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肚子胀疼是什么原因-
仅供参考,以书本为主
1.
窦口鼻道复合体
:以筛漏斗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 泡、半月裂、以
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成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2 .
利特尔区: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
膜下交 互吻合,形成动脉丛。为鼻出血常见部位。此区称为:利特尔区
3
易出血区:从解剖学角度考虑,
可以把颈内、
颈外动脉和静脉系统在鼻中隔前下部形成的
动脉 和静脉血管网分别称之为
Little
动脉丛和
Kiesselbach
静脉 丛,
源于该区的出血很难区分
动脉性或静脉血性,故临床笼统将该区称之为“易出血区”
4
击出性骨折:
也称眶底爆折,
是当眼部受钝器伤后,
眶内压 力骤增,
致使眶底薄弱处骨折,
骨折片、眶内软组织、眼肌等随之疝入上颌窦
5
Widal
三联症:鼻息肉伴哮喘患者若同时伴有阿司匹林耐受不良, 则成为阿司匹林耐受
不良三联症或称为
Widal
三联症
6
鼻石:异物滞留时间长,炎性渗出物蒸发、浓缩分解出多种无机盐类,病逐步沉积于异
物表面构成异物的外壳。这种以异物为核心的“结石”
。
7
眶尖综合症:蝶窦炎引起可波及视神经孔和眶上裂,此时可出现眶周皮肤麻木、上睑下
垂、眼肌麻痹、复 视甚至失明等症状,称之眶尖综合症。
8
鼾症
:
又称 打鼾、打呼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是在睡觉
时由于呼吸受阻舌与软腭颤 动而产生的粗重的声音。
(
由于打呼噜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
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 ,形成低血氧症,而诱发高血压、脑心并心率失常
)
9
外鼻软骨支架主要由
鼻外侧软骨
和
大翼软骨
组成
10
危险三角
:
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成为危险三角,此面部静脉无静瓣膜,
血液可双
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br>
11
面部的神经
:运动神经为面神经,感觉神经为三叉神经第一支 (眼神经)和第二支(上
颌神经)的一些分支,既筛前神经、滑车上神经、滑车下神经、眶下神经
12
鼻腔的外侧壁由
上颌骨、泪骨、鼻甲骨、筛骨、颚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
构成
13
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
,骨质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部位
14
鼻腔粘膜:
嗅区粘膜:为
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
,由支持细胞,基细胞及嗅细胞构成
呼吸区粘膜:鼻腔前
1/3
自前向后的粘膜上皮是:鳞状上皮、移行上皮和假复层柱状
上皮,鼻腔后
2/3
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后者由纤毛细胞、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基底细
胞构成
15
鼻腔的神经
:包括嗅神经、感觉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 自主神经(包括来自颈内动
脉交感神经丛组成的岩深神经)
副交感神经来自面神经分出的岩浅大 神经,
两者在翼管内组
成翼管神经
16
鼻窦左右成对,共
4
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
?
上颌窦:为
4
个鼻窦中最大者,平均容积为
13ml,
有
5
个壁。
?
前壁:尖牙窝
眶下孔
?
后外壁:与翼腭窝和颞下窝毗邻 ;近翼内肌,故上颌窦恶性肿瘤侵及此肌可
致张口困难。
?
内侧壁
(
鼻腔外侧壁下部
)
:上颌窦裂孔
?
上壁
(
眼眶的底壁
)
:故上颌窦疾病和眶内疾 病可相互影响。
?
底壁(牙槽突)
:与第二双尖牙和第一、二磨牙关系密切。
?
< br>筛窦:又称筛迷路。被中鼻甲基板分为前组筛窦和后组筛窦,前组筛窦开口引流于
中鼻道,后组筛 窦开口引流于上鼻道。
?
外侧壁(眼眶内侧壁)
:由泪骨和纸样板组成。
?
内侧壁(鼻腔外侧壁上部)
:附有中鼻甲和上鼻甲。
?
顶壁:筛顶上方即为颅前窝。
?
