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乙肝-接触性皮炎怎么治疗
药食两用食物名单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 药、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
瓜、火麻仁、玉竹、甘草、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 决明子、
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
拔、赤 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
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 、姜(生姜、干姜)、枳
椇
子、枸杞子、栀子、
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 仁、桑叶、桑葚、桔梗、益智果、荷叶、
莱菔子、紫苏、紫苏子、葛根、黑脂麻、胡椒、槐米、蒲公英、 蜂蜜、榧子、酸
枣仁、鲜白茅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卫法监发[
2002
]
51
号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1.
丁香
【性味归经】
辛、温,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
1.
温中降逆 :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
温中止呕药同用。
2.
温肾助阳: 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
子寒湿带下等。
【用量用法】
2
~
5
克。
【用药忌宜】
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
八角茴香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肝、肾、脾经。
【功效应用】
1.
散寒、暖肝、温 肾、止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肾虚腰痛。
2.
理气开胃:脘腹疼痛;呕吐食少。
【用量用法】
5
克。
3.
刀豆
【性味归经】
甘,温。归胃、肾经。
【功效应用】
1.
降气止呕:用治虚寒性呃逆呕吐,腹胀等症。
2.温肾助阳:用
于肾虚腰痛,以刀豆
2
粒,包于猪肾内,烧熟食用。
【用量用法】
10
~
15
克
。
4.
小茴香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应用】
1.
散寒止痛:
主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肿痛。
每与暖肝行气止痛
药同用。
2.< br>行气和胃:可治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症。可伍温中散寒药。
【用量用法】
3
~
8
克。
5.
小蓟
【性味归经】
甘、凉。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
< br>凉血、祛瘀、止血。主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
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 疔疮,痈毒。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
7.5
~
15
克
(
鲜者
50
~
100
克
)
;捣汁或研末。外用:
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6.
山药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应用】
1.
益气养肺:脾胃虚弱症,肺虚症
.
2.
补脾肺肾:消渴症
(,
肾阴
虚症。
【用量用法】
15
克。
【用药忌宜】
本品养阴而兼涩性
,
能助湿
,
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用
,
实热邪实者忌用。
7.
山楂
【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
1.
消食化积: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或泄泻
.2.
活血散瘀:
產
后瘀阻
腹痛、恶露不尽;疝气或睾丸偏坠疼痛。
【用量用法】
10
~
15
克
,
大剂量
30
克。
【用药忌宜】
脾胃虚弱者慎服
,
山楂与莱菔子均有较好的消食化积 之功,所不
同的是
,
山楂长于消肉积
,
消积力较好
,
且长于活血化瘀
,
莱菔子长于治积滞腹胀
痛较重者
,
攻积力强而兼 降气消痰
.
8.
马齿苋
【性味归经】
酸、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应用】
1.
清热解毒凉血:湿热泻痢;热毒痈
癤
;赤白带下
2.
止血通淋:
崩漏;血淋;热淋
【用量用法】
用量
10
克。
9.
乌梢蛇
【性味归经】
甘、平、无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
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可用于风湿顽痹、惊痫、皮肤疥癣及麻风
病。多研末用,或浸酒服。治风 湿麻痹,常与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配伍;
惊痫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蝎等应用。
【用量用法】
3
~
12
克。
【用药忌宜】
血虚生风者忌用。
10.
乌梅
【性味归经】
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
1.
敛肺:肺虚久咳。
2.
涩肠:久泻久痢。
3.
生津:虚热口渴
.4.
安蛔:蛔厥腹痛。
【用量用法】
10
~
15
克。
【用药忌宜】
本品酸涩收敛,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单用。
11.
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
1.
舒经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症,手足麻木,腰膝疼痛,筋骨无力,< br>配伍祛风湿药同用。
2.
化湿和胃:主治湿浊伤中,吐泻转筋;脚气肿痛,冲心烦
闷。
常配温化寒湿药。
此外,
本品还可用治胃津不足,
口干口渴,
食少纳呆之症。
【用量用法】
6
~
12
克。
12.
