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副作用-
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防治
青年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 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面
对生活、环境、人生、理想、现实等种种问题,许多人因为苦无良策或处理不 当,而陷入痛
苦、焦虑、失望和困惑中,有的甚至表现出激烈的或异常的行为,出现心理疾病。因此,了
解青年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对增进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青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所谓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近期发生的,内容比较局限而 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甚剧烈并
未严重影响思维逻辑的暂时心理紊乱。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
、因环境变异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
从中学到新的学校是人生转折的重 要时期。入学后的新生,心理上呈现“依赖性、理想
化、盲目自信”等心理特征。面对生活环境、学习条 件、人际关系等变化,很容易产生不同
程度的适应困难,出现多种适应性心理问题。如:拥挤的宿舍、吃 饭排队、生活要自己料理、
每天宿舍——教室——食堂单调的“三点一线”生活,以及学习上自主性、自 觉性强的特点
等,都易使一些学生感到茫然无措,心理压力很大,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等反映 。
2
、恋爱与性方面引起的情感激荡
青年学生正处于异性相吸的 灼热阶段,对性问题特别敏感,他们喜欢与异性交流,在异
性面前显示自己的风度和才华。但是,由于他 们考虑问题简单,感情容易冲动,在如何对待
恋爱的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有的学生不懂得如何交异性朋 友;有的过早地坠入爱河,而又
没有确立正确的恋爱观;有的朝三暮四,出现三角恋、四角恋;还有单恋 、失恋、胁迫恋爱
在学生中也屡见不鲜。
在性心理问题上,许多学生对性知识缺乏健 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出现性认识偏差;
对自身的性生理、性心理感到困惑、不适应,出现性焦虑、性 恐惧;对性欲、性冲动存在不
安、感到性压抑。
3
、人际关系有强烈的交往 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
友。然而种种原因,如害羞、恐惧、自卑, 交际能力不够,言辞表达较差,这一切将导致害
怕交际,
不愿与人沟通。
再加上处于这 一时期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闭锁心理,
把自己真正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伪装起来, 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与人交往有较
强的戒备心理,以至于有些学生干脆独来独往,不和他人接触。 由于一方面要求开放自我,
还我真实,另一方面却又表现为文饰,封闭自我,这种双重人格,很容易导致 孤独感抑郁感
和自卑感。
4
、追求自我实现与现实相悖产生的心理冲突
自我意识的增进是当代学生的 一个显著特点,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们向往和追求的目
标,这种愿望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强。许多学生 都希望自己在各种场合,各种活动中显示自
己的才华,同时也希望学校和社会创造更多的条件,使得他们 的才能得以实现。然而,青年
学生毕竟是从学校到学校,不免患有一种“社会经验缺乏症”
。有 些学生片面追求所谓“自我
实现”
,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尽人意之事不能正确对待,总有怀才 不遇之感;有些人不能正
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只看到别人身上缺点,却不正视自己的不足,一味地用美 好的形容词
虚饰自己,理想主义地要求别人,现实主义地要求自己,形成了对自己过分美好的主观评价,
结果一见到同学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大家的好评,而自己却相形见绌,就埋怨别人没有看到自
己长 处,甚至认为老师、同学与自己过不去,因而感到压抑。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既有个人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既有家
庭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原因,若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调节 或得到外界的帮助,就有可能引起一
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严重的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二、神经症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往往混淆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病、精神疾病这四者 的含义,其实
