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农十二师乳腺癌单病种诊治指引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3 01:57

怀孕7个月注意事项-邱蔚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神经衰弱食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乳腺癌单病种诊治指引





我院早于
1995
年就制定《乳腺癌综合治疗规范》

1999< br>年,又根据《肿
瘤医院单病种管理实施规范》的要求,对原治疗规范进行修改并制定了《乳
腺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规范的实施对对我院乳腺癌规范化的诊断、治疗起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大大提高了我院乳腺癌诊疗的整体水平。然而,近年来
随着乳腺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乳腺癌的生 物学行为有了更新的认识,
大量的临床研究的结果不断产生,也为乳腺癌的诊治提供了新的证据,对原< br>来的规范进行再一次修改实为必要。为此,我们总结既往的经验并参考国际
上最新的诊治进展及< br>2010

NCCN
指南、
2009


共识 和
AJCC

腺癌分期(
2010,

7
版)等资 料,进行修订并称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
心乳腺癌单病种诊治指引》








一、检查项目

1.
常规必检项目

2.
参考检查项目

二、临床 和病理分期-
2010

AJCC
分期(第
7
版)

1.
临床
TNM
分类

2.
病理
TNM
分类


分期

三、治疗原则

(一)外科治疗

1.
非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

1.1
小叶原位癌(
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LCIS;Stage0; Tis,N0M0


1.2
导管内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Stage0;Tis,N0M0)
2
、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


1
2.1
可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包括Ⅰ期,Ⅱ期,和非
N2< br>的Ⅲ
A
期)

2.2.
局部晚期乳腺癌(
N2
的Ⅲ
A
期和Ⅲ
B
期)

3
.保乳的要求

(二)放疗

1.
保乳术后

2
、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后

3
、术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放射治疗

(三)化疗

1.
新辅助化疗

2.
辅助化疗

3.
挽救化疗

(四)内分泌治疗

(五)
、病人的监测随访

附:
ECOG
功能状态


一、检查项目

1 .
常规必检项目

1.1
全面的病史及体格检查

1.2
乳腺照片和乳腺彩超

1.3
肿块经皮空芯针穿刺活检

1.4
穿刺活检不能定性或虽为阴 性但临床有怀疑者作乳腺区段切除活检
(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
1.5
三大常规:血常规(包括血型)
、尿常规、大便常规

1.6
血清学检查:生化常规、肝炎十项、
cb4

Anti- HIV

USR

CA153

CEA
1.7
胸正侧位照片、心电图、腹部
B


1.8
大体组织标本作
ER

PR

CerbB2(
如果
IHC
++,
则用
FISH
检测
)

VEGF< br>、
p53

Ki67
等检查
(凡是做术前新辅助治疗者,至少要求作
ER

PR

CerbB-2
等项检查)< br>
2.
参考检查项目


2
2.1
乳腺
MR
检查:适用于“隐匿型乳腺癌”或考虑保乳手术者。

2.2
骨扫描:适用于晚期或可疑有骨转移者

二、临床和病理分期-
AJCC
乳腺癌分期(
2010,

7
版)

1.
临床和病理
TNM
分类

T
-原发肿瘤(临床和病理分类一致)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如已切除)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 位癌,无乳腺实质肿瘤的乳头
Paget
病(伴有乳腺实质肿瘤的
Paget
病根据肿瘤大小和性质分类,同时要注明乳

Paget
病)

T1
-肿瘤最大径≤
20mm
Tmi
:最大径≤
1mm
T1a
:最大径>
1mm
,但≤
5mm
T1b
:最大径>
5mm
,但≤
10m
T1c
:最大径>
10mm
,但≤
20mm
T2
-肿瘤最大径>
20mm
,但≤
50mm
T3
-肿瘤最大径>
50mm
T4
-任何大小的肿瘤,直接扩散至胸壁和皮肤(皮肤溃疡和皮肤结节)


