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性器官按摩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01 03:54

过敏怎么办-良性肿瘤的症状

2021年2月1日发(作者:胃无力)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1
、诊断标准



1


中医部分

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为主症。

寒湿腰痛:腰痛重痛、酸麻,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痛连骶、臀、股、腘。

疼痛时
轻时重,天气寒冷阴雨则发作,舌苔白腻,脉沉。

劳损腰痛:多有

陈伤宿疾,劳累时
加剧,腰部强直酸痛,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腘

中常有络脉瘀血,苔脉多无
变化。



2


西医部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诊断标准
拟定:(1
)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

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

增加(如咳嗽、喷嚏
等)时疼痛加重。


4
)脊柱时有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

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
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

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

病程长者
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

可有膝、踝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
力减弱。


6

X
线摄片检查:可有脊

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
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

MR
检查提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
、治疗方法


1



2%
普鲁卡因(先皮试阴性)
2ml
、维生素
B120.5mg
醋酸泼尼

松龙
2ml


50mg
混合液穴位注射病变腰椎间盘双侧华佗夹脊穴。


2



病变腰椎间盘华佗夹脊穴(双)

、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

泉、
绝骨、太冲等,将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机(广州市海珠区国光电器

厂生产,专利
号:

87213113
)之输出线路、磁场强度为

3000
高斯、直径为

1.3cm
、厚约
0.5cm
的汝铁硼合金 永磁片,按同名极并置方法用胶布固定于

相应穴位上,调脉冲电频率

60-80

/
分钟,强度以病员耐受为度。


3



时以
QJ-B
型电脑牵引治疗仪(江苏省常州市钱璟康复器材有限

公司生
产)作卧位持续腰椎牵引,牵引力为

360-410
牛顿(

1kg=9.8
牛顿)。

以上(

1
)步骤仅于每一疗程首次治疗时应用,


2
)、


3
)步骤同时进

行,每次

30
分钟,每天

1
次,

6
次为

1
疗程。

1
疗程未愈者,休息

3-5
天再

行下

1
疗程。

3
疗程内统计疗效。


4




+TDP
双侧大肠俞或关元俞、肾俞、患侧环跳、秩边、委中、

阳陵
泉、绝骨、太冲等,

用连续波,

每天一次,

每次

30
分钟,

6
次为一疗程,

每疗
程间休息

2-3
天。



5
)针挑:取病变腰椎间盘华佗夹脊穴或背俞穴、患侧环跳、秩边、

委中、
阳陵泉、绝骨等。操作:穴位常规消毒,用

2%
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

射一直径约
1cm
的皮丘,然后持无菌针挑钳(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

固定,用右手抓紧巾
钳柄用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

60~100
次,持续操作

15

钟。每天针挑一次。视病情,

3~5
天为一疗程。



6
)中药封包治疗:以腰部膀胱经、督脉及下肢膀胱经、胆经经穴为

主,每
天一至两次,每次

20
分钟。

3
、难点:神经受损而出现肢体麻木、乏力。



4
、解决思路、措施:按照中医“萎症”的辨证思路,予加强健脾益气,

活血通
络等原则进行治疗。

5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标准

[1]
制定如下:临床治

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

70o
以上,能恢复原来工作;好转:腰腿痛

减轻,腰
部活动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眩晕(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

诊断标准

中医部分

a
、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暗红,
苔厚腻,脉弦滑。

b
、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

梦,肢体麻木,面红
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c
、气血亏虚:头晕目眩,

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
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西医部分



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

行性病
变。


2
)多发于

40
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

间看电视、录相
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

颈部板硬个肢麻木。



4

X
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

凿状突偏
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

钙化,斜位摄片可
见椎间孔变小。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a
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
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

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
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

进,椎体束征阳性。

X
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
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


o CT MRI
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
盘膨出压迫脊髓。

b


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

后伸时,
症状加重。
X
线片: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CT
检查可显示

左右磺突孔大小
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

完全梗阻。

c
、交感神经
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

流泪,头痛偏听偏头痛,头晕,枕
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

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
汗或少汗等。
X
线片见钩椎增生,

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
位。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