火麻仁
【性味归经】
甘、平
。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
润燥、杀虫:发落不生;疮癞。
【用量用法】
10
~
15
克。
【用药忌宜】
本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症状为恶心、恶吐,腹泻,四肢麻
木,失去定向力,抽搐,精神错乱,昏迷,瞳乳散大等。
13.
代代花
【性
味】
甘,微苦。
【功效应用】
气郁不舒,胃脘痛,胸腹胀满
【用量用法】
3
~
4.5
克。
14.
玉竹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
滋阴润肺:< br>用于燥咳痰粘,
阴虚劳咳。
2.
滋阴:
用于阴虚之体,
外感风 热而发热咳嗽,咽痛口渴。
3.
养胃生津:用于热伤胃阴,舌干食少。
【用量用法】
10
~
15
克,清热养阴宜生用,滋补养阴宜制用。
15.
甘草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应用】
1.
补脾益气: 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2.
润肺止咳:用治咳嗽气喘,适当配伍后, 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
3.
缓急止
痛:适于腹中挛急作痛及四肢拘挛疼痛,每与白 芍同用。
4.
缓和药性:可用于缓
解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并用以协调药物间的联合 作用。此外,用治食物,药
物,农药引起的中毒,本品又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用量用法】
2
~
10
克。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以炙用。
【用药忌宜】
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大量久服可引起水肿,也应注意。
湿盛中满者忌服。
16.
白芷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脾经。
【功效应用】
1.
祛风除湿通窍止 痛:外感风邪
,
头痛
,
眉
稜
骨痛
,
牙痛< br>,
鼻渊
,
风
湿痹痛
,
皮肤风湿瘙痒
,
妇女白带过多
2.
消肿排脓:疮疡肿毒。
【用量用法】
5
~
15
克。
【用药忌宜】
阴虚血热者忌服
,
痈疽溃后宜渐减去。
17.
白果
【性味归经】
甘、苦、涩,平,有小毒。归肺经。
【功效应用】
1.
敛肺平喘:哮喘痰嗽,肺热痰喘,肺虚咳喘。
2.
收涩止带:湿
热或脾虚带下,白浊小 便频数等症。
【用量用法】
5
~
10
克。
【用药忌宜】
生用毒性 大
,
易中毒
,
大量或生食易引起中毒
,
宜加注意
,
咳嗽痰稠
不利者慎用
,
银杏食多则收令太过
,
令人气壅胪肠 昏顿
,
白果中毒成分叫白果中毒
素
,
最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
中毒症状
,
有恶心呕吐
,
腹痛腹泻
,
并可迅速出现 头痛
,
惊厥
,
抽搐
,
呼吸困难
,
昏迷,
最后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
解救方法
,
洗胃
.< br>导泻
.
利尿
.
尽快排毒
,
服鸡蛋清
,
或用甘草或白果壳。
18.
白扁豆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
健脾化湿:脾虚挟湿症,暑湿症。
【用量用法】
15
克。生用清热养胃
,
炒用健脾止泻。
【用药忌宜】
扁豆内含毒性蛋白质
,
生用有毒。
19.
白扁豆花
【性
味】
甘,平
。
【功效应用】
消暑化湿和胃:夏伤暑湿,发热泄泻或下痢,以及赤白带下等症
20.
龙眼肉
【性味归经】
甘、温。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
补心脾益气血:心脾两虚症
,
气血双亏症。
【用量用法】
9
~
15
克。
【用药忌宜】
内有 郁火
,
痰饮气滞及湿阻中满者忌服
,
本品甘温滋润
,
不利于 表
邪的解除
.
21.
决明子
【性味归经】
甘、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
清肝明目:肝热或风热的目赤肿痛
,
青盲内障
,
雀目。
2.
平肝
潜阳: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症
.3 .
