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堵塞怎么治疗-
1.
常见胃病的中西医分类及流行病趋势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常见胃部疾病包括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消化道溃疡、< br>功能性消化不
良等,从流行病学资料可以看到,胃病或胃部不适症状是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可能出 现的,
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都属于难于根除,易于反复发作的疾病类型。
1.1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br>以急性炎症为表现,
病程较短的一类胃粘膜疾病。
病
变大多仅局限于粘膜层,< br>特殊情况下穿透肌层达浆膜层,
临床表现以上腹不适、上腹痛、恶
心、呕吐最为多见,也 可仅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或无症状。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可能患有一次性或持续性的胃部 炎症,
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明显的
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度的上腹不适之感。急性胃炎起病急骤,常 多发于夏、秋季节。
急性胃炎相当于中医学的
“胃脘痛”
、
“呕吐 ”等范畴。由于本病是一种短暂的自限性疾
病,病程短,通常可以在短期内痊愈。
西 医治疗急性胃炎以对症处理为主。
如腹痛明显者可口服颠茄合剂、
甲溴贝那替秦
(服< br>止宁)
,
也可肌肉注射阿托品、
山莨菪碱;
恶心呕吐明显者,
也可给于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
。
急性胃炎一般是可逆性的病变,
病程短,
经过适当的治疗或饮食调整,
可在短期内痊愈。
但也有部分患者经过急性胃炎 阶段而转为慢性胃炎,
故急性胃炎应及时就诊治疗,
病情痊愈
后也需调整善后,以巩固 疗效。
1.2
胃粘膜脱垂症与肥厚性胃炎
胃粘膜脱垂症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粘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下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
球部所致,
临床上以后者多见。
肥厚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
胃镜下表现为胃粘膜皱襞隆
起处柔 软、圆钝、光华、呈铺路石状、脑回状或海绵结石状,但正常充气时,上述表现仍不
消失,
粘膜 皱襞顶部可有充血、
糜烂和出血,
粘膜皱襞之间的间隙狭小呈龟裂状而可诊断本
病。胃 粘膜脱垂症与肥厚性胃炎的发生皆与胃的炎症有关。前者多见于
30-60
岁的男性,一
切能引起胃剧烈蠕动的因素,
如精神紧张、
烟酒等刺激均为胃粘膜脱垂症的诱因。
肥 厚性胃
炎则可能与胃的急性炎症、
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或食物
/
幽门括 约肌失调
/
长期缺乏蛋
白质及维生素、免疫因素及幽门螺旋杆菌有关。
胃粘膜脱垂症与肥厚性胃炎在中医均属于“胃脘痛”
、
“嘈杂”等范畴。
西医的药物治疗通常使用:
(
1
)
抗胆碱药
常用药物有:颠茄酊、复方颠茄片、丙胺太林(普鲁本辛)
、山莨菪
碱。
(
2
)
组胺
H2
受体拮抗剂
如甲氰咪胍、法莫替丁。
(
3
)
作用于胃蛋白酶的药物
如硫糖铝
(
4
)
铋剂
如三甲双枸橼酸铋(即得诺)
除了因恶性肿瘤所致的胃粘膜脱垂症外,因 炎症所发生的本病症一般愈后良好,炎症
多可以得到控制。
对伴发萎缩性胃炎者,
一般 主张在治愈后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一旦复
发应及时给予治疗。
1.3
疣性胃炎
疣性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
痘疹样 胃炎,
纤维胃镜下所见为隆起性病变,
其中央呈
脐状凹陷,
外观如豆疹,好发于胃窦部及胃体下部轻度肥大的粘膜皱襞上,
可单发也可呈串
状或簇状排列。
疣性胃炎分为成熟型和未成熟型两种。
前者隆起性病变的原因是纤维化,
病
症持续存在 ,
不易消退,
镜下见隆起较高峻,
中央凹陷下而深,
多呈圆形或中央有脐状凹 陷;
后者隆起病变的原因是组织化水肿,
病变可在数日至
3
个月内消失,故又称消失型,
隆起基
底部逐渐高起,隆起叫低平,中央脐状凹陷大而浅。
本病发病率为
2.5%-3.7%
,平均
2.9%
,以男性居多,男女比 例为
2-6.1
。
10-70
岁均可罹
患本病,以
30-4 0
岁居多。疣性胃炎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变态反应;内分泌失常;中毒
与某些药物的影响; 幽门痉挛;胃液过度分泌。
疣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西医药物治疗:
(
1
)
抗胆碱类药物
如颠茄酊,复方颠茄片,丙胺太林(普鲁本辛)
,丙谷胺
(
2
)
作用于胃蛋白酶的药物
如硫糖铝
(
3
)
铋剂
如三甲枸橼结合铋(即得诺)
本病愈后较好,
多可治愈,
但是有复 发的可能,
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根除或使本病免于复
发。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局部性或广泛性 的固有腺体萎缩,
数量减少,
粘膜层变薄,
粘
膜肌层变厚的疾病。根据发病部 位不同,将病变部位在胃体部的为
A
型萎缩性胃炎,病变
部位在胃窦部的为
B
型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大于
59
岁的患者
中超过半数为中、重度,男性的发病率较女性高,高龄组男性发病率 可达
80%
。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学中无系统完善的记载。根据临床症状 ,可归纳入“胃脘痛”
