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07 03:04

什么东西最补肾-

2021年2月7日发(作者:找一夜情)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
我国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中药煎煮方法。汉代医家张仲景
将煎煮用水分为雨水、千扬水等多种; 徐灵胎认为:“煎
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指
出了药液煎煮不当的 不良后果:
“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
药亦无功。”这些都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
因素影响煎煮质量,而煎煮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了中药药
效的发挥。





中药煎煮 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
一是药物有效成
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合反应 。
因此,汤剂的煎制方法有许多特殊的讲究。




< br>可见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高
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中药的合理煎煮可以充分地发 挥药物
的作用,对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中药的煎煮是多方
面的,主要包括:





1.
清洗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 ,
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
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
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
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份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 药疗效。





2.
器具





一般选用砂锅,
搪瓷器皿次之,
千万不要用铁锅或< br>铝锅等金属器皿。详见前发博文:
煎中药,用什么容器最好?





3.
浸泡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
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 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
成份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药物倒
入药 锅内摊平,
然后加常温水——室温水浸泡
60
分钟,

压药材时水高 出药平面约
2
厘米。以药材浸透为原则。夏
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 质,冬季可以
长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浸泡。





4.
用水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
洁净澄清,
含矿物 质及杂质
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
煮中药。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 、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选择水质较好的。水最好采用经过净 化和软化的饮用水,
以减少杂质混入,防止水中钙、镁等离子与药材成份发生
沉淀反应。详见前 发博文:
煎中药,用什么水最好?





加水 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
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虽然实际< br>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
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 少。水的用量一
般为
:
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
5-8
倍,
或将饮片适当加压
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
2
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
些 。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
0.5

1
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
15

20
分钟即可。质地坚硬、粘 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
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份容易挥发,煎煮时
间较短 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一般如果方中草、
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 可
以多放一点水。






很多中药 说明是三碗水煮成大半碗。
其实这是笼
统的说法而已。碗有大小之分,药物有多少之别,药材质
地亦有所不同,不能简单以三碗煎煮成大半碗而论。





5.
方法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1
)煎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





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
(
大火、急火称武火,< br>小火、慢火为文火
)
。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
--
小火保持微 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减慢水份
蒸发,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至于火候和时间的控制,< br>则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在煎煮过程中,尽
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






2
)煎煮次数与方法





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
2

3次,最少应煎两次。煎
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
不仅耗工和 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一般而言,一
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 br>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
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
可再煎第 三遍,
改为一日
3
次服用,
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因为煎
药时药物有效成份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
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 。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
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这
时,只有将药 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继续
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治疗一般疾病的中药煎煮以
2
次为宜,一般先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用急火煮沸,
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
一般为头煎
20

30

钟,
二煎
10

20
分钟。
用于 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
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
l0

20< br>分钟即可,
,

趁热服用。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
3
次为 宜,头煎为
40

50
分钟,二煎为
20

30< br>分钟,三煎为
l0

20
分钟。
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矿物类、 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
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
煎煮过程中 需要经常搅拌。





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份沉淀在药
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
因为此时产 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3
)煎煮榨渣取汁





汤剂煎完后应榨渣取汁。
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煎煮
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其次主药液中的有效成 份可能被药
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份
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 效成份容易损失而不宜久煎或
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占比例会更大,榨
渣取汁的 意义就更大。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 br>一般在最后一次煎煮时,
趁热将药液滤出后,
要将
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绞取药 渣内剩余药液。有研究表明
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液成份的
l5
%~
25
%。

中药煎后所取得的药液成人一般每次150毫升,学龄期
儿童100毫 升,
婴幼儿50毫升为宜。
按一日
2
次服用
,

成 人每剂
300
毫升日服
2
次,学龄期儿童
200
毫升日服< br>2
次,婴幼儿
100
毫升日服
2
次为宜。





6.
服法







服用中药,
许多人的习惯是一剂中药煎两次,
分头< br>汁和二汁分别服用。其实,这种服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中
药中易溶的甙类、多糖类、挥发油等有效 成份在头煎中含
量较多,其它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少;而在第二次煎煮
时,易溶的有效成份可 能含量已很低,难溶有效成份则煎
出较多,
故两次煎出的有效成份不一致,
药效也差异 很大。
所以,
服用中药一般应将煎煮
2
次或
3
次的中药液体 合并,
搅拌均匀后分为
2
份或
3
份,分别于早晚或早中晚服用才能发挥药效至最佳程度。





一般来说,病情缓 和者可每日口服
2

3
次;而病
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 ,每隔
4
小时左右服
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

什么东西最补肾-


什么东西最补肾-


什么东西最补肾-


什么东西最补肾-


什么东西最补肾-


什么东西最补肾-


什么东西最补肾-


什么东西最补肾-



本文更新与2021-02-07 03: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779.html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