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消化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全部)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07 00:33

女人喝红酒的好处-

2021年2月7日发(作者:刘巍巍)

消化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



一、腹泻

1
、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病人稀水样大便,无脓血便,腹泻后腹痛可以减轻。

2

急性细菌性 痢疾:
由痢疾杆菌所致。
临床上以发热、
腹痛、
腹泻、
里急后重及排 含粘液、
脓血的稀便为其主要症状。
,发烧
39
℃以上,继之出现腹痛、腹泻 ,大便开始时为稀便或水
样便,以后大便次数增多,但便量逐渐减少,并且转变为粘液便或脓血便,一般 每日
10

20
次,严重者可达
20

30
次,大便时里急后重感(大便时有下坠感、排便不尽感)明显,
整个病程约
1
2
周。中毒型痢疾是细菌性痢疾的危重临床类型,包括休克型、脑型和混合
型,起病急,发 展快,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3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变局限在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
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
20

30
岁最多见。病人腹泻常为慢性腹泻,可以有脓血便,病变好
发于直肠及 乙状结肠,重者可以累及全结肠,
内镜下可见:

1

受累结肠黏膜 呈现多发性浅
溃疡,
伴有充血、
水肿,
病变多由直肠起始,
往往累及 其它结肠;

2

肠黏膜外观粗糙不平,
呈细颗粒状,组织脆弱且易 出血或覆盖有脓性分泌物;

3
)结肠袋变平或变钝,以致消失;

4
)有时可见到多个大小不等的炎性息肉。钡灌肠检查


1
)结肠 肠管缩短,变硬,结肠
袋消失,呈水管状外观;

2
)多发性浅表溃疡时,肠 壁边缘呈锯齿状,有多发性炎性息肉时
可见多发性圆形充盈缺损;

3
)黏膜 粗糙,紊乱,或见细粒样变化。
4
、伪膜性肠炎:伪膜
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结肠的急 性粘膜坏死性炎症,
并覆有伪膜。
此病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治疗
之后,本病发病年龄多在
50

59
岁,起病大多急骤,病情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可呈暴
发型,病情进展迅速。病情严重者可以致死。广谱抗生素应用之后,特别是林可霉素、氯林
可霉素、氨基 苄青霉素、
羟氨苄青霉素等的应用,
抑制了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使难辨梭状芽
孢杆菌得 以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
本病还可发生于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极度低下,

因病 情需要而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腹泻

是最主要的症状,腹痛为较多见的症状。有时
很剧烈。

5
、结肠 癌:早期结肠癌患者在临床上可毫无症状,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和病灶的不断增大,
可以产生一系列结肠癌 的常见症状,
诸如大便次数增多、
大便带血和粘液、
腹痛、
腹泻或便
秘、肠梗阻以及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和贫血等症状。

6
、抗肿瘤药引起的腹泻:抗 肿瘤药可直接损伤肠黏膜,引起腹泻的发生率在
10
%以上。可
引起腹泻的抗肿瘤药如 氟脲嘧啶、氟胞嘧啶、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卡培他滨、卡莫司汀、
丝裂霉素、柔红霉素、长春碱、紫杉 醇、羟基脲、米托蒽醌等。几种抗肿瘤药联合应用时,
引起腹泻的可能性增加。
由肠黏膜损伤所 致腹泻可发生在用药后几小时,
也可发生在化疗后。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腹泻或伴轻度腹痛 ,
喷射性水样便,
1
天数次或数十次,
持续
5

7
天,严重者长达
2

3
个月。

7
、甲 状腺髓样癌:甲状腺髓样癌发生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
临床较少见
,
约占甲状腺癌

10%

12% ,
其发病、

病理及临床表现不同于一般的甲状腺癌。
滤泡旁细胞的主要特征为
分泌降钙素及产生淀粉样物质等。由于肿瘤可分泌前列腺素和
5-
羟色胺
,
临床上可出现面部
潮红和腹泻。腹泻出现较早
,
每日数次至十次不等
,
呈水样泻
,
常有腹痛和里急后重
,
饭后和夜
晚加重
,
大便无脓血。患者一般仅有水及电解质丢失
,
营养障碍不明显。腹泻和肿瘤




















