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早期糖尿病症状抑郁症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02 12:15

鹰钩鼻整形-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2021年2月2日发(作者:壮腰健肾丸)
抑郁症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郁病

【定义】

郁病 是以性情抑郁,多愁善虑,易怒欲哭,心疑恐惧及失眠,胸胁胀闷或痛,咽
中如有异物梗塞等表现为特征 的一类疾病。
由于七情所伤,
或素体虚弱致肝失疏
泄,脾失运化,心失所养,五脏气机 失和,渐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形成的。

【范围】

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
狂躁抑郁症、
更年期综合征、
反应性精神病及老年抑郁症
等,具有郁病临床表 现者,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五志过极,
七情内伤为郁病主要原因,
素体虚弱或性格内向肝气易结者为郁病发
生的体 质因素。忧思郁怒、精神紧张、过度思虑、悲哀愁忧等情志刺激,均可使
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心神受损 ,渐至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成郁病。

二、病机

1
.发病郁病起病 可急可缓。情志刺激突然而强烈,至肝气骤结,则起病较急;
情志所伤相对和缓,如忧愁思虑日久致郁, 则起病较缓。

2
.病位以肝、心、脾为主。

3
.病性初病多实,渐至虚实夹杂,久则以虚为主,虚中夹实。

4

病势始病以气机郁结为主;
进一步可兼见血瘀、
痰阻、
湿郁、
食滞 、
火郁等;
终可伤及脏腑,致气血阴阳虚弱,以肝心脾虚为常见。

5

病机转化

郁病初起常是以七情所伤致肝失条达,
疏泄 失司,
气郁气滞为主要
病机。肝体阴用阳,内寄相火,气郁
Et
久化热化火可 致肝经气机郁滞,火热内
郁或郁火上逆,
燔灼三焦,
火热伤阴耗血可致阴血亏虚或阴虚 火旺之候;
郁火迫
逆,血络受损,还可致热迫血行诸症;肝藏血,主疏泄,肝郁气滞,血行不畅 可
致血瘀证;女子以肝为先天,肝郁气滞血瘀,水津运行不畅,可兼见月经不调、
不孕,经前、 经期水肿等症;肝气郁滞,横逆克犯脾胃,或致脾胃升降失常,运
化失司之木旺克土证;肝郁化火,上逆 犯肺,致肺失肃降,木火刑金之木反侮金
证;思虑劳倦伤脾,肝郁伤及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受纳消磨水 谷乏力,食滞不
化可致食郁;水湿津液失于运化敷布则成湿郁;湿聚为痰,又致痰郁。痰、湿、
食困脾,重伤脾气,气虚不运,中焦气机失和失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又可致
肝失疏泄条达,出现所谓 土壅木郁,土虚木郁,木不疏土之证。脾胃运化失司,
气血生化乏源,
日久可致心脾两虚之证。
肝郁日久化火伤阴耗血,
脾生化气血功
能失健,阴血亏损可致营血不足,心神失养之郁 证;阴血虚少,肝体失柔可致肝
阴亏虚,肝用肝阳偏亢之证。



1
.癫狂

郁病中忧郁伤神一证,有精神恍惚、


悲忧善哭、喜怒无常等表现,即张仲景所谓之脏躁,应与癫狂相鉴别。二者在
年龄、
性别及病 发情况等方面均不相同。
癫狂多发于青壮年,
发病率与性别无明
显关系,病程迁延,病 证难愈,常不能自行缓解;脏躁多见于中年妇女,常因精
神刺激而呈间歇发作,不发作时如同常人。
2
.阴虚喉痹

郁病中气滞痰郁引起的梅核气一症,其表现是咽中如有 异物梗塞,
应与阴虚喉痹鉴别。阴虚喉痹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常因外感、吸烟等因素而发,
咽部 除有异物感外,
还有咽燥咽痒或咯出藕粉样痰块等症,
症状与情志无明显关
系;
梅核气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自觉咽中似有物梗塞,
但无咽痛、
吞咽困难等症,
情志因素既是病因又可影响自觉症状的增减。

