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性伦理诊断病理学 重点整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3 18:19

脸颊长痘的原因-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米饭的热量)
诊断病理学

二、名词解释:

1


C astleman

:
一种形态独特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表现为生发中心退行性变 ,并有
















滤泡中血管的明显增生,
滤泡周围套区淋巴细胞呈同心圆样排列等特征。
此病
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

2

Rosai-Dorfman

:主要是表现为淋巴结内组织细 胞显著增生导致淋巴窦扩张,组织细胞吞
噬淋巴细胞为特征的一类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3

Kikuchi
病:
少见的自限性淋巴结肿大性疾病,表现为持续性无痛性淋巴结

肿大,可 伴有发热,多见于青年女性,组织学上可见灶状、界限清楚的副皮
质区坏死,并伴有浆样单核细胞的增生 。又称菊池病。

4,
、充血性脾肿大:
是由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门静 脉或脾静脉的炎症或血栓。常伴有肝
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如食道下端或胃底静脉曲张、腹水、消化 不良等
;
同时伴有脾功能亢
进,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的“三少”现象
;
同时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5.

Pautrier
微脓肿

6.

Meckel
憩 室:位于回肠远端肠系膜对侧缘,内衬小肠上皮,伴异位胃、胰、胆管上皮。

7.

Zenker
憩室

8.

膈上憩室





三、简答题

1.

宫颈
CIN
病变的有哪些形态特征?(普通型增生
-
不典型增生
-
原位癌
-
浸润癌)分级,区别,
鉴别诊断

形态:
细胞核异常:核浆比增大,双核或多核,染色质粗块状,核仁明显等;











细胞分裂活性:核分裂象增多,尤其是中表层出现核分裂象,甚至病理性核分裂象;











细 胞的分化程度
/
成熟度:核极向紊乱,胞浆嗜碱性或双嗜性,细胞间界限不清,密
度增 加等。

分级:
CIN1
:异性细胞局限于上皮的下
1
/< br>3
;相当于轻度非典型增生;


1
/
3
细 胞核异型性明显,分裂象局限于下
1
/
3
,异常分裂象罕见


2
/
3
有广泛分化状态。表浅层细胞异型性不等,但一般为轻度异型性, 可能有挖
空细胞


1
/
2
细胞核面积之和
<60

CIN2
:异性细胞累及上皮层的下
1
/
3

2
/
3
;相当于中度非典型增生;


2
/
3细胞核异型性明显,分裂象局限于下
2
/
3
;可见异常分裂象


1
/
2
有分化成熟现象


1
/
2
细胞核面积之和
60

-80%
CIN3
:异性细胞超过全层
2
/
3
;相当于重度非典型增 生和原位癌;

重度异型性,分裂象多见,见于全层。常见异常分裂象

上皮无成熟现象或只有表浅
1
/
3
有成熟现象


1
/
2
细胞核面积之和
>80%
鉴别诊断:
基底细胞增生(极向存在,核不大)









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和非典型性鳞状上皮化生(极向存在)









修复性非典型增生(细胞密度不大,不见拥挤,大小较一致,可由炎症背景)









低雌激素水平和老年性萎缩(极向存在,与表面平行)









粘膜上皮变薄









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人工假象


2.

尖锐湿疣如何诊断,有什么鉴别诊断。 病因:

HPV6

11
型感染有关

a)


HPV6

11
型感染有关

b)

息肉、菜花状外观

c)

表皮疣状乳头状增生

d)

角化不全或过度

e)

棘层肥厚

f)

挖空细胞
(边界 清楚的核周空晕,
病变细胞核较正常中间细胞核大
2

3
倍以
上,核
/
浆比增大)

g)

纤维血管轴心
< br>鉴别诊断:乳头状瘤、假性湿疣、
CIN
、鳞状上皮乳头状癌、寻常疣、传染性软疣;< br>

3.

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癌、早期浸润性腺癌的定义、形态学特征和诊断标准是什么?

早期浸润性鳞癌:定义:发生早期间质浸润的鳞状细胞癌。

















光镜:
1
、弥漫性
CIN3
2
、宫颈隐窝腺体广泛性、膨胀性、深部受累,

腺腔内坏死;
3
、胞浆红染,胞浆内角化,有上皮内鳞状上皮成熟
现象;
4
、出现富含酸性粘液物质 的纤维组织增生性间质。

浸润方式

芽状浸润:从上皮内病变基底部发出芽状细胞巢,突破基底膜

泪滴状浸润:浸润性癌细胞巢脱离基底膜散在分布于间质中

舌状浸润:浸润灶增大变宽相互融合,基膜结构不清
















诊断标准:Ⅰ
A
Ⅰ:宽度
<7.0mm
,深度
<3.0mm

?



