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睡不着怎么办-
一.历代本草代表著作
1.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
最早
的 药学专著,首先总结了
中药基本理论
:
四气五味
、
有毒无
毒
、
配伍法度
、
剂型选择
。总结了
汉
以前的药学知识 和经验,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按
三
品
分类,载药
365
味,东汉 末年成书。
2.
《本草经集注》按药物
自然属性
分类
(< br>首创
这种分类法
)
,载药
730
味,
梁代陶弘景著。
3.
《新修本草》是我国
最早的官修药典
,图文并茂,按
自然属性
分类,载药
850
味,
唐代
苏敬
著。
4.
《证类本草》载药
1746
味,
宋代唐慎微
著。
5.
《本草纲目》按
自然属性
分类,载药
1892
味,
明代李时珍
著,保存了宋以前的资料。
6.
《本草纲目拾遗 》按
自然属性
分类,载药
921
味,
新增
716
种
,
清代赵学敏
著。
二.中药的性能
1.
中药性能内容:
四气
、
五味
、
升降浮沉
、
归经< br>、
有毒无毒
。
2.
四气:
寒
、
热
、
温
、
凉
,判断药物寒热温凉的实践依据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反应。
(
1
)寒凉
所示效应: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 适应证型:
阳热证
。属
阴
,不良作用
是
伤阳
、助寒
。
(
2
)温热
所示效应:溫里散寒 、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适应证型:
寒凉证
。
属
阳
,不 良作用是
伤阴
、
助火
。
3.
五位:
辛< br>、
甘
、
酸
、
苦
、
咸
,还有
淡
、
涩
。
(
1
)辛
效应特 点:
发散
、
行气
、
活血
。不良反应:
耗气伤阴。
(
2
)苦
效应特点:
“
泄< br>”——降泄、清泄、通泄;
“
燥
”——燥湿,苦寒燥湿、苦温燥湿;
“
坚阴
”——泻火存阴。不良反应:
伤津、伐胃
。
(
3
)酸
/
涩
效应特点:
收敛
、
固涩
,
酸能生津。
不良反应
:
收敛邪气
。多用治虚汗、
泄泻、
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
(
4
)甘
效应特点:
补虚
、
和中、
缓急
、
调和药性药效
。不良反应:
多腻膈碍胃
。
(
5
)咸
效应特点:
软坚散结
、
软坚泻下
。不良反应:
脉凝泣而变色
。
(
6
)淡
效应特点:
“
渗
”
“
利
”——
水肿利水渗湿
。不良反应:
伤津液
。
4.
气味配合: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气只能有一,味可有一个或多个。
5.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转化条件:
炮制
、
配伍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
“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
1
)升浮
药物效应:
病势
向下、向内,病位
在上、在表,用有向上、向外作用趋向的药
物。
味辛甘
。效应特点: 祛风散寒、开窍醒神,疏散解表等。
(
2
)沉浮
药物 特点:
病势
向上、向外,
病位
在下、在里,用有向下、向里作用趋向的药物。
味酸苦咸
。效应特点:重镇安神、清热泻火、息风止痉等。
6.
归经
以
脏腑经络
学说为主要理论基础。
十 二脏腑经络:
心、
肝、
脾、
肺、
肾、
胃、
大肠、< br>小肠、膀胱、胆、心包、三焦。
(
1
)心主神明,其病位在心,治疗神昏闭证的药归心经。
(
2
)肺主卫外,其病位在肺,治疗外感风寒表证的药归肺经。
(
3
)中焦脾胃所居之地,
湿浊阻中,
致脾之运化失常而湿浊内生,
治 湿浊阻中焦的药归脾。
7.
毒性:狭义的“毒”指现今通称的不良反应;广义的“毒 ”一方面指一切药物的总称,另
一方面指药物的
偏性
。
引起不良反 应的原因:
①品种混乱②误服毒品③用量过大④炮制失度⑤制剂失宜⑥疗程多长
⑦配伍不当⑧管 理不善⑨辨证不确,药不对证⑩离经悖法等。
8.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是临床指导用药的原则。
三.中药的应用
喝咖啡睡不着怎么办-
喝咖啡睡不着怎么办-
喝咖啡睡不着怎么办-
喝咖啡睡不着怎么办-
喝咖啡睡不着怎么办-
喝咖啡睡不着怎么办-
喝咖啡睡不着怎么办-
喝咖啡睡不着怎么办-
本文更新与2021-02-07 21: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8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