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八纲辨证
A
型题
1.
下列对“辨证”的认识哪项不对:
A
是对疾病全过程特点的认识
B
是通过现象对疾病本质的认
识
C
是医生的主观对客观的认识
D
是对疾病当前病理本质的认
识
E
是对病因、病性与病位的认识
2.“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为: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正脉》
C
《伤寒质
难》
D
《景岳全书》
E
《伤寒六书》
3.
八纲辨证的内容在《景岳全书》称为:
A
治病八字
B
八种纲要
C
治病大法
D
二纲六变
E
二
纲六要
4.
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
A
感受外邪所致
B
起病一般较急
C
必发展成里
证
D
病较轻病程短
E
恶寒发热并见
5.
表证的转归,下列哪项不可能出现:
A
经治疗而愈
B“自然”痊愈
C
演变成半表半里
证
D
演变成里证
E
恶化而死亡
6.
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
A
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
B
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
C
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
D
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
E
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7.
关于里证的特点,错误的是:
A
病情一般较重
B
无表证特征证候
C
都是慢性起病
D
病程一般较长
E
以脏腑证候为主
8.
下列类似于半表半里证概念的是:
A
肝胆病证
B
少阳病证
C
气分病证
D
中焦病
证
E
厥阴病证
9.
形成寒证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A
阳气亏虚
B
阴液不足
C
阴寒内盛
D
阴邪致
病
E
阴气偏盛
10.
热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
A
便溏臭秽
B
口干口苦
C
面红尿清
D
舌苔黄腻
E
脉细而
数
11.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
A
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
B
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和不渴
C
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
D
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
E
寒证脉迟或紧,热证脉数或洪
12.
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A
虫积
B
痰湿
C
血瘀
D
内
燥
E
气逆
13.“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主要含义是:
A
营血相对亏虚
B
正气必定亏虚
C
正气相对亏
虚
D
阴液必定亏虚
E
经络相对亏虚
14.
下述哪项最应归属于阳证:
A
表实寒证
B
里虚寒证
C
肾阴虚证
D
表实热证
E
里实热证
15.
与
( )
中内容相对而言,下述哪项不属阴证
A
久
(
新
)
病
B
血
(
气
)
分证
C
三阴
(
三阳
)
病
D
脏
(
腑
)
病
E
燥
(
湿
)
证
16.
下列哪项是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
A
病程长与短
B
怕冷之症新与久
C
脉象有力与无力
D
病势缓与急
E
疼痛喜按与拒按
17.
阴虚的兼并证,下列哪证最少见:
A
阴虚阳亢证
B
阴虚内燥证
C
阴津亏虚证
D
阴虚里寒证
E
阴虚内热证
18.
导致亡阳的病因病机,错误的是:
A
阳气由虚而衰而欲脱
B
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
C
阴血消亡阳随阴脱
D
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
E
剧毒、严重外伤刺激
19.
亡阳亡阴的共同之处,错误的是:
A
见于病久体弱患者
B
出现在病情危重之时
C
病变趋势极其危急
D
以出现“绝汗”为特征
E
对方亦可随之而亡
20.
下述哪项不能称为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
A
证候相兼
B
证候错杂
C
证候独立
D
证候真假
证候转化
21.
狭义的证候相兼与证候错杂的共同点是:
A
表里不同病
B
表里同病
C
寒热相反
D
寒热一致
虚实夹杂
22.
确认真热假寒证的最主要依据是:
A
脉数而沉
B
面红目赤
C
咽干口渴
D
神昏谵
语
E
身灼肢厥
23.
下述哪项不属内真寒外假热证:
A
真寒假热证
B
阴盛格阳证
C
戴阳证
D
虚阳偏亢
证
E
虚阳浮越证
24.
证候真假的所谓“真”,最主要是指:
A
病人真实的临床表现
B
临床上常见的证候
C
与病理本质相符的症
D
本病或者久病之症
E
病人的病情完全真实
25.
