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天然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7 21:58

造影检查-

2021年2月17日发(作者:湿气重怎么办)
天然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前言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 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
列居第二,并且其发病率还在持续上升
[1 ]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有

40
余种,
在肿瘤治疗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
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如许多实体瘤尚无
有效的药物,
肿瘤的抗 药性及抗癌药物严重的毒副反应等问题。
因此,
寻找和开
发新的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 物是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
[2]
。大量的研究工作表
明,
天然产物来源的抗 肿瘤药物毒副作用小,
并且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抗肿瘤药物
的概率比合成药高得多
, < br>由于天然药物具有这些化学合成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1]

但是如何从数目庞大的天然产物中高效地筛选出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分子
,
是目前药物研发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

随着分子生物
学和分子 肿瘤学的发展,
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经过了多次修改。
笔者对近年来几
种常见的抗肿瘤 天然药物的筛选方法综述如下。

1.
细胞水平筛选抗肿瘤药物

采 用针对疾病的筛选方法,选取代表各种常见实体瘤的人类肿瘤细胞株,以
培养细胞为实验模型,
检测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或单体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体外
实验作为初筛,
关键在于测定 肿瘤细胞的活力,
最常用也是比较快的两种方法是:
第一种代谢测定法,
细胞还原MTT

XTT
产生一种衍生物,
其颜色强度与活细
胞数成正比 ,且可用自动分光光度计连续记数;第二种方法是应用蛋白染料
sulforhodamine B
颜色强度也与活细胞数成正比
[4]

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具有材料用量少、耗时短、成本低和大规模筛选等优点,但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并且不能判断药物的 组织特异性
[5]


2.
基于肿瘤的产生机理筛选抗肿瘤药物

肿瘤
(
癌症)
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临床病理表现不同、预后各不相同的多种
疾病的组合,
其 病因及发病机制极为复杂,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
多基因突
变、多步骤、长时间逐 渐演化的过程
[6]
。现代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肿瘤发病
机理正在逐步阐明,针对 机理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筛选趋势已形成。

2.1
诱导细胞凋亡

细 胞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由基因调控的主动有序的自我消
亡过程。肿瘤与细胞凋亡具有非 常密切的关系。细胞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以“凋
亡”
的形式清除老化的或已受损的细胞时,由于某种因素抑制或破坏了细胞凋亡
机制,
致使细胞凋亡发生障碍,
继而导致细胞 继续生存和不断生长,
最终演变为
肿瘤。
许多天然产物就是通过一种或者几种不同机制 来干扰肿瘤细胞生长、
代谢、
增殖等过程,最终触发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 的
[7]


2.1.1
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诱导凋亡

细胞周期分为
G1


(DNA
合成前期
)

S


(DNA
合成期
)

G2


(DNA
合成后期
)

M


(
有丝分裂期
)
。此外细胞在完 成分裂后有一个
G0


(
相对静止期
)
,此期决定细胞是再进入

G1
期 继续分裂还是不再分裂而保持静息
或进行分化
[8]
。细胞周期调控的异常是肿瘤产生 的一种内因。细胞周期的进展需
要大量的胞内外信号的配合,
如果缺少适当的信号,
细 胞将不能从一个阶段转向
下一个阶段,
这个点称为检定点,
这种现象称为周期阻滞,< br>其可诱导细胞发生凋

[9]


传统中药苦参的主要成分苦 参碱

1

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纤维化等多种药
理作用,近年研究 发现苦参碱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其对人肝癌细胞
BEL-7402

IC50

1g/L
。金艳书
[10]
等发现,苦参碱可将人肝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
0
/G
1

期,
诱导人肝癌细胞发生凋亡,
从而发挥其抗肝癌作用。
从金丝马尾连提取的生物碱
碱甲
hemanzine

2

在体外对各种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IC50

0.5-1
μ
g/L
之间,
可阻断
G1
期细胞 向

S
期过渡
,
其杀细胞作用有细胞周期特异性。
槲皮 素

3

近年来也被发现具有细胞周期抑制作用。刘丽娟
[11]< br>等发现槲皮素能抑制白
血病肿瘤细胞
HL-60
的生长,
IC50
10 mmol/L
。它能将细胞周期阻断在
G2/M
期,并且这种 阻断作用可以随着从培养基中移去槲皮素而发生逆转。崔燎
[12]