的演变有明显关系
,
一旦肿瘤切除即消失
,
如有转移或复发
,
腹泻再次出现。甲状腺髓样癌分
泌降钙素
,
但临床上不出现低血钙
,
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代偿的结果。

8< br>、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
,
但缺 乏
器质性疾病
(
如胃炎、
肠炎等
)
或其他证据的一组疾病< br>,
在普通人群的发生率达到
23.5%~74%






二、腹痛

1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 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和十二直肠溃疡,消化
性溃疡发

生在与胃酸接触的部位如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

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及
Meckel
憩室





%的消化溃疡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

故又分别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病的腹痛有周期性

和节 律性。
病程中常出现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
胃溃疡疼痛表现为餐后痛,
餐后半小时
疼痛开始,
至下一次餐前消失,
周而复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 为上腹部疼痛,
可为钝痛、
灼痛、胀痛或剧痛,
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
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临床上约有
2/3< br>的疼痛呈节律性:早餐后
1

3
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 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食后
2

4
小时又痛,
也须进餐来缓解。 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痛,
病人常可痛醒。
节律性疼痛大多持续几周,随着缓
解数月,可反 复发生。

2
、急性胃肠炎:腹痛以上腹部与脐周部为主,常呈持续性急痛伴阵发性 加剧。常伴恶心、
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体格检查时可发现上腹部或及脐周部有压痛,多无肌紧张, 更无
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结合发病前可有不洁饮食吏不难诊断。

3
、 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及病情的轻,重,危完全取决于结石阻塞程度和有
无胆道感染。发作 时阵发性上腹部疼痛,寒颤,发热和黄疸三者并存(
Charcot
三联征)
,是结石阻塞胆总管继发胆道感染的典型表现。由于胆汁滞留,胆总管扩张,加之胆囊的收缩,
胆总管的 蠕动,可使结石移位或排除。一旦梗阻解除,胆汁流通,症状得以缓解。但如胆道
感染严重,
并 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
病情发展迅速,
近半数病人很快出现烦燥,谵
语或嗜睡 ,昏迷以及血压下降和酸中毒等感染性休克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常在
1-2
日内甚
至 数小时内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经皮经肝 胆管造影
(PTC)

CT
和超声波检查都可为诊断提供不同程度详细准确的 资料
.
检查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医生的技能
和医院的设备以及各人对某一技术的提倡程度 。超声波和
CT
检查能可靠地发现阻塞所致的
胆管扩张。
内镜逆行括约肌切开 术
(ERS)

ERCP
在治疗方面的应用
.
这种治疗方法 主要是用电
热烧灼法将软组织,
乳头括约肌纤维和十二指肠壁内胆管切开,
使结石排入 十二指肠,
其有


效率为
90%.
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老年 及已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如条件许可,
ERS
不失为一种
良好的治疗方法< br>.
当这些患者出现急性胆管炎或胆结石性胰腺炎时,内镜下胆管减压能起到
和外科手术减 压同样的效果
.
在结石阻塞胆管而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最佳的方法是行内镜
下括约肌 切开取石术
.
如果病人年龄不到
60
岁,
或原有胆囊炎病史者,应择期行胆囊切除术。

4
、胆囊炎及胆囊结石:此病好发于中老年妇女。慢性 胆囊炎者常感右上腹部隐痛、进食脂
肪餐后加剧,并向右肩部放射。
急性胆囊炎常在脂肪餐后发 作,呈右上腹持续性剧痛、
向右
肩部放射,
多伴有发热、
恶性呕吐。
患胆石症者多同伴有慢性胆囊炎。
胆石进入胆囊管或在
胆管中移动时可引起右上腹阵发性绞痛,
亦向右肩背部放射。
亦常伴恶性。
体格检查时在右
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
Murphy
征阳性是囊炎的特征。
若有黄疸出现说明胆道已有梗阻,
如能扪 及胆囊说明梗阻已较完全。
急性胆囊炎发作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声 检查与
X
线检查可以确诊。

5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多在 饱餐后突然发作,中上腹持续性剧痛,常伴恶性呕吐及
发热。
上腹部深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不 甚明显。
血清淀粉酶明显增高可以确诊本病。
不过











