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的症状-
面瘫中医诊疗规范
一、定义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 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
又称
“
口眼?斜
”
。
本
病可发生于
任何年龄
,
多见于冬季和夏季。发病急速< br>,
以一侧发病为多。
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
,
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
,
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
功能失调
,
可导致面瘫的发生。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最常见于
贝尔麻痹。
认为局
部受风
或寒冷刺激
,
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 炎症、缺血、水肿
,
或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局部营养血管痉挛
,
导致组织水肿
,
使面神经受压而
出现炎性变化。
中医学认为劳作过度
,
机体正气不足
,< br>脉络空虚
,
卫外不固
,
风寒或
风热乘虚入中
面部经络
,
致气血痹阻
,
经筋功能失调
,
筋肉失于约束< br>,
出
现
“
?僻
”
。
周围性面瘫包括
眼部和口颊部筋肉症状
,
由于足太阳经筋为
“
目上冈
” ,
足阳明经筋为
“
目下冈
” ,
故
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
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
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
阳明经筋所主
,
因此
,
口歪主要系该三条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
,
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
,
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
经筋功能
失调而发病。
表现为患侧全部面肌瘫痪
,
眼睑不能充分闭合
,
闭
< br>嘴时
,
颊肌松弛
,
口角
下垂
,
抬眉时
,
额横纹消失
,
眉毛较健侧低
,
睑裂
变大,
内眼角不尖
,
眼泪外溢
,
笑时
,
口角
向健侧牵引
,
由于颊肌麻木
,
咀嚼时食物储留于颊部与牙龈间
,
贝尔氏征阳性
;
有或无
眼球上移、
听觉
过敏
,
泪液、唾液分泌减少。
中医分型
:
分为风 寒袭络
;
风热袭络
;
风痰阻络
;
气虚血瘀。
疾病分期
:
急性期
:
发病
15
天以内
;
恢复期
:
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
;
后遗症期
(
又称联
动期和痉挛期
:
发病
6
个月以上。
二、诊断标准
1
、
中医
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针灸学》
(
石学敏主编
,
中国中医
药出版社
, 2007
年。
2
、西医诊断标准
: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
(
王
维治主编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004
年。
临床表现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
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
板滞、
麻木、瘫痪
,
额纹消失
,
睑裂变大
,
露 睛流泪
,
鼻唇沟变浅
,
口角
下垂歪向健侧
,病侧不能
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
;
部分患者初起
时有耳后疼痛
,
还可出现患侧舌前
2∕
3
味觉减退或消失
,
听觉过敏等症
状。病程迁延日久,
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
,
口角反
牵向患侧
,
甚则出现
面肌痉挛
,
形成
“
倒错
”
现象。
肌电图检查多表现为单相波或无动作电位
,
多相波减少
,
甚至出现正
锐波和纤
颤波。
病理学检查示面神经麻痹的早期病变为面神经水肿和脱髓
鞘。
3
、根据病情选择检查项目
:
颅脑
3D-TOF-MRA
、颅脑
MRI
或
CT
检查
三、中医综合治疗
1.
针刺治疗
针刺取穴
:
处方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攒竹
阳白
太阳
承泣
四白
巨髎
颧髎
下关
颊车
地仓
翳风
牵正
风池
合谷
操作
:
常规选用
6-8
穴
,
针刺得气后
,
用电子脉冲仪断续波与疏密波
连续交替接于
主穴
,
每五分钟换频一次
,
留针
40
分钟。面部腧穴均行平
补平泻法
,
恢复期可加灸法
;
在急性期
,
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
,
肢体远
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
本病多由于正气不足
,
脉络空虚
,
卫外不固
,
风邪乘虚入中经络
,
导
致气血痹阻
,
面
部少阳脉络
,
阳明经筋失于濡养
,
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
面瘫分周围性和中枢性
两种
,
应注意鉴别。
治疗期间避免风吹受寒
,
面部
可做按摩和热敷。防治眼部感染< br>,
可用眼罩和润洁眼药水点眼
,
每日
2-3
次。基本治疗以 活血通络、疏调经筋
,
根据不
同的分型
,
分别予以祛风散
寒、疏风清热、益气活血等法则
。
2.
闪罐
:
选用适用于面部应用的口径大小的火罐
,
于瘫痪局部或所选穴位
为中心
,
连续闪罐至皮肤潮红为度。
3.
麝香灸法:
取麝香约半粒绿豆大小
,
放置于针孔处
,
上扣自制直径约 2-3cm
、
厚约
0.5-1cm
面团
,
面团上放置自制蚕豆大小艾柱
,
点燃艾柱施灸
,
带
一柱燃尽
,
易
柱再灸
,
每次灸
6-7
壮
,
此时患者自觉穴位处有吹风感伴灼热感
,
或蚁行感伴 灼热感
,
可停止燃艾
,
待自然凉却后去掉面团
,
施灸处麝香 气味散
去
,
灸处皮肤潮红
,
术毕。
4.
推拿
:
用一指禅推法、鱼际揉、点按患侧。
5.
表情动作训练
:
对着镜子进行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
,
训 练
师按体
操节奏进行
,
每个动作做二个八拍或四个八拍
,
每天进行
2-3
次。
6.
电针
:
选取地仓
,
颊车
,
四白
,
阳白
,
合谷等穴。如地仓透颊车或反之
,
这两
穴为一组
阳白向上平
刺
,
四白向下平刺
,
这两穴为一组。得气后各接电极一端
,
通电
15
分钟左右
,
通电
量以患者感到舒适
,
面部肌肉跳动为宜。
7.
穴位注射
:
用维生素
B1
加维生素
B12
穴位注射
,
选取患侧下关
,
颊车
,
地
仓
,
及健侧合谷
,
每穴注射
0.2~0.5ml,
每周
2
每次
,6
次为为
1
疗程。
多用于面瘫
恢
复期或后遗症期。
8.
皮肤针
:
用皮肤针叩刺阳白
,
太阳
,
四白
,
地仓
,
合谷等穴
,
以局部微红为度
,
每日或隔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此法宜用于面瘫恢复期或后遗症期。
9.
耳针
:
选穴目
1,
目
2,
面颊
,
眼等。
乳腺增生的症状-
乳腺增生的症状-
乳腺增生的症状-
乳腺增生的症状-
乳腺增生的症状-
乳腺增生的症状-
乳腺增生的症状-
乳腺增生的症状-
本文更新与2021-02-17 22:0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0124.html
-
上一篇:恶病质的中医诊疗规范
下一篇:老中医治疗食道癌的祖传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