3
.噎膈噎膈多发于老年男性,咽喉 梗阻常与进食关系密切,病情日甚,终可至
水米不入,与郁病不难鉴别。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病位辨别受病 脏腑之标本主次。郁病见精神抑郁,胸胁不舒,喜叹息者,
病位主要在肝;若兼愁思忧虑,不思饮食,神 疲乏力,则病位在脾;若症见心悸
胆怯,坐立不安,食少甘味,烦闷难眠,则病位在肝与心,以心为主。

2
.辨病性若症见胁痛胸闷善叹息,甚则嗳气,腹胀气攻者,病变以气滞为主;面色黧黑阴郁,胁部刺痛且固定不移,舌紫暗或有瘀斑者,属血瘀内阻;若症见
烦躁易怒,口干苦, 或目赤者,病性属火;若症见头昏沉思睡,胸闷痞塞,身重
懒言者,病性属痰湿。上述诸证均属实证。而 筋惕肉瞤、头晕目干、神疲健忘、
神形恍惚诸症,病性属阴血虚;若症见忧思多虑,气短懒言,食欲不振 ,少寐健
忘,或心悸胆怯等,则病性属气虚、血虚。

二、治疗原则

郁病病机主要为气机郁滞,
治疗当以疏通气机为主。
根据受病脏腑虚实,
或以祛实或以补虚,
或以调和升降气机等,
皆为疏通气机之法,
非疏肝解郁一法可总括。
注重精神心理疗法。用药勿过辛苦燥,以免伤阴耗气。


三、分证论治


.
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胸 闷,少腹或胁肋胀痛。脘痞
喛气。妇女月经不调,经前乳胀,腹痛。苔薄白,脉弦。柴胡疏肝散加减;柴 胡
6


醋陈皮
6


川芎
4.5


白芍
4.5


枳壳
4.5

(麸炒)

炙甘草
1.5
克香附
4.5


麦芽
3


1.
若胁肋疼痛较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力

2.
;若肝郁化火,口渴舌药,脉象弦数者,酌加山栀子、黄芩、川楝子等以清肝
泻火。

加减:

1.
在此方基础上酌情选加旋复花、郁金、青皮、佛手,绿萼梅等、以助解郁。

2.
噫嗳频多,加旋复花、代赭石、陈皮、半夏以平肝和胃降逆。

3.
胸胁刺 痛或板痛,舌暗或有紫斑瘀点,加延胡、川栋子、桃仁、归须、旋复
花、郁金、降香,赤芍、红花,制乳 没,以活血通络止痛。

4.
妇女经血瘀滞,经前乳胀腹痛;加当归、丹参、桃仁、 川芎、丹皮、红花、
延胡、益母草等,活血调经。


加减:

1.
胁肋胀痛较甚者,可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佛手;

2.
吞酸烧心较重者,可加吴茱萸、黄连;

3.
脘腹痞胀,肠鸣者,可加炒白术、茯苓;

4.
食滞腹胀者,可加神曲、山楂、炒麦芽等;

5.
女子月事不调,舌暗,脉弦涩者,可加当归、桃仁、红花;

6.
经前乳胀可加当归、橘叶。


临证参考肝郁证用药宜遵循《素问·脏器法时 论》“辛以散之,甘以缓之,酸以
收之”之法则,注意理气而不耗气,不耗伤肝之阴血。



肝气郁结,除本经自病或肝郁乘脾犯胃证外,临床尤需注意鉴别因郁致实或致虚,以及因实致郁、因虚致郁的不同。


对于肝郁致脾胃运化升降失常湿浊中阻 为主,复致肝郁之土壅木郁证,当以治
土壅为先。中焦气机调畅,肝气郁结自易解,常选解肝煎。对于肝 郁脾虚之木郁
土虚证,宜选疏肝健脾并用之逍遥散。


对于中焦虚弱或肝气 不足而致郁之土虚木郁,或木不疏土证,宜选用六君子加
吴茱萸、白芍、木香,或小柴胡汤治疗。


.
肝郁化火证:性情急躁易怒。头痛、目赤、头部烘热。呕恶吞酸、口苦。口< br>干、便结。胸闷、胁胀。舌红苔黄、脉锡弦数。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
3




