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性功能的方法-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文章来源:
2006-7-24 11:36:56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肾脏病与透析
肾移植
杂志
2000
年第
2
期第
9
卷
肾
活
检
作者:陈惠萍
曾彩虹
周虹
单位:陈惠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南京,
210002
);曾彩虹(南京军区
南京总医院
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南京,
210002
);周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解放军肾脏病
研究所
南京,
210002
)
关键词: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组织学;诊断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
32
岁,因尿检异常< br>21
年,夜尿增多、血压升高
2
年,于
1999-02-29
入院。患者
21
年前出现浮肿,无尿少、肉眼血尿,血压
16.0
/
10.7
kPa
(
120
/
80
mmHg
), 肾功能正常,
但尿检发现尿蛋白+~
3
+,隐血阴性,当时服用
中药
(
不详
)
,症状缓解,尿蛋白±~+。
18
年
前浮肿又现, 尿蛋白
2
+,仍服中药和少量“强的松”(具体不详
)
,浮肿消退,尿检异常 未见改
善,
蛋白
2
+~
3
+。
近
5
年来间断服用“强的松”5~
45
mg
/
d
和“雷公藤多甙”治 疗,
尿检一
直持续异常。
2
年前开始夜尿增多
(1
~
2
次
)
。并觉头昏、乏力,测血压
26.7
/
16.0
kPa
(
200
/
120
mmHg
),血
BUN 7.5
mmol
/
L
,
SCr 156
μ
mol
/
L
,当地医院予“心痛定”(
10mg
,
3
次
/
d
)、“卡托普利”(
25
mg
,
3
次/d
)治疗,血压降至
16.0
/
12.0
kPa
,然 尿检仍未恢复,
血
Scr
波动在
120
~
145
μ
mol
/
L
之间。病程中无关节痛、皮疹及发热。
体格检查:体温
37℃,脉搏
70
次/
min
,呼吸
18
次/
min
,血压
16.0
/
11.3
kPa
(服降压
药)。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意识清晰,自动 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
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 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
鼻无异常,咽不红,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
甲状腺
不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心率
78
次/
min
,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 部略膨隆,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阴性。双肾区无叩痛,双
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 出。
眼底检查:视盘边界清楚,网膜动脉管径尚正常,静脉充盈迂曲, 部分动
-
静脉交叉处压迹,
后极部未见明显出血渗出。
尿液检查:
尿沉渣红细胞计数
0.4
万/
ml
,
尿 蛋白定量
1.13
g
/
24h
,
NAG
酶
3.1
U
/
g*cr
,
C3
、
α
-
2
M
、
溶菌酶均阴性,
Ccr
=
49.2
ml
/
min
,
尿酸化
pH
5.4
,
HCO
3
46
mmol
/
L
,
TA
41
mmol
+
+
-
/
L
,
NH
4
41
mmol
/
L
,
NAC
36
mmol
/
L
,
NH
4
/
TA
0.1
。尿渗量
560
Osmmol
/
kg*H
2
O
。
血常规:
Hb
132
g
/
L
,
WBC
5.8×10
/
L
,
N 0.68
,
L 0.227
,
Plt
11.0×10
/
L
。血清
学检查:白蛋白
47.0
g
/
L
,球蛋白
29.7
g
/
L
,
GPT
57
U
/
L
,
GOT
36
U
/
L
,葡萄糖
5.2
mmol
/
L
,
BUN
8.2
mmol
/
L
,
SCr
136
μ
mol
/
L
,
胆固醇
6.22
mmol
/
L
,
甘油三酯
1.99
mmol
/
L
,
钾
4.4
mmol
/
L
,
钠
143
mmol
/
L
,
氯
107
mmol
/
L
;
补体
C3
0.82
g
/
L
,
C4
0.23
g
/
L
。
RF
因子、自身抗体阴性。冷球蛋白<
3.14
mg
/
L
,
乙肝
抗
HBs
(+),余均阴性,
丙肝抗
体阴性。
B
型超声波检查:左肾
10 4mm×39mm×46mm,右肾
97.5mm×44mm×44mm,。皮髓界限不清楚,
双肾结构稍模糊。肝、胆、脾:未见占位。
X
线检查:心肺无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入
院后一周,在
B
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
2
肾活检病理
光镜:取材好,镜下
1条皮质,
1
条皮髓交界组织,共
21
个肾小球。肾小球无分叶,体积大< br>小不一,以局灶节段
性病
变为特点。其中
6
个小球呈球性硬化
(28.5%)
,硬化球中见“透明滴”,
包囊壁增厚,囊外纤维化。
8
个肾 小球节段性病变明显,细胞数不多,约
100
个/球,系膜区明
显增宽,内见
2
~
3
个系膜细胞(插页图
1
),偶见内皮细胞成对,见泡沫变性, 袢节段开放,节
段塌陷,并与囊壁粘连
(
插页图
2)
,
3< br>处球门处袢塌陷,入球动脉透明变性
(
插页图
3)
,
2
处丝球
体与尿极粘连
(
插页图
4)
,
开放的袢可见内皮下 嗜伊红物
(
透明滴
)(
插页图
5)
。
余肾小球病变 较轻,
体积明显增大
(
插页图
6)
,细胞数
110
个/球,袢开放好,包囊壁节段增厚。肾小管
-
间质病变中
度,灶性小管萎缩、基膜增 厚
(
插页图
7)
,间质区域增宽,小动脉透明变性
(
插页图
1)
。
免疫荧光:
IgM
+,C3
++
,弥漫分布于系膜区和血管袢,
IgA
、
IgG
、
C4
、
C1q
均阴性
(
插页
图
8)
病理诊断: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性病变。
3
讨
论
3
.