下壁:即中鼻道外侧壁结构:筛泡、钩突和筛漏斗等。
?
前壁:额隐窝
?
后壁:即蝶筛板
17 鼻窦引流: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窦口引流均位于中鼻道。后祖鼻窦
包括后祖筛窦 和蝶窦,前者窦口引流至上鼻道,后者窦口开口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18
鼻腔、鼻窦及其被覆上皮的结构赋予
鼻腔
特殊
功
能,如通气、过滤、 清洁、加温、加
湿、共鸣、反射、嗅觉。
19
生理性鼻甲周期 :
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
要受双侧下鼻甲 充血状态的影响,间隔
2-7
小时出现一个周期,称之为生理性鼻甲周期
.20
鼻腔的反射功能有:鼻肺反射、喷嚏反射
鼻的检查法
1.
体位引流法:通过判断鼻腔脓性分泌物的来源,确定患者是 否有鼻窦炎及发病部位。
嘱咐患者固定于要求的位置
15
分钟,若疑为上颌窦积脓,则 头前倾
90
度,若疑为额窦
积脓,则头位直立,若疑为前组筛窦积脓,则头位稍向后仰 ,若疑为后祖筛窦积脓,则
头位稍向前俯,若疑为蝶窦,则需低头,面向下将额部或鼻尖抵在某一平面。 另有头低
位引流法:患者取坐位,下肢分开,上身下俯,头下垂近膝,约
10
分钟后坐 起检查鼻
腔,视有无脓液流入鼻道上颌窦
—
头前倾
90
度,患侧向上
额窦
—
头位直立
前组筛窦
—
头位稍后仰
后组筛窦
—
头位稍前府
蝶窦
—
低头、面向下将额部或鼻尖抵在某一平面
鼻的先天性疾病
脑膜脑膨出
分类:囟门型:由筛骨鸡冠前方的盲孔处疝至鼻部者
颅底型:在筛骨鸡冠之后疝出者
病理:按膨出的内容物区分为三种:
脑膜膨出
---
轻者,只有脑膜和其中的脑脊液。
脑膜脑膨出
----
较重者,脑组织也膨出。
脑室脑膨出
----
最重者,脑室前角也膨出颅外。
1
、鼻骨骨折治疗一般不宜超过
10
天
,以免发生畸形愈合
2
、击出性骨折:也称眶底爆折,是当眼部受钝器伤后,眶内压力骤增,致使眶底薄弱出骨折,骨折片、眶内软组织、眼肌等随之疝入上颌窦
3
、击入性骨折临床表现:眼球突出,但是视力、眼球运动、瞳孔反射均正常
4
脑脊液鼻漏的手术适应症,适用于所有脑脊液鼻漏,包括
1
脑脊液鼻漏伴有气脑(颅腔积气)
、脑组织脱出、颅内异物
2
由于肿瘤引起的脑脊液鼻漏
3
合并反复发作的化脓性脑膜炎
外鼻炎症性疾病
1
、鼻疖的并发症:鼻翼或鼻尖部软骨膜炎、颊部及上唇蜂窝织炎、眼蜂窝织炎、海绵窦栓
塞
2
、酒渣鼻的分期:红斑期、丘疹脓疱期、鼻赘期
3
、急性鼻炎的并发症:
1
、鼻窦炎
2
、急性中耳炎
3
、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
4
、鼻前庭炎
5.
其他感染
鼻腔炎性疾病
1
、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鉴别要点
鼻粘膜高反应性疾病
变应性鼻炎
:由
IgE
介导的
Ⅰ型变态反应
性疾病
1
、临床表现
1
)鼻痒:
阵发性连续性喷嚏、大量清水样涕、
鼻塞
2
)嗅觉减退
2
、治疗原则:
1.
避免接触过敏原
2.
药物治疗
3.
免疫治疗
4.
