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遗传吗-
更年期,对女性来说,是指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
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对男性来说,是指
50
~
60
岁这一阶段 。更年期症状,易发生浑身燥热、
眩晕,心悸,眼前有黑点或四肢发凉等症状,需要特别注意保养。中医 论证,每天用
5-10
克的药
用玫瑰泡水喝,可以缓解更年期症状。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处于月经将绝未绝的自然绝经期
,
因其它原因以致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
分泌系统功能失调
,
新陈代谢障碍
,
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中医认为
,
更年期
综合征的出现
,
是由于肾气衰退、精血不足、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所致
,
可分如下四大类型去
治疗。
一、更年期心肝脾虚
:
月经紊乱
, 3
~
5
个月才来一次、量多
,
头晕
,
心悸气短
,
少寐梦
多
,
腰酸背痛
,
四肢无力
,
食少乏味
,
大便烂
,
舌红
,
苔白
,
脉缓。
治则
:
滋补心脾
,
佐以益肝肾。
处方
:
党参、桂圆肉各
12
克
,
桑寄生
15
克
,
远志
3
克
,
云苓、炒枣仁、白术、女贞子、
淮山、麦冬各
10
克。水煎分
3
次服。
二、更年期肝肾阴虚
:
月经提前
,
经量多、色鲜红
,
烦躁易怒
,
血压偏高
,
头晕耳鸣
,
手
足心热
,
口苦咽干
,
饮食减少
,
大便秘结
,
小便黄赤
,
舌质淡红
,
少津
,
苔薄黄
,
脉细。
治则
:
滋阴降火
,
平肝和胃。
处方
:
元参、
茯苓、
麦冬、
山楂、
麦芽各
10
克
,
钩藤、
蒺藜、
山栀子各
9
克
,
磁石
30
克
,
夜交藤
20
克
,
龙胆草、甘草各
6
克。水煎分
3
次服。
三、更年期脾肾阳虚
:
月经提前
,
量多、色淡
,
浮肿
,
腰膝酸痛
,
胸闷气短
,
饮食减少
,
腹胀
,
手足不温
,
大便烂
,
小便清长
,
舌质淡
,
舌体胖
,
舌边有齿印
,
苔白。
治则
:
补脾肾
,
固冲任
,
佐以燥湿。
处方
:
党参
15
克
,
白术、云苓、扁豆、神曲、菟丝子、仙灵脾、炒山楂各
10
克
,
砂仁
5
克
,
陈皮
4
克。水煎分
3
次服。
四、更年期心血虚
:
心悸怔忡
,
胆怯易惊
,
多疑多虑
,
喜怒哭笑无党
,
潮热面红
,
汗出
,
舌质光红或舌尖起芒刺
,
苔薄腻
,
脉细弱。
治则
:
养心血
,
益心气。
处方
:
小麦
30
克
,
太子参、
生地各
12
克
,
麦冬、
丹参、
菖蒲、
柏子仁各
10
克
,
五味子
4
克
,
甘草
6
克。水煎分
3
次服。
【辩证分型】
根据临床出现的症状可以分为以下几型:
1.
肾阴不 足
,
绝经前后烘热出汗,心烦不安,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口干便结,月经失调。舌干
红,脉细弱。
2.
肾虚肝旺
,
绝经前后烘热 出汗,急躁易怒,头痛头晕,腰酸耳鸣,口干咽燥,大便干结,或月
经失调。苔黄,舌干红少津,脉细弦 。
3.
肾虚肝郁
,
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或先 或后,或淋漓不净,烘热出汗,抑郁多虑,善于猜疑,经
前有时乳胀,腰酸头胀。苔薄,舌红,脉细弦。
4.
肾阳衰弱
,
绝经前后畏寒肢冷,面色皖 白,精神萎靡,腰酸膝冷,性欲淡漠,纳少。月经量少,
色淡。苔薄,舌淡,脉沉细无力。
5.
脾肾阳虚
,
绝经前后腰酸畏寒,面色皖白,纳少便 溏,面肢肿胀,月经量少色淡。苔薄,脉沉
细弱。
6.
肾阴肾阳两虚
,
绝经前后腰酸乏力,烘热出汗,继而畏寒肢冷,月经量中或少,淋漓不净。苔
薄,舌尖红,脉沉细弱。
【分型治疗】
1.
肾阴不足治法:补肾养阴。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
生地
15
克生白芍
12
克茯苓
12
克女贞子
10
克山茱萸
9
克丹皮
9
克泽泻
10
克杜仲
10
克潼蒺藜
12克当归
9
克麦冬
9
克加减:阴虚火旺者,加知母
9
克、 黄柏
9
克、龟版胶
10
克(烊冲)
。
2.
