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iga肾炎疾病控制中级-相关专业知识知识点整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06 20:06

补钙过量-

2021年2月6日发(作者:布洛芬片)

流行病学

1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 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
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
3
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

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地方病和非传染病等一切疾病

伤害包括意外、残疾、弱智和身心伤害

健康包括身体生理生化和各种功能状态、疾病前状态和长寿

△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 br>3
个范畴:揭示现象(描述性流行病学)
、找出原因(分
析流行病学来检验或验 证所提出的病因线索)

提供措施
(人群流行病学实验,
即实验流行病学)< br>
△流行病学研究的
3
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其中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
②疾病的发展过程,其中 涵盖了机体的感染过程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③人
与环境的关系,即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特别是多 因论;⑤病因推断原
则;⑥疾病防治的原则和策略,其中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发展的数
学模型等。

△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

△特点:①群体特征;②以分布为起点的 特征;③对比的特征(对比是流行病
学研究方法的核心)
;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⑤社 会医学的特征(研
究对象的生物、
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

⑥预防为主的特征
(群体性和社会性、
预防性、宏观方法性、实用性)


2
、疾病的分布

△发病指标

①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 通常为
1
年)
、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例数

发病率
=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
K














K=100%

1000
‰,或
1 0000/
万)

②罹患率:是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指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 病率,以
日、周、旬、月未单位,使用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
职业中毒等 暴发情况。

③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的总人口中,患有某病(包括新和旧病例)者所占的比例,也称现患率。
可分为期间患病率
(通常超过
1
个月)和时点患病率 (以
不超过一个月为度)


时点患病率
=
(某一时点一定 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
该时点人口数)×
K




期间患病率
=
(某观察期间内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
×
K
期间患病率
=
某一特定期间开始 时的患病率
+
该期间内的发病率

患病率
=
发病率×病程

④感染率
=
(受检者中感染人数
/
受检人数)×
K


K=100%


⑤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 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
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续 发率
=
(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100%
⑥病残率:指通过询问调查或健康检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

△死亡指标

①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
1
年)
,在 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
有原因)的频率。

死亡率
=
(某 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
/
同期平均人口数)×
K
②病死率:在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病死率
=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
同期患某病的患者数)×
100%
③生存率
=
(随访满
n
年尚存活的病例数
/
随访满
n
年的病例数)×
100%
④累积死亡(发病)率:在一定时间内死亡(发病)人数 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
例,多用百分率来表示。

△疾病流行强度

① 散发: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
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②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患者出现,这
些人多有相同 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患者在最长潜伏期内。

③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 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流行。跨越国
界、洲界时,称大流行。

△疾病分布的形式

①年龄: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其他因素的作用都强。年龄分布 出现差异的
原因:免疫水平状况;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 法:横断面分析:主要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
率和死亡率,多用于传染病的分析。出生队列分析 :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
归一组称为出生队列,可对其随访若干年,以观察患病死亡情况。
< br>流动人口是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高位人群;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
对性传播疾病的传 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给儿童免疫规划的落实增加
难度,使免疫规划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出现免疫空 白。

②时间分布特征: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呼吸道传染病)
、长期变异

③地区分布:国家间与国家内的分布、城乡分布、地区聚集性、地方性疾病

④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


3
、病因和病因推断

流行病学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后者的含义就是使 疾病发生的概率,即危
险升高的因素。

病因模型:生态学模型(流行病学三角、轮状模型)
、疾病因素模型、病因网络模型

充分病因指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
100%
)导致疾病发生。必要病因指有相应疾病发生,以前必定(概率为
100%
)有该病因存在。按病因是否充分或必
要 分类,有
4
种组合:充分且必要病因;必要但不充分病因;充分但不必要
病因;不充分 且不必要病因

即使必要病因,也仅仅针对传染病的病原体或营养素缺乏病的营养不足等,对< br>于绝大多数病因而言,他们既不是充分的,也不是必要的。

因果联接方式: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直接
/
间接病因

病因
X1
→病因
X2
→疾病
Y

X2为直接病因,
X1
为间接病因)

