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上海男科助产技术规章制度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3 11:12

最好的面部除皱方法-尿常规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南安市医院)
助产技术规章制度


【篇一: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


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


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二级)


一、规模及设置


(一)产科

1
、床位:市级
≥30
张、县级
≥20
张。

2
、产科门诊



1
)面积:市级
≥80m
、县级
≥60m




2
)房屋设置:


①设水池、候诊场所;


②面积
≥12m
的诊室,市级
≥3
间、县级
≥2
间;


③围保门诊分设,面积
≥12m



④高危孕产妇门诊:设有高危孕产妇转诊系统及咨询热线;


⑤优生、母乳喂养咨询、乳腺保健、产后康复等科室。

3
、病房



1
)分娩区:分娩区总面积:市级
≥150m
,县级
≥100m
。设缓
冲间、待产室、分娩室、刷手消毒间、隔离分娩 间、污物处理间、
更衣间等。待产室与分娩室相通。分娩室面积:市级
≥60m
、县级
≥40m

;瓷砖墙面,瓷砖或水磨石地面,有倾斜度及下水道易刷 洗;
有足够的电源接口;
22222222


有上下水道;光线充 足,有空气消毒设施。分娩室应有调温、控湿
设备,温度保持在
24

26< br>℃。湿度以
50--60%
为宜,新生儿微环境
温度在
30-- 32
℃。



2
)母婴同室病房:市级
≥15< br>间、县级
≥10
间,室内安静、清洁、
通风、日照好,便于消毒;每床占地≥5m
;婴儿床占地
≥1m
,有
调温设备,室内安静、清洁、通 风、舒适、日照好、色调温馨,每
床应配备夜用灯。设置新生儿沐浴室,室内应有保暖和热水供应设施。应设有隔离病房。



3
)高危新生儿监护中心(室)面积:市级
≥80m
、县级
≥600m



(二)宣教室(专用)
≥40m
。有妇幼保健知识系列宣传版面,开
展孕产妇、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教育。
22222

(三)总体设置

1
、突出

母亲 安全、儿童优先

,具体体现以人为本、维护权益,突
出个性化、关怀、温馨的人文服 务模式。

2
、产科服务项目分布位置标志醒目、便于群众认知。

3
、设有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并保持
24
小时畅通。


(四)专业人员

1
、助产工作应由
2
名以上获得助产技 术资格的执业医师、助产士承
担,并有儿科医师参与;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并在产
房工作的护士可作为助产士。


产科应有
6
名以上医生,护士与助 产士之和应不少于
10
名;科室至
少有一名副主任医师,门诊至少有一名高年资主治医 师,专业人才
梯队合理;


产科医生、助产(护理)专业人员总数:市级< br>≥20
人、县级
≥15
人。


产科医师助产(护) 士之比为
1

3
,助产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的
50%

2
、助产技术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取得
医师执业 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

3
、助产技术人员应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接生 ,经考核
合格,获得从事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4
、助产技术人员每年应接受助产技术业务培训,培训应不少于
30
学时,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课程 。。

5
、助产技术人员脱离助产专业岗位
2
年以上者,需重新接 受助产技
术岗前培训与考核,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6
、分娩室实行24
小时负责制,负责全产程的母婴监测及医疗保健
任务。

7
、建立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分工负责制度:


妇产科医生:所有助产相关技术;


助产士:正常产程的观察和处理;


儿科医生:参加新生儿日常查房及异常新生儿抢救、危重儿分娩等。

8
、 实施剖宫产术应由具备妇产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决定,手
术责任医师应具备妇产科主治医师以上职 称。

二、必备设备

1
、分娩室设备

1. 1
基本设施:检查床、待产床、产床、婴儿床、照明灯、鹅颈灯、
应急灯、敷料柜、器械台、推 车(担架)、急救药品柜(内放急救
设备药品)、紫外线灯、常规消毒设备、刷手与污物处理设备、污< br>物桶、调温控湿设备、通讯设备。