他们是不同的概念。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的疾病,是由于感染、中毒、外 伤、肿瘤、血管病变、退行性变或先
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及 其附属结构(如脑膜、
脑血管、肌肉等)疾病。如我们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癫痫、中风、坐骨、神经痛等 。
精神疾病又称心理疾病,是一种以精神活动失调或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包括神经症、精神病、人格障碍、性变态以及其它心理障碍。
神经症(
neursis< br>)
,过去习惯称为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
的心理疾病总称。 其共同特点是:起病常与心理精神因素有关;症状多种多样,可表现为精
神、神经或躯体症状,但检查不 能发现相应的体征;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有自知力,要求治
疗;部分患者有性格缺陷。因此,神经症是青 年学生罹患心理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
根据
1995
年
1
月出版的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第三次修订版
(
CCMD-2 -R
)
中关于神经症的定义为:
“本症为一组精神障碍,除癔症外,没有精神性症状, 主要表现为烦
恼、紧张、焦虑、恐怖、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心情抑郁、或分离症状、转换症状等。除癔症
表现为短暂的发作外,病程大多是持续迁延的,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起病常与
心理 社会因素有关。其症状无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
我国现行的神经症亚型分类 为: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性神经症、疑
病症、癔症等。
(一)神 经衰弱是学生中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症,它是由于持久的情绪紧张或精神压力情
况下产生精神容易兴奋,脑 力容易疲劳,常伴有烦恼和心理生理疾状,本病患病率在
15
-
59
岁人口中 为千分之一十二点五九,
在各类神经症中占
56.7
%。
患有病前性格多为胆 怯、
敏感、
多疑、缺乏自信、不开朗、兴趣狭小、拘谨、少社交、缺乏生机等。
1
、临床症状
以脑功能衰弱症状为主要临床相,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三项:
(
1
)衰弱症状:患者脑力易疲劳,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迟钝,注意不集中或不能持
久,记忆差,做事丢 三拉四,效率显著下降,体力亦疲劳。
(
2
)情绪症状:烦恼,心情紧张而 不能松驰,易激怒等,可有轻度焦虑或抑郁,但在病
程中只占很少一部分时间。
(< br>3
)兴奋症状:感到精神易兴奋,表现为回忆和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伴有不快感,但
没 有言语运动增多。
(
4
)肌肉紧张疼痛:自觉头部发胀或紧缩感,似乎头皮 变厚或象是戴了一顶橡皮帽,头
昏、头痛、肢体肌肉酸痛等。
(
5
)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多为梦所苦,醒后感到不解乏,睡眠感丧失,
(实际已睡,
自感未睡 )
,睡眠醒觉节律紊乱(夜间不眠,白天无精打采和打瞌睡)
。
此外还可以有心悸、气短、多汗、肢冷、腹胀、尿频、遗精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2
、病因
神经衰弱是由于某些精神因素使得大脑神经活动长期持续性过度紧 张,导致大脑兴奋和
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如学生中常见的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如果 不能及
时调节,而使大脑神经活动过程处于长期过度的紧张状态,就易导致神经衰弱。
其次,负性情绪体验也是本病的另一较多见的病因。如由于亲人死亡、家庭重大不幸、
生活挫折、工作 不顺利以及家庭纠纷等问题未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长期处于悲伤、忧虑、痛
苦、抱怨、恐惧、委曲状态, 从而形成家庭神经系统功能持续过度紧张,都可致神经衰弱。
此外,一些学生工作和生活的组 织安排不当,忙乱无秩;或者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居
住环境长期吵闹影响生活和休息的规律性等等,都 易引起睡眠障碍。
不过有些学生因为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或者恶梦缠绵,便认为是神经衰弱 。其实,偶
尔睡不好觉这是正常现象,大可不必心理紧张、害怕,以至背上沉重包袱,反而越来越睡不< br>好觉。
3
、治疗
神经衰弱一向被认为是疗程长、疗效低、不好治的疾病。因此
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 疗、物理治疗等综合措施,辅以体育锻炼和生活作息时间的规律化可
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1
)
心理治疗在于指导患者分析起病原因,
并设法排除;
让患 者了解疾病的病因、
性质、
发病机理,使其消除对本病的各种顾虑和焦虑情绪,树立治愈疾病的 信心。或用森田疗法,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法则去陶冶患者性情,破坏其交互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2)
药物治疗可选用抗焦虑剂、抗抑郁剂,以及调节植物神经、营养神经的药物。