血清淀粉酶的增高常 在发病后
6

8
小时,故发病初期如若血清淀粉酶不高不能排队此病的
可能。
如若腹痛扩展至全腹,并迅速出现休克症状,检查发现满腹压痛,并有肌紧张及反跳
痛 ,甚至发现腹水及脐周、腹侧皮肤斑,
则提示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此时血甭淀粉酶或明
显增高或反不增高。
X
线平片可见胃与小肠充分扩张而结肠多不含气而塌陷。
CT< br>检查可见胰
腺肿大、周围脂肪层消失。

6
、下壁心肌梗塞:见于中 老年人,梗塞的部位如在膈面(下壁)
,尤其面积较大者多有上腹
部痛。
其痛多在劳累 、紧张或饱餐后突然发作,呈持续性绞痛,并向左肩或双臂内侧部位放
射。常伴恶心,可有休克。体征检 查时上腹部或有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但心脏听
诊多有心律紊乱。作心电图检查可以确诊本病。

7
、主动脉夹层:为本病突出而有特征性的症状,约
96%
的患 者有突发、急起、剧烈而持续
且不能耐受的疼痛,
不像心肌梗死的疼痛是逐渐加重且不如其剧烈 。
疼痛部位有时可提示撕
裂口的部位;如仅前胸痛,
90%
以上在升主动脉, 痛在颈、喉、颌或脸也强烈提示升主动脉
夹层,
若为肩胛间最痛,

90%< br>以上在降主动脉,
背、
腹或下肢痛也强烈提示降主动脉夹层。
极少数患者仅诉胸 痛,
可能是升主动脉夹层的外破口破人心包腔而致心脏压塞的胸痛,
有时
易忽略主动脉 夹层的诊断,应引起重视。

8
、输尿管结石:腹痛常突然发生,多在左或右侧腹部 呈阵发性绞痛,并向会阴部放射。腹
部压痛不明显。
疼痛发作扣可见血尿为本病的特征,
作腹部
X
线摄片、
静脉肾盂造影等可以
明确诊断。

9
、急性阑尾炎:大多数患者起病时先感中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
性隐 痛,
伴阵发性加剧。
亦有少数患者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
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右下
腹痛为急性阑尾炎疼痛的特点。可伴发热与恶性。检查可在麦氏点有压痛,并可有肌紧张,
是为 阑尾炎的典型体征。结合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可以明确。
若急性阑尾炎未获 及时诊断、处理,
1

2
日后右下腹部呈持续性痛,麦氏点周围压痛、肌

紧张及反跳痛明显,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则可能已成 坏疽性阑尾炎。
若在右
下腹扪及边缘模糊的肿块,则已形成阑尾包块。

1 0
、肠梗阻:肠梗阻可见于各种年龄的中患者,儿童以蛔虫症、肠套叠等引起的为多。成人
以疝 或肠粘连引起的多,
老人则可由结肠癌等引起。
肠梗阻的疼痛多在脐周,
呈阵发性绞痛 ,
伴呕吐与停止排便排气。体征检查时可见肠型、腹部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甚至可闻“气
过 水”
声。
如若腹痛呈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
腹部压痛明显伴肌紧张及反跳痛,或更 发
现腹水,并迅速呈现休克者则提示为绞窄性肠梗阻。
X
线平片检查,若发现肠腔充气 ,并有
多数液平时肠梗阻的诊断即可确立。

11

肝性血卟啉病 :
血卟啉病又称血紫质病,
系由遗传缺陷造成血红素合成途径中有关的酶
缺乏导致卟啉 产生和排泄异常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肝性血卟啉病分
4
种类型即:

1

急性
间歇性卟啉病(
AIP

:为卟胆原(
PBG
)脱氨酶缺乏所致;

2
)迟发性皮肤型;

3)混合型;