、
“痞满”
、
“嘈杂”
、
“反酸”等 范畴。
西医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疗效不甚确切,
而中医近十余年对该 病的研究取得了突
飞猛进的进展,
积累了大量基础资料和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 性胃炎疗效确切,
副作
用少,具有很大的优势。
药物治疗:维酶素,铋剂,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
。
1.5
消化性溃疡
溃疡时胃肠粘膜缺损穿透粘膜肌层一下病变,
缺损未达粘膜肌层者为表浅糜烂。
消化性
溃疡多发于胃、
幽门或十二指肠球部 ,
也能发生于食管及十二指肠后部。
胃酸分泌很高者
(如
卓
-
艾综合症)
,
溃疡也可发生于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
少数回肠美克尔憩室或其近旁粘 膜也
可发生消化性溃疡。人群中约
5-10%
的人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为
16-33%
,分布区域大体为由北方 向南
方逐渐增加的趋势,
成年男性比妇女患十二指肠溃疡的可能性大
2
倍,< br>但两性患胃溃疡的可
能性相似。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于
25-55
岁期间出现症状 (高峰发病年龄为
40
岁)
,而胃溃疡
于
40-70
岁期间 最常见
(高峰发病年龄为
50
岁)
。
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下 列因素有
关:吸烟;遗传因素,如
O
型血;个性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西医药物治疗:
(
1
)
H2
受体拮抗剂
如西咪替丁(甲氰米胍)
、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
(
2
)
抗毒覃碱药
(
3
)
前列腺素
(
4
)
苯并咪唑替代物
如奥美拉唑
(
5
)
抗酸剂
氢氧化铝、氢氧化镁
(
6
)
作用于胃蛋白酶的药物
硫糖铝
(
7
)
铋剂
临床上治愈消化性溃疡并不难,但 是根治消化性溃疡、避免溃疡的复发是困难的,
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
大量资料显示,
内科治疗后,
消化性溃疡的
5
年复发率为
50-90%
。
一 般认为胃溃疡的复发率低于十二指肠溃疡,
但仍不能免除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术后溃疡
的复发。< br>
1.6
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 胃肠神经官能症或胃肠神经症,
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
多有精
神因素的背景,以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
临床表现主要在肠道,
涉及进食及排泄等方面的
异常, 也伴有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为肠道
功能紊乱患者在病理 解剖方面并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因此补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
功能紊乱。
< br>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当常见,
目前国内尚缺乏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临床经验提示在< br>各种脏器的神经官能症中,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率最高,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居多。
本病属于中医“郁症”
、
“脏躁”
、
“百合病”范畴;由于临床症状各异又可 见于“呕吐”
、
“嗳气”
、
“纳呆”
、
“反胃”
、
“吞酸”
、
“嘈杂”
、
“腹胀”
、
“胃痞”
、
“胃脘痛”等病症范畴。
西医药物治疗
:
治疗本病应采用综 合疗法,
首先解除精神因素的影响,
使神经调节功能恢复正常,
胃肠
功能障碍 才能消除。
短期可给予三环类抗抑郁药,
对痉挛性腹痛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可给予抗胆碱药双环维林、
钙拮抗剂得舒特,
或饭前服用薄荷油松弛平滑肌,
对腹泻患 者可给予
洛哌丁胺(易蒙停)
。
本病发病缓慢,易于复发。疾病初期若未能 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病情可进一步发展,
影响到肝、脾、胃、肠、心、肾等脏器,引起食道炎、胃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
肠炎等。
如果治疗及时正确,
病情可逐渐痊愈。
本病属于功能性紊乱疾病,
没有器质性病变,
故一般情况下预后良好。
但是若经久不愈 ,反复发作,如顽固性腹胀发展至鼓胀,
则预后较
差,死亡率可达
5%
。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和
X
线阴性、
非器质性、
诊断不明 、
特发性消化
不良,
也可称为原发性消化不良、胀气性消化不良、上腹不适综合征等。 因对功能性消化不
良的定义存在很大差异,
导致流行性病学上难以统计分析,
因此国内 缺乏准确而统一的报道。
国内有报道:人群中发病率为
20-30%
,占消化门诊的< br>50%
左右;国外报道,人群发病率为
19-78%
。
每个人都曾经有 过轻重不同、
持续时间不等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由于对日常生
活营销程度不同、精 神状态不同,导致人们对就诊的态度有很大差异。
调查显示,
有消化不
良症状者中,< br>相当数量的患者内经检查为正常,