象。

2
、治疗


1
)治疗方法
a
、中频脉冲电治疗:在选定的穴位上置一约

3
X
5cm2
大小的
棉垫,在其上注射松花液或本院自配液(以

2
%
普鲁卡因、导入液、

654-2
林可霉素按
2


2


1


2
的比例配制)约
1ml
,用胶布把磁片固定于棉

垫上,磁片采用异名极
并置法,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仪,输出的脉冲直

流电流频率为

60~80

/
次,程
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每日一次,

每次

60
分钟,

10
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

2~3
天后进行下一个疗程。

b
、针刺,均用平

补平泻,留针
20
分钟或电针或艾灸,每天
一次,每次

30
分钟。
c
、针挑:

穴位常规消毒,用
2^
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射一直
径约

1cm
的皮丘,然后持

无菌针挑钳,(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
手抓紧巾钳柄用

6
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

60~100
次,持续
操作

15


钟。每天针挑一次。视病情,

3~5
天为一疗程。

d
、颈椎牵引,每天一
次。

每次

10~30
分钟。

e
、中药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约

20
分钟,以


肩部及上肢经穴为主。



2


分型治疗

a
、椎动脉型

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电



30
分钟。每日
一次。取穴:双风池、百会、太

冲,丰隆、足三里,如属

风寒型或阳虚型可加悬灸百


会,风池、天柱、百劳等。

中频脉冲电

治疗
+TDP< br>取穴:双风池、百劳、肩井、风
门。每日一次,每次
60
分钟。



挑。取穴:双风池、天柱、百劳、风门,每天

2
穴,每次

15
分钟。

中药封

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约

20
分钟。

b
、脊髓型

主穴:患病节

段旁开

1
寸,风门,均为双侧。

配穴:双肩、曲池、外关、合谷、

髀关、梁丘、血海、三阴交、三里、解溪

方法:

针灸(或

电针):主穴

+
配穴

4~6
穴,每日一次,每次

30
分钟。

中频脉冲

电治疗
+TDP
主穴
+
肩井,每日一次 ,每次
60
分钟。
c
、交感型



穴:双风池、天柱、肩井、颈

4/5
、颈

5/6
、颈

6/7
旁开

1
寸。

配穴:双

神门、内
关、三阴交,足三里、太溪。

方法:

针挑:每次取两个

主穴,每日一次,每次

15
分钟。

针刺(或电针):主穴

6

+

配穴

4
穴(根椐辩证),每日一次,每次

30
分钟。

3
、难点:反复头晕患者,容易合并有焦虑症。

4



决思路、措施:运用中医辩证论治,中药以疏肝解郁为主,应用

逍遥散加
减。针灸选用四花穴(膈俞、胆俞)

、肝俞、太冲等以疏肝开郁。

5



效评定标准



1
)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

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2
)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

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3
)未愈:症状无改善。

痹症(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

诊断标准

中医部分

a
、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

重感,颈
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搏弦紧。

b


气滞血瘀:颈肩
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西医部分



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

行性病
变。


2
)多发于

40
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

间看电视、录相
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

颈部板硬个肢麻木。



4

X
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

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

钙化,斜
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a
颈型:枕颈部
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
线片示:颈

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b
、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

时加重,受
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

减退,颈活动受限,
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

X
线片:椎体增生,钩

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
窄,椎间孔变小 。
CT
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

