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是什么-
第五节
激光穴位照射
激光穴位照射(
Laser acupoint radiation
,
L AR
)是在中医针灸理论基础上,利用激光
束进行穴位表面照射或作穴位深部照射,
以 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激光穴位照射又称为激光
针灸、激光针或光针。
激光 是一种因受激辐射而发出的光,
为
20
世纪
60
年代问世的新型光源 ,
是目前世界上光谱
最纯的光。
激光与普通光一样,
也是以波的形式运动着的 光子。
因此,
同样具有反射、
折射、
衍射、干涉、偏振、透过、吸收和可以聚 集、散焦等性能。因激光是受激辐射光,故频率一
致、方向一致、位相一致、偏振一致,具有高亮度、单 色性好、指向性好的特性。
1976
年
以来各地相继应用激光束照射穴位以治疗各科疾 病,用微细的激光束照射穴位,具有无痛、
无菌、简便、安全、强度可调和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对年老体 弱和有恐惧心理的儿童,更是
易于接受。
一、激光的发生和激光穴位照射治疗仪的结构
(一)激光的发生
物质由原子、
离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所组成。
原子由一个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若干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所组成,
在原子内的电子不仅有自转,
且绕原子核作轨道运动。
电子因自 转及绕核
转动而有一定的动能,
又因被原子核吸引而有一定的位能,
二者之和构成原子 的内能,
这个
内能值称为该原子的能级。
原子内部的电子可以通过与外界交换能量而从 一种运动状态改变
到另一种运动状态,
此时原子的内能也发生改变。
因此,
同 一原子可以处于不同的能级。在
通常情况下,
物质中处在高能级上的粒子数,
总是远少 于处在低能级上的粒子数,
即大多数
粒子处于低能级,
称为基态,
少数粒子处 于高能级,
称为激发态。
在外加条件
(通电、
光照、
加热等)下,可 使处于高能级的粒子数多于低能级,这种状态称为粒子数反转。当外界的光
子通过处于粒子数反转状态的 物质时,
能使处于高能级的粒子返回低能级,
这个过程称为受
激辐射。
在这个 过程中,
一个光子引发一个原子产生两个光子,
两个光子又引发出
4
个光子,
形成雪崩。
这种受激辐射的光子,
在光学谐振腔内遇到反射镜后又被反射回激活介质中 。
经
过多次如此地来回振荡,
使雪崩式放大作用较长时间存在下去,
相干光子 越来越多,
因此保
证了光放大及其性能(相位、频率、偏振、传播方向)的一致性。当受激辐射 的光达到某种
强度时,就透过反射镜输出而得到激光。
(二)激光穴位照射治疗仪的基本结构
激光穴位照射治疗仪实际上就是专为用于照射 穴位治疗疾病而特制的各种激光发生器。
其基
本结构如图
4-7
所示。
图
4-7
激光穴位照射治疗仪基本结构
激发能源:指激发激 光工作物质的能源。包括光、电、化学能等激发形式,它是由激光工作
物质的性质而选择的。激发能源在 特制的激励装置内。
激光工作物质:又称“激活介质”。指能在两个能级间产生粒子数反转的 介质。包括固体、气
体、液体、半导体等。不同的激光工作物质产生不同波长和不同性能的激光。
光学谐振腔:
在激光工作物质两端各加上一块相互平行的反射镜构成,
其中一个为 全面反射
面,一个为半透半反射面。它是产生激光的重要条件,起到正反馈、谐振和输出等作用。
激光穴位照射治疗仪的主体即由以上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产生的激光由谐振腔的半反射面的
一端辐射出来,
即可直接用于照射穴位,
还可以通过光导纤维,
随意地将激光 引导到体表的
任何穴位或通过特制的空心针具导入穴位之内。
二、激光穴位照射治疗仪的种类
(一)氦氖激光照射仪
氦氖激光 照射仪一般都采用连续型氦氖激光器作为激光照射仪的光源,
激光为红色。
工作物
质为 氦氖原子气体,波长为
632.8nm
,发散角为
1mrad
,功率
1mw
到数十毫瓦(国内一般
用几
mw
),光点直径
1
~< br>2mm
,能部分地到达生物组织
10
