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皮肤病研究所-
精品文档
腹部触诊
第一
操作流程文字
目的:
1.
触诊是用医生手指或触觉来进行体格检查的方法。
2.
触诊时结合解剖部位及脏器、组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有诊断价值。
3.
通过触、摸、按、压被检查局部、以了解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及脏器(心、肺、< br>肝、脾、肾、子宫等)的物理特征。
4.
帮助医生对检查部位及脏器是否发生病变提供直观的重要依据。
用物准备:
屏风,需要时备手套,必要时准备木板。
二
.
操作前评估
1.
告知:操作的原因、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征得患者同意。
2.心理: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交待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及家属恐惧
。
3.
认知:对腹部触诊的认知。
4..
环境:隐蔽程度、清洁、安全。
三
.
操作计划
1.
操作者:仪表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戴口罩无菌手套。
2.
用物:按需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四
.
实施操作
1.
触诊时必需紧密结合解剖部位及脏器、 组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有诊断价值。触诊
可用于检查身体任何部位,在腹部检查时尤为重要,病人取平 卧位,双下肢屈曲,
使腹肌放
松后进行触诊。可取右侧卧位触诊脾脏;取直立位,上身稍前倾来 触肾脏。触诊时,检查者
应以整个手掌平放在病人腹部,
手应温暖,动作要轻。手过凉或用力过 大过猛,可造成腹肌
紧张,使触诊检查不能顺利进行。触诊应先从正常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域,
最后检查
病变部位,
检查压痛及反跳痛要放在最后进行。
一般常规体检 先从左下腹开始,
循逆时针方
向,由下而上,先左后右,由浅入深,将腹部各区仔细进行触诊, 并注意比较病变区与健康
部位。
触诊前应教会病人进行深而均匀的腹式呼吸。
检查时要 注意病人的表情,
尤其是检查
压痛、反跳痛等。
2.
常用触诊的方 法有:(一)
直接感触法
:以手掌或手指直接轻置于体表被查部位,
以感触被检查部位 的温度高低、有无细震颤或搏动感等,主要用于体表检查。
(二)浅部触诊法:将右手放在被 检查部位,以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运动,进行滑动
按摸以触知被检查部位有无触痛或异常感觉。
常用以检查皮下结节、
肌肉中的包块、
关节腔
积液、肿大的表浅淋巴结、胸腹壁的病变 等。检查时除注意手法轻柔外还应观察有无压痛、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抵抗感及搏动,如有肿块应注意其大小有与邻近脏器之间的关系等。
(三)深部触诊 法:运用一手或双手重叠在被检查部位逐渐加压向深层触摸,借以了
解被检查部位深部组织及脏器状况。
常用于腹部位检查,
了解腹腔及盆腔脏器的病变。
按检
查目的和要求可采用以 下不同的手法:
1.
滑行触诊法:
被检查者应平卧屈膝、
放松腹肌 平静呼吸,
医生以手掌置于腹壁,
利用
食、中、无名指的掌指运动,向腹部位深层滑动 触摸,对被触及的脏器或肿块应做上下左右
滑动触摸了解其形态、大小及硬度等。此法常用于检查胃肠道 病变有腹部包块。
2.
深插触诊法:
以一至三个手指逐渐用力深插被检查部 位,
以了解有无局限触痛点及反
跳痛。
3.
双手触诊法:用左手置 于被检查部位的背面(腰部)或腔内(阴道、肛门)右手置于
腹部进行触摸。可用于检查肝、脾、肾、子 宫等脏器。
4.
