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变成双眼皮-
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日期:
2006-8-24
11:33:02
【
关闭窗
口
】
众所周知
,
脑血管意外多数发 生在中老年人
,
其致残率很高
,
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 br>二传统的方法只重视药物的治疗
,
而忽视了护理
的重要性
,
以 至于许多病人因为没有得到优质的
护
结石病、痛风患者康复园地
黄金广告位招商!
诚聘
聋哑耳鸣、头痛新疗法!
中医治疤痕痤疮新进
展
理
,
而造成了皮肤完整的受损和关节孪痛变形
,
影响了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现将卒中病人的护
理要点介绍如下:
一、一般护理:
1
、出血性脑血管病:绝 对卧床,避免不必
要的搬动,患者头部可放一轻枕,抬高
15
—
30
度,
以促进静脉回流,
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 畅;在无呕吐、胃出
血和呛咳时给与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
易消化的流食,
必 要时给与鼻饲;
保持床铺平整,
柔软,干燥,会阴部清洁,干燥,大便通畅,预
防便秘 。
高热时给与物理降温。
定时翻身,
切背,
预防褥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为防止脑血流量减少,
患者取平卧位,< br>急性期病人需卧床休息,
避免活
动量过大,
给予高蛋白,
高维生素饮食 ,
做好大、
小便护理。
预防褥疮和呼吸道感染,
注意观察时
结合体征 及肢体瘫痪的进展程度。
二、专科护理
1.[
床上训练指导
]
急性脑血管的病人大多
意识障碍瘫 痪在床,
在抢救生命的同时,
应重视
肢体的功能康复,应教给病及家属:
①保持良好的功能位,
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
痉挛姿势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
②按摩
③被动运动,
在生命体征平衡后,
无 进行性
卒中发生,
除了注意良肢位的摆放,
无论神志清
楚还是昏迷病人,都应 早期进行被动运动。
④主动运动,
当病人神志清楚,
生命体征平
稳后,
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
以利于肢体功能
恢复,常见的主动 训练方法为:
Bobarth
握手,
桥式运动,床上进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 br>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
2.[
床下训练指导]
出面性疾病不能直接由
床上卧位到床下站位,而应由一个从
[
床上平卧
到半坐位→坐位→双腿放床边坐位→站立
]
的过
程:
①站立,
协助病人双足放平置于地面,
两腿
分开,与肩同宽,双手 相应交叉尽量向前伸直,
低头,弯腰,收腹,重心渐移向双下肢,协助人
员双手拉病人肩关节协 助病人站立;
若病人患肢
力量较弱不能踩实地面时,
协助人员可以双膝抵< br>住病人患肢膝关节,
双足夹住患足,
病人将双手
置于协助人员腰部,
以 利于轻松站起,
但病人不
要用力拉扯其衣服,
以防跌倒。
站立时协助人员应注意站势,
教病人收腹,
挺胸,
抬头,
放松肩,
颈部肌肉,不 要耸肩或抬肩,腹部伸直,伸髋,
双下肢尽量伸直。
②步行, 行走前,下肢肌力先达四级,注意
姿势,以免产生误用综合症。步幅均匀,频率适
中,伸髋曲膝 ,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另一
脚跟亦先着地,
重心又转移之后足,
开始下一个步态同期。
③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指导病人进行进
食, 穿脱衣服,双手交替排球,拨算珠,捡豆子
等自理活动,以促进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3.[
语言训练
]
教给病人噘嘴,鼓眼,眦牙,
弹舌等,每个动作
5-10
次,教病人学习发
(
pa,ta,ka)
先单个连音重复,当病人能准确发
音后,
三个音连在一起重复发音,
每日重复训练< br>次数,
直到训练好为止,
语言训练是个复杂的过
程,需病人,家属与医护人员共 同努力,循序渐
进,由音到词,由词到句,不能急于求成。
4.[
吞咽训练
]
指导病人进清谈,
少渣,
软食
为 主,饮水量呛咳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
代替。进食时抬高床头
30-45
°,将 食物尽量放
在腱侧部。
三、心理护理
中风病人因病程长,
发病迅速,
致残率高以
至于引起病人忧郁,紧 张,焦虑,烦躁,甚至轻
生,
这些不良的情绪刺激不但使病人在思想上产
生消极对抗,
使中风病人失去锻炼的信心,
而且
对人体各系统产生影响,
如使呼吸频率加快 ,
神
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此时,医护人
员应积极主动的给与病人心理疏导 ,安慰病人,
消除不良情绪刺激。
实践证明,
不良的情绪可引