管变窄。

2
、治疗


1
)治疗方法

a
、中频脉冲电治疗:在选定的穴位上置一


3
X
5cm 2
大小的棉垫,在其上注射松花液或本院自配液(以
2
%
普鲁卡因、

导入液、
654-
2
林可霉素按
2


2


1


2
的比例配制)约
1ml
,
用胶布把磁片

固定于棉垫上,磁片
采用异名极并置法,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仪,输出

的脉冲直流电流频率为

60~80

/
次,程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一次,每



60
分钟,

10
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


2~3
天后进行下一个疗程。

b
、针

刺,均用平补平泻,留针

20
分钟或电针或艾灸,每天一次,每次

30
分钟。

c< br>、针
挑:穴位常规消毒,用
2%
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射一直径约

1cm
的皮

丘,然后持无
菌针挑钳,

(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手抓紧

巾钳柄用力均匀地进行


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

60~100
次,持续

操作

15
分钟。每天针挑一次。
视病情,

3~5
天为一疗程。

d
、颈椎牵引,每

天一次。每次

10~30
分钟。

e
、中
药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约

20
分钟,以颈肩部及上肢经穴为主。


2



型治疗

a
、颈型

取穴:



4


5
、颈

5


6
、颈

6


7
旁开

1
寸、肩井穴,均为
双侧。

方法:



频脉冲电治疗

+TDP
照射,每天一次。

针挑,每次

2
穴,每天一
次。

中药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约

20
分钟。

如风寒型加服桂枝加

葛根汤。气滞血瘀型加服血府逐瘀汤。

b
、神经根型

主穴:双风池、

天柱、百劳、
肩井。

配穴:患侧肩三针、曲池、外关、合谷、中

渚、天宗、风池。

方法:

针灸
+TDP
主穴
+
配穴中
2~ 4
穴,每天一次,

每次
20~3
分钟。

中频脉 冲电治疗
+TDP
主穴
+
配穴
2~4
穴,每天一次,每


60
分钟。

颈椎牵引:每日一次,

每次

10~30
分钟,重量以患者舒服为度。

中药
封包治疗:每天一至两次,每次约

20
分钟。

3
、疗效评定标准


1
)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

肢体功能
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2
)好转:原有各型症状

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3
)未愈:症状无改善。

腰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诊断

中医部分

腰背疼痛,或痛引两胁,转侧受限,舌脉多无改变。

西医部分

多见
于老年人,腰背部疼痛,少数疼痛可放射至胸胁、腹

部,呈束带感;胸腰椎

X
线提示
锥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提

示骨密度值与当地同性别的峰值骨密度相
比减少》

25
%
。排除内分泌疾病、

药物及肿瘤等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2






1


中频脉冲电治疗

+TDP
取穴:肾俞、关元俞、压缩椎体

上下之背俞穴,阿是穴。

操作方法:在穴位上置约
3cm
x
5cm
大小的棉垫
,
在面垫上用注射器喷洒已配好的药水(由

1%
普鲁卡因、

654-2
、林可霉素、

黑老虎
导入液
2
:
3
:
2
:
1
的比例混合而成,剂量随部位多寡而增减,每穴


2ml
),在面
垫上放置直径
1.3cm
、厚
0.5cm
、磁场强度为< br>3000Gs
的铷铁硼

合金用磁片,采用循
经异名极并置法,用胶布固定于相应穴位上,连接多功

能高效磁电治疗机(广州市海
珠区国光电器厂生产)

,输出的脉冲直流电频

率为
60~80

/
分钟 ,每天
1
次,每次
60
分钟,同时以
TDP
照射。

疗程:

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

1~2
天,共治疗

2
疗程。


2
)中药封包治疗:

以压缩椎体上下之背俞穴,阿是穴为主,每天一至两次,次

20
分钟。

3



点:病情反复。

4



决思路、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日常起居注意保护脊柱,

加强补
钙。

5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并且骨密度值

较前有所
提高,或生化指标

BGP PYD
改善。

有效:临床症状好转,骨密

度值较前持平或生
化指标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并且骨密度值继

续下降,或生化指标无改善。

主症评分标准:无腰背痛为

0
分。轻度:疼

痛较轻
,
偶尔出现,记

1
分。中度:时轻
时重,反复发作,但不影响生活与

工作,记

2
分。重度:疼痛较重,持续痛

,
已影响
正常生活、工作,记

3
分。

治疗前后比较:提高

2
分为显效,提高

1
分为有效,提


0
分为无效。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疗规范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或


