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从中药的毒副作用谈中医中药的关系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07 21:02

规律宫缩-

2021年2月7日发(作者:pifu)




摘要:大凡药物都有一定的偏性,古人亦称“毒性”
。中药由原来大众认为是“天然无
毒的”
,至现在其毒副作用被频频曝光,引发了人们对中药 安全的疑虑,舆论也有借此封杀
中药的势头。其实中医能通过辨证论治而“补偏救弊”
;
药剂师通过对含有毒性成分的药物
不同的加工、
炮制,
不仅能帮助医师提高疗效,< br>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或降低了药物的毒副
作用,
基本上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即若要减少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医中药两者的配合
非常必要。



关键词:中药
;
毒副作用
;
中医
;
中药
;
关系。



一、中医界一直正视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医从未否认中药有毒副 作用,自古以来就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早在
2000
年前
《神农本草经》里就谈 到药物分三品:上品药物有滋补、延年益寿作用
;
中品药物不补不泻,
药性平和
;
下品则多数中药大都有毒副作用。中医药教材中都为学生明确标明中药的禁忌,
譬如漏芦, 气虚、疮疡、孕妇忌服。也就是说,中医界从未自称中药无毒副作用。
2000

年前 中医就有“人参也能杀人”

“大黄也能救人”的说法。药能治病也能致病,用得好、用
得巧可去沉疴
;
滥用则伤人正气,甚则致命。



二、中药缘何成了不良反应的“祸首”



上世纪
90< br>年代中期,
新加坡提出黄连有毒副作用,
人们开始重视中药的毒副作用
;
之后,
牛黄清心丸在韩国也出现不良反应
;
现在中药不良反应频频被曝光,含有马兜 铃酸成分的龙
胆泻肝丸可能导致肾损害,
市面上畅销的
“排毒养颜胶囊”
因含 有大黄被怀疑长期服用造成
继发性便秘。为什么在近年发现中药的毒副作用更多
?


1.
国外“废医存药”使中药脱离了中医



西方文化思维模式成长起来的外国人,认为中医理论太过抽象,而中药则疗效确切
;

此使用中药通常不考虑中医的辨证论治,
而是按着西医西药的诊断、
治疗思维模式来使用中< br>药。更有甚者将中药作西药用,遇到高血压就用钩藤、草决明
;
见到细菌性感染,则施以 黄
芩、黄连。但若是虚阳上越型高血压,或是虚寒性细菌感染者,用了这些药不但无效,且易
致 毒副作用。



日本顺天堂曾经是生产小柴胡汤为主要产品的世界上最大的 汉方医药企业,
但由于日本
对中医药的政策是“废医存药”
,不懂得中医辩证论治的理 论,只将小柴胡汤应用于某几种
疾病,
结果药物的临床效果大打折扣,
最终出现致人死 亡的现象。
一个国际性的大企业就这
样破产了。



由此 可见,
如果仅是药物出口到国外,
而中医没有走出国门,
中药脱离中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就是一堆“草”




2.
中医中药的主要人为因素



2.1
中医师方面



2.1.1
剂量过大:自古有“中医不传之谜在于剂量”
,用之不当或用药过量就可能造成严
重毒副作用。但近年来有些现代中医为求速效、显效,对这些药物 性能未标明有毒的“无毒
中药”用量远远超过了历代医家,甚至置《药典》规定于不顾,擅自加大中药的 用量,带来
了很多不良反应。如细辛常用量为
3

6g
,过量应用可 导致呼吸减慢,反射消失,最后因呼
吸麻痹而致死。



2.1. 2
药证不符:中医治病精于辨证,辨证是论治的基础,若医师辨证失误或根本就不
分寒热、虚实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势必导致药不对证,寒热错投,攻补倒施,不但达不
到治疗效果,且延误最佳治 疗时间,甚至造成毒副作用,是使用中药的大忌。如:人参只适
用于气虚证候,若用于阴虚有热者,将出 现头晕心悸、咽痛鼻衄、口舌生疮、便干纳差等所

规律宫缩-


规律宫缩-


规律宫缩-


规律宫缩-


规律宫缩-


规律宫缩-


规律宫缩-


规律宫缩-



本文更新与2021-02-07 21: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8172.html

从中药的毒副作用谈中医中药的关系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