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八纲辩证试题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8 11:54

肛周瘙痒-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婴幼儿阴道炎)
八纲辨证

A
型题

1.
下列对

辨证

的认识哪项不对:

A
是对疾病全过程特点的认识
B
是通过现象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C
是医生的主观对客观的认识
D
是对疾病当前病理本质的认识

E
是对病因、病性与病位的认识

2.

八纲

名称的正式提出为:

A
《 黄帝内经》
B
《伤寒正脉》
C
《伤寒质难》
D
《景岳全书》
E
《伤寒六书》

3.
八纲辨证的内容在《景岳全书》称为:

A
治病八字
B
八种纲要
C
治病大法
D
二纲六变
E
二纲六要

4.
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

A
感受外邪所致
B< br>起病一般较急
C
必发展成里证
D
病较轻病程短
E
恶寒 发热并见

5.
表证的转归,下列哪项不可能出现:

A
经 治疗而愈
B

自然

痊愈
C
演变成半表半里证D
演变成里证
E
恶化而死亡

6.
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

A
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
B
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

C
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
D
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

E
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7.
关于里证的特点,错误的是:

A
病情一般较重
B
无表证特征证候
C
都是慢性起病

D
病程一般较长
E
以脏腑证候为主

8.
下列类似于半表半里证概念的是:

A
肝胆病证
B
少阳病证
C
气分病证
D
中焦病证
E
厥阴病证

9.
形成寒证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A
阳气亏虚
B
阴液不足
C
阴寒内盛
D
阴邪致病
E
阴气偏盛

10.
热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

A
便溏臭秽
B
口干口苦
C
面红尿清
D
舌苔黄腻
E
脉细而数

11.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

A
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
B
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和不渴

C
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
D
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

E
寒证脉迟或紧,热证脉数或洪

12.
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A
虫积
B
痰湿
C
血瘀
D
内燥
E
气逆

13.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的主要含义是:

A
营血相对亏虚
B
正气必定亏虚
C
正气相对亏虚

D
阴液必定亏虚
E
经络相对亏虚

14.
下述哪项最应归属于阳证:

A
表实寒证
B
里虚寒证
C
肾阴虚证
D
表实热证
E
里实热证

15.

( )
中内容相对而言,下述哪项不属阴证

A

(

)

B

(

)
分证
C
三阴
(
三阳
)

D

(

)

E

(
湿
)


16.
下列哪项是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

A
病程长与短
B
怕冷之症新与久
C
脉象有力与无力

D
病势缓与急
E
疼痛喜按与拒按

17.
阴虚的兼并证,下列哪证最少见:

A
阴虚阳亢证
B
阴虚内燥证
C
阴津亏虚证
D
阴虚里寒证
E
阴虚内热证

18.
导致亡阳的病因病机,错误的是:

A
阳气由虚而衰而欲脱
B
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

C
阴血消亡阳随阴脱
D
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

E
剧毒、严重外伤刺激

19.
亡阳亡阴的共同之处,错误的是:

A
见于病久体弱患者
B
出现在病情危重之时

C
病变趋势极其危急
D
以出现

绝汗

为特征

E
对方亦可随之而亡

20.
下述哪项不能称为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

A
证候相兼
B
证候错杂
C
证候独立
D
证候真假
E
证候转化

21.
狭义的证候相兼与证候错杂的共同点是:

A
表里不同病
B
表里同病
C
寒热相反
D
寒热一致
E
虚实夹杂

22.
确认真热假寒证的最主要依据是:

A
脉数而沉
B
面红目赤
C
咽干口渴
D
神昏谵语
E
身灼肢厥

23.
下述哪项不属内真寒外假热证:

A
真寒假热证
B
阴盛格阳证
C
戴阳证
D
虚阳偏亢证
E
虚阳浮越证< br>
24.
证候真假的所谓



,最主要是指:

A
病人真实的临床表现
B
临床上常见的证候

C
与病理本质相符的症
D
本病或者久病之症

E
病人的病情完全真实

25.
对证候真假的所谓



,哪项解释最正确:

A
所有症征都是现象,皆为假
B
病人提供的临床资料有假

C
不合常规认识的某些症征
D
这些症与疾病本质相对立

E
诊断错误,未认识疾病本质

26.
下列哪项是辨别真实假虚的主要依据:

A
默默不语,语则声高
B
形体赢瘦,腹满拒按

C
倦怠懒动,动之觉舒
D
稀便少许,气臭不爽

E
脉象沉细,按之有力

27.
下列哪项可视为

里邪出表



A
久咳久喘,今咳血量多色鲜红
B
肝病胁痛五年,腹壁青筋显露

C
胃脘疼痛,昨恶寒发热脉浮紧
D
麻疹发热三天,疹出烦热渐退

E
饮食不慎,腹痛腹泻大便臭秽

28.
寒证与热证的相互转化,关键的因素是:

A
邪气的性质
B
邪气的进退
C
邪正的对比
D
阴液的盈亏
E
阳气的盛衰

29.
下列哪项不是辨证所应明确的内容:

A
病位
B
病势
C
病名
D
病因
E
病性

30.