△疾病推断的技术

整个流行病学病因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①根据病因模型构想可能病因;
②描述流行病学提出病因假 设,分析流行病学验证假设;③根据病因判定标
准作出综合判定。

Mill
准则: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包括疾病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科学实验五法:

同 法、差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统计学关联

关联


偶然联系(随机误差)

非因果关联(选择、测量或混杂偏倚)







有统计学意义关联





因果关联(有时间先后)


间接因果关联(间接病因)




















































直接因果关联(直接病因)

△因果关联①继发关联:
是一种纯粹由混杂偏倚产生的关联,
即怀疑的病因
(暴
露)
E
与疾病
D
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而是由于两者(
E

D
)有共同的原因,
E

D
都与
C
存在关 联,从而继发产生
E

D
的关联。

△病因判定的标准:① 关联的时间顺序;②关联的强度;③剂量
-
反应关系;④
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⑤ 关联的可重复性;⑥关联的合理性;⑦终止效
应;⑧联系的“特异性”


4
、描述性研究

分类:个案调查、纵向研究、现况研究(抽查和普查)、筛检、生态学研究、监
测等

△普查

主要目的:早期发现和 治疗病例、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了解健康水平和建
立生理正常值等。

开展普查时 的必备条件: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较高、疾病
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技术不很复杂、检验 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抽查

抽样的原理:抽样必须遵循随机化的原则,每个单位都有同等机会可能被抽中。

抽样 方法及其误差: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
样。抽样误差由大到小:整群抽 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样本大小: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越高,即容许误 差越小,则样本量越大;
预计现患率或阳性率越高,则样本量越小;各组或层间事件发生率越一致,则样本量可以小些;所选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越大,则样本量也要适当增大;
规定允许犯一类错误的 概率(α)越低,则样本量越大;对计量资料而言,
研究指标的变异程度越大,则样本量要求越大。
△筛检

定义: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 人同可
能无病的人区别开来的方法。

评价指标

①真实性:指测量 值与实际值符合的程度,包括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等。
灵敏度指筛检方法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的 判断为患者的能力。特异度指一
项筛检试验能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的判定为非患者的比例。约登指数是灵 敏
度与特异度之和减
1.
②可靠性:指某一筛检方法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所获结果的一致程度·


③收益:经筛检后能使多少原来不能发现的患者得到诊断和治疗。主要指标有
净效益、成本效益比值、阳 性预测值以及由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所致治愈
率、转阴率、生存率的提高或死亡率的下降等指标。
△生态学研究

定义:亦称对比调查研究,是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一种, 在群体水平上
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即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
群中某 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局限性:生态学谬误是最大缺点, 容易存在混杂因素的干扰,同时生态学研究
不能直接测量发病率,证明病因的作用较弱。


5
、病例对照研究

基本原理:以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患者作 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与病例
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 往
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因素的暴露比
值,经统计学检验 ,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
计学上的关联。

类型:病例 与对照不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匹配(要求每个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
征上与匹配的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 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分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即队列内 病例对照研究。首先
进行队列研究,收集每个队列成员的暴露信息以及有关的混杂资料,确认随
访期间发生的每个病例,然后以队列中的病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来自同一
个队列,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对照的选择: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使用最多)
;病 例的邻
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
该病病例或健 康人;社区人口中的非病例或健康人群(最接近全人群的无偏
样本)
;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 、同学或同事等。

△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①描述性统计: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均衡性检验

②统计性推断:相对危险度的 本质为率比或危险比,即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
率之比,或发病的概率之比。病例对照研究不能计算发病 率,只能计算
OR

其含义与相对危险度相同,指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组的多 少倍。

OR

1
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增加,叫做“正”关联;
OR

1
说明疾病的危险度
减少,叫做“负”关联。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

①选择性偏倚: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
-
新发病例偏倚、检出征候偏倚、时间效
应偏倚。

②信息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

③混杂偏倚:当我们研究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 联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
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 br>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这种现象或影响叫混杂,其所带来的偏倚
叫混杂偏倚,该外来因 素叫混杂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优点