肾虚肝旺治法:益肾平肝。
方药:左归丸加减。
生地
12
克淮山药10
克山茱萸
9
克菟丝子
10
克枸杞子
10
克 丹皮
9
克潼蒺藜
10
克钩藤
10
克生
山栀
10
克麦冬
12
克当归
9
克龟版胶
9
克
( 烊冲)
煅龙齿
12
克
(先煎)
3.
肾虚肝郁治法:
益肾疏肝。
方药:一贯煎加减。
生地
12
克沙参
15
克麦冬
12
克当归
9克枸杞子
10
克川??子
9
克广郁金
10
克柴胡
9
克八月
札
9
克山茱萸
9
克佛手片
9
克 黄芩
9
克煅牡蛎
30
克(先煎)炒白芍
12
克加减:多虑猜 疑,抑郁不
欢者,可用下方:柴胡
9
克、郁金
9
克、合欢皮
9
克、佛手片
9
克、浮小麦
30
克、炙甘草
5
克、
大枣
9
枚、生地
15
克、苏梗
9
克、百合
15
克、炒白芍
15
克、六曲
9
克。待情绪稍稳定后再服一
贯煎加减方。
4.
肾阳衰弱治法:温肾调冲。
方药:右归丸加减。
熟地
10
克淮山药
10
克山茱萸
9
克枸杞子
10
克杜仲12
克菟丝子
12
克熟附片
9
克(先煎)仙
灵脾
9
克巴戟天
9
克鹿角胶
10
克(烊冲)加减:月经量多者,加黄芪
15
克、仙鹤草
30
克、牛角
(角思)
12
克;性 欲淡漠者,加黄芪
12
克、锁阳
9
克,去熟附片。
5.
脾肾阳虚治法:健脾温肾。
方药:补肾固冲丸。
党参
12
克炒白术12
克菟丝子
10
克熟地
10
克枸杞子
10
克 巴戟天
9
克吴茱萸
6
克淮山药
12
克
砂仁
3
克(后下)陈皮
6
克加减:清晨泄泻者,加河子
9
克、炮姜炭9
克,去熟地;月经量多者,
加阿胶
9
克(烊冲)
、煅牡蛎30
克(先煎)
、仙鹤草
30
克。
6.
肾阴肾阳两虚治法:调补肾阴肾阳。
方药:二仙汤加减。
仙茅
9
克仙灵脾
9
克知母< br>10
克黄柏
9
克巴戟肉
9
克当归
9
克淮小麦
30
克炙甘草
5
克黄芪
12
克菟丝子
12
克枸杞子
12
克加减:经血淋漓不净者,加生蒲黄
10
克(包煎)
、 煅牡蛎
30
克(先煎)
、
侧柏叶
9
克。
闭经并发症
子宫性闭经:由于子宫内膜对激素不起反应或反应 低下而引起。多见于子宫内膜结核、子
宫内膜损伤
(
如刮宫后子宫内股不再生
)
、子宫内膜粘连及发育不良等。这种病人即使通过人工的激
素调节
(
人工周 期
)
,子宫内膜也不会脱落出血。
卵巢性 闭经:主要由卵巢疾病所引起。由于雌激素水平过低,不能促使子宫内膜生长,如先
天性卵巢发育不良、 卵巢早衰、无反应卵巢等。这些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而促性腺激素却正常或偏
高,可应用人工周期治疗。
垂体性闭经:闭经与垂体功能不足有关,可见于颅脑损伤、 席汉氏综合征、颅脑部放射治疗
后等。
下丘脑性闭 经:问题出在下丘脑,可以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如炎症、肿瘤、缺血等造成的,
也可以是精神因素、 环境改变、全身疾病、营养不良及药物影响造成的。
编辑本段验方
【辨证】肝郁气滞,胃失和降,经脉闭阻。
【治法】舒肝和胃,活血通经。
【方名】舒肝活血通经汤。
【组成】炙香附
10克,吴萸连
6
克,姜川朴
6
克,紫丹参
15
克,川楝肉
10
克,炙元胡
6
克,桃仁
6
克,枳实
6
克,
当归
12
克,丹皮
10
克,半夏
10
克,赤白 芍各
6
克,焦三仙各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3
次。
【出处】瞿文楼方。
(二)
【辨证】气血两虚。
【治法】调补气血,健脾益肾。
【方名】加减
八珍汤。
【组成】党参
12< br>克,茯苓
9
克,白术
9
克,当归
9
克,桂枝
9
克,川芎
9
克,熟地
15
克,鸡血藤
15
克,制 附块
6
克,干姜
6
克,炙甘草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
服
3
次。
【出处】朱南荪方。