药物等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

骨微结构

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
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很多,临床上以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肾脏
疾病、消化道疾病和

药物所致者多见。

一、常见病因

1
.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Cushing
综合征、性腺功能

减退
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垂体泌乳素瘤、

糖尿病

主要见于

1
型糖尿病




腺垂
体功能减退症等。

2
.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

肌炎、混
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3
.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4
.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吸收不
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

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蛋白质

-
热量营养不
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

治疗等。

5
.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和骨髓异

常增殖综
合症等。

6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

肌营养不
良症、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

7
.长期制动或太空旅行。

8
.器官移植术后。

9
.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
药、含铝

抗酸剂、甲状腺激素、
Gn RH-a
或透析液等。

二、临床表现

1
.症状视骨质疏松程度和原发疾病的性质而不同。

多数症状较为隐匿,

无诊
断特异性,往往被原发病的表现所掩盖,不少患者在进行

X
片检查时才

发现已经并发
骨质疏松症。部分病人诉腰背酸痛、乏力、肢体抽搐或活动困

难。病情严重者可以有
明显骨骼疼痛,轻微损伤即易发生脊柱、肋骨、髋部

或长骨骨折,

肋骨骨折在继发性
骨质疏松症中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更为常

见。

2
.主要体征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类似,可有身高缩短,严重者发生脊

柱后凸、
驼背或胸廓畸形。

3
.原发病的多种临床表现。

三、诊断要点

目前没有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方法,故临床上常常采用下列诊断指

标:骨密度
低下及(或)脆性骨折。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还需要具有明

确的引起骨质疏松症
的病因。

1
.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后果,故有过由明确疾病或药物引

起的脆性
骨折即可诊断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2
.骨矿盐密度测定: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3
.骨密度测定方法: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在分析结果时

应更注重

Z


4
?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 生组织

WHO
推荐的诊断标准。详见原发性骨

质疏
松症诊疗指南。

5

X
线平片: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故对骨质疏

松的早期
诊断帮助不大。

但对于发现有无骨折,

与骨肿瘤和关节病变相鉴别,

有较大价值。

6
.骨转换生化指标测定:目前尚无一项生化指标可作为骨质疏松的诊

断标准。
主要用于骨转换分型、

判断骨丢失速率、

监测病情、

评价药物疗效

常用的骨转换生
化指标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7
.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发病相关检查:如肝肾功能、自身免疫指标、

甲状腺功
能、甲状旁腺功能、性腺功能、肿瘤相关检查等。

中风(脑血管病变)

诊断

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起病形式、发病年龄、诱因、先兆症状等特点多


做出正确的诊断。






本病具有神志障碍、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

特定
的临床表现。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

舌质多黯,有
痰点、瘀斑,脉多弦或弦滑。若脉洪大、促疾、沉迟,多是病

情危重之候。






起病急剧,病情复杂。后世医家称中风之病,如矢石之中人,骤然


至。临床上既有暴怒之后内风旋动、倾刻昏仆、骤然起病者,也有猝然眩

晕、麻木,
数小时后迅速发生半身不遂,伴见口眼歪斜,病情逐步加重者,

此虽起病急但有渐进
的发展过程。还有卒发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症,历时

短暂而一日三、五次复发者,
此种起病速而好转亦速,但不及时治疗,终将

中而不复。




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以上,老年尤多。如元?王履指出:

“凡人年逾

四旬气衰之际,

,,
多有此疾。”据近

20
年来的文献资料表明,中风的发病年

龄有提
早的趋向,

30

40
岁发病的也不少,甚至有更年轻者,但仍以

60


70
岁年龄组发
病率最高,占发病人数的

60%
以上






本病未发之前,多有先兆症状。

《中风斟拴》说:其人中虚已久,

则必
有先机,为之睽兆。

”眩晕和肢体一侧麻木,为常见之发病先兆。

二、

辨证论治要点

1
.辨病位浅深和病情轻重:

中风急性期分中经络与中脏腑。

《金匮要略》

说:“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

邪入于
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中络是以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为主症,其

麻木多偏于一侧
手足,此邪中络,病情轻。中经是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偏身麻木、言语蹇涩为主
症,无昏仆,比中络为重,但皆由病邪窜扰经络而

成,故可统称中经络。中腑是以半
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蹇涩

而神志不清为主症,但其神志障碍较轻,一
般属思睡或嗜睡。中脏是以卒暴

昏仆而半身不遂者,其神志障碍重,甚至完全昏损无
知;或以九窍闭塞,如

视一为二、视长为短,目不能视、言语蹇涩、吞咽困难、尿闭
便秘等,此邪

中深、病情重。因两者皆有神志障碍,故统称中脏腑。从病期来看,中
经络

与中脏腑均届急性期的见证。若病廷半年以上则属后遗症。以中经络、中脏

腑、
后遗症的证侯分类,进行动态观察可辨别病情的浅深轻重。如起病时嗜

睡而半身不
遂,治后神志转为清醒,是先中腑后转为中经,病情转轻,顶后

亦好;倘若神志障碍
和半身不遂加重,渐至昏迷,是先中腑而转为中脏证,

病情逆转,多预后不良。

2
.辨闭证与脱证:中脏腑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

身不遂
等,但有闭证和脱证的区别。闭证是邪闭于内,症见牙关紧闭,口噤

不开,两手握
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多属实证,急宜祛邪。脱证是阳脱

于外,症见目合口张,

鼻鼾息微,

手撤遗尿,这是五脏之气衰弱欲绝的表现,

多属虚证,急宜扶正。闭证和
脱证均为危急重证,治法不可混同,因此临床

上必须分辨清楚。在闭证中,又有阳闭
与阴闭之分。阳闭是闭证兼有热象,

为痰热闭郁清窍,症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燥
扰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

滑而数。阴闭是闭证兼有寒象。湿痰闭阻清窍,证见面白
唇青,静卧不烦,

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缓。阳闭与阴闭的辨
别,以舌

诊、脉诊为主要依据,阳闭苔黄脓,舌质偏红;阴闭苔白腻,舌质偏谈。阳

闭脉数而弦滑,且偏瘫侧脉大有力;阴闭脉缓而沉滑。阳闭和阴闭可相互转

化,可依


据舌象、脉象结合症状的变化来判定。

3
.辨病势的顺逆:先中脏腑,如神志渐渐转清,半身不遂未再加重或

有恢复
者,病由中脏腑向中经络转化,病势为顺,预后多好。若属中脏腑的

重证,如神昏偏
瘫症状在急性期,仍属顺境。如见呃逆频频,或突然神昏,

四肢油搐不已,或背腹骤
然灼热而四肢发凉及至手足厥逆,或见戴阳证及呕

血证,均属病势逆转。呃逆频频,

是痰热郁闭,

渐耗元气,胃气衰败的表现。

突然神昏、四肢抽搐不已,是由内风鸱
张,气血逆乱而成。背腹骤然灼热而

四肢发凉,手足厥逆,或见戴阳之证,皆由阴阳
离绝所致,病入险境。至于

合并呕血、便血者,是邪热猖獗,迫伤血络而成,亡血之
后气随血脱,多难

挽救。

三、治疗

[
治疗原则

]
中风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急性期虽有本虚之证,但以风阳、


热、腑实、血瘀等“标实”之侯为主;又因风夹浊邪蒙蔽心窍,壅塞清阳之

府,故
“上盛”症状也较明显。按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治用平肝熄风、化痰

通腑、活血通
络、清热涤痰诸法。此时邪气盛,证偏实,故治无缓法,速主

其病即安,但泻热通腑
勿使通泻过度,以防伤正。恢复期以后,多属本虚标

实而侧重在“本虚” ,其虚可见
气虚与阴虚,但以气虚为多见。按缓则治其

本的原则,应以扶正为主。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之症俱在,乃瘀血、湿痰

阻络而成,故治宜标本兼顾,益气活血、育阴通
络、滋阴潜阳、健脾化痰均

是常用之法。

[
治法方药

]

1
、中药治疗

中经络

[
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
治法:祛

风通络.