这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
对着
人 们对生活质量要求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认识的提高,
该病的就诊人数在逐年增加,
成为消
化内科最常见的症候群之一。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胃痞”
、
“胃脘 痛”
、
“嘈杂”等并征得范畴。
西医药物治疗:
(
1
)
制酸药物
如氢氧化铝、三矽酸镁、乐得胃
(
2
)
H2
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
3
)
胃黏膜保护剂
如硫糖铝、替普瑞酮、思密达
(
4
)
选择性胆碱类拮抗剂
如哌吡氮平
(
5
)
抗幽门螺旋杆菌(
HP
)治疗
(
6
)
胃动力药
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多潘立酮(吗丁啉)
、西沙必利
(
7
)
其他
有报道恩丹西酮可缓解症状,但是尚需深入研究
1.8
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是一种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如烧 伤、失血、颅脑外伤等)
、罹患重症疾病
(如感染性休克、
败血症等)
及严重 心理障碍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胃黏膜糜烂、
溃疡和
出血为特征的严重并发症。
< br>由于应激性溃疡是严重创伤及临床危重疾病做值得常见并发症,
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发病
率 和死亡率各不一致,
但是近年来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有报道,
在严 重
创伤或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中应经性溃疡的发病率为
75-100%
,
如在< br>ICU
(重症监护病房)
中,
应激性溃疡发病率约为
60%
。 在烧伤患者中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高达
84-96%
;高血压脑出
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 血
14-76%
。应激性溃疡引起的大出血占整个消化道大出血的
2.6-10%,
病死率高达
33-54%
。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年龄跨度大,高峰期在
2 1-70
岁之间,男性多于女
性。
应激性溃疡属于中医“血证”
、
“胃脘痛”的范畴。
西医药物治疗:
(
1
)
H2
受体拮抗剂
如甲氰米胍、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
2
)
抗酸药
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
(
3
)
黏膜保护剂
如硫糖铝、德诺、麦滋林
-S
颗粒,前列腺素(
PGs
)
(
4
)
质子泵抑制剂
如奥美拉唑
(
5
)
止血药
如凝血酶、止血环酸
(
6
)
生长素抑制剂
如奥曲酶(善得定)
(
7
)
别嘌呤醇
应激性溃疡属于急、危、重症。但是若早起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其预后良好。由
于其早起 病情隐匿,
易被原发病的严重病情所掩盖,
往往给早期诊断和治疗造成一定的
困难。一 旦发生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则死亡率高达
34-55%
,而且治疗效果不好,预后
也较 差。
2
.治疗常见胃病的化学药分类及作用机理
2
.
1
胃溃疡治疗药物
溃疡病的发病机理: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
胃肠道的防御和攻击两种因素处于 平衡状态,
防御因子有胃黏
膜层屏障、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以及前列腺素的保护作用。
攻击因子有胃酸、
胃蛋白酶、
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反流、
药物、
饮料及 食物等。
各种原因造成的攻击与粘膜防御机能平
衡失调,引起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病室临床常见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胃壁细胞分泌功能及胃粘膜防御功
能的深入研究 ,
抗溃疡药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胃酸分泌药和防御
因子增强药已 成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药物。抗酸药只处于辅助治疗的地位。
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
按作用机理抗溃疡药物可分为两大类,
即增加防御机能 药物,
如
(铝制剂及生胃酮、
前列腺素类)
,及减少攻击因子药物(抑酸药、 抗酸药)
。见表
表
1
抗溃疡药物的分类
分类
减少攻击因子类药物
抑酸药
H2
受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
选择性抗胆碱药
前列腺素类药物
抗酸药
增加防御功能类药物
螯合剂类
前列腺素类
甘草制剂
吸收性
难吸收性
铋制剂
铝制剂
PGE1
衍生物
生胃酮类
代表药物
西咪替丁
奥美拉唑
哌仑西平
米索前列醇
铝碳酸镁
氢氧化铝
枸橼酸铋钾
硫糖铝
米索前列醇
甘珀酸钠
降低攻击因子的药物
降低攻击因子药物主要有抗酸药和抑酸药和抗幽门螺 杆菌药三大类。
近年来,
随着人们
对壁细胞分泌功能的深入研究,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相继发展,组胺
H2
受体拮抗药、胃泌
素拮抗药、
选择性抗胆碱药和质子泵抑 制剂等抑制胃酸分泌药,
已在溃疡病的治疗中占据重
要地位。
2
.
1
.