(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利气调经。
【方名】四物逍遥汤。
【组成】柴胡
9
克, 当归
9
克,川芎
9
克,香附
9
克,延胡索
9
克,桃仁
9
克,红花
9
克,赤芍
12
克,生地
1 2
克,青皮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出处】朱南荪
方。
(四)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理气。
【方名】活血汤。
【组
成】桃仁
9
克,红花
9
克,归尾
9
克,泽兰
9
克,白芍
9
克,香附
9
克,陈皮
9
克,牛膝
9
克,益
母草
12
克,
丹参
30
克,
柴胡
6
克,
甘草
3
克。
【用法】
水煎服,
每日
1
剂,
日服< br>2
次。
【出
处】孙一民方。
(五)
【辨证】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通络。
【方名】尖花汤。
【组
成】两头尖
10
克,凌霄花
6
克,茜草根
6
克,茺蔚子
6
克 ,延胡索
6
克,酒当归
6
克,酒川芎
15
克,
酒丹 参
15
克,
艾叶
5
克,
炙甘草
3
克。
【用法】
水煎服,
每日
1
剂,
日服
2
次。
【出
处】施今墨方。
(六)
【辨证】血虚肾亏。
【治法】养血益阴,补肾填精。
【方名】四二
五合方。
【组成 】当归
9
克,川芎
3
克,白芍
9
克,熟地
12克,覆盆子
9
克,菟丝子
9
克,
五味子
9
克, 车前子
9
克,牛膝
12
克,枸杞子
15
克,仙茅
9
克,仙灵脾
12
克。
【用法】水
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出处】
《刘奉五妇科经验》
。
(七)
【辨证】肝肾精枯,气血亏甚。
【治法】气血双补,兼滋肝肾。
【方
名】益气补冲汤。
【组成】党参
15< br>克,白术
12
克,茯神
12
克,当归
9
克,熟地12
克,黄
芪
9
克,
枸杞子
9
克,
菟 丝子
9
克,
炙甘草
9
克。
【用法】
水煎服,
每日
1
剂,
日服
2
次。
【出
处】
《中医妇科治疗学》
。
(八)
【辨证】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
【方名】加味归脾汤。
【组成】当归
3
克, 茯苓
3
克,白术
3
克,炙黄芪
3
克,龙眼肉
3克,
远志
3
克,
炒酸枣仁
3
克,
木香
1.5
克,
炙甘草
0.9
克,
人参
3
克,柴胡2
克,
山栀
2
克。
【用
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经如何选用中成药
闭经,是指育龄妇女连续
3
个月以上的病理性月经不来。对此,可根据病因及其临床表现
选用中成药治疗。
▲月经逐渐后延,量少,血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面色萎黄或苍 白,头目眩晕,神疲肢
倦,时有头痛、心悸失眠,舌淡,脉弱等,应选用益气补血调经的中成药,如八珍 益母丸、补血宁
神片、血速升冲剂、当归红枣冲剂、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妇科再造丸、八宝坤顺丸 等。其中
八珍益母丸药性平和,补而不腻,可以常服。八宝坤顺丸具有补养气血又兼疏肝调经之效,对血 虚
气滞所致闭经更为适宜。血速升冲剂由黄芪、当归、淫羊藿、阿胶组成,具有养血活血,益气扶正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血亏损所致闭经。
▲月经数月不来 ,精神抑郁不乐,烦躁易怒,两胁胀闷,少腹胀痛或拒按,脉沉弦而涩,宜选
用理气活血化瘀的中成药。 如活血调经丸、妇女痛经丸、失笑散、血府逐瘀丸,活血理气,化瘀调
经,可常服。调经姊妹丸、通经甘 露丸、调经化瘀丸、妇科通经丸,偏于破血行气通经;调经至宝
丸、
妇科回生丹破气攻瘀兼以消
?