:单纯真皮层受侵不能定义为
T4
T4a
:扩散至胸壁。不包括仅有胸肌侵犯和粘连

T4b
:皮肤溃 疡,同则乳腺皮肤有卫星结节或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改
变)
,但并符合炎性乳癌的标准< br>
T4c

T4a

T4b
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N
-区域淋巴结

临床分类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如先前已切除)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腋窝第Ⅰ、Ⅱ水平可活动的淋巴结转移


3
N2

同侧腋窝第Ⅰ、Ⅱ水平淋巴结转移且相互融合或与其它组织固定,或临
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N2a
:同侧腋窝第Ⅰ、Ⅱ水平淋巴结转移且相互融合或与其它组织固定

N2b
:临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临床上腋窝第Ⅰ、Ⅱ水平淋巴结无转移

N3
同侧锁骨下(腋窝第Ⅲ水平)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第Ⅰ、Ⅱ水平淋
巴结转移,或临床 证据显示内乳淋巴结转移且伴腋窝第Ⅰ、Ⅱ水平淋巴结转
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 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腋窝第Ⅲ水平)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临床证据:指临床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发现的证据(不包括淋巴结闪
烁成像)
,具有高度可疑恶性的特征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被认 为转移。

病理分类

pNX

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如先前已切除)

pN0

组织学证实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注:
ITC
定义为最大径≤
0.2mm
的细胞簇或单个细胞,或单张组织切片肿瘤
细胞数≤200
个。
ITC
通常由免疫组化或常规组织学发现。存在
ITC
的淋巴
结不计为用来分期的阳性淋巴结,只记为用作评价的淋巴结总数。

pN0(i-)

区域淋巴结经免疫组化和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转移

pN0(i
+
)

区域淋巴结中经免疫组化或组织学检查发现直径小于0.2mm
的转移

pN0(mol-)

区域淋巴结经分子生物学(
RT- PCR
)和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转


pN0(mol+)

区域淋巴结经分子生物学(
RT- PCR
)检查阳性,但组织学和免
疫组化检查未发现转移

pN1

微转移;或
1

3
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仅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同侧 内
乳淋巴结转移,但无临床证据

pN1mi

微转移(最大径>< br>2mm
,或大于
200
个恶性肿瘤细胞,但≤
2mm


pN1a

1

3
同侧腋窝个淋巴结转移,且至少一个转移灶>
2mm
pN1b

由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临床证据。


4
pN1c

pN1a
合并
pN1b
pN2

4~9
个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腋
窝淋巴结转移。

pN2a

4

9
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且至少一个转移灶>
2mm
pN2b
: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pN3

10
个或以上的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同侧锁骨下淋巴 结
(腋窝第Ⅲ
水平)转移;或临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且第Ⅰ、Ⅱ水平有
1
或多个腋
窝淋巴结转移;或有
3
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且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同侧
内乳淋巴结转移,但临床阴性;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a

10
个或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
且至少一个转移灶>< br>2mm

或锁骨下淋
巴结(腋窝第Ⅲ水平)转移

pN3b< br>:
临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且第Ⅰ、Ⅱ水平有
1
或多个腋窝淋巴结
转移;或有
3
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且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同侧内乳淋巴
结转移,但 临床阴性;

pN3c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注:
N分类是建立在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基础上,仅以前哨
淋巴结活检为基础的分类记为(
sn


治疗后的
N
分类
ypN
治疗 后的
ypN
是对治疗前
cN
的评价。如果治疗后作了前哨淋巴结活检也应记为
sn

如果未标记,

N
是通过腋窝淋巴结清扫来 分期的。
如果未行前哨
淋巴结活检,
也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则记为
ypNX

其分类方法同病理分类
法。

M
-远处转移

pM
与临床
M
分期一致)

M0

临床或影像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

cM0(i+)

临床或影像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
,
但在循环血、骨髓或非区域淋巴
结中通过分 子生物学或显微镜下发现肿瘤细胞,
这些病灶不大于
0.2mm
且病
人无远处 转移的症状