1H2
受体拮抗剂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
H2
受体拮抗剂按药理作用可分为四代,其中第一代代表药物
为西咪替丁,
第二代代表药物为雷尼替丁,
第三代代表药物为法莫替丁,
第四代代表药 物为
罗沙替丁。第三代法莫替丁为强效品种,第四代罗沙替丁为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品种。见表
表
2
临床应用的
H2
受体拮抗剂
化学分类
咪唑类
呋喃类
噻唑类
排定甲苯类
中文名
西咪替丁
雷尼替丁
尼扎替丁
法莫替丁
罗沙替丁
外文名
Cimetidine
Ranitidine
Nizatidine
Famotidine
Roxatidine
Tagamet
Zantac
Axid
Gaster
商品名
泰胃美
善胃得
爱希
保胃健
表
3
H2
受体拮抗剂的比较
比较项目
作用强度
生物利用度
半衰期(
h
)
抗雄激素作用
抑制药酶作用
剂量
d-1
(或分
两次)
第一代
西咪替丁
中
60-80
2
有
有
800mg
第二代
雷尼替丁
较强
50-60
2-2.5
较弱
无
300mg
第三代
尼扎替丁
最强
90-95
1.6
无
无
300mg
法莫替丁
较强
40-50
3-3.5
无
无
40mg
第四代
罗沙替丁
最强
90-100
1.5-2.5
无
无
150mg
H2
受体拮抗剂 的作用机理是:
组胺与
H2
受体拮抗剂结合后,
首先激活作为受体一部分的腺苷酸环化酶,
催化胃壁细胞的
ATP
生成
CAMP
,
最后在
H+
—
K+
—
ATP
酶和蛋白激酶参与
下 分泌胃酸,
H2
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的与组胺
H2
受体结合,竞争性的拮抗组 胺对
H2
受体
的作用,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临床报道,
H 2
受体拮抗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推荐是把每日剂量每晚睡前一次服用,或
每晚餐前服用全日剂量 。
这是因为夜间胃酸分泌增多,
是十二指肠发病的主要因素。
此给药
方案正巧 为抑制最高胃酸分泌的时间,
从而发挥最大效果,
这种服用方案在夜间适度抑制胃
酸, 尽可能少的干扰白天胃肠生理功能,可以不影响病人的正常消化功能。
有时为了缓解白天的自觉症状,特别是短效品种,也可以考虑把全日剂量分两次给药。
2.2.2
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本身是一类无 活性的前体药,
进入肠道,
吸收以后进入血液,
由于其为弱
碱性,所以很快就 被吸引到壁细胞分泌小管的高酸环境中,在壁细胞分泌小管处要与
H+
结
合才能形成有 活性的物质—次磺酰胺。该活性物质再与
H+
—
K+
—
ATP
结合,使酶失去活性,
这是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
因而对基础、
夜间胃酸和五肽 胃泌素、
试餐等刺激的胃酸分
泌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是目前已发现的作用最强的一类胃酸分泌 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症状消失方面较
H2
受体拮抗剂治 愈率高而复发率低,
是治疗溃疡性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征最有效的药物。
现在临 床上已经应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
泮托拉唑等。
奥美拉唑是
其主要的代表,是质子泵抑制剂中用药额最大的品种。
临床适应症:
①
、十二指肠溃疡
②
反流性食管炎
③
卓艾综合征
不良反应:有少数曾有恶心、腹泻、便秘和胀气等反应
用法:奥美拉唑
20 mg
、兰索拉唑
30mg
、泮托拉唑
40mg
、艾司拉唑
4 0mg
,每日一次,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程为
2-4
周,治疗胃溃疡和反流性 食管炎疗程为
4-8
周。
表
4
临床应用的质子泵抑制药
中文名
奥美拉唑
艾司拉唑
兰索拉唑
泮托拉唑
雷贝拉唑
外文名
Omeprazole
Esomeprazole
Lansoprazole
Pantoprazole
Rabeprazole
商品名
Losec
洛赛克
Nexium
Takepron
达克普隆
Pantoloc
Parict
其他名称
Perprazole
Pariprazole
2
.
1
.
3M1
受体阻断剂
M1
受体阻断竞争性阻断
M1
受体,是一种外周性选择性抗胆碱药,对胃黏膜的
M1
受
体亲和力强,对平滑肌、唾液腺等的
M1
受体亲和力弱,所以一般治 疗量能选择性的抑制胃
酸分泌,与一般的
M1
受体阻断剂相比其副作用较少。
M1
受体阻断剂具有明显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细胞保护作用和增加胃粘膜保护作用,
后两项增强防御机能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胃粘膜循环完成的。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选择性< br>M1
受体阻断剂有哌仑西平(
prenzepine
)
、替仑西平(
telenzepine
)
、佐仑西平(
zolenzepine)等。与哌仑西平相比,替仑西平具有作用强,而佐
仑西平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不良反应:
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少数病人可有口干、视力模糊等,
但因严 重口干、视力模糊而中
断治疗的病人则为少数。
用法:哌仑西平每次剂量为
50-75mg
,每日
2
次,疗程为
4-8
周。
2
.
1
.
4
前列腺素类
前列 腺素类药物兼有抑制攻击和增加防御的双重特性,
前列腺素
E
衍生物在动物及人的研究中显示出很强的康胃酸分泌和胃粘膜保护作用。
PGs
的粘膜保护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
楚,但一些作用环节已得证明,包括:
(
1
)通过减少
H +
的“反向扩散”
,增强胃粘膜的屏障作用;
(
2
)增加胃和十二指肠的粘液分泌和碳酸氢盐分泌;
(
3
)增加胃粘膜血流量。
PGs
通过刺激粘膜基底细胞向表面移动,从而可能促进膜的
修复。
现在强调维持足量的粘膜血流量是
PGs
细胞保护的主要机制。
疑问粘膜血流量的减少
与粘膜损害的加剧有关,
而结实这种细胞保护作用以及保持粘膜完整性 也可能涉及上述综合
因素的作用。
2
.
1
.
5
抗酸药
抗酸药是 无机弱碱类,
能直接中和胃酸,
小剂量抗酸药能缓解疼痛,
大剂量抗酸药可促
进溃疡愈合。
抗酸药按吸收过程可分为吸收性抗酸药(又称为全身性抗酸药,大剂量可引起碱 中毒)
和难吸收性抗酸药(局部性抗酸药)
,现有的多种抗酸药因抗酸作用的强弱不同,而发生 作
用的速缓、
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
应用单一品种的抗酸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且在临床上达
不到满意效果,因而在临床上多采用集中抗酸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以相互取长补短。
目前常用的复方抗酸药多含有强、速效的碳酸氢钠和铋、镁盐等。
2
.