痛,
不可多服、
久服。
血瘀兼气血虚弱者可用妇女通经丸、
妇珍片、
慈航丸;而舒肝保坤丸、调经活血片对血瘀兼肝郁血虚者尤为适宜。
▲月经数月不行,小腹冷痛,得温则舒,肢冷畏寒,大便溏泄,白带量多,苔白, 脉沉紧或沉
迟,可选用温散寒湿,通经活血的中成药。如艾附暖宫丸、暖宫孕子丸及十二温经丸等散寒温 经又
兼补益气血。
▲年过
18
周 岁未行经,或月经错后、量少逐渐至闭经,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
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 涩,应选用具有滋补肝肾,养血调经的中成药。常见品种有蛤蚧补肾丸、
坤灵丸、女宝、天喜调经丸等。
此外,若月经渐少,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闷脘胀,或头
晕 嗜睡,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舌质胖,苔白腻,脉滑,可选用平胃散
(
丸
)< br>或五积丸等中
成药。
补充天然雌激素
治疗闭经推迟绝经
西医医认为闭经的主要原因是体内雌激素水
平低下所致,
中医讲为肾虚、
精血不足、
妇女虚寒等。
归根结底,< br>就是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
西
医治疗一般采用人工周期 调理月经,用黄体酮等药物。但黄体酮本身带有副作用,长期应用甚至会
可引起子宫内膜废用性萎缩。< br>
对于普遍性质的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闭经。可以服用鹿胎
产 品进行调理。如鹿胎膏、鹿胎胶囊、葛根异黄酮胶囊等。鹿胎可以补充天然雌激素,调理内分泌,
补血调 经。葛根中的雌激素含量很丰富,并且分子结构与人体的十分相似,易于吸收。并且相比西
医激素疗法更 安全、更彻底。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也可在饮食上下功夫:
1.
宜食清淡。但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B
族的食 物,宜多吃瘦肉、猪心、鱼类、蛋类、乳
类、豆类制品及粗粮如小米、玉米、麦片等。
2.
宜多食宁心安神食物,以改善神经衰弱综合症状。如鲜枣、百合、核 桃、莲子、桂圆、酸枣
仁、桑葚子等。
3.
宜多食新 鲜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以减少神经症状。如菠菜、油菜、芹菜、西
红柿、胡萝卜、甘蓝、 黑木耳、蘑菇、香菇、梨、苹果等。
4.
宜食用植物油,防止 血清胆固醇过高,预防心血管疾病。如豆油、玉米油、调和油、花生油
等。
5.
宜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防止骨质疏松。如猪排骨、牛奶、蛋、虾皮、海带、发 菜、豆类、
银耳、木耳、黄花菜、苋菜等。
6.
忌食动物肥肉、蛋黄、内脏及高糖食品;
7.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辣椒、胡椒;不喝酒、咖啡、可可、浓茶等。
中医治疗五大类妇科病
TOP1
:月经病
定义: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血量、血色、经质等某一方面超过正常范 围所出现的症候,
表现为月经提前、月经延迟、月经不准、月经过多或过少等。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如果症状严重,单纯止血效果不佳时,一般选择激素疗法,做人工周期或激素替代来缓解或改善症状。目前来说,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相关妇科疾病,有些女性不能接
受 ,因为惧怕性激素用多了,人会发胖,另外还有长斑的可能等等。而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往往先
采用周期 疗法,减少出血量,再调节卵巢的功能,根据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气血阴阳情况
来调节,如果能 够坚持,用中医治疗效果更好。
症状一:月经提前
:中医认为 ,月经提前多数就是血热的表现。不过
血热有虚实
之分,另
外,还有肝郁以及气虚等原 因导致。
常见分型治疗
实热 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
黄,便干,舌质红, 舌苔黄。治疗选用止血片。
实热治疗上可以以芩连四物汤加减:
当归
15g
川芎
10g
赤勺
12g
丹皮
12g< br>生地
12g
黄连
10g
黄芩
12g
桃仁
10 g
红花
10g
延胡索
20g
木香
10g
香附子10g
枳壳
12g
益母草
10g
甘草
8g.
