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
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1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2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一、
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
标准》
(ZY/T001.1-9)
。
(1)
病史及发病特点:起病急、传变快,病程短,四季发病,以冬春多见。
(2)
临床表现:发病初期,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咯痰不爽、头痛、舌边尖红、
苔薄 黄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或高热烦渴、咳嗽胸痛、咯痰色黄或带血丝、舌红
苔黄、脉滑数。
< br>(3)
主要体征:肺部局部叩诊可由浊音,听诊呼吸音降低或有湿罗音,或有支
气管呼吸 音。
(4)
主要辅助检查:肺部
X
线可有炎性改变;血常规:白 细胞总数或中性增
多。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
年
10
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社区
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
(
1
)新近出现的咳嗽、咯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 性痰;
伴或不伴胸痛。
(
2
)发热。
(
3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
4
)< br>WBC>10
×
109/L
,或
4
×
109/L,< br>伴或不伴核左移。
(
5
)胸部
X
线检查显示片状、 斑片状侵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
腔积液。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
1.、邪犯肺卫证:发热重,恶寒轻,咳嗽痰白,口微渴,头痛,鼻塞,舌边尖红、
苔薄黄或微黄、脉浮 数。
2
、痰热壅肺证:高热不退、咳嗽、咯痰黄稠或咳铁锈色痰,胸痛,呼吸气促,
口渴烦躁,小便黄赤,伴见大便干燥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3
、痰浊阻肺证:咳嗽,咳声重浊,胸闷,咯白粘痰,伴有疲倦纳呆,腹胀,大
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 滑。
4
、正虚邪恋证: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腹胀,神倦纳差;舌淡红苔白腻,脉细
滑。
二、
治疗方案
(一)
.
辨证选服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邪犯肺卫证:
治法:宣肺透表,清热解毒
推荐方 药: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银花、
连翘、
桔梗、
荆芥、
麻黄、
石膏
(先
煎)
、北杏仁、甘草。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颗粒、片)
、连花清温胶囊、银黄颗粒(片)
、板蓝根颗粒
等。
2
、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推荐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灸麻黄、石膏(先煎)
、瓜娄皮。黄
芩、浙贝母 、鱼腥草、苇茎、北杏仁、桔梗、法半夏、甘草。
中成药:鲜竹沥口服液、清开灵颗粒(胶囊、片)
、蛇胆川贝液。
3
、痰浊阻肺证
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法半夏、陈皮、苏子、莱菔子、白芥子、
茯苓、甘草。
中成药:祛痰止咳冲剂、蛇胆陈皮口服液、橘红丸(颗粒、胶囊、片)等
4
、正虚邪恋证
治法:益气养阴、清散余邪
推荐方药: 生脉散、沙参麦冬汤、竹叶石膏汤、六君子汤等,沙参、麦冬、五味
子、党参、茯苓、白术、陈皮青蒿、 黄芩。
中成药:生脉胶囊、养阴清肺丸等。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谈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喜炎 平注射液、热毒宁
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三)其他疗法
< br>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中药保留灌肠法、刮
痧法、拔罐法、针刺清 喘穴,经络刺激法等疗法,可配合选用数码经络导平治疗
仪、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等设备治 疗
(四)内科基础治疗
:
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如吸氧。评估特定病原体 的危险
因素,药物选择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
分会,
2006
年)
。
(五)护理
1.
情志护理:多进行面对面沟通,给予耐心的开导、热心的抚慰与鼓励,帮助患
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
保持心情舒畅,
了解治疗的过程与方法,
建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 br>2.
生活护理:应注意经常改变体位、翻身、拍背、有效咳嗽咯痰;注意保暖、避
免衣物 潮湿:保持室内干燥、温暖、空气新鲜;禁止吸烟,避免疲劳、酗酒等诱
发因素,加强体质锻炼,预防感 冒。
3.
饮食调护: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品,清淡饮食, 忌
辛辣刺激,甜腻肥厚之品。
三、
疗效评价
(
一
)
评
价标准
根据
199 7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方热病急症协作组、
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热病
专业委员会修改。 制定的《风温肺热病诊疗标准》
,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
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制定。
总体评价:
临床治愈:
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在
10
天内大部分消失,
X
线检查阴影基本吸
收。
显效:
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在
10
天内大部分消失,
X< br>线检查阴影大部分吸收。
好转:
10
天内部分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或
X
线有所减轻。
无效:
10
天以上症状和体征为减轻或加重者。
(
二
)
评
价方法
1.
疾病疗效评估方法主要针对患者的症状、体征、为观察指标,其中对于“痰”
指标包括了痰色、痰量 、痰质的改变;壮热的观察指标包括了持续的时间、
热势、退热时间、热型改变;咳嗽的发作时间、咳嗽 的剧烈程度;患者的主
观感受;实验室及影像学标准作参考。
2.
中医症候疗效评估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症诊断 疗效标准》
制定疗效判定方
法如下:
中医征候积分分级量化指标
(
1
)
发热:
_____
分
0
分
=0
级
;
2
分
=
Ⅰ级
;
4
分
=
Ⅱ级
;
6
分
=
Ⅲ级
;
8
分
=
Ⅳ级
(
2
)
咳嗽:
_____
分
(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前
24
小时的咳嗽症状,对照计分表进行 判断,并记录于
患者日记卡)
计分
日间咳嗽症状
夜间咳嗽症状
0
无咳嗽
无咳嗽
1
1~2
次短促咳嗽
仅在清晨或将要入睡前咳
嗽
2
2
次以上短促咳嗽
因咳嗽导致清醒一次或早
醒
3
频繁咳嗽,但不影响日常
因咳嗽导致夜间频繁咳嗽
活动
4
频繁咳嗽,影响日常活动
夜间大部分时间咳嗽
5
严重咳嗽,不能进行日常
严重咳嗽不能入睡
活动
(
3
)
咯痰:
_____
分
0
分
=0
级
;
1
分
=
Ⅰ级
;
2
分
=
Ⅱ级
(
4
)
胸闷痛:
_____
分
胸闷痛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s,VS A
)
VSA
调查
采用一条长
10cm
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 “无痛”和“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
,
被测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在该直线上做相应标志,距“ 无痛”端的距离即表示
疼痛的强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基本的方法是使用 一条长
10cm
的游动标尺,
一面标有
10
个刻度,
两端分 别
“
0
”
分端和“
10
”分端,
“
0”分表示无痛,
“
10
”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
临床使用时将 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
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
相应位置,
医师根据 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
临床评定以
“
0~2
”
分为
“优”
,
深圳南山-
深圳南山-
深圳南山-
深圳南山-
深圳南山-
深圳南山-
深圳南山-
深圳南山-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06: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0653.html
-
上一篇:医院儿科门诊处方记录
下一篇:消化科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