冲击触诊:用
3
-
4
个并拢的指 端,稍用力急促地反复向下冲击被检查局部,通过指
端以感触有无浮动的肿块或脏器。
此法用于 有大量腹水且伴有脏器肿大或肿块的病人。
因急
促冲击下触诊可使腹水暂时移开而较易触知腹水 的脏器或肿块。
触诊内容
主要检查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和反跳痛、腹部 包块、液波感及肝脾等腹内
脏器情况。
腹壁紧张度
正常人腹壁柔软无抵抗。在某些病理情况可使全腹或局部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1
.腹壁紧张度增加按压腹壁时,阻力较大,有明显抵抗感。多为腹腔内有急性炎症,
刺激腹膜 引起反射性腹肌痉挛,
使腹壁变硬称腹肌紧张。
腹肌紧张可分弥漫性或局限性。
弥漫性腹肌紧张多见于胃肠道穿孔或实质脏器破裂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此时腹壁常强
直,硬如木 板,
称板状腹。
局限性腹肌紧张多系局限性腹膜炎所致,
如右下腹壁紧张多见于
急性阑尾炎。腹膜慢性炎症,使腹膜增厚,全腹紧张,触诊有时如揉面团一样,称揉面感,
常见于结核 性腹膜炎、癌肿的腹膜转移。
腹腔容量增大时,不引起腹痛,而炎症所致者由引
起腹痛。
腹肌紧张虽然是诊断腹膜炎的重要体征,
但小儿腹部触诊是因恐惧可使腹壁反应敏
感;而年老 体弱、腹肌发育不良者,当腹腔内有炎症时,可使腹壁反应迟钝,故在判断时应
注意。
2
.腹壁紧张度减低或消失按压腹壁时,感到腹壁松软无力,多为腹肌张力降低或消失
所致。
全腹紧张度减低,
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刚放出大量腹水者,
也可见于身体瘦弱的老< br>年人和经产妇。全腹紧张度消失,见于脊髓损伤所致腹肌瘫痪和重症肌无力等。
压痛及反跳痛
正常腹部在触诊时一般不引起疼痛,如由浅入深按压发生疼痛,称为压 痛。出现压痛
的部位多表示所在内脏器官或腹膜有病变存在,如炎症、结核、结石、肿瘤病变引起。压痛
可分为广泛性和局限性。
广泛性压痛见于弥漫性腹膜炎;
局限性压痛见于局限性腹膜炎 或局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部脏器的病变。
若压痛局限于一 点时,称为压痛点。明确而固定的压痛点,
是诊断某些疾病
的重要依据。如麦氏(
Mc Burney
)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
1
/
3
交界处)压痛多 考虑
阑尾炎;胆囊区(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压痛考虑胆囊病变。
用一、二个 手指(多用母指)逐渐用力压迫腹部某一局限部位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
给病人有短暂的适应时间 ,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病人感觉腹痛加重,并有痛苦表情,
称为反跳痛(
rebound tenderness
)
,表示炎症己波及腹膜壁层。临床上把腹肌紧张、压痛及
反跳 统称为腹膜刺激症,是急性腹膜炎的可靠体征。
腹部包块
腹腔 内脏器的肿大、异位、肿瘤囊肿或脓肿、炎性组织粘连或肿大的淋巴结等,均可
形成包块。
如触 到包块要鉴别其来源于何种及器;
是炎症性还是非炎症性;
是实质性还是囊
性;是良性 还是恶性;在腹腔内还是在腹壁上,左下腹包块要注意与粪块鉴别。因此,触诊
腹部包块时必须注意下列 各点:
1
.
位置包块的位置可根据腹部分区推测包块可能来源于那个脏器,
如右腰部触及包块,
考虑为右肾下极或升结肠肿块,
但也可能为转移性肿瘤,
其原发病灶在远处。
带蒂的包块或
肠系膜、大网膜的包块位置多变。肠管分布区的较大包块,若 不伴有肠梗阻现象,
多来源于
肠系膜、大钢膜、腹膜或腹膜后的脏器。
2< br>.大小凡触及包块均要用尺测量其上下(纵长)
、左右(横径)
,其大小以厘米记载。< br>明确体积便于动态观察。也可用实物比拟其大小,如鸡蛋、拳头、核桃、黄豆等。如包块大
小变异 不定,甚至消失,则可能是痉挛的肠曲引起。
3
.深浅腹膜前包块,一般较易触及, 腹膜后包块,由于部位较深,若非明显肿大,不
易触及,浅部包块要区别腹壁肿块,可用抬头试验来鉴别 。
4
.形态要摸清包块的形状如何,轮廓是否清楚,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边缘 是否