八纲

之名出自:

A
《内经》
B
《伤寒论》
C
《伤寒六书》
D
《景岳全书》
E
《伤寒质疑》

31.
下列哪项不属里证的范畴:

A
太阳病证
B
阳明病证
C
太阴病证
D
少阴病证
E
厥阴病证

32.
下列哪项不属于实证范畴:

A
食积
B
内燥
C
气滞
D
水停
E
虫积

33.
下列哪项不是导致虚证的常见原因:

A
先天禀赋不足
B
病中耗损过多
C
房事劳倦太过

D
情志失于调摄
E
后天生化不足

34.
下列哪项一般不能归属于阳证:

A
面红目赤
B
疼痛喜按
C
心烦不宁
D
脉数有力
E
发热口苦

35.
下述哪一项最应归属阴证:

A
里虚寒证
B
里虚热证
C
表虚寒证
D
表虚热证
E
里实寒证

36.
诊断阳虚证的最主要症状是:

A
面色淡白
B
口淡不渴
C
大便稀溏
D
无汗或少汗
E
常畏寒喜冷

37.
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是:

A
病程长短
B
病情缓急
C
脉之有有力无力

D
怕冷的新久
E
肢体痛与不痛

38.
下列哪项不是亡阳证的典型表现:

A
冷汗质稀
B
肢厥肤冷
C
呼吸气微
D
面赤如妆
E
脉微欲绝

39.
下列哪项不是亡阴证的证候特点:

A
汗黏如油
B
身灼肢厥
C
皮皱唇燥
D
小便极少
E
脉细数疾

40.
证候真假的



是指:

A
病人提供假情况
B
属于疾病现象
C
临床不常见的症

D
新病标病症状
E
与病理本质不符的症

41.
确认真热假寒证的最主要依据是:

A
脉数而沉
B
面色赤
C
身灼肢厥
D
咽干口渴
E
胸腹灼热

42.
所谓

因虚致实

,主要体现哪种辨证关系:

A
对立关系
B
统一关系
C
邪正关系
D
因果关系
E
真假关系

43.
下列哪项不是导致真实假虚的病因病机:

A
湿热内蕴
B
气化无力
C
瘀血阻滞
D
热结胃肠
E
痰食停滞


B
型题

A
舌淡红苔薄白
B
口渴但不多饮
C
新起恶寒发热

D
鼻塞或为喷嚏
E
咳嗽吐清稀痰

1.
诊断表证最主要的症状为:

2.
表证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

3.
表证的一般性
(
非特异性
)
表现为:

A
寒热错杂证
B
真热假寒证
C
真寒假热证

D
表里实寒证
E
表寒里热证

4.
烦热欲去衣被 ,胸腹温,尿清长,头晕咽干,面浮红如妆,下肢厥冷,舌淡脉弱。为:

5.
恶寒, 喉中哮鸣,咳吐清稀白痰,口淡,无汗,面色淡青,二便正常,苔白滑,脉弦紧。为:

6.< br>经常脘腹冷痛喜按,泛吐清涎,口苦微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为:

A
寒热错杂
B
寒证化热
C
表里同病
D
虚实夹杂
E
热证转寒

7.
经常咳嗽气喘,吐多量白稠痰 ,神疲乏力,食少,口淡不渴,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弱。为:

8.
恶寒发热,头身 疼痛,脘腹痞胀不适,胁胀作痛,便溏不爽,小便黄,舌苔厚腻,脉弦。为:

A
动则汗出
B
睡时汗出
C
蒸蒸汗出
D
半身汗出
E
冷汗淋漓

9.
实热证可见:

10.
亡阳证可见:

A
里实证
B
实寒证
C
表实证
D
表虚证
E
虚寒证

11.
畏寒肢冷,少气乏力,舌淡嫩是:

12.
发热恶风,自汗,脉浮缓是:

13.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是:

A
真实假虚
B
实中夹虚
C
真虚假实
D
虚中夹实
E
表实里虚

14.
身热不扬,肢体困倦,倦怠,嗜睡,懒言,便溏不爽,舌 红苔黄腻,脉沉细滑,是

15.
长期厌食,消瘦乏力,腹泻,腹胀大,触之有索条状包块,脉沉细无力,是

A
虚实夹杂
B
因虚致实
C
实证转虚
D
寒证化热
E
寒热错杂

16.
发热,咽喉疼
3
天,起病时恶寒,流清涕,无汗。现咽喉红肿疼痛,伴发热,口渴,舌红苔黄,
脉滑数,是
17.
小便淋漓
5
年,下肢欠温,神疲乏力,纳差,近日小便闭塞不通 ,腹胀痛,急躁不安,是

A
表里实寒证
B
表寒里热证
C
表热里寒证

D
真寒假热证
E
真热假寒证

18.
面赤如妆,自觉烦热,欲加衣被,体温不高,小便清长,脉沉迟无力,是

19.
恶寒甚,喉中哮鸣,咳吐清稀痰,胸部紧闷,苔白滑,脉弦紧,是


C
型题

肛周瘙痒-


肛周瘙痒-


肛周瘙痒-


肛周瘙痒-


肛周瘙痒-


肛周瘙痒-


肛周瘙痒-


肛周瘙痒-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1: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094.html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八纲辩证试题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