人从凤尾蕨科植 物半边旗
(
Pterissemipinnata
)
中得到新化合物

F-A

4

,用其对

HL-60

K562
细胞作用
24 h
后,
对两细胞株的
IC50
值分别为
7. 6 mg/L

9. 1 mg
/L
,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化合物有

G2/ M
期阻滞作用。





1




2





3



4



2.1.2
抑制拓扑异构酶的活性

DNA
拓扑异构酶是一种调节

DNA
空间构型的重要核酶,与
DNA
的复制、
转录、重组等密切相关,根据其断裂

DNA
单、双链的不同,又分为
TOPO
Ⅰ和
Ⅱ。由于

DNA
的超螺旋程度影响着机体的活动,而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正是调


DNA
的空间构型,于是

DNA
拓扑异构酶顺理成章的成为抗肿瘤药物作用的重要靶点
[13]
。研究表明,许多天然产物正是以拓扑异构酶为作用靶点,通过
影响拓扑酶的活性,干扰

DNA
复制及基因的表达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Itoh
[14]
等对从印度萝芙木

(
Rauwolfia
serpentina
Benth
)
中分离得到的

27
个化
合物进行了
Topo
Ⅰ和Ⅱ抑制活性研究,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

5

具有明显的

Topo
Ⅰ和Ⅱ抑制活性,并且对人白血病细胞株

HL-60
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IC
50

67μmol/L

Clericuzio
[15]
等对

Leucopaxillus gentianeus
的提取物进行

Top o
Ⅰ抑制活性测试,
研究发现
7
个类似葫芦素的化合物均有活性,
这 些葫芦素类似
物具有很强的活性,其中化合物

6



NCI-H460
肿瘤细胞的活性更是达到了
0.011mg/L
与拓扑替康

(
topotecan)
相当。从

Amphimedon

海绵中分离得到的
pyridoacridine< br>类化合物

7

具有抑制

Topo
Ⅰ和Ⅱ 的活性,并可以选择性稳定
DNA-
拓扑异构酶Ⅰ可裂解复合物。在体外该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 胞株生长有明
显抑制作用,其中对黑色素瘤细胞株

SK- mel-5
的活性最强,

IC
50

130
nmol
/L
[16]
。有文献报道,从云南省真菌
-
地花菌

(
Albatrellus confluens
)
中提取分离到

Albaconol

8

对多种肿瘤细胞生长的平均

IC50
值在

1.04~2.42
μ
g/ ml
之间,
且能明显抑制小鼠肝癌
H22
和小鼠肉瘤

S180
的生长。刘明华
[13]
等后来研究发


Albaconol
的细胞毒活性与其抑制

TOPO


的活性有关。



5



6






7



8


2.1.3
抑制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是位于细胞核内的一种逆转录酶,由
hTR (
端粒酶

RNA)

hTP1 (
端粒
酶相关蛋白
1)

hTERT
(
端粒酶逆 转录酶
)
三部分构成
[17]
。端粒酶在肿瘤发生、
发展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
因为它能阻止端粒随细胞分裂而缩短,
使细胞绕过衰老
而成为永生化细胞,< br>导致人类肿瘤的发生。
由此端粒酶成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的
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靶点。
从土壤放线菌中分离出来的雷帕霉素

9

具有很强的免疫抑 制作用,
细胞毒
试验结果显示雷帕霉素抗宫颈癌细胞的
IC50<50nM

Victoria
L
[18]
等研究发现雷
帕霉素能通过抑制hTERT

mRNA
转录和阻滞
G1
细胞循环这两种途径来抑 制
肿瘤的生长。一直以来作为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的化疗药喜树碱

10
)< br>,被发现


HaCaT
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先于细胞凋亡的 发生,
由此表明,
喜树碱
抗肿瘤作用机制还与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关
[19]< br>。谢冰芬
[20]
等对来自天然产物的茶
多酚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
结果显示茶多酚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
A549

IC50

35. 76
μ
g/ml
。其重要成分
EGC

11
的抗肿瘤作用就是以端粒酶为靶点,抑制
hTERT

mRNA
表达。我 国中草药冬虫夏草

(
cordyceps sinensis
)
的有效成分虫
草素

12

,有直接抗肿瘤功能,对

Hep-G2
等多种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一直以来作为

DNA
延长链的终止剂。随着研究的深入,后有文献报道虫草素
也可导致肝癌细胞端 粒酶活性下降,抑制抗凋亡基因的激活,促进细胞凋亡
[21]