3


白芍
3


白术
3


茯苓
3


炙甘草
1.5


煨姜
1

(包)



3
克、栀子
3


薄荷
1.5


1.
火郁较重,加丹皮
3
克、栀子
3


2.
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陈皮。

3.
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


郁证加减:

1.
泛酸嘈杂明显的,可加左金丸、瓦楞子、生牡蛎。

2.
肝火明显的,可酌配夏枯草、龙胆草、黄芩。

3.
旰火伤阴、口干明显的,加生地、麦冬。

4.
失眠,加枣仁,夜交藤、合欢皮。便秘,原方加大黄、或配用更衣丸。




变证

肝胆实热,精神不守,起卧不定,心神不安者,可改用胡连圆(胡 黄连、表羊角
屑、熊胆、蛇黄、青黛),清泄肝胆以安神。


用药注意:

因肝郁化火易伤气血,易损脏阴,故选用疏旰理气药时,要注意。忌刚用 柔,防
止香燥化火酌津,并可酌配柔肝、养肝之品。前者常选用柴胡、郁金、白蒺藜、
合欢花、
绿萼梅、
佛手片、
川楝子等。
后者如生地、
麦冬、
白芍、< br>乌梅、
枸杞子、
沙参等。


加减:

1.
若吞酸嘈杂,胃脘灼痛明显者,可加吴茱萸、黄连;

2.
热甚,口苦便秘者,可加龙胆草、生地、大黄;

3.
目赤、头痛者,加菊花、钩藤、天麻;

4.
咳逆、气急、咯血者,可加泻白散合黛蛤散。

临证参考肝郁化火常可犯胃致肝胃气火 内郁之胃脘灼痛急迫、心烦、吞酸嘈杂、
嗳气等症,临床宜选化肝煎合吴茱萸、黄连治疗。


关于气郁化火证,临床上包括肝郁化热、气火内郁与气郁化火、郁火上炎、燔
灼三焦 两个层次。
丹栀逍遥散为治肝郁化热的方剂。
至于气火内郁,
是以内郁为
主兼 有火热郁结之证,最易耗阴液正气,因其郁火不外泄,而闭郁于里,内耗津
液气血,故临床治疗特别要注 意在疏肝、清肝的同时,不忘养肝护阴,柴胡疏肝
散、化肝煎均可用于治疗气火内郁,其用药配伍之法正 所谓苦辛酸以泄其热。

郁火上炎,燔灼三焦,治疗常选火郁汤、龙胆泻肝汤、泻青丸、当归龙 荟丸等,
体现了以苦寒折之,兼配辛散、疏肝、养肝之法;同时须依据病情兼夹,必要时
配以清 金、泻心、补气及重镇之品治疗。

气火内郁,气郁化火治疗,常中病即止或十去七八,即以六 味地黄丸、滋水清肝
饮之类调治。


肝胆实热,精神不守,起卧不定,心神 不安者,可改用胡黄连圆(胡黄连、表
羊角屑、熊胆、蛇黄、青黛)。清泄肝胆以安神。


三.脾胃气郁证候
.
多思善虑,性情抑郁或烦躁易怒,少寐健忘,胸膈痞 闷,脘
腹胀痛,
嗳腐吞酸,
恶心呕吐,
饮食不消,
舌质红,
苔白腻或黄腻,
脉滑或濡滑。
常用方越鞠丸加减;香附
10

川芎
10
克苍术
10
克栀子
10
克神曲
10< br>克麦

15

(

)
麦牙
6



1.
湿郁,加茯苓
10
克、泽泻、白芷
10


2.
火郁,加青黛
10
克、黄芩、黄连。

3.
痰郁,加 星夏
10
克、瓜蒌
10
克、海浮石
10
克、半夏。

4.
血郁,加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赤芍。

5.
气郁,加木香
10
克、槟榔
10
克,枳壳,香附。

6.
食郁,加麦牙
10
克,山楂
10
克、砂仁。

7.
挟寒,加吴萸
10
克。



.
气结痰阻(梅核气):咽中不适,如有炙脔,咯之不出,咽之不出,咽之不
下。胸胁闷胀。苔白 腻,脉弦滑。半夏厚朴汤加减;半夏
24
克厚朴
9
克茯苓
12
克生姜
15
克干苏叶
6