润肠通便:热结或肠燥便秘症
【用量用法】
10
~< br>15
克。生品
,
性较凉
,
清肝明目
,
祛风散 热之力较强
,
多用于
实症目疾
,
炒用
,
清肝疏风之 力略减。角膜炎。
【用药忌宜】
本品性寒降泄
,
故风脾 虚泄泻
,
或低血压者忌用。
石决明与决明子
,
两药均有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之功
,
对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的头目眩晕
,
目赤肿痛
等症
,
皆可用治
,
但石决明咸寒质重
,
以平抑肝阳 为胜
,
兼有滋养肝阴作用
,
决明子
苦寒
,
功偏清肝
,
疏风
,
多用于肝经实火
,
目赤肿痛之症
,
如睫膜炎
.
22
.
百合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心经。
【功效应用】
1 .
润肺止咳:诸症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及劳热咳血等症。
2
,清
心安神;可 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虚烦不安,失眠多梦等症。
【用量用法】
10
~
30
克。
23.
肉豆蔻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1.
涩肠止泻:主治中焦虚寒,脾虚久泻及脾肾虚寒,五更泻等。< br>配伍益气温阳药同用。
2.
温中行气:适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常配行气
温中药。
【用量用法】
3
~
10
克;入丸散剂每次< br>1.5
~
3
克。煨用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功。
【用药忌宜】
湿热泻痢者忌用
.
24.
肉桂
【性味归经】
辛、甘,热,
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应用】
1.
补命门火:命门火衰 症。
2.
散寒温脾止痛:脘腹冷痛或吐泻;
寒疝疼痛。
3.
温煦气 血:
妇女经寒血滞诸症
,
产后瘀滞腹痛
(
殿胞煎
),
阴疽
,
痈疡
脓成不溃或久溃;气血虚症。肉桂辛热而偏于温暖下焦
,
为温补命火之要药
.
【用量用法】
用量
60
克。
【用药忌宜】
阴虚火旺
,
里有实热< br>,
不要用
,
桂枝辛温
,
偏于上行而散寒解表
,
走
四肢而温通经脉
,
25.
余甘子
【性
味】
味甘、微涩,性凉。
【功效应用】
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
渴、牙痛、维生素
C
缺乏症。
【用量用法】
生食或水煎服。每次
10
~
30
个。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
26.
佛手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
1.
舒肝理气:肝郁气滞症;脾胃气滞症。
2.
和中化痰:咳嗽痰多
症
佛手花药力较为缓和。
【用量用法】
60
克。
【用药忌宜】
阴虚火旺者慎用。
27.
杏仁
【性味归经】
苦、微温,有小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
止咳平喘 :风寒或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热咳喘。
2.
润肠通
便:肠燥便秘症。炒杏仁
,
经炒后微去油脂
,
其苦泄之性减缓
,
多用于体虚脾弱者
之咳喘症
,
杏仁霜
,
除去油脂
,
几无润肠通便作用
,
多用于大便易动者的咳喘症
,
本
品苦温泄肺
,
不宜于阴虚 咳嗽或虚咳之症
.
【用量用法】
10
克。
【用药忌宜】
大便溏泄者或婴儿应慎用
,
本品有小毒
,< br>勿过量
,
中毒症状轻者
,
头晕乏力
,
吐泻
,
腹痛
,
上腹部烧灼感
,
血压升高
,
呼吸加快
,
严重者
,
昏迷
,
痉挛
,
解
救方法,
用鲜萝卜
,
取汁服
,
或用蕹菜。
附:甜杏仁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大肠经。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
10
~
15
钱;或入丸剂。外用:捣敷。
28.
沙棘
【性
味】
性温,味酸、涩。
【功效应用】
止咳祛痰,消食化滞 ,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
积腹痛、跌仆瘀肿、瘀血经闭。
【用量用法】
3
~
9
克。
29.
牡蛎
【性味归经】
微寒,无毒。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
敛阴,潜阳,止汗, 涩精,化痰,软坚。治惊痫,眩晕,自汗,
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
15
~
50
克;或入 丸、散。外用:研末干撒、调敷或
作扑粉。
【用药忌宜】
《本草经疏》:“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
附
.