1
.
6
抗幽门螺杆菌药物
临床报道
95%
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和
80%
的胃溃疡病人都感染有幽门 螺杆菌;
而治疗幽
门螺杆菌感染后,可显著降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复发。
根治幽门螺杆菌多采用三联疗法:
(
1
)
一种 抗溃疡病的抑酸药或
/
和铋剂,抑酸药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或
H2
受体阻滞< br>药。
(
2
)
一种合成抗菌药,一般采用硝基咪唑如甲硝唑或替硝唑。
(
3
)
一种抗生素,多采用第二代红霉素如克林霉素、阿莫西林或四环素。
抗溃疡药物中的 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药在一种胃酸分泌使溃疡愈合是,把胃内
pH
可提
高到
5 .5
,可使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抗幽门螺杆菌的抗菌活性显著增强。而抗溃疡药铋剂也
兼有抗幽 门螺杆菌的作用。
三联疗法采用
2
中抗菌药如甲硝唑和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是为方中幽门螺杆菌的耐药。
十二指肠溃疡可采用一周三联抗菌药之后持续
3
周质子泵抑酸药的治疗。
如甲硝唑联合
克拉霉素再联合奥美拉唑
1
周后,继续 服用奥美拉唑
3
周。
总之,
初发或复发的消化性溃疡病人,
除应用胃酸分泌抑制药物治疗之外,
还需要联合
抗菌药物以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抗菌药治疗 与单用胃酸分泌抑制药相比的年复发率从
70-80%
降至
3%
。常用抗幽门 螺杆菌的药物见表。
表
5
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
分类
抗菌药
类别
硝基咪唑类
大环内酯类
代表药
甲硝唑
替硝唑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剂量(克)
0
.
4tid
0
.
5bid
0
.
5qid
0
.
5
/
次,
2-4
次
抗溃疡药
四环素类
质子泵抑制剂
H2
受体阻断剂
铋剂
四环素
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
西咪替丁
雷尼替丁
胶体枸橼酸铋
碱式水杨酸铋
0
.
5qid
0
.
02
/
日
0
.
02
/
日
0.2-0.4qid
0.3
睡前服
0.12qid
0.151
/
日
2
.
1
.
7
胃粘膜保护剂
增 加胃粘膜抵抗力的药物主要是通过增加胃的粘液中碳酸氢盐的分泌和增加粘液血流
量,以及隔离胃酸和胃 蛋白酶,从而达到保护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目的。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增加胃粘膜防御机能的药 物有螯合剂类(包括铋制剂和铝制剂)
、前
列腺素类(
PGs
前列腺素
E1
)
、以及生胃酮类(主要用于胃溃疡)等。
螯合剂
作用机制:
螯合剂只在胃肠粘膜病灶局部发挥作用。
枸橼酸 铋钾、
次硝酸铋和硫糖铝的
作用机理有以下几点:
(
1
)
病灶保护作用
枸橼酸铋钾或次硝酸铋和 硫糖铝沉积于胃粘膜和溃疡基底面,
与溃疡坏死组织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螯合,形成一层蛋白质—铋复合 物保护
层,覆盖于溃疡表面(螯合成膜作用)起到保护作用(溃疡面与胃酸、胃酶、
胆汁等的隔 离作用)
,一面溃疡继续遭受胃酸和胃酶的消化和侵蚀。
(
2
)
抑制胃酶作用
对于胃酶有显著抑制作用,
pH6
时抑制作用最强。
(
3
)
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分泌。
(
4
)
枸橼酸铋钾、次硝酸铋尚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临床评价:
螯合剂的疗效与
H2
受体拮抗剂相同,而副作用较低。
枸橼酸铋钾 主要副作用为消化不良反应,
如便秘、
恶心等。并可暂时使舌苔染黑色,并
使大便呈黑 褐色。
乐得胃中含微粉化的次硝酸铋,很少引起不良反应。
硫糖铝主要副 作用为消化道反应占
4.7%
,其中以便秘较为常见(
2.2%
)
, 其他有恶心、
腹泻等。
用法:枸橼酸铋钾,早晚餐前各服
2
片。
乐得胃含微粉化的次硝酸 铋,
300mg
每日
3
次,每次
2
片。
硫糖铝每片
250mg
,每日
4
次,每次
4
片。
胃得乐(胃速乐)每片含碱式硝酸铋
1.75mg
,每日
3
次,每次
2-4
片,饭后嚼碎服用。
甘草制剂
甘草制剂主要有甘 珀酸(生胃酮)是甘草次酸的三萜衍生物,
有粘膜保护作用,能促进
溃疡愈合,但由于有水、钠 潴留、钾流失、高血压等醛固酮样作用,近年来临床上已很少应
用。甘草制剂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需进 一步炎症临床疗效。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胃仙
U
含甘草酸钠
33mg
,
本品为复方制剂,
每日
3
次,
每次
1-2
片。
2
.
