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煎药壶-
中医:
小儿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杜锡贤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博士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
疹多样
性,瘙痒剧烈,易复发。小儿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现为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等,常反复发作,湿疹急性期剧烈瘙痒
,
主要表
,
尤其在晚
上致小儿烦躁哭闹而影响睡眠和进食,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
中医药因能
缓解临床症状
,
有效改善皮损
,
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复发
,
越来越受
到重视。现就中
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一、中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
古代医藉记载的
“奶癣”、
“胎敛疮”、“四弯风
”等相当于小儿湿疹,如明代
陈
实功的《外科正宗》云:
“奶癣,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煿,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
癣,流
脂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
”《医宗金鉴
?
外科心法要诀》记载
:
“胎敛疮
,
此症生婴儿头顶
,
或生眉端
,
又名乳癣
,
痒起白屑
,
形如癣疥
,
由胎中血
热
,
落草受风缠绵
,
此系干敛
,
有误用烫洗
,
皮肤起粟
,
搔痒无度
,
黄水浸淫
,
延及遍身
,
即成湿敛。
”明确指出本病多因胎中遗热遗毒
,
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
热、外
受风湿热邪而致。认为其病机
“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
”。《医宗金鉴
·外科
心法要
诀
·四弯风》又载:
“此证生在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属风邪袭人腠理而成,其
痒无
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
”《诸病源候论》认为小儿发病乃
“五脏有热,
熏发皮肤,
外为风湿所折,湿热相搏身体
,,
”
,
“是
,,
心家有风热
”。清《外科真
诊》记载:
“奶癣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而成,有干湿之分。
干者形
如癣疥,痒起白屑;湿者皮肤起粟,瘙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
”
现代中医称湿疹为
“湿疮”婴
,
儿湿疹为
“婴儿湿疮”特
,
应性皮炎为
“四弯
1/ 5
风”。
婴儿湿疹相当于中医的
“奶癣”、“胎敛疮
”,是发生在婴儿头面部的一种急性
或亚
急性湿疹。近年来有人认为婴儿湿疹是特应性皮炎的婴儿型,但亦有人认为并
不是
所有的婴儿湿疹都是特应性皮炎。因此,小儿湿疹应包括婴儿湿疹与婴儿
期、儿童期特应
性皮炎。
二、名医经验
xx
分二型论治婴儿湿疹:
①
热盛型,证见局部皮色潮红,面部灼热,津脂稠粘,味腥微臭,搔痒不
安,急躁,
大便干,身体多肥胖等。治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利湿。方用:
金银花
9g
,生槐花
9g
,黄芩
3g
,竹叶
3g
,灯心
1.5g
,干生地
9g
,白鲜皮
9g
,丹皮
3g
,绿豆衣
3g
,车前草
6g
,滑石
6g
,
生甘
草
3g
。② 湿盛型,证见局部皮色暗淡,不热,津脂不多,或有脱屑,时流
浅黄稀水,结
痂很厚,痒感较轻,大便次数多,身体多瘦弱等。治以健脾利湿
为主,佐以清热。方用:
苍术
3g
,白术
3g
,茯苓
3g
,炒槐花
3g
,厚朴
1.5g
,
xx
1.5g
,炒枳壳
1.5g
,炒槟榔
1.5g
,
xx
1.5g
,炙甘草
3g
。何雯总结李家凤经验,认为婴幼儿湿疹的病因是湿邪为
害
,
由禀受
胎温热毒
,
生后复感风邪
,
风湿热淫外发肌肤所致。最常见的证型是风湿
热淫。治疗应当
从风、热、湿论治
,
予清热利湿
,
驱风止痒。创荆防扫毒剂
(
荆芥
穗、防风各
6g,
地肤
子、刺蒺藜各
10g,
白鲜皮
6g,
丝瓜络、板蓝根各
10g,
金银花
6g,
茜草、九里光各
10g,
蝉
蜕
6g,
土茯苓、川芎各
10g,
苦参
6g,
甘草
3g
)
和外洗方
(
蛇床子、明矾、苦参、茵陈、
地肤子、金银花、薄荷、黄芩、臭椿、九里光、
野菊花各
10g,
花椒
6g,
冰片
3g
)
,
治疗小
儿湿疹
,
疗效显著。王霞芳从脏
?
论治,以健
脾为本,祛邪以化湿为要,临证多用四君子
汤、参苓白术散;祛湿以化湿为
要,兼以清热祛风,临证多用三仁汤、四妙丸、四苓散、六
一散、消风散等;
气血同病,宜气血同调,补血活血;内外兼治,注重辨证与局部治疗。宋
2/ 5
电煎药壶-
电煎药壶-
电煎药壶-
电煎药壶-
电煎药壶-
电煎药壶-
电煎药壶-
电煎药壶-
本文更新与2021-02-07 05: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7006.html
-
上一篇:肛周湿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皮肤科的诊疗指南及机器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