4
)隐匿型。血卟啉病临床表现为三大主症:腹痛、精神神经症状、 皮损。急性间歇性卟
啉病(
AIP
)临床最常见。腹痛是最主要和突出的症状,发作性 的绞痛有时虽可极轻,但大
多较严重,
甚至难以忍受。疼痛部位可以是局限的,也可波及整个腹 部,或放射至背部或腰
部,可伴有恶心呕吐。常有顽固性便秘。
检查时腹部大多没有明显压痛, 除略有胀气外很少
阳性发现。因此,不少病例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癔症。有的病人因有便秘、腹胀、呕吐 、低
热、白细胞增多和心率加快火罐网被误诊为急腹症。

12
、腹腔脏器 破裂:
常见的有因外力导致的脾破裂,肝癌结节因外力作用或自发破裂,宫外
孕的自发破裂等。 发病突然,持续性剧痛涉及全腹,常伴休克。检查时多发现为满腹压痛,
可有肌紧张,
多有反跳 痛。
常可发现腹腔积血的体征。
腹腔穿刺得积血即可证实为腹腔脏器











破裂。
宫外孕破裂出血如在腹腔未能穿刺到可穿刺后穹隆部位,
常有阳性结果。
实时 超声检
查、甲台蛋白化验、
CT
检查、妇科检查等可有助于常见脏器破裂的鉴别诊断。

13
、铅中毒:见于长期接触铅粉尘或烟尘的人,
偶尔亦见由误服大量铅 化合物起者。
铅中毒
有急性与慢性之分。但无论急性、慢性,阵发性腹绞痛则为其特征。其发作 突然,多在脐周
部。常伴腹胀、便秘及食欲不振等。检查时腹部体征有不明显,无固定压痛点,肠鸣音多 减
弱。此外,齿龈边缘可见铅线,为铅中毒特征性体征。周围血中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血
铅 和尿铅的增高可以确立诊断。

14
、缺血性肠病:缺血性肠病(
isch emicboweldisease
)是因肠壁缺血、乏氧,最终发生梗死
的疾病。
本 病多见于患动脉硬化,
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
病变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
性发生 。
造成结肠缺血的直接原因多为肠系膜动、
静脉,
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因粥样硬化或< br>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闭塞及狭窄。
心力衰竭、
休克引起血压降低,
肠局部供血不 足也可成为
发病原因。最常见的表现是突发左下腹痉挛性疼痛,伴有明显便意,在之后


24h
内便血,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与粪便混匀,出血量不大,极少需输血,否则需考虑
其他诊断。由于肠道缺血导致肠功能紊乱,可出现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泻等症状。
结肠 镜检查具有确诊意义,
特别是在便血期的急诊内镜检查,
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并能确定
病变的范围及病变的阶段,同时能



获取组织学检查,有助于与其他炎性肠病、结肠癌的鉴别诊断。

15

胰腺癌
:
腹痛

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br>多见于胰体及胰尾癌,
位于上腹部、
脐周或右上腹,
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 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
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br>
16
、腹型癫痫:腹型癫痫也是间脑癫痫的一种类型,国内报道约占癫痫的
1.1%
,是一种少
见类型,儿童期发病最多。其可能的病因以高热惊厥为首位,其次为出生时 窒息、产伤。本
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很清楚,
多数学者认为病灶多位于皮质下自主神经系统中 枢一下丘脑
部,多属于皮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作而出现异常放电所致。本

病的临床 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种:
(1)
腹痛呈突发性、剧烈绞痛或刀割样痛,持续几分钟或几
小 时;
(2)
多数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3)
间歇期正常;
( 4)
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5)
常可
与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并存;
( 6)
家庭史中常有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如偏头痛等病史;
(7)
常规脑电图或诱发脑 电图均可见阵发性中一高幅、
θ
慢波活动,伴有痫样放电;
(8)
服用一般消炎、解痉、止痛药物无效,而服用抗癫痫药物有效。常见的腹型癫痫有两个亚型:
(1)
以周期性呕吐为主要表现者,典型发作每次呕吐,持续
20~40
,每日可出现多次或数日出 现
工次。发作时一侧半球近中线处有高幅
θ
节律。抗癫痫药可使发作减少。
( 2)
以周期性腹痛
为主要表现者,
外侧裂深部病变可呈现本型症状。
腹痛常延 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
本发作可
仅表现为腹痛,也可演变成全身性发作,关于后一种形式者过去 则将其腹痛看作是先兆。