对证候真假的所谓“假”,哪项解释最正确:
A
所有症征都是现象,皆为假
B
病人提供的临床资料有假
C
不合常规认识的某些症征
D
这些症与疾病本质相对立
E
诊断错误,未认识疾病本质
E
E
26.
下列哪项是辨别真实假虚的主要依据:
A
默默不语,语则声高
B
形体赢瘦,腹满拒按
C
倦怠懒动,动之觉舒
D
稀便少许,气臭不爽
E
脉象沉细,按之有力
27.
下列哪项可视为“里邪出表”:
A
久咳久喘,今咳血量多色鲜红
B
肝病胁痛五年,腹壁青筋显露
C
胃脘疼痛,昨恶寒发热脉浮紧
D
麻疹发热三天,疹出烦热渐退
E
饮食不慎,腹痛腹泻大便臭秽
28.
寒证与热证的相互转化,关键的因素是:
A
邪气的性质
B
邪气的进退
C
邪正的对比
D
阴液的盈
亏
E
阳气的盛衰
29.
下列哪项不是辨证所应明确的内容:
A
病位
B
病势
C
病名
D
病
因
E
病性
30.“八纲”之名出自:
A
《内经》
B
《伤寒论》
C
《伤寒六书》
D
《景岳全书》
E
《伤寒质疑》
31.
下列哪项不属里证的范畴:
A
太阳病证
B
阳明病证
C
太阴病证
D
少阴病证
E
厥阴
病证
32.
下列哪项不属于实证范畴:
A
食积
B
内燥
C
气滞
D
水停
E
虫积
33.
下列哪项不是导致虚证的常见原因:
A
先天禀赋不足
B
病中耗损过多
C
房事劳倦太过
D
情志失于调摄
E
后天生化不足
34.
下列哪项一般不能归属于阳证:
A
面红目赤
B
疼痛喜按
C
心烦不宁
D
脉数有力
E
发热
口苦
35.
下述哪一项最应归属阴证:
A
里虚寒证
B
里虚热证
C
表虚寒证
D
表虚热证
E
里实
寒证
36.
诊断阳虚证的最主要症状是:
A
面色淡白
B
口淡不渴
C
大便稀溏
D
无汗或少汗
E
常畏
寒喜冷
37.
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是:
A
病程长短
B
病情缓急
C
脉之有有力无力
D
怕冷的新久
E
肢体痛与不痛
38.
下列哪项不是亡阳证的典型表现:
A
冷汗质稀
B
肢厥肤冷
C
呼吸气微
D
面赤如妆
E
脉微
欲绝
39.
下列哪项不是亡阴证的证候特点:
A
汗黏如油
B
身灼肢厥
C
皮皱唇燥
D
小便极少
E
脉细
数疾
40.
证候真假的“假”是指:
A
病人提供假情况
B
属于疾病现象
C
临床不常见的
症
D
新病标病症状
E
与病理本质不符的症
41.
确认真热假寒证的最主要依据是:
A
脉数而沉
B
面色赤
C
身灼肢厥
D
咽干口
渴
E
胸腹灼热
42.
所谓“因虚致实”,主要体现哪种辨证关系:
A
对立关系
B
统一关系
C
邪正关系
D
因果关系
E
真假
关系
43.
下列哪项不是导致真实假虚的病因病机:
A
湿热内蕴
B
气化无力
C
瘀血阻滞
D
热结胃肠
E
痰食
停滞
B
型题
A
舌淡红苔薄白
B
口渴但不多饮
C
新起恶寒发热
D
鼻塞或为喷嚏
E
咳嗽吐清稀痰
1.
诊断表证最主要的症状为:
2.
表证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
3.
表证的一般性
(
非特异性
)
表现为:
A
寒热错杂证
B
真热假寒证
C
真寒假热证
D
表里实寒证
E
表寒里热证
4.