起大脑皮层兴奋 ,
促使去甲肾上腺、
肾上腺素及
儿茶酚氨分泌增加,以至于全身小动脉出现收
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易导致再中风。而处
于兴奋状态和良好情绪时,
神经抑制解除,这时
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
有利于肢体功能恢
复。
四、预防指导
①定期复查
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③忌烟酒
④合理饮食
⑤生活有规律,持之以恒的生活锻炼
⑥及时发现并控制
TIA
的发作
随着我国进 入老龄化社会,
脑卒中发病率也呈上
升趋势,
是威胁人类的三疾病之,
位居人 类死亡
原因的
3
位,
仅次于冠心病
[
1
]
。
具有发病率高、
致残率高、
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
是中老
年 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
[
2
]
,
其致残率高达
70
%
~80
%[
3
]
。尽管随着脑卒中的诊疗救治技
术和水 平的不断提高,
使其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
存活的患者中大留有肢体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
碍和其他后遗症状。
由于疾病的严重性,
造成患
者丧失自理能力,
来 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和护理成
患者的主要依靠,
使家属在家庭护理中成为核心
力量。对患 者起着重要作用[
4
]
。
Berkman
认为
疾病的康复不 仅依赖于患者,
也依赖于他们的家
庭和社会
[
5
]
。
为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拓宽其知
识面,
保障患者的有效护理得以延续,
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1
教育前评估
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对 患者家属最
关心的问题及心理需要,
及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发
展与转归等情况,
根据患者家属掌握护理知识的
程度进行评估,
也可采用自设调查问卷方式,
确
定患者家属照顾患者的能力及文化水平,
根据以
上情况因人而异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疾病相关知识
脑卒 中是一组
以急性起病,
局灶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
特征的脑血管疾病,
发病以老年为主。
近年来发
现其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趋势。
发病后可有不
同 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困难、麻木等功能缺
陷。脑卒中后的患者
75
%留有偏瘫、失 语等后
遗症[
6
]
。王怀芝等[
7
]调查显示,脑卒中患< br>者家属普遍缺少脑卒中相关方面的知识,
缺少脑
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时的症状的知识,
不知道
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吸烟、
酗酒以及精神紧张抑郁与脑卒中 的关系。
黄少兰
等[
8
]调查显示,高血压、吸烟、酗酒、精神
紧张 抑郁与脑卒中患者发病率有密切的关系,
提
示我们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把危险因素放在重要
方面。
2.2
心理指导
当患者急救治疗意
识恢复,
病情稳定后,意识到自己已是完全需要
他人照顾的瘫痪患者时,
常不能接受现实,
产生
否认心理。
国外文献报道:
脑卒中后抑郁的总发
生率为
20%~75%
[
9
]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
生存质量。
家属应关心尊重患者 ,
提供有关疾病
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
避免刺激和损伤患者自
尊的言行,< br>指导患者正面面对疾病,
克服急躁心
理和悲观情绪,
避免过分依赖心理,
通过与患者
的交流沟。
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
给予心
理指导,
增强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与信心
[
10
]
。
2.3
用药指导
脑卒中患者病后需< br>要长期配合药物治疗,
一是巩固疗效,
二是预防
复发。家属必须知道服药方法、 不良反应、注意
事项。不得私自停药或改变药量。
2.4
康复训练
2.4.1
运动锻炼
脑卒中偏瘫一旦
发生,大幅度的肢体被动运 动可防止肌肉萎缩,
避免关节僵硬,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现代康复医
学认为,
