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新生儿常见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8 11:15

帅哥打飞机-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左旋肉碱摄入量)

新生儿常见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发病率约为

1
%,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患有各种先天性心
脏病估计

20
万左右,其中三分之一为复杂型心血管畸形,如不经治疗,
30
%在生后

1

月夭折,
是造成我国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有效救治具有
重要意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
国内外对于先心病的治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许多复杂畸形患儿
在出生后不久即可 根治,
手术存活率已明显改观。
一些特别复杂危重的病例可采用姑息性手
术:常用的有 体-肺分流术,包括

Blalock-Tausig
分流术、
Glenn
分流术和

Fontan
手术
等,将主动脉或上、
下腔静 脉的血液引入肺循环,
以增加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血流量,改
善缺氧状态,
缓解青紫 症状,
同时有利于促进肺血管的发育。
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肺循环严
重缺血的先心病, 如三尖瓣闭锁、重症青紫四联症、肺动脉闭锁等,是减轻病孩症状、延长
生命、为今后根治手术创造条件 的治疗方法。


此外,药物治疗在新生儿先心病治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用 的药物包括:(
1
)前
列腺素

E
:该药品具有扩张动脉导 管、使动脉导管保持开放的作用,适用于重症青紫型先
心病需依赖动脉导管开放以维持生命的新生儿,如 严重青紫四联症和肺动脉闭锁等。(
2

针对并发症的药物治疗:常见并发症包括肺炎 、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动脉高压、
脑栓塞和脑脓肿。
治疗这些并发症的常用药物有抗 生素、
强心剂、
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等等,
必须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


1.
肺循环依赖动脉导管供血的先心病


1.1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
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 ,PA/IVS



本病病理特 点为肺动脉口完全梗阻,而室间隔完整。由于右室收缩期血流不能射入肺动脉,
故右室壁心肌窦状隙常与 冠状动脉保留胚胎时期的交通状态,
有时甚至出现冠状动脉的血流
由右室逆向灌注供应,成为冠 状动脉灌注心肌的主要来源,称

右室依赖的冠脉循环

。另一
方面 ,
心房水平交通成为右心的唯一出口,
使体循环回流的静脉血自右房通过未闭的卵圆孔
或房间隔缺损进入左心系统,
引起紫绀。
肺循环血流大多由动脉导管供应,
少数由来自 主动
脉的侧支血管供应。


该病初始治疗的关键是应用

PGE
(如

PGE1
静脉滴注,
0.05-0.1ug /
)维持动脉导
管的开放,
有代谢性酸中毒及严重低氧血症的新生儿可静脉滴注碳酸氢 钠、
吸氧

FIO2 0.4

或呼吸机支持。
外科手术是 根本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的选择与有无冠脉异常和右室发育情
况有关。对于存在右室依赖的冠 脉循环的患儿,新生儿期经典的治疗是进行

Blalock

Taussig
分流术。
对于不存在明显冠脉异 常的患儿,
右室发育尚可者可通过导管介入的方法
行肺动脉瓣激光穿孔、
球囊扩张成形 术,
或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切开闭锁的肺动脉瓣或行右
室流出道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
手术预后与是否有冠脉异常高度相关,
存在右室窦状隙与冠
状动脉异常连接者的长期预后不良。


1.2
伴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
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PA/VSD




该病的病理特点多为肺动脉瓣及主干 完全闭锁,
少数病例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均闭锁。
室间
隔缺损多为膜周部或漏斗部,主 动脉增宽、骑跨。由于右室到肺动脉的血流完全梗阻,而室
间隔缺损存在,故体循环回流的静脉血自右房 进入右室后通过室间隔缺损或

/
和骑跨的主
动脉进入左心系统,
引起紫绀。
患儿肺血管的结构分布复杂,
肺动脉可发育正常或欠佳,绝
大多数病例存在 侧支循环,
这些侧支血管主要发自降主动脉
,
直径

1-20mm

与肺内肺动脉
交通;肺循环也可由动脉导管供血。


治疗一般选择分期手术即:在新生儿期进行

Blalock

Taussig
分流术,以后进行根治术。
也可 在新生儿期进行根治术,
但通常有赖于患儿存在发育良好的肺动脉和发育足够大的右室
漏斗部以 能进行跨瓣右室流出道扩大补片。
肺动脉发育正常者预后较好;
肺动脉发育欠佳者
预后 较差。


1.3
重症肺动脉瓣狭窄(
critical pulmonary stenosis, critical PS



本病的病理特点为肺动脉瓣瓣叶增厚融合,
中间或偏侧留有一小孔,
致瓣口狭窄。
肺动 脉瓣
环发育正常者,肺动脉主干多有狭窄后扩张。少数病例(
10
%~
15< br>%)为肺动脉瓣发育不
良,
通常没有狭窄后肺动脉扩张。
由于右室收缩期负荷显 著加重,
在胎儿期右室即逐渐发生
肥厚,
室壁顺应性下降,
腔静脉血回流右房 后,大多通过卵圆孔进入左房,
可导致右室发育
不良。
出生后,
心房水平出现 大量右向左分流,临床上表现严重低氧血症,
血流动力学改变
类似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
由于右室射血明显受阻,
故心力衰竭发生较早,
病情发展
迅速。


该病在新生儿期需要给予前列腺素

E
治疗,以增加肺循环血流量、改善低氧血症,静注

NaHCO3
纠正代谢 性酸中毒。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则病情进展迅速,因此需要及时手术治
疗或选择进行具有良好中短期疗效 的球囊扩张肺动脉瓣成形术。
凡诊断明确,
超声心动图探
测右室与肺动脉之间的收缩期 压差大于

6.7kpa
,即有手术指征。术后

3

6
个月,右室的
肥厚程度逐渐退化后,心房水平的右向左分流将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


1.4
三尖瓣闭锁(
tricuspid atresia

TA



三尖瓣闭锁是指三尖瓣没有发 育分化,
右房和右室被闭锁的三尖瓣完全隔开,
多为肌性闭锁,
少数为纤维型闭锁,< br>右室常发育不良,若室间隔完整,右室发育极其不全甚至缺如,可伴肺
动脉瓣闭锁;反之,
若存在大的室间隔缺损,
则右室可发育良好。
本病心房间的交通是患儿
存活必不可少 的条件,可以是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等。
由于左室接收左、
右房的动、
静脉
混合血,故外周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临床出现紫绀。紫绀的程度与肺血流量的多少有关,
如果伴大型室 间隔缺损而无肺动脉狭窄,
肺血流增多,
紫绀可不明显;
少数患者肺血流量明
显增多,则可能出现左心衰竭。如果室间隔缺损较小,则肺血流量减少,紫绀明显。


有严重低氧血症的新生儿,
因其肺动脉血主要来源于未闭的动脉导管,
故应静脉滴注前列腺< br>素

E
以维持动脉导管开放,增加肺血流,提高体循环氧饱和度。静注

NaHCO3
纠正代谢
性酸中毒。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肺血流减少者可采用体

-
肺循环分流术增加肺血
流;
心房间交通较小者可采用球囊房隔造口术增加心房间血流交 通;
肺血过多致心力衰竭者
可行肺动脉环束术,
减少肺循环血流量,
防止肺动 脉高压、肺血管病变的发展,控制心力衰

帅哥打飞机-


帅哥打飞机-


帅哥打飞机-


帅哥打飞机-


帅哥打飞机-


帅哥打飞机-


帅哥打飞机-


帅哥打飞机-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11: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1031.html

新生儿常见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