1.
若气郁较甚者,酌加香附、郁金等以增强行气解郁之功;

2.
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止痛;

3.
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利咽;

4.
痰气郁结化热,心烦失眠者,酌加山栀子、黄芩、连翘以清热除烦。

加减:

1.
气郁为主,可酌配逍遥丸。

2.
痰郁甚者,可加海蛤壳、紫菀,贝母、陈皮。

变证


痰 、气,湿、热,血互郁,以越鞠丸制汤内服。若湿郁甚,加白术、茯苓。热
郁明显,加青黛、黄连、痰郁 甚加半夏、海浮石。食郁著,可加枳实,山楂。血
郁则加桃仁、肉桂。气郁甚者加木香、砂仁。


痰郁化热,用温胆汤加川贝、全瓜蒌。便秘者加礞石滚痰丸。


痰阻气滞,膈塞不下食,惊怖者,可用远志散(远志

生干地黄

枳壳

旋复


甘草

麦冬

半夏

赤茯苓)制汤内服

加减:

1.
胸胁胀满甚者,可加青皮、枳壳、瓜蒌皮;

2.
食滞腹胀重者,可加砂仁、神曲、麦芽;

3.
兼见呕恶、口苦、苔黄而腻 者,属痰郁化热,可于上方去厚朴、紫苏,加竹
茹、枳实、黄芩、贝母、瓜蒌壳化痰和胃清热;

4.
若见胸中窒闷,喘息不得卧,咳逆咳痰者,属肝郁上逆,肺失肃降,胸阳不
振, 可于上方加枇杷叶、杏仁、瓜萎皮、陈皮化痰理气,郁金、薤白宽胸散结,
振奋胸阳。


临证参考本证主症即《医宗金鉴》中所称之“梅核气”,临床亦可选用痰郁汤
治疗。 用药注意化痰而不伤正。气郁每多兼痰、湿、食郁并见,临证若气郁兼身
重、
脘闷痞胀、
食后腹胀、
苔腻等症,
可选用解肝煎、
湿郁汤、
食郁汤化裁治疗。



痰郁化热,
用温胆汤加川贝、
全瓜蒌;
半夏
6


陈皮
15


茯苓
4.5



甘草
3


竹茹
6


枳实
6


川贝
5


全瓜蒌
5


生姜
15


红枣
1



1.
若心中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

2.
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

3.
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痰热而且便秘者加礞石滚痰丸
(金礞石
6


酒大黄
16


酒黄芩
16




2


)。



痰郁气滞,膈塞不下食,惊怖者,可用远志散(远志

生干地黄

枳壳

旋复


甘草

麦冬

半夏

赤茯苓)制汤内服。



.
心 神失养证:心神不宁、精神恍惚悲伤欲哭、志意不定,数欠伸。心烦不得
卧,心悸、坐卧不安。舌淡苔薄 白,脉细弱。甘麦大枣汤加味;甘草
9
克小麦
24
克红枣
10



加减。

1.
一般在本方基础上再加枣仁、柏子仁、茯神、合欢花、龙齿、牡蛎,当归,
白芍等。

2.
心悸不寐,神疲纳呆,舌淡脉细,可酌合归脾汤。

3.
如心烦易怒,失眠怔仲的,再加珍珠母、磁石等重镇之品。

4.
若心气不足,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精神恍惚,坐卧不宁者,可用人参琥珀
丸人参

琥珀

茯苓

石菖蒲

远志

乳香

没药

酸枣仁

朱砂)。

5.
若心气不足,
忧郁伤神,
心血暗耗,
见神志不宁、
心 悸失眠、
舌淡脉细弱者,
可用安神定志丸。.