生牡蛎
平肝镇静之功见长
,
适于阴虚阳亢之症
,
煅牡蛎
,
功偏收敛固涩
,
制酸止痛< br>,
适
用于滑脱症及胃脘痛
,
本品有收敛作用
,
湿热实 邪者忌用
,
牡蛎肉为著名之海珍
品,在食疗上认为有补益阴阳气血之功
,用治贫血
.
盗汗
,
牡蛎与龙骨二药功效相
近
,
均有平抑肝阳
,
重镇安神
,
收敛固涩作用
,
常相须为用,
同治阴虚阳亢
,
头目眩
晕
,
惊悸狂躁
,心烦不眠
,
以及各种体虚滑脱症
,
然而
,
龙骨入心经为 主
,
以镇静安
神见长
,
固涩之功优于牡蛎
,
而无软 坚散结作用
,
牡蛎入肝经为主
,
以平肝潜阳
,
清
热 益阴为胜
,
收敛固涩之力逊于龙骨
,
并有软坚散结作用
.
30.
芡实
【性味归经】
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效应用】
1.
补脾去湿:久泻久痢 。
2.
益肾固精:滑精
(
水陆二仙丹
),
遗溺
,< br>白带多。
【用量用法】
10
~
15
克。
31.
花椒
【性味归经】
辛,热;有小毒。归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
1.
温中止痛,止泻:脘腹冷痛;牙痛;泄泻
(大建中汤
)
。
2.
杀
虫:蛔虫痛
(
乌梅丸
)
;皮肤湿痒。
【用量用法】
5
克。
附
.
椒目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脾、膀胱经。
【功效应用】
1.
利水消肿: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腹大如鼓。
2.
平喘:水饮犯
肺,喘不得卧
【用量用法】
5
克。
32.
赤小豆
【性味归经】
甘、酸,平。归
心、小肠经。
【功效应用】
1.
利水消肿
:
水肿
,
脚气
(
赤小豆汤
)
。
2.
利湿退黄
:
黄疸
(
麻黄连翘
赤小豆 汤
)
。
3.
解毒排脓:热毒痈肿,丹毒。
【用量用法】
15
~
25
克。
33.
阿胶
【性味归经】
甘,平
。归肺、肝、肾经。
【功效应用】
1.
补血止血:血 虚症
(
阿胶四物汤
)
,吐崩漏等出血症
(
生地黄汤
,
黄土汤
)
。
2.
滋阴润肺:
阴虚症
(
黄 连阿胶汤
,
加减腹脉汤
,
大定风珠
)
,
虚劳喘咳< br>(
补
肺阿胶散
,
阿胶饮
,
九仙散
,
月华丸
)
,
阴虚燥咳
(
清燥救肺汤
)
。
3 .
此外用治虚秘
(
胶
蜜汤
,
阿胶枳壳丸
)
,血痢阴血被伤及阴虚小便不利等症
(
猪苓汤
)
。
【用量用法】
5
克。
1
次冲服
5
分。
【用药宜忌】
本品性质黏腻
,
有碍消化
,
故脾胃 虚弱不思饮食
,
或纳食不消
,
痰湿
呕吐及泄泻者均不宜服。
34.
鸡内金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
1.
运脾消食:消化不良;食积不化;小儿疳积症。
2.固精止遗:
遗尿;遗精等症
(
鸡月比
胵
散
)
。
【用量用法】
5
克。
35.
麦芽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
1.
消食和中:食积停 滞;消化不良。
2.
回乳:妇女断乳、乳房胀
痛。麦芽既能回乳
,
又 能通乳
,
回乳应大量用
,
通乳应小量生用。
【用量用法】
10
~
15
克。
36.
昆布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胃、肾经。
【功效应用】
1.
消痰软坚:用于瘰疬,瘿瘤。
2.
利水:用于脚气浮肿及水肿。
【用量用法】
10
~
15
克
37.
大枣
【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
1.
补中益气:< br>中气不足症
(
大枣粥
,
参枣丸
,
益脾饼
)< br>。
2.
养血安神:
血虚症,脏躁症
(
甘麦大枣汤
)< br>。
3.
