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科-
耳鼻喉
鼻
1.
窦口鼻道复合体(
O MC
):
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
裂、以及额窦、 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2.
击出性骨折
:
又 称眶底爆折,当眼部受钝器伤后,眶内压力骤增,致使眶底薄弱处骨折;
骨折片、眶内软组织、眼肌等随 之“疝”入上颌窦。
3.
击入性骨折:
比眶底爆折少见,暴力来 自眶外侧,击出眶外侧壁或颧部,使额颧缝骨折,
并延续到眶下壁。冲击力使上颌骨转动,导致部分眶底 向上旋转进入眶内。
4.
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经颅前窝底、颅中 窝底或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折缺损、破裂
处或变薄处,流入鼻腔。
5.
鼻前庭炎:
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分急、慢性两种。多因急性或慢 性鼻炎、鼻窦炎、
变应性鼻炎的鼻分泌物刺激,或长期接触有害粉尘,或用手指挖鼻孔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
患糖尿病时容易发生。
6.
鼻疖:
比前庭或鼻尖部的 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
为主要的致病菌。
7.
鼻腔炎性疾病:
即鼻炎,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
鼻腔粘膜的炎症。
8.
急性鼻炎
:俗 称“伤风”、“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有传
染性,四季均可发病,冬季更 多见。
9.
慢性鼻炎:
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
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并呈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特征。< br>
10.
变应性鼻炎(
AR
)
:
又称过敏 性鼻炎,
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
亢进、
鼻粘膜肿胀等为其主 要特点,
常伴有鼻窦变态反应性炎症。
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
后者又称“花粉症”。
11.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 发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
出血和头痛等。
12.
鼻出血:< br>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因鼻腔、鼻窦病变引起,也可因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
前者较多见。可单侧 出血,也可双侧出血。可表现为反复间歇性出血,也可表现为持续出
血。
13.
利特尔区(
little
area
):
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
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聚成血管丛,该区即利特 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14.
急性鼻窦炎:
多继发于急性 鼻炎。病理改变主要是鼻窦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或化脓性
炎症,严重者可累计骨质,并可累计周围组织 和邻近气管,引起严重并发症。
15.
慢性鼻窦炎:
多因急性鼻 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而迁延所致。
可单侧发病或单窦发病,
双侧或多窦发病极常见。
16.
鼻前庭囊肿:
位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梨状孔的前外方、上颌骨 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
囊性肿块。
17.
含牙囊肿:
又 称滤泡囊肿,囊肿环绕未萌出的牙或额外牙的牙冠,且附着于牙的颈部。
75
%发生于下颌骨。 多来自单个牙胚,也可来自多个。发病年龄高峰
10~40
岁,男多女少。
18.
FESS
: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手术以剔除鼻道未中心 的附近区域病变,特别是前组筛
窦的病变、
恢复窦口的引流和通气功能。
使用小范围或 局限性手术接触广泛的鼻窦阻塞性
病变。
- 1 -
椴
肝病科-
肝病科-
肝病科-
肝病科-
肝病科-
肝病科-
肝病科-
肝病科-
本文更新与2021-02-06 23:5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541.html
-
上一篇:耳鼻喉学习笔记
下一篇:呼吸系统疾病常见护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