方药:可选大秦艽汤加减。

[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
治法:

滋养肝肾,平熄
内风。

方药:可选《衷中参西录》镇肝熄风汤加减。

[


热腑实,风痰上扰

]
治法:
化痰通腑。

方剂:方选《验方》星萎承气

汤加减。

中脏腑

[
闭证

]
阳闭

治法:辛凉
开窍,清肝

熄风。

方药:常选局方至宝丹一粒灌服或鼻饲以开窍;

并用《医醇义》

羚羊角汤加减,以清肝熄风,滋阴潜阳。

阴闭

治法:辛温开窍,

除痰熄风。

方药:
常选《局方》苏合香一丸灌服或鼻饲以开窍,并用《济

生方》涤痰汤

加减。

[
脱证

]

治法:回阳固脱。

方药:可选用《世

医得效方》参附汤。

后遗症

[
半身不遂

]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常选《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加减。

[
言语不利

]
治法:

祛风除痰开窍.


药:常选《医学心捂》解语丹加减。

2
、针灸疗法

(1)

中频脉冲电治疗

用磁场强度为

3000
高斯、直径为

1.3
厘米、厚



0.5
厘米的钕铁硼合金永磁片;

选用广州市国光电器厂生产的袖珍式多功

能磁电治疗机,选择频率为

60-80

/
分的
电脉冲波。

处方:在头部

取运动区和
/
或头颅
CT

MRI
显示病灶相应的头皮投射区,在颈项取双侧天

柱、肩中
俞、百劳、风门,采用异名极并置法贴敷磁片;在患肢按当时所处


BRUNNSTRO
脑卒中后功能演变的阶段来选取经脉穴位:阶段

I

U
取阴、

阳经穴并重,如上肢取
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天府、侠白、曲泽、郄

门等穴,下肢取梁丘、足三里、
三阴交、血海、阴陵泉等穴。阶段川、

IV

以取阳经经脉穴位如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等,下肢取足三里、

梁丘、阳
陵泉等穴。阶段

V


VI
以取阴经穴位为主,辅以阳经穴位,如上肢

取天府、外关、
手三里等穴,下肢取血海、阴陵泉、照海、三阴交、足三里、

梁丘等穴。每次上下肢
各取

6
个穴位,采用异名极并置法循经贴敷磁片后接

电脉冲波,通电

60
分钟,每日


一次,二周为一疗程。

(2)

针剌疗法

[
半身不遂
]
:
调和经脉、疏通气血

处方:①大

肠、胃经腧穴为主,辅以膀胱、胆经穴
位。初病时,仅刺患侧,病程日久后,

可先刺健侧,后再刺灸患侧。取穴:上肢:肩
髃、曲池、外关、合谷,可轮

换取肩髃、肩贞、臂蠕、阳池等穴。下肢取环跳、阳陵
泉、足三里、昆仑,

可轮换取风市、绝骨、腰阳关等穴;

②十二井穴点剌放血



[
中风不


]
:祛风豁痰,宣通窍络。

处方:金津、玉液放血,针内关、通里、廉

泉、三阴交等。

[
中风闭证

]
:开关通窍,泄热祛痰。

处方:用

毫针强刺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先用三棱针点刺手十二井穴出血再刺人中、

太冲、丰
隆。若手足拘孪或抽搐可酌加曲池、阳陵泉穴。

[
中风脱证
]
:益

气固脱、回阳救逆。

处方:大柱艾灸,如汗出、肢温,脉起者,再用毫针,

但刺激要轻。取穴:灸关元、
神阔,刺气海、关元、足三里。如见内闭外脱

之证,可先取人中强刺,再针足三里、
气海以调其气



(3)