手术
鼻中隔偏曲的诊断:大部分人有鼻中隔偏曲,属生理性 鼻中隔偏曲;有临床症状(
1
、鼻塞:
主要症状
2
、
鼻出血
3
、
头痛
4
、
邻近器官症状)
,
检查有鼻 中隔偏曲即为病理性鼻中隔偏曲。
鼻出血
1
、病因
1
)局部病因:外伤、鼻腔异物、炎症、肿瘤、其他如鼻中隔疾病,萎缩性鼻炎
2
)
全身病因: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
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中毒、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2
、治疗原则:
1.
长期,反复,少量出血者应积极寻找病因
2.
大量出血者需先立即止血,再查找病因
3
、血管结扎法:对于严重出血者可用。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下出血者可结扎上颌动脉或颈外
动 脉;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上出血者,需结扎筛前动脉;鼻中隔前部出血者可结扎上唇动脉。
鼻窦炎性疾病
1
、本病的发生与鼻窦的解剖特点有关:
1
)窦口小
2
)鼻窦黏膜和鼻腔黏膜相连续
3
)各窦口相毗邻
2
、各窦口炎症时引起的头痛的特点:
1
)急性上颌窦炎:眶上额部痛,或颌面部痛
.
晨起轻,午后重
2
)急性筛窦炎:内眦或鼻根部
3
)急性额窦炎:前额部痛,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至午后开始减轻
4
)急性蝶窦炎:颅底或眼球深处钝痛早晨轻,午后重
慢性鼻窦炎
1
、病因:多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迁延而致,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多见。
2
、临床表现:
1
)全身症状,轻重不等,有时则无。
2
)局部症状
(
1
)多脓涕
(
2
)鼻塞
(
3
)头痛
纯痛和闷痛。
(
4
)嗅觉减退或消失
(
5
)视功能障碍
—
并发症
3
)头痛常有下列特点
(1)
伴鼻塞多脓涕和嗅觉减退
.
(2)
钝痛或头部沉重感,白天重,夜间轻。
(3)
用血管收缩剂后
,
头痛减轻
.
低头时加重
.
3
、检查:
1.
病史
2.
鼻腔检查:前鼻镜、鼻内窥镜
3
.口腔、咽:在可疑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应进行有关牙的检查。
4
.上颌窦穿刺 冲洗术:上颌窦穿刺部洗既是对上颌窦炎的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一
种治疗措施。冲出液宜作需氧细菌培养
5 .
影像学检查:
鼻窦
CT
扫描
是本病诊断之重要手段
6.
鼻窦
A
型超声波检查
4
、治疗:原则:不伴息肉:首选药物治疗
伴息肉:首选手术治疗
1
、滴鼻药: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
血管收缩剂、皮质类固醇激素
2
、鼻腔冲洗
3
、上颌窦穿刺冲洗
4
、鼻窦负压置换法
1
)体位:仰卧、垫肩、头低垂
2
)
“
开
”
音:鼻腔封闭、负压,鼻窦正压
3
)
中断:鼻腔正压,鼻窦负压(脓液排出)
5
、
手术
(FESS)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鼻源性并发症
1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
①眶内炎性水肿;
②眶壁骨膜下脓肿;
③眶内蜂窝织炎;
④眶内脓肿;
⑤球后视神经炎。
此外,眶内并发症可经过海绵窦血检性静脉炎进而发展为颅内并发症(脑膜炎)
。
治疗原则:早起应积极行抗感染治疗,脓肿形成者需切开引流,严重者需行鼻窦开放术
2
、颅内并发症
1
)硬脑膜外脓肿
2
)
硬脑膜下脓肿
3
)
化脓性脑膜炎
4
)脑脓肿
5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鼻窦肿瘤
上颌窦恶性肿瘤
1
、分类:
Ohng ren
线(恶性平面)
:同侧內眦和下颌角连线
肿瘤生长于
前、下、内
,临床症状出现早,易于诊断、手术,预后好
肿瘤起自
后、上、外
,常累及眼、脑、翼腭窝、颞下窝、颅中窝、预后差
2
、
Seibel
线:
中甲下缘
作一假想平面
上部易经筛窦、眼眶侵入颅内,
预后差;下部预后好
3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单侧脓血涕:可有肿瘤特殊恶臭