A
Ⅱ:宽度<7.0mm
,深度
>3.0mm

<5.0mm
早期浸润性腺癌:定义:指突破腺体基底膜的微小癌灶。

















光镜:间质浸润,浸润深度超过最深部的正常腺体隐窝;多呈筛孔状、

乳头状、实性巢状结构;间质水肿、慢性炎细胞浸润或硬化;

















诊断标准:原位腺癌伴有灶状间质浸润,深度<
5mm



与晚期浸润性癌的鉴别要点:



4.

功血分类,类型,形态及鉴别诊断





无排卵性功血
(anovulatory DUB):70-80%



青春期(
20%

、绝经过渡期(
50%
)短暂 停经后突然大量出血或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多

?

伴有腺体和间质崩解的增生性改变:偶发或暂时性卵巢无排卵,接近正常增殖期样内膜

?

内膜不规则增生:卵巢出现持续不排卵,导致内膜增生过度,表现为内膜增厚、局 灶性腺
体扩张和
/
或密集

?

子宫内膜增殖症: 由于过多雌激素影响,无或少有孕激素对抗,表现为内膜单纯性增生或
复杂性增生

有排卵型功血
(ovulatory DUB):20-30%



排卵期(围排卵期)出血

?

黄体功能不足:内膜分泌 反应不足,内膜分泌欠佳,腺体小直管状或呈星形、小梅花形;
腺上皮核长形,与基底膜垂直,位于细胞 中央,核排卵紧密,或假复层;胞质不空,呈红
染;间质细胞小,蜕膜样反应差

?

黄体萎缩不全:内膜不规则脱卸,不同退化阶段的内膜碎片和新生的内膜混杂在一起。


5.

复杂性增生与高分化腺癌的鉴别诊断,各自特点

复杂性增生:仅腺体增生。间质被挤萎缩


腺体与间质的比例
>=3

1

腺体结构特征:大小和形态明显不同;腺体明显密集;分枝,伴有乳头状内

折和出芽;复杂性成角


局灶性到广泛

可见纤毛细胞及鳞状改变

高分化腺癌:腺体不规则浸润伴有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性反应












复杂而融合的腺体和筛状结构,间质消失












广泛的乳头状结构,乳头具有血管轴心

鉴别:
1.
有无间质浸润,腺体不规则浸润伴有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性反应

复杂而融合的腺体和筛状结构,间质消失

广泛的乳头状结构,乳头具有血管轴心


结构异常与异型性

6.

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方式,如何判断原位癌和浸润癌?

破坏性 侵袭
---
指成角的或锥形带尖的不整形腺体或实性细胞团侵入间质,并引起周围组织的增生性反应


扩张性侵袭(为主)
----
指肿瘤性增生构成复 杂的形态,出现迷宫样、筛状、绒毛腺状结构,并
挤压周围的间质,致固有膜子宫内膜间质消失


原位癌:无上述浸润方式


7.

子宫内膜增 生的特征(普通型、复杂型)?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其增生状况与月经周期
的关系?

单纯性增生:为弥漫性病变


腺体
/
间质比例
>1:1

< 3:1
腺体结构特征:大小、形态不同;不同大小的囊性扩张;轻度的局部密集;轻

微分支,伴有内折和出芽;没有复杂的成角

纤毛细胞改变常见


复杂性增生:仅腺体增生。间质被挤萎缩


腺体与间质的比例
>=3

1

腺体结构特征:大小和形态明显不同;腺体明显密集;分枝,伴有乳头状内

折和出芽;复杂性成角


局灶性到广泛

可见纤毛细胞及鳞状改变

子宫内膜增殖期:正常月经周期排卵前,腺体增多、弯曲,上皮细胞呈高柱状假复层,可

见核仁,间质水肿;

分泌期:腺腔扩大,出现核下空泡,顶浆分泌,间质细胞蜕膜样变并可见颗粒细胞。

月经期:腺体萎缩,破碎,细胞核崩解;间质出血,水肿,可见中性粒细胞。


8.