烦热欲去衣被,胸腹温,尿清长,头晕咽干, 面浮红如妆,下肢厥冷,
舌淡脉弱。为:
5.
恶寒,喉中哮鸣,咳吐清稀白 痰,口淡,无汗,面色淡青,二便正常,
苔白滑,脉弦紧。为:
6.
经常脘 腹冷痛喜按,泛吐清涎,口苦微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
脉沉弦。为:
A
寒热错杂
B
寒证化热
C
表里同病
D
虚实夹杂
E
热证转寒
7.
经常咳嗽气喘,吐多量白稠痰,神疲乏力,食少,口淡不渴 ,舌质淡胖,
苔白腻,脉弱。为:
8.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脘腹痞胀不适 ,胁胀作痛,便溏不爽,小便黄,
舌苔厚腻,脉弦。为:
A
动则汗出
B
睡时汗出
C
蒸蒸汗出
D
半身汗出
E
冷汗
淋漓
9.
实热证可见:
10.
亡阳证可见:
A
里实证
B
实寒证
C
表实证
D
表虚
证
E
虚寒证
11.
畏寒肢冷,少气乏力,舌淡嫩是:
12.
发热恶风,自汗,脉浮缓是:
13.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是:
A
真实假虚
B
实中夹虚
C
真虚假实
D
虚中夹实
E
表实
里虚
14.
身热不扬,肢体困倦,倦 怠,嗜睡,懒言,便溏不爽,舌红苔黄腻,脉
沉细滑,是
15.
长期厌食,
消瘦乏力,
腹泻,
腹胀大,
触之有索条状包块,
脉沉细无力,
是
A
虚实夹杂
B
因虚致实
C
实证转虚
D
寒证化热
E
寒热
错杂
16.
发热,咽喉疼
3
天,起病时恶寒,流清涕,无汗。现咽喉红肿疼痛,伴
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是
17.
小便淋漓
5
年,下肢欠温,神疲乏力,纳差,近日小便闭塞不通 ,腹胀
痛,急躁不安,是
A
表里实寒证
B
表寒里热证
C
表热里寒证
D
真寒假热证
E
真热假寒证
18.
面赤如妆,自觉烦热,欲加衣被,体温不高 ,小便清长,脉沉迟无力,
是
19.
恶寒甚,喉中哮鸣,咳吐清稀痰,胸部紧闷,苔白滑,脉弦紧,是
C
型题
A
阴液亏虚
B
阳邪亢盛
C
两者均是
D
两者
均非
1.
寒证产生的机理是
2.
热证产生的机理是
A
亡阴
B
亡阳
C
两者均可
D
两者
均非
3.
大失血者可导致
4.
阳虚证进一步发展可致
A
阴邪亢盛
B
阳气亏虚
C
两者均
是
D
两者均非
5.
寒证产生的机理是
6.
热证产生的机理是
A
热汗味咸
B
如珠如油
C
两者均
是
D
两者均非
7.
亡阳之汗特点是
8.
亡阴之汗特点是
A
是否恶寒发热
B
是否胸胁苦满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9.
辨别表证与里证的依据是
10.
辨别表证与半表半里证的依据是
A
脉沉取之有力无力
B
舌质苍老娇嫩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1.
辨别寒热真假的依据有
12.
辨别虚实真假的依据有
A
里邪出表
B
表证入里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非
13.
肝胆湿热是随黄疸出现而胁痛、发热、呕恶有减是
14.
深位疽疮,溃破出脓是
A
身热
B
口渴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5.
阴盛阳虚时可见:
16.
阴盛格阳时可见:
A
舌苔白润
B
畏寒肢冷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7.
表寒证可见:
18.
里寒证可见:
X
型题
1.
下列哪些项不属八纲:
A
阴阳
B
标本
C
邪正
D
寒热
E
表里
2.
表证的典型证候有:
A
恶寒发热
B
脉象多浮
C
鼻塞喷嚏
D
恶心呕吐
E
头身疼痛
3.
