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的价格-
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作用的研究进展
[
摘要
]
血瘀证与血液的高黏状态密切相关,而多数恶
性 肿瘤患者有血瘀证的表现,气滞血瘀贯穿于肿瘤的各个病
理阶段及其整个发病过程。活血化瘀中药有改善 肿瘤患者血
瘀状态的确切作用,因而其被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并用于抗
肿瘤转移,其作用可能机 制在于纠正肿瘤细胞的缺氧微环
境、抑制肿瘤转移相关黏附分子表达、增强其对化疗药物的
敏感 性、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等方面。但是,改善患者血瘀
状态是否能降低肿瘤的转移率尚存争议,在某些肿 瘤及肿瘤
转移的某些环节上可能有促进肿瘤转移作用,对这一问题需
要警惕。
[
关键词
]
活血化瘀法;中药;抗肿瘤转移
[
中图分类号
] R27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095-0616
(
2014
)
06-37-04
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有血瘀证的表现,血瘀、血脉不通是
肿瘤的主要病机, 气滞血瘀贯穿于肿瘤的各个病理阶段及其
整个发病过程中
[1]
。基于血瘀证与恶性肿 瘤存在密切的关
系,改善患者的血瘀状态,有可能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活
血化瘀中药越来越多 的被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通过活血
化瘀、疏通经络、破瘀散结,而达到止痛、消肿、散结的作
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2-3]
,活血化瘀中药也能
有效抑制肿瘤的转 移,而目前在西医药物体系内尚未有疗效
确切的抗肿瘤转移的药物。因而,如能证实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的转移确切作用,并深入认识其抗肿瘤转移作用的可能
机制以及抗转移的具体环节,则可能给活 血化瘀中药治疗恶
性肿瘤的带来广阔前景。本文概述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
转移作用如下。
1
血瘀证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1.1
血瘀证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传统医学依据
肿瘤转移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无确切称谓,但与肿瘤相
类似的记述如“积聚”
“石疽”
“石瘕”等却很多。隋代巢元
方的
《诸病源候论
?
积聚病诸候》对积聚的病因病理有了一定
的论述:
“积聚者由阴阳不和,府藏虚弱,受于风邪,搏于府藏之气所为也。诸藏受邪,初末能积聚,留滞不去,乃成
积聚。
”该文认为积聚主要由于 正虚感邪所致,又指出积聚
之成,一般都有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
血瘀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中医将恶
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归结为三类 :气滞血瘀、痰结湿聚和气血
亏虚,不论何种原因导致肿瘤,大多数最终与形成瘀血或影
响血行 有关,因而,气滞血瘀被认为贯穿于肿瘤的各个病理
阶段及其整个发病过程中
[1]
。
《难经本义》云:
“积蓄也,言
血脉不行,蓄积而成病也。
”
《灵枢
?
百病始生篇》云:
“凝血
蕴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也。< br>”这些文献
说明血瘀、血脉不通是积聚的主要病机。
1.2
血瘀证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现代医学依据
多数肿瘤患者有血瘀证的表现,并且血瘀证与肿瘤的转
移密切相关。陈健民等
[4]< br>观察
530
例癌症患者,发现有血瘀
证者高达
93.96%
,
其中伴有肿瘤转移的患者出现血瘀证舌脉
异常比例大于不伴有肿瘤转移者。吴永生等
[ 5]
报道
63
例不
同病理分期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指标明显高于健康人,其
中有胃癌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
集率均较无转移者显著增高。这些现象 说明血瘀证也与肿瘤
的发展有明显的关联
[6-7]
。血瘀证与血液的高黏状态密切相
关,血液高黏状态越严重,越易于发生癌转移
[8]
。恶性肿瘤
患者血液流变 学的改变主要是血液处于浓、黏、聚、集的高
黏滞血症状态,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包裹肿瘤细胞形成瘤栓,
在高凝状态下血流缓慢,利于癌细胞停留在血管壁上,增加
了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壁向组织侵袭并 向远处转移和扩散的
机会;形成的癌栓有利于肿瘤细胞躲避机体的免疫系统识
别;血小板产生多 种因子有利于在转移部位定植肿瘤细胞的
生长和血管的生成。
虽然多数研究报道认为血液流变学高黏状态是促进肿
瘤转移的因素,但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的观 点。陈培丰等
[9]
建立血瘀证小鼠肝转移模型并经脾接种
B16
黑色素瘤观 测,
结果提示在血瘀状态下肿瘤的肝转移可受到抑制。
陈震等
[10]
给血瘀 证大鼠模型经脾接种
W256
癌肉瘤,观察发现在血瘀
状态下肝转移发生率明显降低。 这些报道提示血瘀证也存在
抑制肿瘤转移可能,在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恶性肿瘤
时需要警 惕。
2
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的理论根据
2.1
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的相关理论基础
研究表明 活血化瘀中药有抗肿瘤转移的作用。
《素问
?