子宫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的大体与镜下的区别。

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

大体:


数目












常多发





















多为孤立性(
50-70%


体积







不等,一般
5-7cm


















常大于
10cm
切面










硬,旋涡状






















软,鱼肉状

界限













清楚

























不清

颜色













白色

























黄色或褐色

坏死













少见

























多见


镜下:







凝固性肿瘤细胞坏死






































细胞异型性








-
中度
























-
重度

浸润性生长






































核分裂数量







多<
10

/10HPF















>10

/10HPF

9.

卵巢囊腺瘤很多处于交界性病变,那么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定义是什么 ,其共同特征,诊断
标准?

定义:肿瘤组织学形态及临床生物学行为界于良恶性之间,称“交界性”或“潜在低度恶

性”

共同特征:上皮增生,超出良性病变的范围;并且细胞学上核形较为一致,缺乏重度细胞

学异常

缺乏显著的间质浸润

病变范围超过
10%
诊断组织学标准:上皮增生呈复层、丛状、筛孔状和微乳头状;

















不典型性(常为轻到中度)


















分离的细胞簇;

















程度不等的,通常为较少的核分裂;

















缺乏破坏的间质浸润;

交界性肿瘤的下限

形态特征:超出良性形态范畴,表现不典型特征

病变范围:≥
10%
交界性肿瘤的上限


形态特征:上皮内癌和
/
或微浸润


病变范围:上皮内癌 ,程度不能达到“膨胀性浸润”
;微浸润的单一病灶直径
<5mm
或面积
<1 0mm3
,可以多灶性


10.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有哪些?成熟型和非成熟性畸胎瘤的形态学区别

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绒毛膜癌、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未成熟型囊性畸胎瘤等;

区别:非成熟型:数量不等的未成熟性胚胎组织:神经外胚层菊形团及原始神经管,混以

不同比例的成熟组织

常见未成熟的间叶组织:未成熟软骨、脂肪、骨样组织及横纹肌组织

少见未成熟内胚层结构:肝组织、小肠上皮及胚胎性肾组织

未成熟血管
< br>成熟型:常见多种成熟性组织,通常起源于
2
种以上胚层细胞;外胚层组织几乎普

遍出现,而中胚层及内胚层组织在至少
1
/
2
病例中见到


很常见的组织:表皮、毛发、皮脂腺、平滑肌、脂肪、大脑

常见的组织:汗腺、外周神经、骨、软骨、呼吸上皮

偶尔的组织:牙齿、胃肠上皮、甲状腺组织、涎腺、室管膜


11.

卵巢颗粒细胞瘤有哪些形态学特征?成年型、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区别

单纯由卵巢颗 粒细胞构成或颗粒细胞
>10%
的肿瘤,背景常为纤维卵泡膜样。























幼年型



















成年型

发病年龄








97%

30
岁以下








大多数在
40
岁以上,
50%
在绝经后发生

临床症状







始发症状为假性早熟








多数表现雌激素分泌异常增多

大体标本


囊实性,出血囊性变明显

双侧少见



实性,部分囊性变,双侧少见


瘤细胞排列结构


弥漫分布居多有的












小滤泡结构居多数,小梁状、













呈结节,大滤泡型












脑回状、岛状等,结构多样化

Call-Exner
小体




少见




































多见

核染色与异型性


淡染,有异型性

















深染,一般无异型性





核沟













不明显
































明显

黄素化











明显


































不明显

粘液样结构









多见
































少见

预后














一般呈良性经过,













低度恶性,进展缓慢,















若为恶性进展性经过,









晚期复发

































早期复发


12.

VIN
的定义、形态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

定义:外阴皮肤鳞状上皮非典型 增生性病变;外阴皮肤及粘膜一系列上皮内病变,从轻度非典
型性到与原位鳞状细胞癌
(Bow en

)
相当的重度细胞学及组织结构异常。

形态学:普通型:湿疣型:有湿疣状改变,见挖空细胞,角化不全及过度角化,细胞异型性明

显,上皮呈钉突样改变;













基底样型:上皮层增厚且表面平坦,表皮内见大量增殖的、形态相对一致、

呈现基底细胞样表现的未分化细胞从基底层向上扩展,可达上皮

全层;













混合型:兼有上述两种类型;

分化型:表皮增厚,大的异型鳞状细胞,胞浆丰富嗜酸、细胞间桥清楚,核大空泡状,

核仁明显,常见角化不良细胞。与
HPV
无关。

异型细胞靠近基底层,有时可见角化珠

常伴有硬化性苔癣或鳞状上皮增生,部分病灶可见微小浸润灶



分级:
VIN-1
:上皮各层均可见异型增生的角化细胞,但是大多数异常细胞局限于下
1
/
3
VIN-2
:上皮各层均可见异型增生的角化细胞,但是大多数异 常细胞局限于下
2
/
3
VIN-3
:异型增生的角化细胞占据上皮全层,而且表层的复层结构消失

应与以下病变鉴别:尖锐湿疣、炎症或反应性非典型增生、非特异性鳞状上皮增生、硬

化性苔癣早期、乳腺外
Paget



13.