17
、其他:如胃癌、结肠癌等。




三、上消化道出血

1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 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和十二直肠溃疡,临床
上常有规律性、节律性、季节性腹痛,轻者可 有黑便,重者可呕血,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最
常见的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2
、急性胃粘膜病变:急性胃粘膜病变(
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AGML
)是以胃粘膜
发生不同程度糜烂 、
浅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病变,
以急性粘膜糜烂病变为主者称急性糜烂性
胃炎;
以粘膜出血改变为主可称为急性出血性胃炎,
发生于应激状态,
以多发性溃疡为主者
可称为应激性溃疡。本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约占
20

30
% 。口服胃粘膜屏
障破坏剂为导致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首要原因
,
常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
,
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
的首选手段。

3
、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食道癌、胃间质瘤、结肠癌等,此类疾病均为全身消耗性恶性疾病,可有法力、贫血、体重下降等。

4
、食管
-
胃底静脉 曲张破裂出血: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侧支循环开放,主要包括腹壁静
脉曲张、食管
-
胃底静脉曲张和痔静脉扩张,其中食管
-
胃底静脉曲张常因此消化道大出血,
上消化 道出血为肝硬化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突然发生,一般出血量较大,多在
1000ml

上,很难自行止血。除呕鲜血及血块外,常伴有柏油便。

5
、门脉高压性胃病: 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胃粘膜可以淤血、水肿和糜烂,呈马赛克或
蛇皮样改变叫门脉高压性胃病。
6
、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系由
Mallory

Weiss

1929
年首次报道,
因而又称为
Mall ory-Weiss
综合征。
常在剧烈呕吐后阻尿毒症、
萎缩性胃炎,
妊娠剧 烈呕吐、
分娩、剧烈运动、偏头痛、用力排便等的亦与
Mallory
发生,酗酒是常 见的原因许多其他疾
病,
如溃疡病消化道恶性肿瘤引起的肠梗
-Weiss
综 合征有关,
特别是合并裂孔疝甚为常见。

7

Dieulafoy

: Dieulafoy
病最早 在
1884
年由
Gallard
报道,
1898
年法国外科 医生
Diieulafoy


报道并对该病进行了描述,故该病被命名为< br>Dieulafoy
病,亦称为
Dieulafoy
血管畸形,它是
罕 见的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之一,因其部位隐匿
,
极易发生误诊漏诊,出血量大且反复发作,
常导致失血性休克,
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近年来随着内镜的普及与对该病认识的加深,
发病率似呈上升的趋势,占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
l

-5 .8

, Dieulafoy
病的发病
机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先天性 血管畸形。
胃黏膜下恒径动脉来自于胃左动脉,
一般供
血动脉进入黏膜下以后逐渐形成 毛细血管。
Dieulafoy
病时胃左动脉分支进入胃粘膜肌层后
缺乏逐渐变细的过 程,
而是保持恒定的直径,
故称为恒径动脉,
由于局部胃黏膜缺乏细小血
管分 支及毛细血管供血,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局部黏膜缺血、坏死、萎缩。胃黏
膜肌层的反复蠕动 、
收缩使黏膜下恒径动脉受压血流受阻,
压力增加导致动脉迂曲,
在高压
力的 循环状态下迂曲的恒径动脉易发生硬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
机体自我修复能力下降,

管壁顺应性下降,更易导致血管破裂,因此,
此病在老年人多发,
尤其是在受到外界刺 激时
可发生破裂大出血。本病在整个消化道均可发生,如胃、食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
肠等,但
75
%~
95
%位于距离贲门
6cm
以内胃小弯侧 ,由于出血后血压下降、血栓及凝血
块的作用,
出血可以逐渐停止,
一旦血压上升,< br>血栓或凝血块一旦脱落,
又可再发生大出血,
因而临床上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呕血的特点 ,
由于本病是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出血量大,多
以呕血或呕血伴黑便为首发表现
. < br>内镜下可见多发生于贲门与胃连接部
6
厘米范围内:孤立
性粘膜缺损,直径多在
2