~
25
毫米的深处。氦氖 激光穴
位照射仪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造价低廉、功率稳定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针
灸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
(二)氪离子激光照射仪
氪离子激光照射仪功 率为
100mw
左右,波长为
647.1nm
,激光为红色,与氦氖激光波长 相
近。氪离子激光照射仪用于要求进针深或需要较强刺激的某些疾病。
(三)二氧化碳激光照射仪
目前,我国多用
20
~
30w
的二氧化碳激光束,使它通过石棉板小孔,照射患者的穴位。其
输出形式为连续发射或脉冲发射 ,发散角为
0.001
~
0.01rad
,发射波长为
10.6μ
m
,属长波红
外线波段。其穿透能力较差,一般进入皮肤深度只有
0. 2mm
,只对皮肤表层起作用,而且
有较明显的热作用和刺激作用,
故可用二氧化碳激 光束作激光灸。
这种激光对皮肤损伤的阈
值为
20w
,
MRD502 .668w/cm2
。
(四)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照射仪
这种激 光的波长为
1.06
μ
m
,是近红外激光,其输出功率仅次于连续型二氧化碳 激光,可连
续输出和脉冲输出。其对组织的穿透力强,并有被黑、蓝、红色素优先吸收的特性,进入皮< br>下组织层时还有相当大的强度,
可引起深部的强刺激反应,
故可用于照射需深刺之穴位。
连
续波损伤阈值(中国人黄皮肤)
MRD50
为
60.989w/c m2
。
三、激光作用的生物效应及其理化基础
(一)热效应
激光的能量密度高,
一定功率的激光可产生热效应。
当功率足够大时,
数毫秒内即可使组织
温度升高到
200
℃~
100 0
℃,这种效应会使蛋白变性、凝固,甚至炭化、气化,故可用作激
光刀切割组织。用于穴位照 射的激光针多为数
mw
的小功率激光。实验表明,用
3.6mw
激
光 照射单相热辐射仪
30
分钟至
60
分钟未见指针偏转。
进而,
3mw
激光照射猫“内关”穴部位,
皮肤温度看不出明显变化。照射健康人合谷穴后
5
、
10
和
20
分钟,手背和前额的皮温亦未
见显著变化。 虽有报道说
1.5mw
激光照射穴位后皮肤温度比对侧升高
0.5
℃左右,但 进而有
人研究表明,
用热像图看到激光光线具有能使皮肤温上升的性质,
其作用并不是 照射局部的
皮肤温直接上升。
皮肤温上升的原因始自指尖浅在性的血流增加,
认为这是 通过植物神经作
用的结果。进一步比较功率强度发现,激光照射局部如输出超过
100mw可出现摄氏度数的
改变,发生热效果;输出为数毫瓦,则热效果不明显。可见,数
mw功率的激光针作用机理
中,热效应似不是重要因素。但是,控制功率超过
100mw
后,把光束作一定程度的会聚,
会使照射点皮肤出现热感。
近年来,
控制功率利用激 光热效应照射穴位治疗疾病的激光灸逐
渐被重视。
(二)机械效应
机械效应是指高功率密度激光,
一方面其本身就有光压作用,
另一方面使组织发生急剧的热< br>膨胀产生所谓次生冲击波的压力效应。
其压强作用是拉长各层细胞,
使细胞变扁平,若压强
过大,产生很大机械力会严重破坏组织。这种现象在较大功率激光作用下方能出现,因此,< br>数
mw
激光针不是通过机械效应作用于穴位。
(三)光化效应
光化效应是指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它的反应速度 主要取决于光的强度,
而温度的
影响则很小。
光化效应是某些反应能在生物温度下以相 当速率进行的唯一机制。
引起光化效
应的光谱成分主要是紫外线,
可见光次之,
红外线最弱。
例如,
紫外线会引起受照部位发红,
即晒焦作用,
这是由于紫 外线在表皮内的光化作用产生了组织胺,
它下移到真皮使微血管扩
张充血的结果。
生物 化学测定表明,
激光针的治疗能降低局部五羟色胺的含量,
引起内啡呔
释放,
获得镇痛效果。光化效应可影响细胞的通透性,增强组织中酶的活性,进而增强或调
lv是什么-
lv是什么-
lv是什么-
lv是什么-
lv是什么-
lv是什么-
lv是什么-
lv是什么-
本文更新与2021-02-07 05:1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