M1

临床或影像检查发现有远处转移,且
/
或组织学证明肿瘤大于
0.2mm


5
治疗后的
M
分类
ypM
新辅助治疗后的
M
分类 法应同治疗前的临床分类法。
如果新辅助治疗前未发
现远处转移属
M0
而治疗开始后却发现转移应考虑为疾病进展,
此时为
YM1

新辅助治疗 前已发现远处转移者,则病人应始终为
M1



分期

Stage 0 Tis N0 M0
Stage IA T1 * N0 M0
Stage IB T0 N1mi M0
T1 * N1mi M0
Stage IIA T0 N1 ** M0
T1 * N1 ** M0
T2 N0 M0
Stage IIB T2 N1 M0
T3 N0 M0
Stage IIIA T0 N2 M0
T1 * N2 M0
T2 N2 M0
T3 N1 M0
T3 N2 M0
Stage IIIB T4 N0 M0
T4 N1 M0
T4 N2 M0
Stage IIIC Any T N3 M0
Stage IV Any T Any N M1
注:
* T1
包含
T1mi


** T0

T1
有淋巴结微转移的肿瘤分期为
IB
而不是
IIA


M0
包括
M0(i+)


任何
M0
都为临床诊断,不存在
pM0
的标记。


6

三、治疗原则

(一)外科治疗

1.
非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

1.1
小叶原位癌(
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LCIS;Stage0; Tis,N0M0



1
)全乳腺切除、不常规清扫腋淋巴结;可同期作乳腺重建

(< br>2
)年老或不同意手术者可选择临床观察,不予手术,建议予五年的三苯
氧胺治疗,每< br>6

12
月随诊复查。

1.2
导管内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Stage0;Tis,N0M0)

1

、病灶孤立者作保乳手术
.

2

、涉及
2
个或以上且不能一个切口完成保乳手术者,应行单纯乳腺切除
并可 行乳腺重建术。一般来说,无需作腋窝淋巴结清扫。但有部分
DCIS

病人手术过程 中会发现存在浸润性癌的成分,因此如果病人同意,可行前哨
淋巴结活检术以判断腋窝淋巴结的状态或腋 窝清扫。


3

、术后不作化疗或放疗(保乳者需放疗)
,激素受体阳性者内分泌治疗。

2
、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

2.1
可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包括Ⅰ期,Ⅱ期,和非
N2
的Ⅲ
A
期)

1

、肿瘤≤
3cm
、腋窝淋巴结无肿大,行保乳 手术。即区段切除术及进行
腋窝淋巴结分期(肿瘤>
3cm
者,应根据乳房大小考虑保 乳)

(注:腋窝淋
巴结分期指腋窝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


2

、患者不要求保乳或条件不符合保乳者作改良根治术
.
2.2.
局部晚期乳腺癌(
N2
的Ⅲ
A
期和Ⅲ
B< br>期)

应行术前的辅助性化疗,化疗前除一般的检查外,应作
ER
、< br>PR

HER-2

测、骨扫描。有条件可作胸、腹部
CT< br>等检查。术前化疗、肿瘤缩小后作改
良根治术或传统根治术。

注:①凡作腋窝 淋巴结清扫者,必须解剖出最少
15
枚淋巴结送病理检查,
才能在术后作出准确的病理 分期。②术前、后的化疗和放疗等相关问题见相
关条项。

3
.保乳手术的要求

3.1
适应症:保乳手术目前尚无统一的绝对适应征,但原则上要求:乳腺肿

7

怀孕7个月注意事项-邱蔚


怀孕7个月注意事项-邱蔚


怀孕7个月注意事项-邱蔚


怀孕7个月注意事项-邱蔚


怀孕7个月注意事项-邱蔚


怀孕7个月注意事项-邱蔚


怀孕7个月注意事项-邱蔚


怀孕7个月注意事项-邱蔚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01:5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8815.html

乳腺癌单病种诊治指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