1.2
诊断测量用具类:听诊器、血压计 、体温计、婴儿磅砰、软尺、
婴儿身长测量器、骨盆测量器、多普勒胎心仪、胎心监护仪、集血
器、量杯、磅秤、时钟、消毒手套。

1.3
治疗器械类:注射器、开口器、舌垫( 压舌板)、电动吸引器、
胎头吸引器、产钳、产包、导尿包、侧切缝合包、刮宫包、内诊包、
静 脉切开包、输液泵、输液架、沙袋、上下叶拉钩、宫颈钳、卵圆
钳、刮匙、氧源及吸氧装置、新生儿气管 插管设备(新生儿气管导
管、气管内导管、新生儿复苏囊、给氧面罩、新生儿喉镜、新生儿
低压 吸引器)、脐静脉插管包、新生儿保温复苏台。

2.
手术室设备:

2.1
按无菌手术室基本要求配置。

2.2
产科专用器具:婴 儿磅秤、身长测量器、多普勒胎心仪、产科集
血器、剖宫产手术包、妇产科手术包、新生儿及成人气管插 管全套
设备、脐静脉插管包、新生儿保温复苏台、新生儿复苏气囊及粘液
管产钳。

3.
其它设备


医院应具备
b
超、心电图机、 床旁
x
光机、蓝光箱、新生儿暖箱、
电冰箱、恒温箱、健康教育基本设备和材料及产后 康复设施。医院
应能开展血、尿、便常规、血小板、红细胞压积、出凝血时间及肝
肾功能、乙肝 五项、
hiv/
梅毒
/
淋病检查、纤维蛋白原、
3p
试验、 凝
血酶原时间等检查,应有测定血型、配血、输血、(或血浆代替品)
条件、有效消毒设施、供 氧设备、抢救监护条件、急救车、急救电
话等。


以上设备要定时检查维修 ,应保证在功能状态,要随时可及、随时
能够投入抢救、有固定的供血途径。


三、药品

1
、分娩室应具备下列药品:宫缩剂、心血管系统药物、解痉药 、降
压药、升压药、镇静药、利尿药、止血药、补容剂、纠酸药、麻醉
药、其它必备药品。
2
、手术室应常备药品:同分娩室药品


以上药品要求:在有效期内、规范摆放、安全保存、随时可得、方
便使用。

四、技术


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作为助产技术服务的转诊机构,应接收并处 理
下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的转诊病人,并参加下级机构的会议,对一
级助产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 培训。除了掌握一级助产技术所包括的
全部技术外,还应能开展以下技术:

1、各种难产诊疗技术:头盆不称和产程异常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
胎盘残留刮宫术、会阴
/
阴道或宫颈复杂裂伤修补术、产钳术、内倒
转术、臀位牵引术、剖宫产术、静脉切开术、子宫次 全切或全切术
等技术;实施剖宫产术必须严格按照医学指征进行,减少不必要的
人为干预,降低 剖宫产率。

2
、各种催、引产手术的技术、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

3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抢救;

4
、产科危急重症的快 速诊断、初步抢救以及转诊,如,心脑肺复苏、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抢救、呼吸、肝脏和肾脏衰竭的抢 救、各种
休克抢救、子痫的抢救、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治、羊水栓
塞急救、肺栓塞急救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与诊治等;

5
、各种麻醉技术及麻醉意外处理等。


(五)工作制度和规范


应根据本机构功能和职责、建立健全以下工作制度:

1
、诊疗 常规和操作规范,具体内容参照卫生部授权中华医学会发布
的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

2
、产科质量管理制度;
3
、产科医务人员职责分工及管理制度;

4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5
、产科转诊、急救制度;

6< br>、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
7
、孕产妇死亡评审及婴儿死亡评审制
度;

8
、产科信息管理制度;
9
、人员培训制度;

10
、产科病例书写规范;
11
、母乳喂养工作制度;

12
、剖宫产术前讨论,术后审核制度;
13
、接受转诊及反馈制度;

14
、产科三级查房制度;
15
、产科抢救用血管理制度。


助产技术服务基本标准(一级)


一级助产技术包括正常分娩服 务,不应开展剖宫产术、产钳术、臀
位接生、内倒转术、毁胎术等技术。因交通不便无法转诊的个别情< br>况除外。


乡镇卫生院原则上为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条件较好的中心卫生
院经验收合格后可为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


(一)业务用房

最好的面部除皱方法-尿常规


最好的面部除皱方法-尿常规


最好的面部除皱方法-尿常规


最好的面部除皱方法-尿常规


最好的面部除皱方法-尿常规


最好的面部除皱方法-尿常规


最好的面部除皱方法-尿常规


最好的面部除皱方法-尿常规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11: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9232.html

助产技术规章制度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