2
胃肠动力药
临床应用的胃肠动力药主要是胃肠道多巴胺拮抗剂和胃肠道
5HT4
激动剂,主要用于缓解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症状。
表
6
临床应用的胃肠动力药
作用机理
多巴胺拮抗剂
化学结构
苯并咪唑类
苯甲酰胺类
中文名
多潘立酮
甲氧氯普胺
依托必利
苯甲酰胺类
西沙必利
莫沙必利
苯丙呋喃酰胺类
普卡必利
吲哚烷胺
替加色罗
外文名
Domperidon
Metoclopramide
Itopridc
Cisapridc
Gasmotin
Prucaidc
Jegaserod
商品名
吗丁啉
胃复安
瑞复啉
普瑞博思
贝络纳
Zelmac
5HT4
激动剂
2.2.1DA2
受体拮抗剂
以多潘立酮和依托必利为代表的< br>DA2
受体拮抗剂增强乙酰胆碱的促动力作用。甲氧氯
普胺在拮抗
DA2
兼有
5HT4
的作用,
但以拮抗
DA2
为主。
由于它能透 过脑学屏障,
拮抗中枢
的
DA2
受体,所以可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DA2
受体拮抗剂具有增加食管蠕动、
改善胃排空和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收缩,主要应用于
缓解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症状,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呕吐、恶心等。
2
.
2
.
25HT4
激动剂
西沙必利、
莫沙必利、
普卡必利以及替加色罗等
5HT4
激动剂主要 通过激动肠肌丛
5HT4
受体,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强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和收缩。
西沙必利和莫沙必利主要加强下食管括约肌张力,
增加食管蠕动和胃肠道的收缩力,
同
时具有部分增加近端结肠排空作用。
所以具有全胃肠促动力作用。
西沙必利和莫沙 必利余姚
应用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胃轻瘫等。
替加色罗主要应用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亦用于胃、食管反流病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普卡必利对结肠长基层
5HT4
受体选择性较强,所以主要应用于功能性便秘。
2
.
3
助消化药
助消化药是指能促 进胃肠消化过程的药物,
且多数是消化液中的主要成分,
如盐酸和多
种消化酶制剂等,
可用于消化道分泌功能不足。
也有一些药物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并增强
消化 酶的活性(如胃康素等)
,一达到帮助消化的目的。
胃蛋白酶为一种消化酶,
常用于吃了蛋白性食物后,
缺乏胃蛋白酶的消化不良,
病后恢
复期的消化功能减退,
以及食欲不振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但它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挥
作用,故常与盐酸 合用。他有散剂(俗称药粉)
、合剂、糖浆剂及片剂等,于饭前或饭时服
用,但不宜与硫糖铝、 碱性药物同服。
多酶片含有胃蛋白酶与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成分,适用于治疗消 化不良、
慢性萎缩性胃炎月病后胃功能减退及饮食过饱、
异常发酵,
尤其是老年人胃肠 胀气等症。
应
于饭前服,但不能嚼碎,也不宜与抗酸药洛赛克、硫糖铝、胃得乐、胃舒平、氢氧 化铝、西
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合用,不宜同食猪肝(因含一定量的铜元素)
,否则会 降低
或失去疗效。
康胃素又称卡尼汀,可促进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等消化 液的分泌,能增强消
化酶的活性和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
适用于治疗胃酸缺乏症、
消化 不良、食欲减退、慢性胃
炎及腹胀、
嗳气等,
也可用于婴幼儿厌食与孕妇胃肠功能障碍 ,于饭前服。
但不宜与碱性药
物合用。胃酸过多或急慢性胰腺炎病人禁用。
乳酶生又称表飞鸣。
含有大量活的乳酸杆菌,
在肠内能分解糖类,
生成乳酸,使肠腔酸
度增高,
从而抑制肠内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且能防治蛋白质发酵和减少肠内产气,故适用于
治疗消化不良、
肠胀气及小儿饮食失调引起的腹泻等症。
也可辅助治疗长 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导致的菌群失调症。
不宜与抗菌药物或吸附性药物
(如药用炭等)< br>合用,
以防抑制或杀灭乳
酸杆菌。
消胀片含有二甲硅油与氢氧化铝成 分,
可降低胃肠内气体微泡的表面张力,
以促使微气
泡破裂而释放出气体,排出体外, 适用于治疗胃肠胀气,在气体排出后,有助于消化,但过
多服用,易引起便秘。
对于胃肠功能紊乱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应针对病因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3
.常见胃病的中医辨证用药
3
.