面颊部疼痛、麻木:侵犯眶下神经
单侧进行性鼻塞:鼻腔外侧壁内移
肿瘤侵入鼻腔
单侧上颌磨牙疼痛或松动:侵及牙槽
肿瘤破坏窦壁:
向前:面颊部隆起
向上:眼球上移、运动受限、复视
向下:硬腭隆起、牙齿松动
向内:鼻塞
向后外:侵犯翼腭窝
翼内肌致张口受限
颅底:內眦处包块、张口困难
颞部隆起、头痛、耳痛
颈淋巴结:同侧下颌下或颈深上
筛窦恶性肿瘤
侵犯眶板—眼球移位、复视
后组筛窦肿瘤可侵入球后、眶尖,产生眶尖综合征
向前—內眦隆起
向上—侵及颅内
淋巴结转移常在颌下或同侧颈上部
第三篇
咽
鼻咽顶后壁黏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聚集,呈橘瓣状,称
腺样体
咽鼓管咽口周围有散在的淋巴组织
,
称
咽鼓管扁桃体
咽峡
:
指上为腭垂
(
悬雍垂
)
和软腭游离缘,下 由舌背,两侧由腭舌弓和腭咽弓围成的环形狭
窄部分
舌根与会厌之间有一正中失状位的皱襞,
皱襞左右各有两个浅凹陷,
称
会厌谷
(异物常嵌
顿停留于此处)
。
在喉口两侧各有两个较深的隐窝,称
梨状窝
腺样体
< br>又称
咽扁桃体
,
位于鼻咽顶与后壁交界处表面有
5
—
6
条纵行沟裂
(
形似半个剥皮桔子
)
,居中
的沟隙最深,易 存留细菌。
其基底部无纤维组织包膜,故手术不易彻底切除。
腺样体肥大可引起鼻阻塞,打鼾等。
也可影响咽鼓管功能,易患中耳炎。
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
6_7
岁时最显著,一般在
10
岁以后逐渐退 化萎缩
腭扁桃体
习惯称为
扁桃体
,是最大的淋巴组织
扁桃体上、
下极均有 黏膜皱襞连接,
上端称半月襞,位于舌腭弓与咽腭弓相交处;
下端称三
角襞,由舌腭弓 向下延伸包绕扁桃体前下部。
扁桃体血管:动脉有
5
支,均来自颈外动脉。 腭降动脉、腭升动脉、面动脉扁桃体支、咽升
动脉扁桃体支、舌背动脉,其中面动脉扁桃体支分布于扁桃 体实质,为主要供血动脉。
扁桃体的神经:由咽丛、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以及舌咽神经的分支所支配
咽
的
生
理
功
能
:
呼
吸
言
语
形
成
吞
咽
功
能
吞
咽
功
能
防
御
保
护
功
能
调节中耳气压功能
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急性咽炎的病原体:
细菌:主要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其它为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
病毒: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为主。
慢性咽炎的病理: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
急性扁桃体炎
;
1
主要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2
临床表现:
起病急
咽干、烧灼感,疼痛,可向耳部放散
全身不适,头痛,发热
3
鉴别诊断:主要应与咽白喉、
樊尚氏咽 峡炎、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及淋巴细胞白血病、猩
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进行鉴别。
P13 1
4
全身并发症主要与器官对链球菌产生的Ⅲ型变态反应有关
慢性扁桃体炎:
1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
2
病理:增生型、纤维型、隐窝型
出现全身感染病灶时应考虑以下两点:
1
)询问病史:扁桃体引起全身性并发症者有反复急性发作史
2
) 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
O
”
、血清粘蛋白、心电图等
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症
:
1.
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
2.
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
3.
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邻近器官的病变有关
4.
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
5.
