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骨肿瘤的中医诊断要点是什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7 21:5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2021年2月17日发(作者:女生sy)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部肿瘤科

骨肿瘤的中医诊断要点是什么?


祖国中医对
骨肿瘤
的认识,自
《黄帝内经》
首次记载此病 以后,历代医家从不同的侧面
对本病的认识和治法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补充,
使得对本病的认识 逐渐加深,
综合诸医家的
论述,认为本病的发生总由肾气不足、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以致 寒湿毒邪乘虚而入,
气血瘀滞,蕴于骨骼而成。如外邪侵袭,由表及里,深达骨骼,久留积聚而成;跌扑 损伤,
血络受损,瘀血停聚,不散成瘤;禀赋不足,或劳力过度,房劳过度,耗伤肾气,肾主骨生
髓,肾气亏耗则骨骼病变;多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湿生痰,积聚成瘤;精神刺
激,情志不 畅,五志过极,以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致成骨瘤。





骨肿瘤中医诊断要点:





(

)
临床表现






骨肿瘤早期往往无明显的症状,
即使有轻微的症状也容易被忽略。
随着疾病 的发展,

以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其中尤以局部的症状和体征更为突出。
具体的临床表现因疾病
的性质、部位以及发病的阶段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常见有:






(1)
疼痛:这是骨肿瘤早期出现的主 要症状,一般在开始时较轻,并往往呈间歇性,随
症病情的进展,
疼痛可逐渐加重增剧,
且由间歇性发展为持续性。
多数患者在夜间疼痛加剧
以致影响睡眠。其疼痛可限于局部,也可 以向远处放射。






(2)
肿胀 或肿块:一般在疼痛发生了一定的时间后才会出现,位于骨膜下或表浅的肿瘤
出现较早些,
可触 及骨膨胀变形。
如肿瘤穿破到骨外,
可产生大小不等,
固定的软组织肿块,
表 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并常于短期内形成较大的肿块。






(3)
功能障碍:骨肿瘤后期,因疼痛肿胀而患部功能将受到障碍,病情发展迅速则 功能
障碍症状更为明显,可伴有相应部位肌肉萎缩。






(4)
压迫症状:向颅腔和鼻腔内生长的肿瘤,可压迫脑组织和鼻险,因 而出现颅脑受压
和呼吸不畅的症状;
盆腔肿瘤可压迫直肠与膀胱,
产生排便及排尿困难 ;
脊椎肿瘤可压迫脊
髓而产生瘫痪。






(5)
畸形:因肿瘤影响肢体骨骼的发育及坚固性而合并畸形,以下肢为明显,如髋 内翻,
膝外翻及膝内翻。






( 6)
病理性骨折:肿瘤部位只要有轻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肿胀疼痛剧烈,脊
椎病理性 骨折常合并截瘫。






(7)
全 身症状:骨肿瘤在早期时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后期由于肿瘤的消耗、毒素的
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因而 可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失眠烦躁,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
常苍白,进行性消瘦、贫血、恶病质等 。






(

)
实验室检查






1)x
线检查:
x
线检查是骨肿瘤必不可少的常规检查。一般骨肿 瘤引起的骨质破坏能在
x
线片上比较清楚地显示。常见有层状、花边状、放射状或三角形骨膜增 生,不规则形的骨
破坏、侵蚀或虫噬样缺损。当肿瘤穿破到骨外,还能产生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




2)
病理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被 认为是一种准确率最高的诊断方法,
但如取材部位不当,
也能造成诊断上的失误,
所以 病理检查尚须结合临床及
x
线检查。
常用取材及检查方法有针
吸活检、切开活 检、冰冻切片、石蜡切片等。






3)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用于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






4)CT
与核磁共振:能较早发现病变组织,准确率高。






5)
血沉加快:骨肉瘤,成骨性转移性骨肿瘤碱性磷酸酶可增高。






总之,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
x
线检查,
对于难以确诊者,
病理检查具有决定
性意义,但应注意取材部位要恰 当。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本文更新与2021-02-17 21:5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0110.html

骨肿瘤的中医诊断要点是什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