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专家-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肝功能检查
:
1.
谷丙转氨酶
(ALT),
主要分布在肝脏,
其次是骨骼肌、
肾脏、
心肌等组织中,
AL T
主要存在于肝
细胞
浆内,其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
1000-3000倍。只要有
1%
的肝细胞坏死,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因此,
GPT
被
世界卫生组织
推
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但它并不具器官专一性,许多疾 病都
可以引起它的增高。明显升高见于
急性病毒性肝炎
,中度升高见于慢性肝
炎、
肝硬化
活动期、
肝癌
、肝脓肿,心梗、心肌炎、心衰等也可轻度升高。< br>因此对
GPT
升高的评价应密切结合临床。部分
GPT
升高与
脂肪肝
、饮用酒
精有关。
ALT 10-40u/l
2.
谷草转氨酶(
AST
)
,正常情况下,谷草转氨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其中心
肌细胞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血清中含量极少。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
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当肝脏发 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时,才能引起谷草转氨酶
在血清中浓度会偏高。谷草转氨酶偏高
[5]
,肝炎患者转氨酶数值老是居高不
下,反映肝细胞炎症始终未停止,肝细胞肿胀、坏死持续存在。测定 血清
中此酶含量可用以协助诊断疾病和观察预后。
AST 10-40u/l 肝细胞坏死时
ALT
和
AST
就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 度相
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
同的。
A LT
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
AST
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
体中。 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
ALT
和
AST
升高的程度及其
AST /ALT
的比值是不一样的。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和轻型,虽有肝细胞的损伤,肝
细胞的线粒体 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只有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
ALT
,所
以,肝功能主要表现为
ALT
的升高,则
AST/ALT
的比值<
1
。
重 型肝炎
和慢
性肝炎的中型和重型,肝细胞的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AST
从线粒体
和胞浆内释出,因而表现出
AST/ALT≥1。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 br>坏程度更加严重,
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
AST
升高明显 ,
AST/ALT
>
1
,甚至>
2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 br>AST
的活性也常常大于
ALT
。但是重型
肝炎肝功能衰竭由于肝细胞 大量坏死,正常肝细胞数量少,转氨酶的生成、
释放少,而
血清胆红素
则显著升高,出 现
胆
-
酶分离
的现象,提示凶险。。
3 .
碱性磷酸酶(
ALP
)
是广泛分布于人体各
脏器
器官中, 其中以
肝脏
为最多其次为
肾脏
,骨骼、肠、和
胎盘
等组织< br>,
。
血清
中的
ALP
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生长期儿
童血清内的大多数来自成骨细胞和生长中的骨软骨细胞,少量来自肝。当
肝脏
受
到损伤 或者障碍时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
胆道
胆汁排泄
障碍,反流入血而引 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1]
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可以分为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具体讨论
如下:
1
、生理性原因
儿童骨骼发育期、孕妇、骨折愈合期 ,这些情况下骨
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很活跃,所以检测时值会偏高。
2
、病理性原因
当人体患有阻塞性黄疸、
原发性肝癌< br>、继发性肝癌、
胆汁淤积
性肝炎等时,
肝细胞
过度制造
ALP
,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
时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引起
血清
中 的碱性磷酸酶偏高。
3
、骨骼有病时,例如佝偻病、骨上肿瘤、软骨病等。
4
、其他 不是很常见的疾病,例如肾病、严重性贫血、甲状腺机能不全、
白血病等
[2]
。
4.
γ
-
谷氨酰转移酶(
GGT
)
主要存在 肝细胞膜和微粒体上,参与谷胱甘肽
的代谢。肾脏、肝脏和胰腺含量丰富,但血清中
GGT主要来自肝胆系统。
GGT
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 br>因此当肝
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
GGT
增高。
【参考值】硝基苯酚速率法(37℃):<
50U/L
。
临床意义如下:
(
1
)胆道阻塞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br>硬化性胆管炎
等所致的慢性
胆汁淤积,肝癌时由于肝内阻塞,诱使肝细胞产生多量
GGT
同时癌细胞也
合成
GGT
均可使
GGT
明显升高, 可达参考值上限的
10
倍以上。此时
GGT
、
ALP
、5
-核苷酸酶(
5
-
NT
)、
亮氨酸氨基肽酶
(
LAP
)及血清胆红素呈平
行增加。
(
2
)急、
慢性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急性肝炎时,
GGT
呈 中等度升高;
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洁动期,酶活性正常,若
GGT
持续升高,提示病 变
洁动或病情恶化。
(
3
)急、慢性酒精 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GGT
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
高(
300
~< br>1000U/L
),
ALT
和
AST
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 酗酒者当其戒酒
后
GGT
可随之下降。
(
4
)其他: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
GGT
亦可
轻 度增高。。
5.
