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07 04:11

乳房疾病-

2021年2月7日发(作者:扈氏鼻炎膏)

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王远征


一、带状疱疹的概述


(一)带状疱疹的定义

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
( Varicella- Zoster Virus, VZV)
侵犯神经节及皮肤
,

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病毒性皮肤病。
< br>(二)常见部位:多见于腰胁部、胸背部,面部次之,其他部位常有发生。中医称为
缠腰火丹、蛇 串疮、缠腰龙、蜘蛛疮等。

二、带状疱疹的病因发病机制


(一)带状疱疹病因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属
DNA
病毒,

长方形,直径在
210 - 250 nm
之间,有嗜神经和皮肤的特性。一般无传染性。

(二)带状疱疹发病机制

1.
初次感染本病毒,水痘或呈隐性感染,导致慢性潜伏性感染。

2.
当机体遇到某些诱因(如外伤、劳累、感染和机体抵抗力降低)等时,可再激活,
从而生长繁殖 ,侵犯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

3.
再次激活的病毒从一个或数个邻近 的神经节沿相应的感觉神经纤维播散到皮肤,

皮肤上产生带状疱疹所特有的节段性水疱疹。< br>
4.
偶尔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而出现运动神经麻痹。

5.
带状疱疹多发生在先前患过水痘的患者,
过去认为病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现 在
也有复发的报道。

三、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一)基本临床表现:

1.
好发春秋季节。



2.
发疹前:
轻度发热,
疲倦无力、
周身不适、
食欲不振,
局部皮肤感觉过敏,
烧灼感、
神经痛。

3.2-5
天后出现局部皮损。亦有无前驱症状发疹。

(二)皮损表现:

1.
神经分布区域发生不规则红斑,慢慢演变成多数簇性的丘疱疹,以后演变成水疱,
水泡大小是从粟粒到绿豆大小的不等。

2.
疱液:从清晰透明演变成浅黄色半透明,再到浑浊、血性。疱壁不易破裂。

3.

5-10d
后疱疹干瘪结痂脱落。

4.
可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三)带状疱疹的分型:

1.
无疹型带状疱疹:仅出现神经痛;

2.
不全性或顿挫型带状疱疹

:红斑、丘疹,无水疱;

3.
大疱型带状疱疹

:大疱直径>
1cm


4.
出血疱型带状疱疹:疱内容物呈血性者;

5.
坏疽型带状疱疹:水疱基底部组织坏死,愈后遗留瘢痕者;

6.
泛发性 带状疱疹:恶性淋巴瘤或年老体弱者,发疹数日全身出现水痘样皮疹,伴有
高热及严重并发症如肺炎、肝 炎等,重者导致死亡。

(四)皮损分布:皮损分布可见于任何感觉神经的分布区。。

可分布于肋间神经,临床数据统计大约占
53%
;其次是颈部神经,大约占
20%
;三
叉神经约:
15%
;最后是腰骶部的神经:
11%


(幻灯
12
)图片展示的是发生在胸背部、腰背部和颈部的带状疱疹。

皮疹多发生在身体的一 侧,沿神经节支配区域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各群之间皮
肤正常。重症患者和免疫受损的患者常伴有 多个皮损区。

(五)神经痛

1.
神经痛的同时或稍后即发生皮疹,亦有在神经痛
4-5d
后才出现皮疹,易误诊为 心
绞痛、溃疡病、胆道或肾绞痛、阑尾炎、肋肌痛或早期青光眼等。



2.
神经痛程度轻重不等,与皮疹严重程度亦无平行关系。患儿常无疼痛或疼痛很轻,
年老体弱者疼痛剧烈,甚至难以忍受。

3.
治疗后神经痛在年轻病人中少见,但
50
岁以上病人,至少有
50%
在皮损完全消
退后仍遗留有神经痛,此种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之久。

(六)病程:儿童及青年人
2

3
周,老年人约
3

4
周。

(七)特殊类型带状疱疹

1.
眼带状疱疹:
三叉神经眼支受累,
角膜上出现水疱,
水疱破溃 而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可因瘢痕形成而失明。

2.
耳带状疱疹:侵犯面 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的水疱,患侧面瘫、
耳鸣、耳聋、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 、舌前
1/3
处味觉消失、流泪等症状。当膝状
神经节受累影响面神经的运动和感 觉纤维,
产生面瘫、
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症,

Ramsay-
Hunt
综合征。

3.
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系病毒 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发生的变态反应所致,
表现有头痛、
呕吐、惊厥或其他进行性感觉障碍、共 济失调及其他小脑症状等。

4.
骶部带状疱疹:

S3
神经支配区的带状疱疹病人中有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踌躇或
尿潴留。

5.
内脏带状疱疹:
侵犯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
表现为胃 肠道及泌尿
道症状。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
根据单侧性发疹,
簇集成群性水疱沿周围神经 呈带状分布及伴有神经痛等特征进行
诊断。

2.
对于前驱期及无疹性带状疱疹,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阑尾炎,需注意。

(二)鉴别诊断

1.
单纯疱疹:多发生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皮疹为针头大小到绿豆大小的水疱,常为一
群;
1
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



2.
接触性皮炎: 发病前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发生在接触部位,与神经分布无关。无
疼痛,自觉灼热、瘙痒。

五、带状疱疹的西医治疗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
带状 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有其自限性。
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原则
是止痛、抗病毒、消炎、保护疮面及 预防继发感染。

(一)止痛:去痛片,吲哚美辛,布洛芬等;严重神经痛给予可待因、盐酸 奋乃静。
无效给予神经阻滞。

(幻灯
21
)图片显示的是利用表情评价疼痛的等级的示意图。

(二)抗病毒:目前认为抗病 毒是治疗带状疱疹的关键步骤,及时应用抗病毒药物能
有效阻止病毒对神经的破坏,在控制皮损和疼痛症 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阿昔洛韦
(aciclovir, ACV)

1
)阿昔洛韦是近
20
多年来首选的用于治疗
VZV
感染的抗病毒药物。


2
)阿昔洛韦是一种无环核苷类似物,
ACV
在感染细胞内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
和细胞激酶作用下逐步磷酸化,
生成
ACV
三磷酸,
干扰病毒
DNA
聚合酶,
抑制病毒
DNA

制;
ACV
还可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中止病毒
DNA
链延伸,从而发挥抗病毒活性。对宿
主的细胞毒性甚低。


3
)宜早期用药,可减少新损害形成,减轻急性疼痛,制止病毒的播散和减少内脏
并发症。


4
)静脉注射。
5 -10mg/kg
.静脉注射每日
3
次,持续给药
7-10
天。


5
)口服:
ACV 800 mg,
每日
5

,
连用
7

10 d



6
)不良反应有肾损害、胃肠道反应、轻度肝损害和皮疹
,
静脉滴注给药可引起
静脉炎等。


7
)缺点:口服生物利用度仅为
15%
,每天口服达
5
次之多。

2.
盐酸伐昔洛韦
(valaciclovir ,VCV)

1
)阿昔洛韦的
L-
缬氨酸酯,为阿昔洛 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吸收良好,并在体内
迅速转化成阿昔洛韦,抗病毒谱及作用机制同
ACV


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



本文更新与2021-02-07 04: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887.html

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