5 mm
范围内,

其周围无明显炎症:缺损的粘膜中 央可以见突出
的血管走形:于裸露的的血管上可有血痂、渗血或可见搏动性出血。





四、吞咽困难

1

食道癌:< br>食道癌又叫食管癌,
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占所有恶性肿瘤的
2%

食道癌早期症状以咽下梗噎感最多见,
可自行消失和复发,
不影响进食。< br>常在病人情绪波动
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
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 较多见。
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
其性质可呈烧灼样、
针刺样
或牵拉 样,
以咽下粗糙、
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初时呈间歇性,当癌肿侵及附近组织或
有 穿透时,就可有剧烈而

持续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疼痛多可被解 痉剂暂时缓解。中、
晚期食道癌的典型症状:
进行性吞咽困难。可有吞咽时胸骨后疼痛和吐黏液 样痰。

2
、霉菌
性食管炎:
霉菌性食管炎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 所致。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正常
人皮肤、口腔、肛门、阴道中都可分离出该菌 ,但以消化道带菌率最高,约占
50%
。但一般
情况下不会导致食管炎,
当机 体状况发生一定变化,
如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长期接受
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治疗;
慢性病及营养不良致机体抵抗力低下等情况下,
宿主和微生物之间
的动态平衡发生紊乱 ,
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均易发生霉菌性食管炎。
霉菌性食管炎患者大多因
上消化道症状来 就诊,比如吞咽异物感、胸骨后不适感、反酸恶心、饱胀感。也可能仅有上
腹不适感及厌食。常规胃镜检 查时,医生可发现食管出现不连续点状及岛状白色物质附着,
用水冲洗不易冲走,
进行细菌刷检 涂片,
可发现白色念珠菌、
隐球菌或球状孢子菌等真菌感
染。

< br>3
、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因为正常情况下
胃酸 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人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
。常常发生于饭后,
因为食管 括约肌帐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
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

其是 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该病经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裂孔疝等病并存,
但也可单独存在。
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
后期则可


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
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而为永久性咽下困难所替代,
进食固 体食
物时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4

缺铁性吞咽困难:
又称缺铁性咽下困难
,Plummer- Vinson

合征。
缺铁性吞咽困难是食管腔内的一层薄的隔膜,
根据其 在食管的部位不同分为:
上食管
蹼、中食管蹼、下食管蹼,其中以上食管蹼多见。多数食管蹼病 人无症状,在健康体检或偶
然的消化管造影时发现。
少数可表现为咽下困难,
男女均可 发病,
国内报告罕见。
主要症状
为间歇性吞咽困难。
多数是在吃硬食时出现。
吃流食一般无症状。
病人感到有食物停留在上
胸部。
Plummer- Vinson
综合征病人常有:消瘦、苍白,时有发红,舌质红而光滑,舌乳头
消失,多数缺 齿或完全无牙、口角皲裂、匙状指甲、脾大甚至巨脾。如果病人诉说吞咽困难
则诊断肯定。有关本病的病 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数人认为,缺铁是本病最基本的因素。这
是因为铁的不足引起上皮层的改变,导致吞咽困难。
例如患缺铁性贫血病人往往同时有上食
管蹼。临床治疗采用铁剂而不必扩张 食管即可使吞咽困难消失。内镜检查

蹼像是
1
个光滑
的,有色的 隔膜状孔,有偏心的开口,位于环咽肌水平以下,薄膜状蹼,有时薄到未能被检
查者发现。
罕见 的蹼很粗硬,阻碍食物通过。
必要时进行细胞刷或活检,以除外炎症性狭窄
和癌。
Pl ummer-Vinson
综合征病人约
40%
并发萎缩性胃炎、
30%< br>恶性贫血,
还有
50%
黏液性
水肿。部分病人血液中,可检出甲状腺和 胃壁细胞抗体。


5
、贲门失迟缓症:贲门失弛缓

(achalasia
of < br>cardia)
系指食管神经肌肉运动功能障碍,而食管下端括约肌弛缓不全,食物
无法 顺利通过而滞留,
从而逐渐使食管张力、
蠕动减低及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
无痛性咽下
困难是本病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占
80%