正确的床上体位,
对避免患者将来出现
异常的痉挛模式相当重要,
因此,被动的床上患
肢姿势摆放和定时变换体位等护理工作,
就成为
早期康复 治疗的重要内容
[
6
]
。
如患者没有昏迷,
天内就可以在床 上主动训练,
而传统的被动关节
活动度的训练已不再占有主导地位,
倘若昏迷时
间过长或其他原因(严重并发症)
,较长时间仍
不能作主动床上训练者则需维持被动的关节活
动,以防关节僵硬。
2.4.2
步行锻炼
偏瘫是脑血管病
最多的并发症,
因此,
患者步行康复是独立生活
的重要步骤。
对重病和长期卧床患者,
避免精神
紧 张,
不敢行走。
另一方面使患者对偏瘫有所认
识,防止紧张而行步跌倒。
(< br>1
)平衡训练,开始
坐在床上,双腿下垂于床边,再下地坐椅子,每
次坚持10~15
min
然后练习站立平衡,最后步行
训练。
具体步骤为站立 练习,
可分为家属辅助站
立,
扶杖站立,
坐椅站立,
站立时身体左右 转动,
左右侧弯和前后倾斜;
(
2
)迈步练习:重度偏瘫
患者家属协 助步行,
我们多采用在瘫痪下肢的脚
上拴一根绳子。
当患者想迈步时,
家属往 上提绳
子以协助。方法,患者很易接受;中度偏瘫患者
在床边或扶墙训练:轻度偏瘫患者可扶手 训练。
要牢记帮助患者用力牵拉患侧的上肢,
因为患侧
的上肢恢复一般较下 肢慢且困难。
若将处于瘫痪
状态的维持肩关节紧张性的肌肉拉伤,
会给后来
的 恢复造成极大的障碍。
要让患者始终对各种训
练感兴趣,
必须不断地让患者看到治疗效 果,
从
而逐渐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
2.4.3
言语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卒
中患者可有各 种各类型的语言障碍。
失语对患者
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有时甚至超过运动功能障碍。
因此,
重建言语功能是极为重要的一
环。早期训练,反复示范。一般讲 ,语言训练越
早越好。
如患者不能讲话和阅读,
可用一些图片,
以后可采用单 词或短语卡片。
如患者对口语理解
较差,
则可采用手势或视觉信号配合
1~2
意义明
确的单词,
避免用复杂的长句。
每次训练都应耐
心,反复示范 ,并尽可能采用相同的方式,必须
尽力避免因开始的几次失败而放弃训练,
要使患
者保 持积极的态度,
对交流产生长久的愿望。
了
解失语类型,
分别对待,
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言语
障碍的护理。
言语训练通常需要较长时间。
家属
成员与 患者接触时间最长,
许多后续工作主要由
家属承担,因此要动员家属、朋友、同事多与患
者进行言语交流,
为患者创造一个语言环境,
使
他们能够多听、
多说才能使发音说话能力快地恢
复。
语言训练与肢体康复同时进行,
可取得更好
的效果。
2.5
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低盐、
低脂、低糖饮食,饮食适量,戒烟 酒。最好每日
钠盐摄入量控制在
5 g
以下[
11
]
。创造 安静、
舒适的进餐环境,
利于患者集中精力进食。
勿催
促和强迫患者进餐。< br>一般选择坐位,
头稍向前倾
45
°或将头转向患侧。
如不能坐起可采用 健侧卧
位,以免食物误吸。减缓进食速度,每餐进食时
间不少于
30 min
。对吞咽反射迟钝的患者,适
当延长时间,
利于吞咽。
告知家属卧床患者应使
用有护栏的床,防止坠床;定时翻身、拍背,防
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
有感觉障碍患者禁止使用
热水袋,防止烫伤。教会家属管道的护理技术,
如:有留置导尿时应
3~4
h
放尿一次,放后应将
尿管关闭,
尿管末端低于耻骨联合,
防止尿液倒
流引起逆行感染。
3
教育路径
为脑卒中患者家属提供多种获 取护理知
识的途径,护士讲解占比例最大[
12
]
,其次为
宣传栏、 印刷品,有条件可以附以录像、广播等
方式,
并让患者及家属主动学习。
在 健康教育过
程中我们应注意到因人施教,
注重个体化,
反复
多次,循序渐进。 此外,我们还要开辟多种途径
为患者家属提供获取护理知识的来源。
如与他人
交流,购 医学书籍、网络教育等,进一步提高教
育的结果。据袁凌调查研究[
4
]
,家 属对健康教
育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其中,
家属希望通过召开
护患交流会和提供 护理示范以及开办疾病专题
讲座等方式从医务人员处获得知识和护理技能,
这几种是大多数被调 查家属最易于接受的理想
方式。
在他们看来,
医护人员有系统的理论知识
和丰 富的临床经验,
具有学术权威性,
是最好的
向导。因此,作为医护人员应不断学习,使 其所
传递的信息具有科学性、
知识性。
并且针对患者
与家属的不同需求和接受 程度,
因人而异地进行
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以满足不同文化家庭背景、
不同个性的家属 所需,
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
果,更好地为患者及家属服务。
4
小结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的健康教育
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13
]
。