(
3
)物理疗法有睡眠疗法、水疗、耳针、电针等。
(二)焦虑症(
Anxiety
)
焦虑症又叫焦虑性神经症,是指 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常伴有头晕,胸闷、
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运动性不 安等。其发病率为千分之七左右,女性较男
性多。
焦虑发作与正常人面临特殊处境产 生的恐惧是不同的。恐惧时,当事人明确知道危险所
在,而焦虑时当事人不能明确指出危险之所在,只是 预期着一种莫明的紧张感。
1
、临床症状
按临床表现形式可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
(
1
)惊恐障碍: 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强烈恐惧、焦虑不安,似乎预感到灾难将至,
好像马上面临死亡和发疯似的,同 时感到“心脏要跳出来”
,常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一
个月内至少有三次惊恐发作,或者首 次典型发作后继之以害怕再发作的焦虑而持续一个月。
每次发作一般不超过一小时,发作时意识清醒,事 后能回忆发作的经过。
(
2
)广泛性焦虑:经常出现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 恐惧感,患者终日惶惶不安,心烦意
乱,提心吊胆,似乎马上就会大祸临头。对任何事物失去兴趣,但对 自己的健康忧虑重重,
对躯体微小不适都过分敏感,常常无病呻吟、苦恼、自责、除心悸、心慌,尚可有 面部苍白
或充血、胃部不适、尿急、阳萎、早泄、月经紊乱、性欲缺乏等。
2
、病因
产生焦虑的原因,
Bowlby
认为有两类行为 与焦虑情绪有关,一是逃避,二是依恋。逃避
是患者与陌生事件突然相遇而产生,依恋出现在“联络成对 ”的成员彼此被分离之时。早期
即体验到不稳定的家庭生活的人更为焦虑,而且他们倾向于更富于攻击性 和反社会性。有些
人的焦虑有素质性的因素,若加上父母对其焦虑又给予焦虑的反应,则会使症状更加严 重。
假若父母本身就是焦虑个性,受父母的的影响,患者的焦虑就会迁延不愈,成为慢性焦虑,
对人格的形成非常不利。
遗传方面:据
slater
和
shiel ds
报道,大约
15
%的焦虑症患者的父母和同胞也有焦虑,
大约
5 0
%的焦虑症患者的单卵双生者有类似的诊断。
焦虑症患者的个性基础一般来说,易 于紧张、焦虑、对困难估计过分,对躯体微小不适,
容易引起很大注意,遇到挫折易于过分自责,谨小慎 微,优柔寡断,敏感多疑,依赖性强的
人,易于引起焦虑症。
3
、治疗
治疗包括不同的手段,采取综合的措施效果会更好。
< br>(
1
)心理治疗及家庭治疗:主要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
,如耐心地听他们的诉 说,对他
们的痛苦适当地表示同情,消除他们的顾虑,以帮助控制他们感到不安全和失败的心情,增强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对有焦虑倾向的父母,要帮助他们认识本身的个性弱点可能对
孩子产生 不良的影响,并且明确,要想治疗好患儿,必须要治好家庭的其它成员。
(
2
)松驰疗法及生物反馈:是行为疗法的一种,其原理就是在出现激怒焦虑的同时,作
出对抗焦虑反应如 放松,这样交互抑制,使焦虑反应减轻、抑制。
(
3
)药物治疗:以抗焦虑药为主。
(三)恐怖症又叫恐怖性神经 症,是指患者某一特定物体或特殊的环境产生持续的、紧
张的、不合情理的强烈恐惧情绪。恐怖发作时往 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
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知道他的害怕是过分或不应该的或不合 理的,但这种认知并不能防止
恐怖发作。据国外报道,恐怖症的患病率千分之七。青年期起病,多见于女 性。
恐惧本身不是一种病态心理而是一种正常情绪。如
3
-
4岁的儿童发生夜惊、对动物、黑
暗、陌生人的恐惧;成年人对蛇、疾病、雷声、死亡等产生恐惧都是 正常现象。只有当这种
恐惧或回避行为已成为苦恼的来源,或者已干扰生活适应和社交活动,就成为恐怖 症了。
1
、临床症状
恐怖症的中心症状是恐怖,并因恐怖引起剧 烈焦虑,以至达到惊恐程度。根据恐怖内容
可分为以下几类:
(
1
)物体恐怖:患者表现出对某一种动物如蛇、狗、猫、昆虫恐怖(动物恐怖)
,对尖
锐的物体产 生恐怖,对不洁物体产生恐怖。
(
2
)场所恐怖:患者对某些特定的环境, 如高处、闭室、黑暗和拥挤的场所感到恐惧。
(
3
)社交恐怖:患者见人就 紧张不安,手足无措、不敢与人对视、在别人面前脸红等恐
惧。
2
、病因
对恐怖症的发生原因有多种解释,包括社会学习理论、精神分析理 论、发育理论和相互
影响理论。比较多的临床学家主张恐怖的形成是基于经验、学习的基础上获得。如儿 童自己
或看到父母(家中其它成员)对某种外界刺激或情境表现过度恐惧和回避反应时,便可通过
共鸣性的学习对同样的刺激也呈现恐惧。
有人认为是素质性因素,患者的性格特点常偏向于 胆小、怕羞、依赖性强和个性内向者。
学生中较常见的是社交恐惧,在当众讲话、表演、与同学特别是异 性同学交流时,感到自己
表情不自然、自觉脸红、怕和别人的眼神对视、怕别人从自己的眼神里看出什么 秘密等。
3
、治疗
(
1
)心理治疗:是治疗恐 怖症的主要方式。包括行为疗法,可采用系统脱敏法,即有计
划、有步骤地鼓励和指导患者亲自去接触那 些使他发生恐怖情绪的事物或情境来达到治愈。
还可以示范法、操作法、阳性强化法、冲击疗法等。另外 运用精神分析法,帮助和引导患者
回忆过去,找出与生活事件相联系的心理冲突,使恐惧减轻或消失。< br>
藿香正气水副作用-
藿香正气水副作用-
藿香正气水副作用-
藿香正气水副作用-
藿香正气水副作用-
藿香正气水副作用-
藿香正气水副作用-
藿香正气水副作用-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23: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9954.html
-
上一篇:上海市孕产妇保健工作规范
下一篇:曾奇峰精神分析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