头皮针、耳针治疗

头皮针取穴可取《素问?刺热论篇》五十九

刺的头部穴
位,中行有上星、额会、前顶、百会、后顶;次两傍有五处、承

光、通天、络却、玉
枕,又次两傍有

13
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

空。每次取

7-9
个穴位,交替使
用,宜浅刺留针,留针

15

30
分钟即可。

治疗中风先兆症状,可针刺或艾灸风市、
足三里等穴,有预防的功效。

(4)


功能锻炼:

目的:脑卒中康复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
和矫

治各类功能障碍,提高和加强躯体控制机能,改善和增进日常生活能力。

开始时
间:脑梗塞患者第二天即可做肢体被动运动,脑出血患者则需在病情

稳定后进行。


常训练: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家庭人员协助下进行日常训练,

以加速康复进程。

(1)

脸动作:开始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

步用患手或健手协助患手。

(2)

衣动作:衣服宜宽大柔软,式样简单。穿

衣服时先穿瘫痪侧,然后穿健侧,脱衣服时
先脱健侧,然后再脱患侧,穿裤

子动作的顺序同穿衣服一样。


3


洗澡动作;最初需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

均可,
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逐渐增加次数,

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


4


饮食
动作:发病早期实行喂食,以后逐步试行自食,康复期亦以半流质

为宜,逐步过渡到
正常饮食。吞咽困难者要用鼻饲,以后可带着鼻饲管训练

从口进食,仍以流质或糊状
饮食,待进食后无呛咳或返流时,才能去掉鼻饲

管。


5


排便训练:需视患者排便
机能障碍情况,有便秘、尿潴留或二便失

禁者,需给予有关对症处理,一般患者早期
在床上排便,由他人协助或训练

有关动作后由患者自理。


6


家务劳动:患者在部
分生活自理基础上,可从

事若干简单家务训练,如在室内参加叠被、洗碗、开关窗户
等活动锻炼,在

室外参加晒被、种花等活动锻炼。


7
)肢体锻炼


有自主运动能力

的肢体活动:利用生理协调运动,姿式反射等无条件反射达到运动的目的。

1

手指的
伸展活动:将全无活动能力的上肢高举过头,此时,即出现手指自

然伸展。

2

手指
的屈曲活动:让病人健侧的手指用力握拳,就可以诱发患者

患肢手指的屈曲活动,同
时,对侧的下肢有伸展运动。

3


上肢屈肌的共同运

动:刺激上肢屈肌产生收缩时,
表现有前臂外旋,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旋

和外展,肩胛骨上举和向后等运动。

4


下肢屈肌的共同运动:刺激下肢屈肌

产生运动时,表现有足趾背屈、踝关节背屈内
翻,膝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等共同运动。

5


上肢伸肌的共同运动:刺激上肢伸肌
收缩时,表现有前臂内

旋,肘关节伸展,肩关节内收、内旋和肩胛向前等共同运动。

6


下肢伸肌的

共同运动:刺激下肢伸肌收缩时,

表现有足趾跖屈,

拇趾背屈,




关节跖屈、

内翻,膝关节伸直,髓关节伸展、内收、内旋。

7

上下肢联合动作:①
头转

向上下肢伸展的一侧时,可引起另一侧上下肢产生屈曲运动



非对称性紧张


颈反射的作用

;②头颈向前屈曲时,促 使上肢屈曲和下肢伸展运动


对称

性紧张
性颈反射的作 用

;③头颈向后伸展时,促使上肢伸展和下肢屈曲运



对称性紧张
性颈反射的作用

:④上半身向右侧转体时,促使有上肢屈曲

和左下肢伸直

紧张性
腰反射的作用

;⑤上半身向左转体 时,促使左上肢屈

曲和左下肢伸直


紧张性腰
反射的作用




有部分主动运动能力的患肢

的活动:
1

上肢运动法:① 上肢运动:病人站立,肩肘部向前伸直,然后

再做前后伸
展运动,

上肢伸展做肩关节旋转运动,

以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手指爬墙法:两足分开,面对墙壁用手扶墙,手指徐徐向上爬,使上肢举