加减:

1.
心悸失眠、舌红少苔等心阴虚的症状较明显者,加百合、柏子仁、酸枣仁、
茯神 养心安神;

2.
挛搐者,加钩藤、珍珠母、生地、木瓜养阴血以熄风;

3.
大便干结属血少津亏者,加黑芝麻、生何首乌润燥通便;

4.
喘促气逆者,可五磨饮子理气降逆。


临证参考甘麦大枣汤运用时多加用何 首乌、芍药、紫石英等加强养阴安神、缓
急之功的药物,
且可根据病
(
)
人耐受情况,
甘草、
小麦均可用至
20-30g
左右。
此外,结合暗示、诱导疗法和针刺治疗,常能解除症状。



若心气不足,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精神恍惚,坐卧不宁者,可用人参琥珀丸
(人参

琥珀

茯苓

石菖蒲

远志

乳香

没药

酸枣仁

朱砂)。



若心气不足,忧郁伤神,心血暗耗,见神志不宁、心悸失眠、舌淡脉细弱者,< br>可用安神定志丸;
朱砂
0.5

(冲)

茯苓
6


茯神
6


人参
6

(焗服)

远志
3


龙齿
3



1.
如兼挟痰热,胸闷苔腻者,加栝蒌、竹茹等,以清热化痰;

2.
如惊悸、失眠较重,加琥珀、牡蛎、磁石等,增强重镇安神之力;

3.
如心中烦热,懊懊者,加山栀子、莲子心,增其清心降火降烦之功。

3.
服药口感好,病情好转,说明给您的药方是对症的。


.
心脾 两虚证:心悸胆怯、失眠健忘。面色不华,头晕。食欲不振、便溏神疲。
舌淡、
脉细弱。
归脾汤;
人参
3



白术
3



茯苓
3



炒酸枣仁
3




甘草
1



炙黄芪
3



远志
3



木香
1.5



当归
3



龙眼肉
3



生姜
3


红枣
3



1.
如果脾虚发热的加入山栀子
3


丹皮
3


2.
崩漏下血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3.
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加减;阴虚有火, 见舌红、口干、心烦,加生地,麦冬、黄连。气郁不伸,加合
欢花,广郁金。


变证


如见男子、妇人心气不足,志意不定,惊悸恐怖,悲戚忧愁,虚烦少 寐,盗汗
纳欠,
头目昏眩的,
可参考
《和剂局方》
妙香散意。
(茯苓、
茯神、
人参、
桔梗、
甘草、山药、远志、黄芪、辰砂、麝香、木香 )常服可补益气血,安神镇心。若
心肝阴血不足。虚烦失眠,惊悸不安者,可配真珠母丸
(真珠丸
)



如见男子、妇女心气不足,志意不定,惊悸恐怖 ,悲戚忧愁,虚烦少寐,盗汗
纳欠,头目昏眩的。可参考《和剂局方》妙香散:茯苓、茯神、人参、桔梗 、甘
草、山药、远志、黄芪、辰砂、麝香、木香。常服可补益气血,安神镇心。



若心肝阴血不足,虚烦失眠,惊悸不安者,可配真珠母丸;珍珠母
2.3




4.5


熟地
4.5


人参
3


炒酸枣仁
3


柏子仁
3


犀角
1.5




1.5


沉香
1.5


薄荷
2
克。若惊悸失眠较重者,宜加磁石、牡蛎、龙骨
之类,以增其重镇安神 之效。



.
阴虚火旺证:眩晕、心悸。心烦易怒、少寐。遗精 、腰痠、妇女月经不调。
舌红,
脉弦而数。
滋水清肝饮加减;
熟地黄
10


山药
10


山茱萸
10



丹皮
10


茯苓
10


泽泻
10


白芍
10


山栀子
10


酸枣仁
10


当归
10


柴胡
6


治疗慢性肾炎时,如见蛋白明显,可加玉米须、料仁根、芡实、鹿衔草等。


血尿明显者,加仙鹤草、茜草、大蓟、小蓟等。


高血压、头晕头痛明显,加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等。

加减:

1.
神浮少寐、心悸头晕者,加珍珠母、磁石、生铁落等镇摄。

2.
心烦失眠严重的,加服天王补心丹。

3.
口干舌红心烦,阴虚火旺甚者, 加黄连、知母,或加服朱砂安神丸。亦可参
合百合地黄汤意。

4.
腰酸遗精甚者,加龟版、金樱子、芡实、牡蛎、莲须、或加服金锁固精丸。

5.
月经不调者,加香附、益母草等。

6.
心肾不交,阴血虚少,虚火上扰, 症见虚烦不眠,心悸健忘,盗汗梦遗,口
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用黄连阿胶汤。心

7.
肾不足所致健忘失眠、
神志不宁、
夜卧多梦,
宜参用枕中丹< br>(龟板

龙骨




菖蒲)。

8.
心火亢盛,灼伤阴血而致心神不安、怔忡失眠、胸中烦热,舌红脉细数者,
可参 用琥珀养心丹
(琥珀

黄连

朱砂

生地

当归

牛黄

龙齿

远志

茯神

菖蒲

人参

酸枣仁

柏子仁猪心血)。



若见虚烦不眠,心悸健忘,盗汗梦遗,口 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用
黄连阿胶汤;
黄连
12


黄芩
3


白芍
6


鸡子黄
2

(包)

阿胶
9

(包)

1.
阴虚严重,津液耗伤甚者,加玄参、麦冬、生地、石斛等,增滋阴生津之效;

2.
心火旺,心中懊懊者,加山栀子、莲子心、竹叶心等,清泻心火;

3.
入眠后惊醒难入眠者,加龙齿、珍珠母等,以镇心安神;

4.
寐而不熟,心神失养者,加酸枣仁、夜交藤以养心安神;

5.
心悸不宁者,加茯神、柏子仁以养心定悸。



如心肾不足所致健忘失眠,神志不宁,夜卧多梦,宜参用枕中丹(龟板

龙骨

远志

菖蒲)。



心火亢盛,灼伤阴血而致 心神不安、怔忡失眠,胸中烦热,舌红脉细数者,可
参用琥珀养心丹(琥珀

黄连

朱砂

生地

当归

牛黄

龙齿

远志

茯神

菖蒲

人参

酸枣仁

柏子仁猪心血)。


八.
肝阴亏虚

证候

急躁易怒,
眩 晕耳鸣,
目干畏光,
视物模糊,
或头痛且胀,
面红目赤,或肢体麻木,筋惕肉 瞤,舌干红,脉弦细或数。常用方一贯煎加减;
北沙参
9


麦冬
9


当归
9


生地黄
18

45


枸杞子
9

18



楝子
4.5


1.
口苦燥者,加酒炒川连
1.5
克(粉焗服);

2.
大便秘结,加瓜蒌仁;

3.
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

4.
痰多,加川贝母;

5.
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

6.
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

7.
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

8.
腹痛,加白芍、甘草;

9.
脚弱,加牛膝、薏苡仁;

10.
不寐,加炒酸枣仁。

11.
若胁痛甚者,加合欢花、玫瑰花、白蒺藜等以舒肝调气;

12.
头目昏晕者,加女贞子、桑椹等以补益肝肾。

加减:

11.
若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症状明显者,可加钩藤、草决明、天麻等;

2.
若兼有急躁易怒、
口苦口干、
舌红苔黄等郁火之象者,
可用滋 水清肝饮治疗;

3.
若舌红而干,阴亏过甚者,加石斛;

4.
若有虚热或汗多者,加地骨皮;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


临证参考郁病之虚证,多因气滞日久而致,或素虚又加情志所伤所致,治疗宜

鹰钩鼻整形-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鹰钩鼻整形-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鹰钩鼻整形-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鹰钩鼻整形-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鹰钩鼻整形-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鹰钩鼻整形-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鹰钩鼻整形-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鹰钩鼻整形-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本文更新与2021-02-02 12: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2012.html

抑郁症的中医辨证和治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