱布、
绷带固定,
每
2
日换药
1
次,
连用
3
次为
1
个疗程,
2
个疗程后停药观察[1]
。
患处渗出严重者,
用黄柏、甘草
各
60
g,
煎水冷湿敷,
渗
液少者用香油调适量黄连粉外涂,
每日
1
次。
4
注意
事项
乳母忌食辛辣、鱼腥等刺激性食品;
禁忌吃牛奶、羊奶、
鸡、鱼等各种容易引起过敏
之食物,
宜改喂母乳或乳代粉喂
养;
本病不宜用温热水洗澡或洗脸,
可改用芝麻油清洗
局部,
更不宜用香皂或肥皂等刺激品洗之,
不宜穿用毛衣服;
发病
期间切忌接种牛痘及
各种预防针,
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不要
让患儿用手抓挠患处,
以防感染,
可带手套预防
(
用纱布或药
棉布做手套)
。
5
治疗结果
90
例中,
50
例痊愈
(
瘙痒消失,
皮
损消退,
1
年内未复
发)
,
15
例显效(
瘙痒消失,
皮损消退,
3
月内未复发)
,
18
例
有效(
瘙痒减轻,
皮损消退一半以上)
,
7
例无效(
瘙痒不减或
加重,
皮损
未消或反扩大)
,
总有效率达
92.2%。
6
体会
婴儿湿疹是婴儿常见的一种变态反
应性皮肤病,
病因较
复杂,
祖国医学称“胎潋疮”
、
“奶癣”
、
“胎癣”等,
多由禀受胎
毒
及外感风湿,
蕴结肌肤所致。肌肤营卫不得通行,郁而化热
腐而成脓水,
热毒蕴于肌肤,
日久化燥,风燥相兼而使局部皮
肤干燥且痒。
《外科正宗·奶癣》云:
“奶癣,
因儿在胎
11
尿频尿急-
尿频尿急-
尿频尿急-
尿频尿急-
尿频尿急-
尿频尿急-
尿频尿急-
尿频尿急-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2: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