1
胃疡
胃疡多因情志郁怒、饮食不节,或 外邪侵扰、药物刺激等,使脾胃失健、胃络受损而出
现溃疡。以经常性胃脘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疡性疾病 ,即西医所说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疡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
21-50
岁青壮年居多,反复发作或周期
性发作,春秋季发作多见。
临床 表现胃脘部疼痛程度多较轻,性质为钝痛、烧灼痛或饥饿痛,
常因精神刺激、
劳累
过度 、饮食不节、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呕吐、
按压胃脘部等而缓 解。
中医认为,
本病病变在胃,和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初期多表现为实证,病程中 可出现
气滞、
湿阻、
热郁、
血瘀等症候,
以上实证日久不愈或反复发 作,
则耗气伤阴,
或病损及阳,
而出现虚实夹杂证或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实证以气 滞为多,虚证多以阴虚、虚寒常见。
表
7
胃疡的临床辨证用药情况
症状分型
肝胃不和证
肝胃郁热证
症候
胃脘和两肋胀痛,情志不遂则加重,胸闷、嗳气、
纳少、泛酸,舌苔白,脉弦。
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纳食后疼痛不减,或食
入痛甚,吞酸、嘈杂、烦躁易怒,口干而苦,大便
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胃脘隐隐灼痛,空腹时尤著,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纳差干呕,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少津
有裂纹,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数。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
清水,
纳差,
神疲乏力,
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治疗方法
疏肝和胃,
理气止痛
疏肝泄热,
和胃止痛
养阴益胃
常用方药
柴胡疏肝
散
左金丸、
化肝煎
益胃汤
胃阴亏虚证
脾胃虚寒证
温阳散寒
黄芪健中
汤
瘀阻胃络证
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胃痛如刺如割,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痛甚,或见
吐血或黑便,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涩。
活血化瘀,
丹参饮、
通络和胃
失笑散
常用中成药:
气滞胃痛冲剂、沉香白露片、胃康灵、四方胃片、溃疡宁胶囊、虚寒胃 痛冲剂、阴虚胃
痛冲剂、香砂六君子丸、珍黄胃片、紫地宁血散、云南白药。
3.2
胃瘅
胃瘅是各种原因刺激胃体,
使胃之络脉受损 ,
以骤起脘痛,
或以呕血或黑便为主要表现
的内脏瘅热病类疾病,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急 性胃炎。本病一般起病较急,多有感受邪毒,或
饮食不当或不洁等损伤胃腑的原因,或有其他脏腑严重疾 病累及胃腑的病因。
临床表现为胃脘不适、疼痛,厌食,嗳腐,恶心呕吐,或有发热、腹泻、 肠鸣等。因其
他严重疾病或药物所致者,多有呕血或黑便。临床辨证如下:
表
8
胃瘅的临床辨证用药情况
症状分型
饮食积滞证
湿热积滞证
症候
胃脘胀痛,疼痛拒按,嗳腐,吐馊物,苔厚腻,
脉弦滑
胃脘胀痛,嗳腐吞酸 ,恶心呕吐,口渴,肠鸣,
泄泻,或有发热身疼,小便短黄,舌红苔黄,
脉弦滑数
胃脘冷痛,喜得温熨,形寒畏冷,口淡厌食,
大便清稀,舌淡苔白,脉弦紧
胃脘胀痛,痛引两肋,嗳气吞酸,恶心呕吐,
口干且苦,舌红苔黄,脉弦
恶心呕吐,脘腹痞胀、隐痛,口腻纳呆,肢体
困重,苔白腻,脉濡缓
胃脘灼痛,烦躁口渴,面红唇赤,舌质红绛,
苔黄燥,脉洪大弦数
有食物中 毒病史,胃脘拘急疼痛,恶心呕吐,
甚或呕血,
大便色黑,
烦躁不安,
或神志 昏聩,
舌质青紫,脉弦或结代
治疗方法
消食导滞,
保胃调中
清热化湿,
和胃调气
温胃散寒,
行气止痛
疏肝理气,
和胃止痛
化湿和中
清胃泻火
清热解毒,
化瘀止痛
常用方药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寒滞胃腑证
肝胃气滞证
湿困脾胃证
胃火内积证
食物中毒证
良附丸
柴胡疏肝散
藿香正气散
清胃散
黄连温胆汤,
犀角地黄汤
常用中成药
胃气止痛丸、气滞胃痛冲剂、霍香正气丸、保和丸、保济丸等。
3
.
3
胃络痛
胃络痛是因各种不良因素的长期 刺激,
使胃之气机紊乱,
脉络失和,
以无规律的胃脘疼
痛、痞胀等为主要表现 的疼痛类疾病。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本病病程迁延,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
临床以无规律性胃脘饱胀疼痛为主症,多于纳后明显,常伴嗳气,泛酸,恶心呕吐、吐
纳差等,或有 便血、胃脘部有轻压痛等。
中医认为,本病在胃腑,但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总属本虚标实 ,寒热错杂、虚实互
见是本病之特点。本病是脾胃虚弱(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标实 是气滞、湿热、
寒凝、
食积等。
本病实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诸邪犯胃所致。初起以邪气 犯胃的实证为主,后
期以脾胃虚弱、脏腑功能失调的虚证为主。临床辨证如下:
表
9
胃络痛的临床辨证用药情况
症状分型
肝胃不和证
湿热中阻证
症候
胃脘胀痛,痛连两肋,嗳气频作,反酸,嘈杂,
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胃脘痞满、疼痛,有热感,纳呆,嘈杂,口干
而苦,大便不畅,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滑数
或濡 数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
口干且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胃脘疼痛拒按,
痛有定处,
痛如针刺或如刀割,
食后痛甚,或见吐血,便血,舌质紫暗 ,脉涩
胃脘隐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大便稀溏 ,舌淡苔薄白,
脉缓或弱
治疗方法
疏
肝和胃
,
理气止痛
清
化湿热
,
理气和胃
泻肝清胃
理
气活血
,
化瘀止痛
益
气健脾
,
和中止痛
常用方药
柴
胡
疏
肝
散
清中汤
肝胃积热证
瘀阻脉络证
脾胃气虚证
化
肝
煎
,
左金丸
丹
参
饮
,
失笑散
黄
芪
健
中
汤
常用中成药:
三九胃泰、
胃乃安胶囊、
金佛止痛丸、
胃苏冲剂、
摩罗丹、
参梅养胃冲剂、
十香止痛丸、
养胃冲剂、温胃舒胶囊、养胃舒胶囊。
3
.