9



10





11



12



2.1.4
抑制微管蛋白活性

几乎所有真核细胞的胞质中都有微管存在,它 的组合和解体对于细胞的正常
生理活动尤其是细胞分裂相当重要,
对于这些过程的些许影响都将 直接导致细胞
分裂失常甚至是细胞凋亡。
由于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更快更频繁,
因 此其对
药物作用于微管所带来的影响尤为敏感,
这使得微管成为抗肿瘤药物作用的有效
靶点之一
[22]
。天然产物作用于微管有两种方式:促进微管聚合,抑制微管解聚,
从而抑制细胞分裂;
或是抑制微管聚合,
使纺锤体不能形成,
从而使细胞分裂停
止在有丝分裂中期
[23]


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 ,
来自天然产物的微管蛋白抑制剂引起了研究者的广
泛兴趣,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紫杉醇< br>(
Paclitaxel, Taxol
)
的发现。紫杉醇

13

是从短叶紫杉中被发现并分离的,
属于二萜类化合物,
具有很强的抑制 肿瘤细胞
活性,
IC50
小于
10
nmol/L(
耐药细 胞株系除外
)
,研究表明紫杉醇可体外诱导微
管蛋白在低温、不含

GTP


MAPs
条件下形成超稳定的微管结构,对
Ca2+

低温的解聚作用有一定的抗性,
因而有抗肿瘤增殖作用,
目前已经 作为抗肿瘤药
应用于临床
[24]
。从纤维堆囊粘菌
Sorangiumce llulosum

中分离出的大环内酯类化
合物

epothilones
A

B

14
有和紫杉醇类似的活性,能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并





















MDR



CCRF-CEM/VBL100

IC50
分别为
0.02

0.002
mmol/L
。从箭根薯

Taccap
lantaginea
Andr1
中发现的甾体类化合物
taccalonolide
A

15

,能抑制人卵巢癌
细胞株
SK- OV-3
扩散,
IC50

2.59
μ
mol/L
,是能使微管增厚并形成异常的有丝
分裂纺锤体的微管稳定剂
[25]
。从南非海域 海绵

Hemias-terella minor

中分离得到

hemiasterlinA.B

16

是细胞生长强效抑制剂, 其人工合成类似物
HYI2286

18
种肿瘤细胞的平均
IC50

0.1~2.1nmol/L
,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hemiaste rlin
的抗肿瘤机理与其诱导环状微管聚集物的形成、去极化以及微管不
稳定有关
[ 26]





13



14





15



16



2.1.5
抑制癌细胞
DNA

RNA
合成
DNA

RNA
是细胞繁殖和遗传的物质基础,起着遗传信息贮存、自我复制和控制蛋白质合成的重要作用
[27]
。由于
DNA

RNA< br>是肿瘤细胞增殖的物质基
础,
所以它们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作用靶 点,
在常用的抗
癌药中,有许多是通过嵌入
DNA
改变
DNA
的性质或者直接抑制
DNA

RNA
合成,抑制肿瘤生长。
从药用植物重楼中分离提取到的重楼皂苷,在体外实验中,对艾氏腹水癌
(EAC)
、宫颈 癌
U14

RS615
、肝癌腹水型
Hep
、小鼠肉瘤S180
、小鼠肝癌
H22
等细胞株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为抑制< br>DNA
合成而发挥抗肿瘤作

[28]
。紫草具有抗肿瘤作用,艾郁葱
[29]
等发现其醇提物(
LE
)也有此作用,其
对人肝癌细胞株< br>SMMC-7721

IC50

1~2.5
μ
g/ ml

LE
通过抑制
DNA
合成诱
导肝癌细胞凋亡,并且< br>LE
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来自加勒比
被囊动物
Ectein ascidia turbinata
中的四氢异喹啉生物碱
ecteinascidins7 43
(17)


体外和动物体内实验均显示出强的细胞毒和抗肿瘤活性,其 中对

L1210
细胞的

IC50


0.5 ng/ml
,其抗肿瘤作用机理同样也是抑制
DNA
合成
[ 30]


2.1.6
作用信号传导通路

细胞的生长主 要依赖于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的各种生长因子,当生长因
子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以后,
信号将 以级联放大的方式转导至胞内,
从而调节细胞
生长和分化,因此,生长因子的合成、受体的表达 与降解、分泌及数量、以及二
者的结合能力都将对细胞的生长产生影响。
在细胞内调节细胞增殖 和分化的信号
系统中,重要的有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MAPKs)
系 统、磷脂酰肌醇
3
激酶
/
蛋白激酶
B(PI3K/Akt)
信号通路及蛋白激酶
C (PKC)

[31]

若信号传导通路中某

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



本文更新与2021-02-17 21: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0121.html

天然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