高到最大限度,然后再归回原处,重复进行;③手握核桃法:一手握两个核

桃,手指
活动,使核桃位置改变,或拇指与其余

4
指来回相对,锻炼手指的

灵巧性;④高举摸
头法:患肢肘关节呈屈曲位,先摸同侧头顶,再摸对

14
侧头顶;⑤滑车举臂法;在墙
的高处吊一滑轮,绳子从滑轮上穿过,两手各

握住绳子一端,来回拉动;⑥抓空法:


5
指用力张开,再用力握拳,重复

多次;⑦做腕关节、指掌关节各个方向的 运动。
2

下肢活动:①直腿抬高法:

下肢伸直患肢徐徐抬高,然后再放下,再抬高;②伸膝
屈膝法:取仰卧位,

患肢做伸屈活动;③上下楼梯法:患者上下楼梯走动,能增加体
力,促进下

肢的恢复;

④足底滚木法:

患者坐在椅子上,

足踏圆形木棍上,

做前
后滚动,

锻炼膝关节活动;⑤做髋、膝、踝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

不宜进行康

复锻炼的情况:①安静时脉搏在
120

/
min
以上;②舒张压在
16kPa
以上
;


收缩压在
26
.
6kPa
以上;④有心绞痛者;⑤发生心肌梗死

1
个月以内;

⑥有明
显充血性心力衰竭者;⑦有心房纤颤以外的明显的心律不齐者;⑧锻

炼前即有心悸、
气短者。


5
)按摩推拿法:

适用于中风急性期或恢复期的半身不遂,尤其是

半身不遂的重证。其手法:推、捏、按、捻、搓、拿、擦。取穴有十二井穴、

风池、
肩井、天宗、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委中、承

山。部位:颜面
部、背部及四肢,以患侧为重点。

推法:护理人员用手掌

大、小鱼际肌,在病人四肢做向心性推,能促进静脉回流;相反方向推,能

促进血液
循环。

捏抓法:护理人员在患肢肌肉丰满处用

5
指捏抓肌肉。

剁法:将
5
指并拢伸直,用手的尺侧对准患肢,用手腕的力量,两手在患肢

上下地
剁。

揉法:护理人员用鱼际肌,稍加压力在患肢上,顺时针做

小圆运动,并随时移动位置。

滚法:用手掌的的尺侧对准患肢,稍加压力
,
利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摇摆,摇摆

1
次,向前推进
1
次。

四、

难点及解决思路、措施:
1
、肩手综合征。

解决思路、措施:早

期预防,加强康复锻炼宣教工作,如姿势摆放、使用肩手吊带保护患肩等;

疼痛的处
理,予局部穴位贴药,中药封包治疗等。

2
、患侧肢体肌张力增

高。

解决思路、措施:针刺后强捻转或用电针选密波,半小时后取针,继

之患肢行功
能锻炼。

五、

疗效评定: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

标准)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

好转:症状及体征好

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能独立生活。

末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口僻(面瘫)

中医部分

本病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又称“口

i.
、“卒


过敏怎么办-良性肿瘤的症状


过敏怎么办-良性肿瘤的症状


过敏怎么办-良性肿瘤的症状


过敏怎么办-良性肿瘤的症状


过敏怎么办-良性肿瘤的症状


过敏怎么办-良性肿瘤的症状


过敏怎么办-良性肿瘤的症状


过敏怎么办-良性肿瘤的症状



本文更新与2021-02-01 03: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9662.html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