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高血压中医诊疗规范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8 09:51

梅毒能治愈吗-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腺)
---------------------------------------------- -----------------
最新资料推荐
------------------- -----------------------------------


高血压中医诊疗规范







【定义】

风眩指因肝肾阴虚阳亢、风阳上扰,气血
逆乱所致。


以眩晕,头痛,血压增高,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


【病因病机】

风眩之病位虽在心脉,影响脑神,但其因常与
肝肾阴虚阳亢有关。

< br>素体阳盛,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
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 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
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风眩。


【诊断要点】
1.
以中老年发病为多,起病一般较缓慢,可有
家族史。

2.
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重脚轻感,常伴失眠,健忘,烦
躁易怒等症状。

3.
面赤,血压增高,成人高于
140/90mmhg


4.
能除外症状性高血压,如风水、肾水、厥头痛等所致血压增
高者。


【类病鉴别】
l
、厥头痛:


突出剧烈头痛,面白汗出,恶心呕吐,血压显著升高等,其症状
较风眩严重而凶险。

2
、虚眩:





1
/
12


以眩晕、疲乏,脉弱等为主症,血压不高反低。

3
、耳眩晕:


多为突发剧烈眩晕,有恶心呕吐,耳鸣,水平性眼球震颤,血压
多在正常范围。


【辨证分型】
1


肝阳上亢

证候:


眩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面红耳赤,急躁易怒,口苦。


脉象:


舌红,苔黄。


脉象:


弦数。


治法:


平肝潜阳

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
:
天麻、钩藤
(
后下
)
、右决明
(
先煎
)
、栀子、黄
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 朱茯神。


针灸:


主穴太冲、曲池、合谷、太阳,泻法。


耳针:


降压沟、肾上腺、耳尖、降压点、交感

、神门、心、肝。


中药穴位敷贴:


降压膏(吴茱萸、附子)敷神阙、双涌泉。

2
风痰上扰

证候:


头痛,眩晕,胸闷心悸,纳少,呕恶痰涎,形体肥胖

舌象:

-- -------------------------------------------------- -----------
最新资料推荐
------------------------- -----------------------------


苔白腻。


脉象:


脉弦滑。


治法:


祛风化痰

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针灸:


主穴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平补平泻。


耳针:


降压沟、肾上腺、耳尖、降压点、交感、神门、脾。


中药穴位敷贴:


降压膏敷神阙、双涌泉。

3
瘀血内停

证候:


头晕头痛,痛如针刺,或胸闷钝痛,唇舌青紫。


舌象:


舌有瘀点、瘀斑。


脉象:


脉细或涩。


治法:


活血化瘀

方药:



3
/
12




通窍活血汤加减: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


针灸:


主穴太溪、三阴交、太冲,补法。


耳针:


降压沟、肾上腺、耳尖、降压点、交感、神门、心、肝。


中药穴位敷贴:


降压膏敷神阙、双涌泉。

4
肝肾阴虚

证候:


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肢体麻木,腰膝
酸软,头重脚轻。


舌象:


舌红少苔。


脉象:


脉弦细数。


治法:


滋补肝肾

主方:


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针灸:


主穴太溪、三阴交、太冲,补法。


耳针:

---------------------------------- -----------------------------
最新资料推荐
------- -----------------------------------------------


降压沟、肾上腺、耳尖、降压点、交感、神门、肝、肾。


中药穴位敷贴:


降压膏敷神阙、双涌泉。

5
阴阳两虚

证候:


眩晕,耳鸣,体瘦,神疲,五心烦热,畏寒肢冷,心悸腰酸。


舌象:


舌淡少津。


脉象:


脉弱而数。


治法:


滋阴补阳

方药:


金匮肾气丸:


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


针灸:


主穴太溪、三阴交、太冲,补法。


耳针:


降压沟、肾上腺、耳尖、降压点、交感、神门、脾、肾。


中药穴位敷贴:


降压膏敷神阙、双涌泉。


【难点分析】

风眩的中医治疗中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速度
慢,
对 难治性高血压疗效欠佳,
难治性高血压
(RH)
的产生机制是多方


5
/
12



面的,钠水潴留导致血容量增

加,吸烟、肥胖或过量饮酒促
发 难治性高血压,药物的影响,治疗的依从性,继发性高血压,假性
抵抗等,
对于上述情况目前还 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
中药和降压
药配合使用。


【疗效评定】
1.
治愈:


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

2.
好转:


血压控制较好,症状减轻。

3.
未愈:


症状、血压无改善。


原发性高血压

【定义】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
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原发性高血压称为高血压病。


【诊断标准】

非药物状态下二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
定所得的平均值,收缩压
140mmHg
和(或)舒张压
90mmHg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注: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级别为标准。


【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可有头痛、头晕、眼花、耳鸣、疲劳等症状。


体检时可听到
A2
亢进,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
音。


二、并发症:

梅毒能治愈吗-


梅毒能治愈吗-


梅毒能治愈吗-


梅毒能治愈吗-


梅毒能治愈吗-


梅毒能治愈吗-


梅毒能治愈吗-


梅毒能治愈吗-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09: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0940.html

高血压中医诊疗规范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