总胆红素
主要用来诊断是否有肝脏疾病或胆道是否发生异常 ,总胆红素
正
常
值
在
1.7-17.1
μ
mol/ L
之
间
,
17.1-34.2
μ
mol/L
可视
为
隐
性
黄
疸
;34.2-170
μ
mol/L
之间为轻度黄疸
;170-340
μ
mol/L
为中度黄 疸
;
大于
340
μ
mol/L
则为重度黄疸。血清中的胆红 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
红细胞
被破
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
葡萄糖
醛酸化的叫做直接
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
葡萄糖醛酸
化的叫做间接胆 红素,二者的和就是总
胆红素。
临床意义: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 ,当血清总胆红素有
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当
肝 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
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以直接胆红 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
胆道梗阻等。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 黄疸或者
输血错误等。
肝炎
与
肝硬化
病人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 都可以升高。
总胆红素增高,见于中毒性或
病毒性肝炎
、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
性血红蛋白尿症。红细胞增多症、
新生儿黄疸
、内出血、输血后溶血性黄< br>疸、急性黄色肝萎缩。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
Crigler- Najjar
综合征、
Gilbert
综合征、
Dubin-Johnson
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等,以及摄入
水杨
酸
类、
红霉素
、利 福平、
孕激素
、安乃近等药物。
6.
血清白蛋白
,即
Serum albumin
,常缩写为
ALB。血清白蛋白合成于肝脏,是
脊椎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
不同来源的血清白蛋白 的氨基酸序列及
其空间结构非常保守,它具有结合和运输内源性与外源性物质,维持血液
胶体渗 透压,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等生理功能。一般认
为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
40 -55g/L
,血清球蛋白为
20-30g/L
,血清总蛋白
的正常值为60-80g/L
,白球比的正常值为
1.5-2.5
。
7.
血清球蛋白由人体单核
-
吞噬细胞系统合成,球蛋白中以
r-
球蛋白 为主
(占血清蛋白
9%-18%
),正常人体白蛋白
/
球蛋白(A/G
)为
1.5-2.5
:
1
,
球蛋白增高可见于:
1
(最主要的):慢性炎症和感染
其他:
2
:慢性肝病: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
炎
3
:
M
蛋白血症:
骨髓瘤
,淋巴瘤
4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
肾功能检查:
1.
血尿素氮
是体内氨的主要代谢产物。尿素氮主要 通过血流经肾小球滤过
后随尿液排出体外。一般正常值为:
2.9
~
7.1毫摩/升
(8.0
~
20
毫克/
升)。临床意义:
增高:
(
1
)肾性增高见于急性肾炎、慢 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
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 碍。
血尿素氮高,尤其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其增高程度与病 情严
重性成正比,如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血尿素氮超过
9mmol
/
L,至尿毒症
期
B
血尿素氮(
BUN
)可超过
20mmo l
/
L
,有助于病情的估计。
(
2
)肾前性增高见于
充血性心力衰竭
、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
血、脱水 、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
等。
(
3
)肾后性增高见于因尿路梗阻增加肾组织压力,使肾小球滤过压降
低时, 如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所致的尿道梗阻或两侧输尿管结石等。
降低:
血尿素氮低对于临床诊断意义较小,偶见于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
类脂质肾病等。
2.
血肌酐,
一般认为是内生血肌酐,
内生肌酐是人体
肌肉
代谢的产物。
在肌肉中,
荨麻疹专家-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荨麻疹专家-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荨麻疹专家-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荨麻疹专家-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荨麻疹专家-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荨麻疹专家-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荨麻疹专家-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荨麻疹专家-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本文更新与2021-02-12 22: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8439.html
-
上一篇:哈他瑜伽之光讲座笔记——提瓦瑞
下一篇:生物化学英文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