①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此时队列研究常不实际。

②相对更省力、省钱、省时间,并且较易于组织实施。

③不仅用于病因的探讨,而且 广泛应用与许多方面,例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
核及爆发调查等。

④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合于探索性病因研究。

⑤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局限性:

①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②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③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暴露于疾病的时 间先后常难以判断,因此论证因果
关系的能力没有队列研究强。

④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⑤不能测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


6
、队列研究

队列指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状态的一群人。一组出生队列有相同的出生年代或
时期,一组吸烟队 列有共同的吸烟经历,而一组素食者队列有共同的膳食习
惯。研究中选择两组队列,其中一组叫暴露组( 队列)
,这些个体均经历了假
定的致病事件;另一组为非暴露组或参照组(队列)
。经 过追踪观察一段时间
后,比较两组之间各自的发病频率。

目的:检验病因假设、描述 疾病的自然史(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
双向性队列研究)

△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

①有明确的检验假设,检验的因素必须找准

②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应较高,如不低于
5


③应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并且应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④明确规定结局变量,如发病或死亡,并且要有确定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⑤有把握获得足够的观察人群,并将其清楚的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⑥大部分观察人群应能被长期随访下去,并去的完整可靠的资料

⑦有足够的人、财、物力支持该项工作。

△步骤

确定研究因素( 对暴露因素应给以定量,并且除了暴露剂量水外,还应考虑暴
露的时间长度,以及暴露是否连续)→确定 研究结局→确定研究人群(暴露
人群和对照人群的选择:内对照、外对照、一般人群对照)→确定样本大 小
→随访

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员作为对照 即
为内对照,为最理想的对照。

△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

率的计算:累积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率、标化死亡比

发病密度:当观察的人口不 稳定,观察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不一,以及各
种原因造成失访,每个观察对象随访的时间不同,用总 人数为单位计算率是
不合理的。此时可以人时为计算单位,即以观察人数乘以观察时间。用人时
未计算单位的率带有瞬间频率性质,成为发病密度。

人时的计算:常用人年

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
相对危险度

RR


RR

95%
可信限、
率差

RD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AR%

、人群归因危险度(
PAR


△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

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失访偏倚主要原因是研究对象迁移、外出 、不愿再合作而退出或死于非终点疾
病。失访所产生的偏倚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释放率的大小和失访者的特 征以及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两组失访情况的差异。对研究结果产生偏倚影响最大的是

“ 高危人群”的失访。控制:①首先比较两组失访率的差别及不同程度暴露
失访率的差别;②比较失访人群 与随访到的人群的某些基本特征有无差别,
如果上述两点差别不大,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于研究结 果的影响可能
不大,只是减少了样本量;③还可以从各种途径了解失访者的最后结局,与
被随访 到的人群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


7
、流行病学试验研究

以人群(患者或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这将研究 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将所
研究的干预措施随机实施给其中一组,即为实验组,另一组即为对照组。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对
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 间效应上的差别,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基本特征:①前瞻性研究(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 始跟踪)
;②流行病学实验
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③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 群,并
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④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
在开始实验时 ,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

△主要类型:临床实验、现场实验(人群预防实验 ,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
的基本单位是个人)
、社区实验、类实验。

△流行病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明确实验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确定实验现场→估 计样本含量→随机化分
组→设立对照→盲法的应用

常用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简单随 机分组、整群随机分组、分层随机分组(按
研究对象特征,即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某些因素如年龄、性别 、病程、病情
等先进行分层,然后在每层内随机地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设立对照的方式主要有:标准疗法对照(临床试验中最常用,以常规或现行的
最好疗法如药物或手术作 对照)
、安慰剂对照(在所研究的疾病尚无有效的防
治药物或使用安慰剂后对研究对象的病情无 影响时才允许使用)
、自身对照

补钙过量-


补钙过量-


补钙过量-


补钙过量-


补钙过量-


补钙过量-


补钙过量-


补钙过量-



本文更新与2021-02-06 20: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175.html

疾病控制中级-相关专业知识知识点整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