缓和药性:与峻烈药同用,以缓和药性
(
葶苈
大枣泻肺 汤
,
十枣汤
)
。
【用量用法】
6
粒。
【用药宜忌】
本品味甘,壅助湿滞气
,
令人中满
,
能助湿生痰蕴热。
38.
罗汉果
【性味归经】
甘,凉。归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
1.
润肺止咳:肺热或肺燥咳嗽
,
百日咳。
39.
郁李仁
【性味归经】
辛、苦、甘、平。归脾,大、小肠经。
【功效应用】
1.润肠通便:主治津伤肠燥,大便不通,兼有气滞腹胀者更佳。
2.
利水消肿:可用于脚气浮 肿及水肿腹满者。
【用量用法】
5
~
12
克。
40.
金银花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清热解毒:
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
银翘散
)
;
暑热
(
清络饮< br>,
清营汤
)
;
外疡内痈
(
五味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
,
清肠饮
,
四妙勇安汤
)
;热毒泻痢。
【用量用法】
10
~
15
克。通常生用
,
解表轻用
,
解毒宜重用
,
银花炭用于治疗血
痢及便血。< br>
附:忍冬藤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大肠
经。
【功效应用】
均与金银花相似,尤多用于痈肿疮毒,又能祛风湿通经络,可用
于风湿热痹,以及皮肤风痒,但疏散风热 表邪的作用较弱。
【用量用法】
15
克。
41.
青果
【性
味】
性平,味甘、酸。
【用量用法】
清热,利咽,生津,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
毒。
【用量用法】
4.5
~
9
克。
42.
鱼腥草
【性味归经】
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应用】
1.
清热解毒
,排脓:肺痈
(
苇茎汤
)
;疮痈。
2.
利尿通淋:热淋小 便
涩痛。
【用量用法】
10
~
15
克。
43.
生姜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
1.
发汗解表:
外感风寒表症
(
桂枝汤)
。
2.
温中止呕:
胃寒呕吐症
(
小
半夏汤< br>)
。
温肺止咳:
风寒咳嗽痰多症
(
杏苏散
,
止嗽散
)
。
4.
解毒:
解鱼蟹及半夏、
南星毒。
【用量用法】
5
克。
【用药忌宜】
本品为辛 温发散之物
,
故对表虚自汗及阴虚内热
,
或热盛之症均应
忌用。
附:
1.
生姜皮
【性
味】
辛、凉
【功效应用】
和中利水
,
消肿。
附:
2.
乾姜
【性味归经】
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应用】
1.
温中:脾胃寒症
(
理中丸
,
驻 车丸
,
半夏乾姜散
)
。
2.
回阳:亡阳
症
(
四逆汤
,
乾姜附子汤
)
。
3.
温肺化饮:寒饮咳 喘
(
小青龙汤
)
。
4.
温经止血:虚
寒性出血。< br>5.
祛寒湿:寒湿下侵之肾著病
(
甘草乾姜茯苓白术汤
)
【用药忌宜】
阴虚内热
,
血热妄行者忌用。
【说
明】
生姜
,
乾姜
,
炮姜加工炮
製
不同
,
性味功效有所差异
,
生姜用鲜品,
味辛性温
,
长于发散外寒
,
又能止呕
,
多用 于风寒表症及呕吐之症
,
乾姜为母姜的
乾燥品
,
味辛性热
,
走散之力已减
,
温中之功为强
,
为治疗脾胃寒症之要药
,< br>并能回
武汉乙肝-接触性皮炎怎么治疗
武汉乙肝-接触性皮炎怎么治疗
武汉乙肝-接触性皮炎怎么治疗
武汉乙肝-接触性皮炎怎么治疗
武汉乙肝-接触性皮炎怎么治疗
武汉乙肝-接触性皮炎怎么治疗
武汉乙肝-接触性皮炎怎么治疗
武汉乙肝-接触性皮炎怎么治疗
本文更新与2021-02-06 02: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3502.html
-
上一篇:普通食品名单
下一篇: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