病情较为深重的里证有:
A
气病
B
血病
C
脏病
D
腑病
E
髓病
4.
实证的本质一般有:
A
邪气盛实
B
正气未虚
C
正气偏虚
D
病势较剧
E
实邪停
聚
5.
一般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是:
A
阴邪致病
B
色泽鲜明
C
病势向下
D
病情缓慢
E
病势向内
6.
可由阳虚导致的病理变化是:
A
亡阳
B
血瘀
C
气逆
D
水泛
E
痰饮
7.
阴虚证的特征性表现有:
A
盗汗颧红,五心烦热
B
咳嗽痰少,痰中带血
C
遗精腰酸,
耳鸣健忘
D
发热口渴,便秘尿黄
E
舌红少津,脉细而数
8.
下列哪些不是亡阳证的汗出特点:
A
汗热味咸
B
如珠如油
C
冷汗淋漓
D
汗质稀淡
E
寐则汗出
9.
亡阳证一般指哪些脏腑的阳气虚脱: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10.
亡阳证常涉及的脏腑有: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11.
下列哪些不是亡阴证的汗出特点:
A
动则汗出
B
汗质清稀
C
如珠如油
D
汗热粘手
E
但头汗
出
12.
临床常见的证候相兼有哪些:
A
表实寒证
B
里实热证
C
表虚热证
D
里虚寒证
E
表实
热证
13.
在证候错杂中,下述哪几项不存在:
A
病情有真有假
B
病性有主有次
C
证候有舍有从
D
病势有缓有急
E
病有本病标病
14.
证候真假的所谓“假”,下列哪些认识不正确:
A
并非虚假的症状体征
B
与疾病本质相符之症
C
不合常规
认识的症状
D
与疾病本质相反之症
E
既为假症便应当舍弃
15.
以下哪些是阴盛格阳证的表证:
A
咽部疼痛但不红肿
B
面色潮红而浮红如妆
C
躁扰不宁而又疲
乏无力
D
脉象浮大但按之无
力
E
自觉发热但
胸腹无灼热
16.
以下哪些是真热假寒证的表现:
A
四肢厥冷而胸腹灼热
B
口干渴但渴而不欲饮
C
两颧红赤而浮红
如妆
D
脉象沉迟但切之有
力
E
面色紫暗而
舌红苔黄
17.
下列哪些疑惑症应辨为真虚假实证:
A
腹胀满有时缓解
B
喘促而气短息弱
C
面色萎黄或苍白
D
大便闭而腹柔软
E
脉象沉细而无力
18.
导致真实假虚证的常见病因病机有:
A
痰食壅积
B
湿热内蕴
C
瘀血内阻
D
气化无力
E
热结
肠胃
19.
下列哪些证候转化临床少见:
A
寒证转化为热证
B
热证转化为寒证
C
虚证转化为实证
D
表证转化为里证
E
里证转化为表证
20.
下列哪些是对“里邪出表”的不正确认识:
A
里邪向外透达
B
提示里证变表
C
病邪扩散漫延
D
邪有外出之路
E
有利病情向愈
21.
下列哪些是为寒证转化为热证的常见原因:
A
寒证而过用温燥之品
B
阳虚之体而感受热邪
C
寒湿郁久而阳
气不衰
D
外感寒邪而阳亢旺盛
E
寒邪伤阴而阴虚内热
22.
热证转化为寒证,提示哪些病情变化:
A
转为虚寒
B
病情较重
C
阴液充盛
D
阳气衰败
E
正不
胜邪
23.
假虚证可见:
A
大便溏泻,得利反快
B
腹满按之痛剧
C
倦怠,稍
动则舒
D
身热喜加衣被
E
口渴喜热饮不多
24.
辨明虚实真假,应注意:
A
进食多少
B
发声高低
C
大便溏秘
D
舌质老嫩
E
脉之
浮沉如何
25.