浸润性小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鉴别。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缺乏特异的组织学特征,瘤细胞呈簇状、条索状或小梁状排列。有混

合癌、多形性癌、伴破骨巨细胞的癌、伴绒毛膜癌特征的癌、伴黑色

素细胞分化的癌;

浸润性小叶癌:
经典型:小而一致的癌细胞呈单个生长, 可呈单行串珠样排列,也可呈同心圆
样围绕正常导管。实性型:小细胞呈片状分布,细胞间缺乏粘附性。 腺泡型:至少
20
个以上的
细胞呈团状聚集。多形性:保持明显的小叶癌生长方式,但 较典型性更具有非典型性和多形性。

与浸润性导管癌的免疫组化鉴别:
浸润性小叶癌
E-cad
阴性、
p120ctn
细胞质表达,浸润性导管

E-cad
阳性表达、
p120ctn
细胞膜表达。


14.

硬化性乳腺腺病、乳腺小管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如何诊断,三者有何区别。

硬化性腺病:诊断特征:低倍镜下,呈多结节状,腺泡增生并保留有小叶轮廓。


腺体成分数量增加,间质增生,腺泡
/
导管保存双层上皮及基底膜。


免疫组化:
CK

SMA

laminin阳性。

乳腺小管癌:诊断特征:小管结构达
90
%;细胞单层排列成开 放的小管,小管常为圆形或

卵圆形,部分呈角状,细胞小且规则,缺乏核多形性与核分裂象;

富于细胞的纤维增生性间质;













免疫组化:表达
ER

PR
,不表达
ERBB2

EGFR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缺乏特异的组织学特征,瘤细胞呈簇状、条索状或小梁状排列。有混

合癌、多形性癌、伴破骨巨细胞的癌、伴绒毛膜癌特征的癌、伴黑色

素细胞分化的癌;

区别:硬化性腺并有肌上皮细胞成分及基底膜,小管癌与浸润性导管癌无;







小管癌细胞高分化,管状结构明显,浸润性导管癌缺乏特殊组织学类型;


15.

前列腺癌的最常见的评级是什么,评级标准是什么?

Gl eason
评分:根据腺体的结构进行分级,不考虑细胞核的非典型性。根据腺体分化程度分

1

5
级,评分相应为
1

5
分,分级增 高,分化程度递减;评分为肿瘤的
主要组织结构和次要组织结构相加;

Gleason2
:大小较一致卵圆形腺体,偶成角;








3
:大小、形态差别较大的腺体,少量实性腺体,成角腺体,腺体不融合;








4
:小实性腺体、融合性腺体,腺体间无纤维间隔;








5
:实性,腺体结构不清,印戒状;

2

4
分:低度恶性,占
10


5

7
分:中度恶性,占
70


8

10
分:高度恶性,占
20


16.

各型肾小球肾炎





17.

膀胱癌,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癌形态特征





18.

男性不育症病理类型

1
,正常或基本正常的睾丸组织

2
,生精功能低下:轻、中和重度

3
,生精阻滞

4
,唯支持细胞综合征

5
,未成熟型睾丸


19
、脑膜瘤的分类、
WHO
的分级

低复发和低进展危险的脑膜瘤,复发率为
10

15


I
级:脑膜皮型、纤维型、过渡(混合)型、砂






砾体型、血管瘤型、微囊型、分泌型、富






淋巴细胞浆细胞型、化生型脑膜瘤。

高复发和高进展危险的脑膜瘤,复发率为
40%
Ⅱ级:非典型性、透明细胞型、脊索瘤样型


Ⅲ级:横纹肌样型、间变型、乳头状脑膜瘤








所有高增殖指数和
/
或有脑实质浸润的脑








膜瘤亚型


20
、胶质瘤
WHO
分级,分级的主要病理依据

Ⅰ级:低增殖能力或仅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可以









治愈的肿瘤

Ⅱ级:低度恶性,低增殖能力,但常复发的肿








瘤,部分可演变为更高级别恶性肿瘤

Ⅲ级:中度恶性(间变性)
,组织学上为恶性肿








瘤,多数需接受辅助放化疗

Ⅳ级:高度恶性,组织学上为恶性肿瘤,并伴有







坏死,在术前或术后快速恶化并致死的肿瘤。


根据非典型性、核分裂指数、内皮细胞增殖和坏死程度分为
4
级:

Ⅰ级:细胞密度增加和肿瘤性排列

Ⅱ级:核异型性

Ⅲ级:核异型性
+
核分裂

Ⅳ级:核异型性
+
核分 裂
+
内细胞增生
/
坏死:







小灶性(假栅栏状)或大片坏死


21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主要病理改变

少突胶质细胞:
WHO
Ⅱ级

?

细胞密度中等,核圆形,大小较一致,染色较深

?

胞浆透亮(蜂窝状)
,细胞膜清楚,核位于中央

?

微钙化、粘液样
/
囊性变,致密分布分支状毛细血管(鸡爪样)

?

可有嗜酸性颗粒细胞、印戒样细胞、梭形细胞或小肥胖细胞等。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
WHO III


细胞数量增加;明显的细胞异形性;高度活跃的核分裂;微血管增生;坏死。


22
、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瘤的主要病理改变及其鉴别诊断




瘤细胞密度低,由致密区含
Rosenthal
纤维(胡萝卜软木塞起子状 嗜伊红透明团块)的梭形
细胞区和疏松区(多极细胞伴微囊和颗粒小体)构成。另外还可以见到聚集在星 形细胞胞突内
球状嗜酸性颗粒小球。部分细胞核深染、异型或出现多核巨细胞。肿瘤可长入脑组织和浸润 脑
膜。

鉴别诊断:颅咽管瘤:颅咽管瘤周围邻近的脑组织有显著的胶质增生及
Rosenthal
纤维形成,如
取及颅咽管周围的脑组织易误诊为此诊断,建议临床在取材 以排除颅咽管瘤。

毛粘液样型星形细胞瘤:有明显的粘液基质


23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免疫标记有哪些,各自有什么意义

GFAP:星形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核视网膜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用于星形胶质瘤和非星形胶
质瘤、多数 室管膜瘤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S-100
:广泛分布于神经胶质、神经元、软骨细 胞、施万细胞、吞噬细胞和有抗原提呈作用的单
核细胞等,在神经源性肿瘤与黑色素瘤阳性表达。

NF
:神经元特异性中间丝蛋白,节细胞神经瘤、副节瘤、小脑或外周神经母细

胞瘤、肾上腺瘤嗜铬细胞瘤呈阳性,有助于神经母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瘤的

诊断和鉴别诊断。

CGA
:嗜铬素
A
,标识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

SYN
:突触素,神经性和上皮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之一。


24
、鼻咽部、喉咽部、肺部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分别如何诊断和鉴别诊断











25
、结节性筋膜炎的病理学特点

由一致肥胖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构成。


1


组织形态

?

疏密不一(多稀疏)
、排列无一定方向

?

部分细胞丰富,交织成条索状

?

席纹状、漩涡状或结节状

?

破骨样巨细胞


2


边缘


浸润性
+
薄壁血管增生(似肉芽组织)

?

常有粘液样基质与水肿区和多少不定的呈波浪状宽的胶原带


3


细胞形态:无明显的多形性和异型性

?

多边形、圆形或卵圆形,以后多变为长梭形

?

细胞境界不甚清晰,胞浆淡红,有时可见细颗粒

?

核较肥胖,呈卵圆形,深染;核仁清楚

?

核分裂象多,无病理性核分裂象


26.
横纹肌肉瘤的分类和诊断要点

1.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包括梭形细胞、葡萄样、间变性)


<15
岁,中位
8


生长迅速

大体:周界不清,灰白
/
灰红,胶样或鱼肉样

可见骨骼肌胚胎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细胞。横纹肌母细胞呈:

原始细胞:星形和小圆形细胞(胚基间叶细胞)

部分成熟:胞质深嗜伊红色蝌蚪样、 梭形、带状、网球拍样、大圆形或卵圆形、疟原虫样或蜘
蛛网状

散在瘤巨细胞

2.
葡萄状横纹肌肉瘤:

