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算发烧-
糖尿病最新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 种常见、多发、伴随终身,但可控制的疾病。采用的是控制饮
食、调摄情志、适当运动、药物调理等综合 治疗方法。但由于人们对中医治疗
糖尿病的状况不了解,及受到有些不实广告误导,使部分患者对中医治 疗糖尿
病期望太高,以致放弃正规治疗,去寻求「仙方神药」
,结果影响了病情控制,
甚至危及生命。下面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一些常识介绍给大家,希望糖尿病病
人主动配合医生治疗,控制好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症。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一
般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 控,在改善症状方面则明显优于西医,故中医
治疗糖尿病尤其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二型糖尿病 )
;或伴有慢性血
管神经并发症者。但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一型糖尿病)中药降糖可能不适
合,因为该类患者自身不能或只可产生少量胰岛素,需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
来维持正常的生理 需要,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
命。综合方法防治糖尿病
一、控制饮食。
近期,韩剧《大长今》在港热播,细心的观众可能留意 到长今在给患有糖尿病
的明朝使臣调养时,非常注意控制饮食。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
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 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
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
」唐王焘 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
果等观点。
历代医家在 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不少防治糖尿病的药膳验方。如用猪
胰子一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九 克,每日两次。及三豆饮,用绿豆
一百克、黑豆五十克、
赤小豆五十克,煎汤服用。或苦瓜炒肉 ,
鲜苦瓜一百克、
瘦猪肉五十克,武火炒后食用等。二、配合适当运动。
《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
食。
」
《外台秘要》亦强调:
「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
,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
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完
全一致。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及强度,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以
不疲劳为度」
,
「不能强所不能」
。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 快速行走、
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太长会引
起劳累 ,
会使病情加重。
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
肾病者,
应该 限制活动量。
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
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
它具有轻松 、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三、调摄情志。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情 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
生活和疾病,
「节喜怒」
、
「 减思虑」
。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有利病情的控
制和康复。
四、中药治疗。
传统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 状进行「三消论治」
。随著现代医学
诊断技术的发展,现时治疗糖尿病已将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包 含在内,做到中医
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
在临床治 疗上,对初诊患者首先会告知他们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方法,并要
求他们饮食控制一至两个月,
及 配合运动疗法。
若血糖下降明显即可维持下去,
如控制不满意则给予中药治疗。临床一般将患者 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
阳两虚型三型分型论治:
(一)阴虚燥热 型(多见于糖尿病的早期)
。临床表现:烦渴多饮、随饮随喝;
咽乾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 ;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主要采用养
阴清热方法。一般选用一贯煎加味治疗(主要中药有生地、 沙参、枸杞子、麦
冬、川楝子等)
。
(二)气阴两虚型(多见 于糖尿病的中期)
。临床表现:乏力气短;自汗、动
则加重;口乾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 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红暗、
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主要采用益气养阴方法。 一般选用
生脉散加味治疗(主要中药有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地、苍术等)
。
(三)阴阳两虚型(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者)
。临床表现: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乾;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
阳萎早泄;舌淡苔白、 脉沉细无力。主要采用温阳育阴方法。一般选用金匮肾
气丸治疗(主要中药有肉桂、附子、生地、茯苓、 山萸肉等)
。
临床治疗时一般可先用中医药治疗两个 月左右,如血糖控制满意者可继续
用药,不满意者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口服降糖药。
中药处方(一)
【辨证】气阴两伤,血瘀于络。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名】活血降糖方。
【组成】生黄芪
30
克,山药
15
克,苍术
15
克,玄参
30
克,当归
10
克,
赤芍
10
克,川芎
10
克,益母草
30< br>克,丹参
30
克,葛根
15
克,生地
15
克,
熟地
15
克,木香
1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出处】李毅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肾虚。
【治法】滋肾固本,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方名】滋肾蓉精丸。
【组成】黄精
20
克 ,肉苁蓉
15
克,制首乌
15
克,金樱子
15
克,淮山15
克,赤芍
10
克,山楂
10
克,五味子
10
克,佛手
10
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水泛为丸 ,每服
6
克,日服
3
次,
30
天为
1
疗程 。
【出处】吴仕九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气虚阴亏。
【治法】益气滋阴。
【方名】制糖汤。
【组成】生地
30
克,黄芪
30
克,菟丝子
30
克,党参
30
克,天冬
15
克,
麦冬
15
克,山萸肉
12
克,玄参
12
克,茯苓
12
克,泽泻
12
克,当归
9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出处】赵锡武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血燥阴伤。
【治法】养血滋阴,生津降火。
【方名】蒺藜两地汤。
【组成】白蒺藜
10
克,沙蒺藜
10
克,生地
10
克,熟地
10< br>克,麦冬
10
克,党参
10
克,五味子
10
克,绿豆 衣
12
克,元参
12
克,黄芪
30
克,山药
30< br>克,石斛
15
克,天花粉
15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出处】施今墨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肺胃蕴热,气阴两伤。
【治法】益气、滋阴、清热。
【方名】消渴汤。
【组成】山药
30
克,生石膏
30
克,黄芪< br>15
克,天花粉
15
克,生地
10
克,知母
10克,玄参
10
克,麦冬
10
克,怀牛膝
10
克,茯苓< br>10
克,泽泻
10
克,菟丝子
12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出处】董建华方。
中药处方(六)
【辨证】脾阴不足。
【治法】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方名】治消止渴汤。
【组成】生地
30
克 ,山药
30
克,天花粉
20
克,石斛
20
克,知母
20
克,
沙参
15
克,麦冬
15
克,泽泻
12克,五味子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出处】李冠泽方。
中药处方(七)
【辨证】阴虚阳亢,津涸热淫。
【治法】养阴生津止渴。
【方名】治消滋坎饮加减。
【组成】生地
50
克,山萸肉
15
克,山药< br>15
克,玉竹
15
克,女贞子
15
克,枸杞子
15< br>克,寸麦冬
15
克,天花分
15
克,制首乌
15
克, 地骨皮
30
克,
乌梅肉
10
克,缩砂仁
5
克(研末 分冲)
,生甘草
15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出处】靳文清方。
中药处方(八)
【辨证】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
【方名】降糖方。
【组成】生黄芪30
克,生地
30
克,苍术
15
克,元参
30
克,葛根
15
克,
丹参
3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出处】祝谌予方
中药处方
辨证血燥阴伤。
治法养血滋阴,生津降火。
方名蒺藜两地汤。
组成白蒺藜
10
克,沙蒺藜
10
克,生地
10
克,熟地
10
克 ,麦冬
10
克,
党参
10
克,
五味子
10
克,
绿豆衣
12
克,元参
12
克,
黄芪
30
克,
山药
30
克,
石斛
15
克,天花粉
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出处施今墨方。
中药处方
辨证肺胃蕴热,气阴两伤。
治法益气、滋阴、清热。
方名消渴汤。
组成山药
30< br>克,生石膏
30
克,黄芪
15
克,天花粉
15
克,生 地
10
克,
知母
10
克,玄参
10
克,麦冬
10
克,怀牛膝
10
克,茯苓
10
克,泽泻
10
克,
菟丝子
12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出处董建华方。
中药处方
辨证脾阴不足。
治法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方名治消止渴汤。
组成生地
3 0
克,山药
30
克,天花粉
20
克,石斛
20
克, 知母
20
克,沙
参
15
克,麦冬
15
克,泽泻12
克,五味子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几度算发烧-
几度算发烧-
几度算发烧-
几度算发烧-
几度算发烧-
几度算发烧-
几度算发烧-
几度算发烧-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01: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0399.html
-
上一篇: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
下一篇: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