95%
以上。起病 多较缓慢,但亦可较急,初
起可轻微,仅在餐后有饱胀感觉而已。咽下困难多呈间歇性发作,常因情绪波 动、发怒、忧


惊骇或进食过

冷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而诱发。< br>病初咽下困难时有时无,
时轻时重,
后期
则转为持续性。
少数患者咽下 液体较固体食物更困难,
有人以此征象与其他食管器质性狭窄
所产





生的咽下困难相鉴别。
但大多数病人咽下固体比液体更困难,
或咽下固体和液体食物同样困
难。


6
、颈椎病:颈椎病 时其常有椎体骨质增生,当骨增生位于颈椎的前方而较大时,或
由于颈

椎病时病理性 刺激交感神经导致食道痉挛或吞咽功能障碍,
常可伴有疼痛等表现。
此种颈椎
病也称食 道型颈椎病。其特点是吞咽障碍时轻时重,与颈部位置有关,
可以经常发作,
但可
自行 缓解。仅少数病例伴有吞咽时疼痛。

7
、其他:脑梗死、精神因素(癔症)等。






五、胰腺炎


1
、梗阻:本病最常见的原因 。由于胆总管与主胰管常有共同通路,当局部
因素引起胆、胰管共同开口梗阻,胆汁可逆流入胰管,使胰 酶活化;梗阻又可使胰管内压力
增高,
胰小管和胰腺泡破裂,
胰液外溢,
引起 胰腺组织损害。
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为胆道疾病,
如胆总管下端结石、胆道蛔虫病、十二指肠乳头 水肿、
Oddi
括约肌痉挛、壶腹部狭窄等,
以上原因引起的胰腺炎,
又称为 胆源性胰腺炎;其次是胰管梗阻,
胰管结石、肿瘤或十二指
肠梗阻等。

2
、酒精中毒



酒精刺激胃酸分泌增多,胃酸在十二指 肠又刺激促胰液素和胆
囊收缩素的分泌。促使胰液分泌增多。酒精又可引起
Oddi
括 约肌痉挛、水肿,使胰管引流
不畅,胰管内压增高,破坏胰腺腺泡。此外,酒精对胰腺还有直接毒性作用 。


3
、暴饮暴




尤其 过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加之饮酒,可刺激胰腺过量分泌,在伴有胰管部分梗
阻时。可发生急性胰腺炎 。

4
、高脂血症。


5
、高钙血症:常发生于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
患者。钙能诱导胰蛋白酶原激活,使胰腺自身破坏;高钙可产生胰管结石,造成胰管 梗阻;
高钙还可刺激胰液分泌增多。


6
、外伤和手术:胃、胆道手术或胰腺外伤引起胰管破裂,


使胰 液外溢,
再加上血运障碍和感染等导致胰腺炎;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
也可并发
胰腺炎。


7
、环状胰腺:胚胎期两个胰芽
(
胰 与副胰
)
的愈合位置不正常,当十二指肠旋转
时,
腹侧胰芽固定不动并延长,
以后与背侧胰芽联合时将十二指肠降部环绕,
压迫十二指肠
引起高位肠梗阻,称为环状 胰腺
(annular
pancreas)
。环状胰腺的胰头仍位于十二指肠弧内。
环状部分的组织含有与正常胰腺相同的胰岛和腺泡组织。
环状胰腺

annl uar pancreas

是一
种先天性的发育畸形,
病人有一带状胰腺组 织环,
部分或完全包绕十二指肠第一段或第二段,
致使肠腔狭窄。本病于
1818年由
Tiedemann
首先在尸检中发现,
1862

Eck er
首先报道。
临床上常将环状胰腺分为新生儿型和成人型,
其临床表现与十二指肠的 受压程度和伴随的其
他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1
、新生儿型多在出生后
1
周内发病,
2
周以上发病者少见。主要表
现为急性完全性十二指导肠梗阻。
病儿出现顽固性呕吐,
呕吐物中含有胆汁。
由于频繁的呕
吐,可继续脱水、电解质紊乱 和酸碱平衡失调、营养不良。如为不完全性十二指梗阻,则表
现为间歇性腹痛及呕吐,
可伴有上 腹部饱胀不适,
进食后加重。
以上症状可反复出现。
此外,
环状胰腺还常伴有 其他先天性疾病,如伸舌样痴呆、食管闭锁、食管气管瘘、美克尔憩室、
先天性心脏病、
畸形足 等。
2