阴
阳应象大论》
云:< br>“血实宜决之”
;
内经中即亦有
“结者散之”
“坚者削之”的记载,这 些文献是关于活血化瘀法用于肿瘤
治疗的依据。活血化瘀目前已成为肿瘤临床较为常用的治
法, 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破瘀散结,而达到止痛、消
肿、散结的作用。胡艳等
[11]
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
60
例中晚
期恶性肿瘤患者,发现益气活血方能改善中晚期癌症 患者血
液高凝状态,相对于对照组复发、转移率
53.3%
,治疗组复
发、转 移率仅为
16.7%
,说明益气活血方能明显降低中晚期
癌症患者转移率。卜平等[12]
报道用扶正化瘀方治疗胃癌术
后患者配合化疗,观察
1
年,较对 照组,明显降低局部淋巴
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上述研究支持活血化瘀中药能够抑制恶
性肿瘤细胞 转移的观点。
2.2
活血化瘀中药抑制肿癌转移的机制
血瘀证与高黏滞 血症密切关联,血瘀证患者多存在高黏
滞血症。多数学者认为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瘀血内阻状
态,
也就是降低高黏血症状态,
以达到抗肿瘤血行转移作用。
其机制可能为:
2.2.1
改变血流学状态,纠正肿瘤细胞的缺氧微环境,
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
活血 化瘀中药可以减轻恶性肿瘤患
者的血瘀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并通过改善微循环来纠正
肿瘤细 胞的缺氧微环境。胡素坤等
[13]
实验表明赤芍
801
具
有改善荷 瘤小鼠高血黏度、
减轻癌组织乏氧状态。
HIF-1
α
是
肿瘤细胞缺 氧产生的重要细胞因子,其具有促进肿瘤转移的
作用,研究发现丹参酮Ⅱ
A
抑制低氧诱 导的人胃癌细胞缺氧
诱导因子的表达
[14-15]
。
2.2.2
抑制肿瘤转移相关黏附分子表达
活血化瘀中药能够抑制肿瘤细胞膜表面与转移相关黏附蛋白的表达。夏荣
龙等
[16]
报道丹参 能降低肝癌、癌周、邻近肝叶及肺组织中
ICAM-1
的表达,
使抑转移率增高。林洪生等
[17]
报道川芎嗪、
苦参碱均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后< br>CD44
、
CD49
黏附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了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
黏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能够减少肿瘤细胞
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减少肿瘤细胞对基底 膜和血管内皮细
胞的黏附而抑制其转移,这可能是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
的部分分子机制。< br>
2.2.3
有利于抗癌化疗药物发挥作
用
恶性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有产生多药耐药性的特点,使
藏红花的价格-
藏红花的价格-
藏红花的价格-
藏红花的价格-
藏红花的价格-
藏红花的价格-
藏红花的价格-
藏红花的价格-
本文更新与2021-02-17 22:1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0145.html
-
上一篇:治疗胰腺癌比较有名的老中医
下一篇:临床肿瘤TNM分期标准大全(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