表证入里的含义是:
A
表里俱病
B
表里转化
C
主病进
D
主病退
E
病邪深入脏腑气血
26.
里证的特点是:
A
但热不寒
B
但寒不热
C
病及脏腑
D
病及气血
E
寒热
往来
27.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是:
A
是否外邪侵袭
B
是否恶寒发热
C
是否咳嗽
D
是否身
痛
E
是否脉浮
28.
昨起腹痛,喜温,得温痛减,腹泻
3
次 ,并见恶寒头痛,无汗,舌淡苔
白滑,脉沉紧,属于
A
表证
B
里证
C
表里同病
D
寒证
E
实证
29.
常提到的证候真假有哪些
A
表里真假
B
上下真假
C
阴阳真假
D
寒热真假
E
虚实
真假
30.
表证能较快治愈的理由有哪些
A
位浅程短病轻
B
辨证治疗简单
C
内脏症状不
明显
D
正气一般未虚
E
邪气并不严重
病例分析题
1.
李某,男,
35
岁。平素溲赤,便干,常口渴咽干,两天前外出感寒,遂见恶寒发热,无汗,头 身
疼痛,鼻塞声重,舌红苔黄,脉浮紧。本病应诊断为何证?并作证候分析。
[
辨证与分析
]
2.
王某,女,
38
岁。患肺结核
2
年,近
2
月来经常咳血,咳嗽、潮热骨蒸、盗汗音哑 、形体羸瘦、
喘息气短、形寒恶风自汗,食少便溏,面浮肢肿,舌光淡红裂纹少津,脉沉微细。本病应诊 断为何
证?并作证候分析。
[
辨证与分析
]
3.
张某,女,
29
岁。患者二个月来时常发热,热势或高或低,波动于
37.3
~
38
℃之间,午后发作,
并于劳累后加重,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常自汗出,易感冒,纳差便溏,本次发热已 持续
3
天。舌
质淡白,苔薄白,脉弱。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主诉:反复发热
2
个月,本次复发
3
天。
[
辨证与分析
]
4.
赵某,男,< br>48
岁。患者五年前患肝炎,虽经治疗,但症状时轻时重,纳差,胁痛。三个月来,
腹部 胀大,腹围
90
厘米(原
81
厘米),脘腹撑急,如囊裹水,烦热口苦,渴不 欲饮,小便短赤,
大便黏滞不爽,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请写出主诉,八纲辨证诊断,并进行病机分 析。
主诉:胁痛、纳差
5
年,腹部胀大
3
月。
[
辨证与分析
]
5.
林某,男,
56
岁。患者一年前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经抢救,神志清醒后现左半身上 下肢
运动不便。嗣后大便秘结不通,二三日一行,虽有便意,但临而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 br>
乏,痛苦难耐,面色苍白,神被气怯,舌质淡嫩,苔薄白,脉虚无力。请写出主诉、 八纲辨证诊断,
并进行病机分析。
主诉:左侧半身不遂,大便秘结一年。
[
辨证与分析
]
6 .
安某,男,
34
岁。数日来见食物心中泛泛欲吐,进食少许即行吐出,吐势较猛,不 能参
加劳动。嗳气,胃脘不舒,胸闷胁痛,上身,烦热,下肢觉冷,夜不安寝。舌尖红,苔薄白,脉弦。
请作出八纲辨证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
辨证与分析
]
7.
韩某,男,
39
岁。咳嗽十余年,初时咯痰色白,痰出咳平。 现咳痰质地较黏稠,有时痰中
带有血丝,咳声不扬,甚则音哑,口汤咽燥,午后潮热,形体消瘦,皮肤干 燥,舌红而干,脉象虚
数。请作出八纲辨证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
辨证与分析
]
8.
王某,男,
40
岁。患者胃脘疼痛,反复发作已三年,冬季痛甚,痛时喜暖喜按,进热食痛
减,食欲不振。今日 起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无汗,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泻,舌质淡,
苔薄白,脉浮紧。请作出 八纲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
辨证与分析
]
9.