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医院健康教育已成为
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然产物,
也是医院由单
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
健服务转化的重要手段[
14
]
。家属是患者最主
要的照顾者和社会 支持来源,
在患者康复过程中
起着重要作用[
15
,
16
]
。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
乏,
通过护士与家属之间的交流,
指导和帮助家
属在护工的协助下,
对患者进行非技术性的护理
工作,
不但增加了患者与家属之间的 亲情,
同时
也是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17
]
。通
过对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实施,
提高了护理质量
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提高了患者家属 对疾病知识
及病情进展的了解,
使家属随着病情进展,
逐步
掌握健康教育的内 容,积极主动配合诊疗与护
理,对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8
]
。使患
者尽快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脑卒中的因素与预防
2006
年
09
月
21
日
来源:中护网
关键字
:
脑
卒中
预防
【大
中
小】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为多发病,
在我
国,脑卒中的病死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 症,
位居第三,
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如此,
脑卒中的高
致残率和病死率给社会和 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
济负担。脑卒中的患病率,在德国约为
127000
人
/
年,意大利为
112000
人
/
年,英国为
101000
人/年;西班牙为
89000
人
/
年,法国为
78000
人
/
年,其中
75
%为首次发生脑卒中。随着人口
的老龄化 ,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脑卒中的高致残
率和致死率也大大增加了对健康保险金的需求,
英国用于脑卒中的费用几乎占国家总健康服务
费的
5%
。在某些欧洲国家,脑 卒中的治疗费用
位居医院相关费用的第一位。
目前,
脑卒中的治
疗还远远不尽 人意。
因此,
脑卒中的预防非常重
要,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脑卒中的 危险因素包括
原发性动脉高血压,心肌梗死、心房纤颤、糖尿
病、
胆固醇水平增高、< br>颈动脉疾病及吸烟、
饮酒、
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使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降
低。
脑 卒中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
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具有脑血管病危险的人群控
制其危险因素,
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
是指对于已经发生脑血管病的病人采取 预防措
施,预防脑血管病的复发。
一 级预防的目的在于降低无症状人群发
生脑卒中的危险,
改善和消除危险因素旨在降低
无 症状人群脑卒中的发生率。
目前、
已明确的脑
卒中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
高血压:
动脉高血压是脑卒中 最普遍
并且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治疗高血压确实可降低
脑卒中发病的危险。
一份
14
个随机事件的
meta
分析结果表
明,接受治疗的病人中舒攻压仅降低
5
~
6mmHg,
即可使脑卒中减少
42
%。
对单纯收缩压增高
(>
160mmHg
)
的
60
岁以上老人进行血压控制,
可使
脑 卒中的总发生率降低
36%
。国内学者认为,血
压降低于
140/85mmH g
或以下
时最有益,
进一步
降低血压(≤
120
/
70mmHg
)也未见明显益处。
血压控制在多少为最佳,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
如何变成双眼皮-
如何变成双眼皮-
如何变成双眼皮-
如何变成双眼皮-
如何变成双眼皮-
如何变成双眼皮-
如何变成双眼皮-
如何变成双眼皮-
本文更新与2021-02-06 22: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382.html
-
上一篇:最新中风科中医护理常规
下一篇:脑卒中病人的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