4
胃痞
胃痞是因胃病日久,脾胃气虚,胃 络失养而萎缩。以长期食少、胃脘痞胀、腹泻、消瘦
乏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痿病类疾病。相当于西医所说 的慢性萎缩性胃炎。
本病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以中老年为多见,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
临床 表现慢性无规律性胃脘部涨满、痞闷或疼痛,或胃脘不适而不可言状,纳后明显,
食欲不振,嗳气,大便 秘结或腹泻,形体消瘦,头晕,乏力,面色无华,夜寐不宁,舌体缩
小、溃烂或光剥无苔。本病在胃,但 与肝脾密切相关。临床辨证如下:
表
10
胃痞的临床辨证用药情况
症状分型
脾胃阴虚证
症候
胃脘隐痛或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手足心
热,大便秘结,舌红体小,或有裂纹,或光剥无
苔,脉细数
胃脘痞满胀痛, 食后尤甚,嗳气纳少,神疲乏力,
大便溏薄不爽,下肢浮肿,舌淡苔薄,脉弦缓
治疗方法
养阴益胃,
佐以活血
健脾和胃
常用方药
益胃汤,
沙
参麦冬汤
归
芍
六
君
子汤,
补中
脾胃气虚证
肝郁脾虚证
肝胃湿热症
脾胃阳虚证
瘀阻胃络证
胃脘胀满、痞闷、疼痛,两肋作胀,嗳气纳少,
口苦,神疲乏力 ,便溏不爽,舌淡苔薄,脉弦缓
胃脘痞满或胀痛,两肋作胀,食欲不振,口苦口
粘,便溏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胃脘隐痛、痞满,遇冷加重,胃冷肢凉,食少便
溏,神疲乏力,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
沉迟
胃脘痞胀疼痛,
痛如针刺或刀割,
痛处固定不移,
拒 按,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
舒肝健胃,
和胃止痛
清热化湿,
和胃消痞
益气温中健
脾
活血化瘀,
和胃止痛
益气汤
柴
芍
六
君
子汤
三仁汤,
黄
连温胆汤
黄
芪
健
中
汤
丹参饮,
失
笑散
常用中成药:
三九 胃泰,
胃乃安胶囊,
金佛止痛丸,
胃苏冲剂,
摩罗丹,
参梅养胃冲剂 ,
十香止痛丸,
养胃冲剂,温胃舒胶囊,养胃舒胶囊。
3
.
5
胃胀
胃胀是因胃病日久,
脾胃 失健,
或湿浊痰淤内蕴,
阻滞气机所致。
以长期脘腹痞胀作痛、
嘈杂,或有浮 肿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胀著病类疾病,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慢性肥厚性胃炎。
本病秉承藏,呈慢性过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性较多见。
临床以脘腹痞胀为主症 ,
也可出现类似胃疡之胃痛,
食后可缓解,
恶心呕吐,
形体消瘦,
神 疲乏力,或见浮肿,上腹部可有轻压痛。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胃腑,但与肝、脾、肾等脏有 关。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本病的
病机特点。
以本虚
(脾胃虚弱)
为其主要特 点,
由于脾胃失健,
不能运化,
进而产生痰、
湿、
淤,乃至水气等病 理因素。临床辨证如下:
表
11
胃胀的临床辨证用药情况
症状分型
痰湿阻滞证
湿热蕴脾证
症候
胃脘痞胀、疼痛,食少,呕恶,或反吐痰涎,大便
溏薄,舌苔白腻,脉弦滑
胃脘痞胀、疼痛,嘈杂,恶心呕吐,纳少,口渴不
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或见浮肿,舌红苔黄腻薄,脉濡数或滑数
胃脘痞满胀痛,痛连两肋,情志抑郁或忿怒则加重,
嗳气, 口苦,纳少,神疲乏力,不爽,下肢浮肿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 br>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疗方法
祛痰化湿,
理气和胃
清热利湿,
健脾和胃
常用法药
平胃汤,
二
陈汤
清中汤
肝郁脾虚证
肝胃阳虚证
疏肝健脾,
柴
芍
六
君
理气止痛
子汤
温补脾胃
黄
芪
健
中
汤,
理中汤
常用中成药:
三九胃泰、
胃乃安胶囊、
金佛止痛丸、
胃苏 冲剂、
摩罗丹、
参梅养胃冲剂、
十香止痛丸、
养胃冲剂、温胃舒胶囊、养胃舒 胶囊。
输卵管堵塞怎么治疗-
输卵管堵塞怎么治疗-
输卵管堵塞怎么治疗-
输卵管堵塞怎么治疗-
输卵管堵塞怎么治疗-
输卵管堵塞怎么治疗-
输卵管堵塞怎么治疗-
输卵管堵塞怎么治疗-
本文更新与2021-02-07 02:3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735.html
-
上一篇:胃镜病理有肠化别紧张
下一篇:花粉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