黄某,女,
38
岁。患者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心悸气短,手足麻木,腰膝酸软 ,潮热盗汗,
五心烦热,月经提前,色红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请作出八纲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
辨证与分析
]
10.
徐某,女,
72
岁。
患者经常咳嗽已二十余年,
近五六年频繁发作,
遇 寒更甚,
伴心性足肿。
三日来因劳累诸症加重,精神萎顿,心悸气喘,不能平卧,头晕耳鸣,咳 嗽痰多色白,足肿向上蔓
延过膝,
畏寒肢冷,
尿少但淋漓不尽,
五更泄泻,
舌质淡紫苔灰腻,
脉细弱无力。请作出八纲诊断,
并进行病机分析 。
[
辨证与分析
]
11.
王某,女 ,
14
岁。患者发热、咳嗽三天,头痛、恶风、汗少、咳吐黄痰,口渴咽痛,小便
黄, 大便干,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请作出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
辨证与分析
]
12.
资某,男,
4 0
岁。患者自述头晕头热,左偏头痛,左面发麻,晚上耳鸣,目睛胀痛,睡眠
甚差,心慌,全身 拘紧作痛,胸部疼痛,时欲呕吐,性急易怒,怒则手颤,腿软足冷,脉象浮而无
力,舌质干红无苔。请作 出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
辨证与分析
]
13.
朱某,男,
9
岁。患者初起恶寒发热,继而咳嗽,喉中痰鸣如水鸡声,或如拽锯 ,鼻煽口
干,二便不利,面赤唇红,脉右浮滑搏数,左浮弦,舌苔黄白相兼。请作出诊断,并进行病机分 析。
[
辨证与分析
]
14.
仇某, 女,
34
岁。患者于近两周内,自觉右侧胸痛,五日来咳嗽,吐白泡沫痰,并伴头痛、
恶寒、发热、汗出、胸闷气短,故来诊。诊时除上述症状外,右侧胸胁痞闷作痛,纳谷欠馨,舌苔
薄腻, 根稍厚,脉濡数且有滑象。请作出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
辨证与分析
]
15.
许某,
58< br>岁。咳喘反复发作
15
年,秋冬为甚,咯痰稀白,胸胀闷,神疲乏力,稍劳则喘
促加剧。三日前感寒,现发热,喘咳不能平卧,痰黄质稠,渴不多饮,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腻,
脉滑带 数。请写出八纲辨证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
辨证与分析
]
A
型题:
1D 2C 3D 4C 5C
6D 7B 8B 9B 10C 11B 12D
13C 14D 15E 16C 17D 18D 19A 20C 21B 22E
23D 24C 25C 26E 27D 28E 29C 30E 31A 32B
33D 34B 35A 36E 37C 38D 39B 40E 41C 42D
43B
B
型题:
1C 2D 3A 4C 5D 6A 7D 8C 9C
10E 11E 12D
13B 14A 15D 16D 17B 18D 19A
C
型题:
1D 2C 3C 4B 5C 6D 7D 8C 9A 10C 11D 12C
13A 14A 15D 16C 17A 18C
X
型题:
1BC 2ABCE 3BCE 4ABDE 5ACDE 6ABDE 7AE
8ABE 9AE 10ABE 11ABE 12ABDE 13AC 14BE
15ABCDE 16ADE 17ABD 18ABCE 19CE 20BC
21ACD 22ABDE 23ABC 24BDE 25BCE 26ABCD
27BE 28CDE 29 DE 30ACD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A
型题
1.
下述哪项不属辨病因病性的内容:
A
病因辨证
B
气血辨证
C
寒热虚实辨证
六经辨证
津液辨证
D
E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1: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101.html
-
上一篇:中医学基础)复习题与答案
下一篇:脱发治疗中如何减少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