1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
FSGS
)
是 一
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它既是特发性
FSGS
的定义,描述了组织学改变局灶、节段 的病变特点,也
是其它多种疾病如糖原累积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高血压
等疾 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
形态学改变
[
1
]
+
9
9
。
FSGS
不是一个独立性疾病,
而是一组具有共同病理改变特征的症候群,
按其病因,
[
2
]
可将
FSGS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 性二大类
(
表
1)
。
表
1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分类
原发性
(
特发性
)FSGS
继发性
FSGS
继发于肾单位数量
(
肾小球
)
减少
返流性肾病
肾脏发育异常
肾单位稀少巨大症
病理性
肥胖
镰状细胞性
贫血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继发性遗传性肾脏病
继发于局灶增生性肾小球
肾炎
HIV
相关肾病
海洛因相关的
FSGS
3
.
2
定义
FSGS
的 定义指一些(局灶性)而不是全部肾小球“硬化”。肾小球血管丛的某
些/某个袢
(
节 段
)
硬化而不是象老化那样出现整个肾小球的“球性”硬化。一般“局灶性”病变
是指 有病变的肾小球<
50
%,“节段”则为累及肾小球的部分毛细血管袢。“硬化性”病变的实< br>质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塌陷、基质增加
[
2
~
4
]
。 由于发生硬化性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不一,因此硬
化区域中的无细胞/少细胞的成分也可不相同,
在特殊染色时
(
PAS
,
PASM
或
Masson
三色染色)
,
它们常呈阳性反应。
3
.
3
组织学分型
根据形态学改变特点可将其分为四种 类型:
①周边型:
肾小球周边硬化,
硬化区常与壁层上皮细胞粘连,儿童特发性
FSGS
多见此型;
②混合型:
肾小球脐部硬化伴血管极
透明变性,病变始 于血管极,成人特发性
FSGS
多见此种类型;③塌陷型:肾小球袢开放不良、皱
缩, 毛细血管袢广泛塌陷,此型多与病毒感染相关;④结节型:系膜基质增加,形成结节,常伴
入球动脉透明 变性,是
糖尿病
肾病典型的形态学改变
3
.
4
肾脏病理
[
2
~
4
]
[
2
~7
]
。
3
.
4
.
1
大体标本
早期:肾脏肿胀 、苍白,由于小管上皮细胞内存在脂质,因此皮质区可
见黄色条纹。晚期:肾脏体积缩小,表面见纤细的 颗粒。
3
.
4
.
2
光镜
肾小球:关键的组织学改变是一些肾小球丛(<
50
%)节段 硬化,伴系膜区
增宽和毛细血管袢腔塌陷。硬化首先发生在血管极,尤其是邻近入球小动脉处,由于硬化 区逐渐
提高性功能的方法-
提高性功能的方法-
提高性功能的方法-
提高性功能的方法-
提高性功能的方法-
提高性功能的方法-
提高性功能的方法-
提高性功能的方法-
本文更新与2021-02-07 11:3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7584.html
-
上一篇:11考点串讲-内科护理(二)
下一篇:除皱针(肉毒)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