婴幼儿(
<5y


被覆粘膜的空腔器官:泌尿生殖道、呼吸道

外观:葡萄状
/
息肉状

形态:瘤组织位于粘膜上皮下,低倍镜下典 型的表现是呈息肉样。紧靠粘膜上皮的下方为瘤细
胞密集区(生发层)下方的粘液样区可见横纹肌母细胞

3.
间变性横纹肌肉瘤

细胞核
>3
倍邻近瘤细胞核最小径

平均年龄
6


好发与下肢、腹膜后、头颈部

提示预后差

4.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包括实性、间变性)

青少年,
10-25


四肢深部软组织

迅速生长的肿块,可伴疼痛

原始小圆细胞恶性肿瘤

瘤细胞部分显示骨骼肌分化

组织学上以瘤细胞形成腺泡状结构为特征

5.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

成年人(
>45
岁)


高度恶性

男性多见

下肢(大腿)
,深在

生长迅速的肿块,可伴疼痛

大体:界限不清

组织形态:异型性明显的大圆形、多边形和梭形细胞组成。蝌蚪状、带状、网球拍状细胞

免疫组化:
Desmin myogenin

MSA

m yoglobin

Vimentin

actin

SMA


S-100, CD57

27.
血管周上皮细胞的特点,并举出三种以上常见的具有血管周上皮细胞分化的肿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
PEC
)特点

?

上皮样: 胞浆透亮
/
淡红,
PAS

+
)核小,圆形
/卵圆形,有小核仁,分布于血管周围,
绕血管放射状排列

?

梭形:似平滑肌细胞

?

比例

?

免疫表型:
+: HMB45,Melan-A,CD63,MiFT

S MA,MSA,Calponin

Des(
很少表达
) -

S-100

CK

EMA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脂肪组织、梭形
/
上皮样平滑肌细胞、厚壁血管

肺透明细胞



瘤:
丰富、纤细的血管网

?

上皮样细胞
/
梭形透明细胞,成巢或器官样排列。
PE Cs
胞质透明至颗粒状、微嗜酸,与
真正的平滑肌细胞的深染嗜酸性胞质不同。

?

典型细胞的核小、中位、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密度中等,核仁小,但也可见明显 深染
的不规则核。

?

大多数
PEComas
类 似
CCST

PEC
排列在薄壁血管周围。

淋巴管平滑肌瘤
/


?

淋巴管及周围增生的淋巴管肌细胞,淋巴细胞灶性聚集

?

生育期女性,平均
40


?

大体:弥漫囊性扩张

?

镜下:小梭形细胞
/
卵圆形细胞

?







上皮样细胞

?







小簇状或小巢状分布

镰状韧带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性肿瘤

?

多为儿童、青少年,平均
11


?

几乎全由梭形细胞构成

?

细胞大小一致、中等大小、排列成束状和巢状

?

显著特征是有精细的血管网,小的弓形血管将肿瘤分隔为粗糙团块状,类似肾细胞癌


28.
滑膜肉瘤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要点

任何年龄,
10-50
岁(
31y


>60
岁少见

肢体(下肢)

大关节附近(膝关节)
、小腿、脚踝,上肢;与关节无关部位 (头颈部、腹壁、
后腹膜、实质脏器)

症状体征: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

分叶结节状,边界多清楚,假包膜
/
侵袭;质较软,少数因钙化或骨化而出现砂砾样斑 点。切面
灰白色,鱼肉样,常杂有灰黄色和暗红色的坏死出血区。

组织形态:双相型和单相型

双相型: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移行

单相型:单相纤维型
(
最常见
)
、单相上皮型

未 分化型:瘤由未分化的小圆形、大圆形或胖梭形细胞组成。恶性度高
(
异型性、核分裂、坏死< br>)
免疫组化阳性:

CK
系列(
CK

C K7

CK19

CK10


EMA

E-cadherin

Vimentin

Bcl-2

calponin
鉴别诊断:单相型:纤维肉瘤、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上皮样肉瘤

未分化型:
PNET
、低分化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恶性横纹肌样瘤




脂肪母细胞瘤与粘液性脂肪肉瘤的鉴别诊断

脸颊长痘的原因-


脸颊长痘的原因-


脸颊长痘的原因-


脸颊长痘的原因-


脸颊长痘的原因-


脸颊长痘的原因-


脸颊长痘的原因-


脸颊长痘的原因-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18:1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9696.html

诊断病理学 重点整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