成人型多见于
20

40
岁,
多 表现为十二指肠慢性不全性梗阻
的症状,
而且症状出现愈早,
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也愈 严重。
病人主要表现有反复上腹痛和
呕吐,
呈阵发性发作,
进食后腹痛加重,
呕吐后可缓解,
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液,
含有胆汁。
病人除了十二指肠梗阻以 外,
还可以并发其他病理改变,
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环状胰腺
并发胃和十 二指肠溃疡者,
可达
30

40%

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较 常见。
溃疡的发生原因可
能与环状胰腺的压迫、
胃液长期潴留和胃、
十二指肠 内容物酸度过高等有关。
环状胰腺并发
胰腺炎者占
15

30%
其发生原因可能与胰腺导管系统异常有关,
胰液淤滞或胆汁逆流至胰
管而致病。
胰腺炎可仅限于环状胰腺部分或侵及全胰腺,
急性胰腺炎的水肿或慢性胰腺炎的
纤维疤 痕还可加重十二指肠梗阻。
由于环状胰腺位于乏特氏壶腹处、
环状胰腺致十二指肠第
二 段明显狭窄并压迫胆总管以及胰腺炎等原因,
均可引起胆总管下端梗阻而出现黄疸。
病程
久者还可继发胆道结石。腹部平片

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卧位片可见胃和十二指肠壶< br>腹部均扩张胀气,出现所谓双气泡征
(double bubble sign)
。因胃 和十二指肠壶腹部常有大量
空腹滞留液,
故在立位片可见胃和十二指肠壶腹部各有一液平面。< br>有时十二指肠狭窄区上方
与下方肠管均胀气,从而将狭窄区衬托显影。
ERCP
镜下造影能使环状胰管显影,对诊断极
有帮助。
由于环状胰腺引起的十二指肠狭窄常在主乳头 的近侧,
若内镜不能通过狭窄则无法
造影有时可因环状胰腺压迫胆总管末端出现胆总管狭窄像。 成人环状胰腺,男性为
75. 7%


平均年龄
34. 8
岁,
62. 1%

19~40
岁之间发病。成人环状胰腺的病 程比较长,这
与环状胰腺多数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未考虑到环状胰腺或对本病认识不足以及合并症的影响< br>有关,

应引起重视。只有术前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才不致于术中漏诊。因而对病程长的 腹
痛腹胀,

恶心呕吐病人应考虑到该病进行特异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环状胰腺易并发十二指
肠溃疡,为
43. 2%
,这与环状胰腺使食物在胃 内停滞酸度过高对胃肠损伤有关,另外环状
胰腺使十二指肠扩张受限进一步障碍与碱性十二指肠液中和而 造成溃疡。
因此应当强调凡在
典型狭窄附近发现异位溃疡即应首先考虑环状胰腺。
16 .2%
并发胰腺炎,这与胰管走形弯曲
成角缩窄,

使胰液引流障碍逆流,胰酶被激活造成胰腺炎。
13. 5%
并发胆结石胆囊炎,与十
二指肠乳头部狭窄,胆汁引流不畅淤积易发结石和继发感染有关
8
、胰腺分裂症:胰腺 分裂

(Pancreatic Divisum,PD)
是一种胰腺发育过程中主、
副胰管未融合的先天性发育不全大部分
胰液通过相对较细的副乳头引流
,
引起 部分及功能性梗阻
,
导致胰性腹痛和胰腺炎发作。胰腺
分裂是胰腺最常见的先天畸形,
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侧胰管和背侧胰管融合异常——即腹测
胰管
(主胰管)
和 背测胰管
(副胰管)
未融合,
从而不能与胆总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内,
致 使背胰的胰液只能通





女人喝红酒的好处-


女人喝红酒的好处-


女人喝红酒的好处-


女人喝红酒的好处-


女人喝红酒的好处-


女人喝红酒的好处-


女人喝红酒的好处-


女人喝红酒的好处-



本文更新与2021-02-07 00:3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610.html

消化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全部)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