患 者每月
经期之前
7
天开始服用中药
5
剂,每天一剂,三个月以为一疗 程。
虚热型
:症见经行提前,量少色红,质稠,伴手足心热,两颧骨潮红,舌红苔少。
治疗可选用知柏地黄丸。
还可制作两地白芍茶,
即用生地
12
克,
地骨皮
10
克,
白芍
12
克,
元参
10
克,麦冬
10
克,阿胶珠
15
克,旱莲草
10
克。将上药水煎
2
次,取汁混匀,代茶饮用,早
晚分服。每日
1
剂。
肝郁化热型:症见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红或紫,或 夹有瘀块,伴乳房、胸胁、小腹
胀痛,心烦易怒,口苦,舌苔薄黄。治疗用加味逍遥丸。
气虚型:症见经行提前,量多色淡,质清稀,伴神疲乏力,心慌气短,食少,大便 稀软,
舌淡,苔薄。治疗宜选用人参归脾丸。
症状二:月经延 迟
:也叫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错后
7
天以上,甚至
40-50
天 一行,并
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常见分型治疗:
血瘀型: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 黑,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
稍微减轻,严重者甚至不孕,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br>
治疗时宜活血化瘀:取益母草
15
克,鸡蛋
1
个。加水同煮。熟鸡蛋去壳,吃蛋饮汤。治月
经延后或痛经。
宫寒型
:这种体质常发生于爱吃冰冷食物的女性。经量较少或颜色较暗,有些在月经来前
或来潮时小腹冷痛,剧烈时甚至脸色发青,四肢冰冷,热敷则疼痛可稍微减轻。诊察时,常可发现
舌质 颜色较淡,舌苔白,脉沈紧。
治宜温经散寒,并应忌吃生冷的食品。用 生姜
15
克,艾叶
10
克。水
1
碗煎至半碗去渣,
鸡蛋
1
个去壳搅拌,放入汤内煮熟服食,每日
1
——
2
次( 艾叶用量不宜太多,每次
60
克即可,若
食用太多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
气血虚弱型
:月经后错,量少、色淡、质稀,头晕心慌,倦 怠乏力,纳呆,面色不华,舌
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应 该益气养血调经。方药:党参、炙黄芪、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各
15
克,
川 芎
10
克,陈皮
6
克。
推荐:月经不调,也可简单按摩缓解
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 ,将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或者肚脐下,适当用力按顺时针、逆时
针作环形摩动
1
~3
分钟,以皮肤发热为佳。还可以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腹放在关元穴,
适当用力 揉按
0.5
~
1
分钟,或者将一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腹放在同侧足三里 穴上,适当用力
按揉
0.5
~
1
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
附:
痛经最常见,通法有
3
种
:
寒证痛经用温通法
这种痛多是因为月经 前后、经期或产后感受寒邪(淋雨涉水,或贪吃寒凉生冷食物,或居
住环境潮湿寒冷)引起。表现为月经 前或经期下腹冷痛,遇冷加重,遇热减轻,按压局部则疼痛加
重,月经血色暗而有血块。此类痛经生活调 理非常重要:平时注意保暖,随气候变化加减衣物,避
免受凉、淋雨,少吃生冷、冰冻食物,少喝冷水。 经期则更应多加注意。
食疗对此类痛经往往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可采用 红糖
60
克,红枣
10
枚,生姜
6
克,加入适量
水 煎服。经前每天一次,连服
3
~
5
天;或使用于姜、艾叶各
10克,苡仁
30
克,先煎煮干姜、艾
叶取汁备用,再将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加入前述 的干姜、艾叶药汁一起煮熟。此粥具有温经散寒、
化淤、除湿、润肤的作用。
另可采用热敷疗法:小茴香
12
克、当归
12
克、吴茱萸
9
克、延胡
12
克、肉桂
6
克,加粗
盐
5 0
克热炒后装入干净布袋中,放在下腹热敷局部,经前
3
~
5
天开始 ,月经结束后停止。一般热
敷
3
~
5
个周期可以缓解或消除症状。小 茴香、吴茱萸、肉桂具温经止痛的作用,延胡具行气止痛
作用,当归能活血,加粗盐热炒具温经散寒、活 血通经的效果。
气滞血淤型痛经:理通法
这种痛经多由平时性情内向、心情抑郁、遇事易怒及工作压力大等引起。表现为月经前及经期下腹胀痛,疼痛呈游走样,伴乳房胀痛,月经血下行不畅。此类痛经最重要的是调理情志,减
轻 生活及工作压力,
每天抽半小时左右参加户外活动,
如散步等;
疲劳时听一些舒缓、< br>轻快的音乐,
以达到消除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解除心理负担的目的。
每天用月季花、玫瑰花泡水代茶饮,长期饮用可以达到行气、活血、润肤的作用。夏秋季之月季花朵,以紫红半开放花蕾、气味清香者为佳。另可采用自我按摩的方法:经前
5
天开 始,每
晚用双手重叠,掌心向下压于小腹正中,作逆时针旋转按摩
10
分钟,随后从小 腹至脐部反推
30
~
50
次,可起到行气活血之功,缓解痛经。
气血两虚型痛经:补通法
这种痛经多见 于多次流产、体虚久病、营养不良及青少年女性。表现为月经期及月经后小
腹、下腹隐隐作痛,遇热及按 压后减轻,活动后则加重,严重者不能从事日常生活及工作,常伴有
白血病遗传吗-
白血病遗传吗-
白血病遗传吗-
白血病遗传吗-
白血病遗传吗-
白血病遗传吗-
白血病遗传吗-
白血病遗传吗-
本文更新与2021-02-07 19: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8094.html
-
上一篇:妇科 教学查房
下一篇:疫情期间企业复工注意事项和个人防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