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则应慎重
禁忌症:
急性咽部炎症发作时(宜在炎症消退2~3周后做)
。
血液病(凝血、造血)
。
全身性疾病,如心功不全、活动期肺结核、风湿活 动期、肾炎、关节炎尚未稳定、未控制的
高血压等暂缓手术。
免疫功能缺陷
在脊髓灰白质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不宜手术。
妇女月经期,妊娠期
1
腺样体正常情况下儿童
6-7
岁时腺样体发育为最大,
10
岁以后逐渐猥琐
2
腺样体 面容
:因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
牙突出,唇厚 ,缺乏表情
3
扁桃体周脓肿
切开排脓的位置
前上型:穿刺抽脓处
最隆起和最软化处
后上型:腭咽弓处
咽后脓肿:
病因:急性型
多见于
3
岁以下婴幼儿的咽后隙化脓性淋巴结炎
慢性型
多由咽后隙淋巴结结核或颈椎结核形成的寒性脓肿
结核性咽后脓肿不可在咽部切开
第九章:咽肿瘤
鼻咽血管纤维瘤 :为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与一般纤维瘤不同,此瘤由致密结缔组织、
大量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常 发生于
10-- 25
岁青年男性,故又称“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
血管纤维瘤”
病理:
鼻咽纤维血管瘤瘤体内的血管壁仅为内皮细胞构成,无肌肉等可收缩组织,故 肿瘤
一旦破裂,常可引起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主要采取
手术
治疗
鼻咽癌:
临床表现:
1.
鼻:涕带血,鼻阻
2.
耳鸣,听力↓
3.
颈淋巴结转移
4.
颅神经侵犯
5.
远处转移
鼻咽癌大部分为低分化鳞癌,首选
放射
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一般是指成人
7
小时夜间睡眠时间内 ,
至少有
30
次呼吸暂停,
每次发作时,口鼻气流停止至少
10秒以上或呼吸暂停指数大于
5
。
呼吸暂停
:
睡眠过程中鼻气流停止大于等于
10
秒
低通气
:
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
50 %,
并伴有
Sa O2
下降达大于等于
4%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
)
:平均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
病理生理
P153
1
低氧及二氧化碳储留
2
睡眠结构改变
3
胸腔压力变化
第四篇:
喉科学
喉由一组软骨、韧带、喉肌及粘膜构成的锥形管状器官
甲状软骨
:
喉支架中最大的一块软骨
,
由两块对称的四边形甲状软骨板在前方正
中融合 而成,和环状软骨共同构成喉支架的主要部分。
甲状软骨切迹:甲状软骨上缘正中为一
V
形凹陷
环甲关节:两侧下角的内侧面分别与环状软骨的后外侧面形成环甲关节
会厌软骨:通 常呈叶片状,稍卷曲,较硬,其上有一些小孔,有小的血管和神经
穿过。并使会厌喉面和会厌前间隙相同 。
环甲膜:
是环状软骨弓上缘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纤维韧带组织,
中央部 分增厚
成为环甲中韧带。
喉腔:从喉口到环状软骨下缘
以声带为界分三区。
1.
声门上区:声带以上的喉腔称为声门上区,上通喉咽
2..
声门区:两侧声带之间的区域称为声门区
3.
声门下区:声带以下喉腔为声门下区,下连气管
喉的血管
喉的动脉主要来自:
甲状腺上动脉:喉上动脉、环甲动脉
甲状腺下动脉:喉下动脉
喉上动脉主要供应喉上部的血运,
环 甲动脉主要供应环甲膜周围的血运,
喉下动
脉主要供应喉下部的血运
小儿喉部解剖特点
1.
粘膜下组织疏松
,
淋巴丰富
.
2.
喉腔、声门均较窄小
3.
软骨较软
.
4.
位置较高
.
5.
会厌卷叶状
.
6.
声带较短:
6
~
8
㎜
.
喉的生理功能
呼吸
发声
保护
屏气
小肚子胀疼是什么原因-
小肚子胀疼是什么原因-
小肚子胀疼是什么原因-
小肚子胀疼是什么原因-
小肚子胀疼是什么原因-
小肚子胀疼是什么原因-
小肚子胀疼是什么原因-
小肚子胀疼是什么原因-
本文更新与2021-02-06 23:5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