规则,
有否切迹等。
如触及表面光滑的园形包块,
多提示为膨胀的空腔脏 器或良性肿物;触
及形态不规则,
且表面呈结节形状或凸凹不平,多考虑恶性肿瘤,
炎 性肿物或结核包块;条
索状或管状肿物,且形态多变者,多为蛔虫团或肠套叠;肿大的脾脏内侧可有明显 的切迹。
5
.硬度、质地可区别肿块是囊性的或实质性的。若为囊性包块、其质地柔 软,见于囊
肿、脓肿
,
职卵囊肿、多囊肾等。实质性包块,其质地柔软、中等硬或坚硬 ,见于肿瘤、炎
性或结核浸润块,坚硬包块多为癌肿,如肝癌、胃癌。
6
.压痛炎症性包块及部分肿瘤有明显压痛,无压痛的包块多系囊肿。
7< br>.活动度如包块随着呼吸上下移动,多为肝、脾、肾、胆等,如包块随体位移动或用
手推动者,< br>可能来自胃、
肠或肠系膜,
移动范围较广且距离较大,
见于带蒂的肿物、
游走脾、
游走肾等。腹腔后肿瘤及炎症性肿块一般无移动性。
腹部内脏触诊
肝脏的触诊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检查肝脏时,病人取仰卧位。检查者将手掌紧贴于病人腹壁, 食指和中指末端与肝下缘平
行。
然后嘱病人行均匀而深的腹式呼吸。
检查者的手常随腹 壁的上下起伏,
呼气时由浅人深。
吸气时由深而浅。如肝下界在肋弓以下,则可在指尖触及,为 了避免遗漏过度肿大的肝脏,
触诊时应从脐水平,
甚至从下腹开始,逐渐向上移动。有时应用双 手触诊法触诊肝脏,
此时
将左手放于背部肝脏区域,
将其保持于一定位置,
用 右手进行触诊。
触诊时不仅触肝右叶下
界,应对整个肝下界,包括左叶下界,均应进行触摸。触 到肝脏时,应注意其大小、硬度、
边缘情况、表面光滑度和压痛。
肝脏大小的测量: ①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脏下缘至肋弓的距离;②测量右锁骨中线上
肝脏上界
(即肝相对浊音界)
至下界的距离;
(
对肺气肿等情况下必需测量。
正常为
10
~
llcm
)
;
③测量前正中线上剑突基底
(两侧肋弓与前正中线相 交处即腹上角顶部端)
至肝下缘的距离。
均以厘米表示。
脾脏的触诊
脾脏触诊一般先用单手从左下腹向肋缘触摸,如不能摸到可采用双手触诊 法:病人取
仰卧位,检查者将左手放在病人左下胸的后侧方肋缘以上部位,并稍用力向前方压迫脾脏。< br>右手手指略向前弯,
平放在左侧腹部腋前线内侧肋缘下,
使食指和中指指尖与肋缘平行。
此
时嘱病人进行深大的腹式呼吸,
检查者右手随呼吸运动上下起伏。
如脾脏轻 度肿大,
则右手
即可在病人吸气脾脏下移时触到其下缘。
如脾脏显著肿大,
上 述触诊法应在腹部较低位置重
复进行。如仰卧位触不到时,应改用右侧卧位检查。脾脏的特点是位置较浅 ,手指不需深入
腹部即可触到。
用力过大,深压腹部,可将脾脏推向后方或影响其随吸气下降, 是漏检的主
要原因之一。
脾脏轻度肿大时,仅测量左锁骨中线处肋下缘至脾下缘的距 离。脾脏显著肿大时:①
测量左锁骨中线上肋弓到脾脏下缘的距离;
②测量左锁骨中线与肋弓的 交叉点到最远的脾尖
端的距离;③测量脾右缘到前正中线的距离,如超过正中线,应测量距离,以
号表示;
如未超过正中线,则应测其最近距离,以
一
号表 示。
肾脏的触诊
触诊肾脏时,病人一般采取仰卧位。用双手触诊法,检查 者的左手托住病人的肋脊角
部位,右手放在季肋部脊柱稍外处,微弯的手指末端恰在肋弓下方。利用病人 的呼吸运动,
将右手逐渐深入腹部,
直抵后腹壁,
并与同时将后腹壁推向前方的左手相 接触。
如该处有肾
脏,则左右手同时触及,
若两手已经相接而尚未触及到肾脏,
则嘱病人进行深吸气,此时肾
脏可下降而被触及到。触诊肾脏时,
还可采取其它体位(如触诊 右肾采取左侧卧位,触诊左
肾采取右侧卧位)
,必要时还可采取立位触诊。
立位时由于重力和膈肌下降的关系,肾脏位置较低,而更易于触及,触到肾脏时,应
注意其大小、形态、 硬度、表面状态、移动性、触痛等。
胆囊的触诊
精品文档
南京市皮肤病研究所-
南京市皮肤病研究所-
南京市皮肤病研究所-
南京市皮肤病研究所-
南京市皮肤病研究所-
南京市皮肤病研究所-
南京市皮肤病研究所-
南京市皮肤病研究所-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23:2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9980.html
-
上一篇:关键时期关键帮助
下一篇:正常分娩试题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