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仁-全国骨科专家排名
骨科前十位病种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病史采集
】
1
.发病时间,是否有外伤史或慢性积累性受伤史。
2
.腰腿痛的位臵、性质、持续时间、与运动的关系。
3
.每次发作的诱因,既往的治疗情况。
4
.是否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
体格检查
】
1
.腰椎侧凸。
2
.腰部活动受限。
3
.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4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5
.感觉异常:腰
5
神经根受累者,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
触觉减退;
骶
1
神经根受 累者,
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
触觉减退。
6
.肌力下降:腰
5
神经根受累者,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
1
神
经根受累者趾及足跖屈力减弱 。
7
.反射异常:骶
1
神经根受压,踝反射减弱或消失;马尾神经
受压,肛门反射减弱。
【
辅助检查
】
1
摄X光片、
CT
、
MRI
、X 线造影,B型超声,电生理检查等。
2
手术的病人行三大常规、血型
RH
血型、凝血四项、生化全系
心电图、
B
超、有必要时行风湿三项或者有高血压 心脏病史行心
脏彩超和心肌酶谱检查。
3
术后
3
天内常规 复查手术部位
x
片,住院期间每周复查
1
次。
【
诊断及分型
】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
常见分型:
1
.膨隆型。
2
.突出型。
3
.脱垂游离型。
4
.
Schmorl
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
鉴别诊断
】
1.
与腰痛为主要表现疾病的鉴别
(
1
)
腰椎结核,腰椎肿瘤,常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利用影像学
检查可协助诊断。
(
2
)
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
3
)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以第3腰椎横突尖压痛为典型表现,
局部封闭效果好。
(
4
)
椎弓根峡部不连。
(
5
)
脊椎滑脱:
从X线侧位片上可了解椎体的滑脱情况 并据此
计算其程度。
注意近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椎滑脱。
2.
与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的鉴别
(
1
)
神经根及马尾肿瘤,依据影像学予以鉴别。
(
2
)
椎管狭窄症:主要临床特点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下腰< br>痛、马尾神经或腰神经根受压表现,需仔细研判X线片、造影、
CT
、
MRI< br>、才可作出鉴别。约
30
~
40
%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同时
合 并椎管狭窄症。
3.
与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鉴别
(
1
)
梨状肌综合征:
以臀部和下肢痛为主要表现,髋关节外展、
外旋位抗阻力时可诱发症状。
(
2
)
盆腔疾病:如肿瘤、炎症等。
【
治疗原则
】
绝大多数的病人经非手术疗法可缓解症状,经严格非手术疗法,
或有马 尾神经受压表现的病人可行髓核摘除术。
1.
非手术治疗
(
1
)
卧床休息:必须坚持3周以上,之后带腰围起床作适度的
活动。
(
2
)
持续牵引。
(
3
)
理疗。
(
4
)
可选择使用改善神经血液循环药物
1
种及 抗无菌性炎症类
药(如鹿瓜多肽)
1
种治疗。
2.
手术治疗
(
1
)
目的:解除压迫。
(
2
)
原则:有限术野,充分减压,维持稳定。
常见术式:
1
)
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术。
2
)
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
(
3
)围手术期:麻醉前
1
小时用一次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
孢二代抗生素其中 一种
(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
;
头孢呋辛
;
头孢
曲松等)。
(
4
)术后预防性应用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
中 一种
3
至
5
天(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
;
头孢呋辛
;
头孢曲松
等)。术后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术后
3
天内常规复查手术部< br>位
x
片,住院期间每周复查
1
次。术后
3
天复查血常 规,各项检
查如有异常随时复查。
(
5
)一旦手术部位出现感染迹 象,如术后持续发热,伤口疼痛、
肿胀,白细胞增高,可考虑应用抗生素,作为治疗感染,应选用
广谱,高效及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而且要
有足够的剂量,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 应给与全身支持疗法,当
发现切口有脓性液时,
应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采用切开引流或闭合
冲洗的方法,将脓性液排除。
(7)
如老年患者或特殊情况可选择使用抗凝、
改善微循环制剂
1
种。
(8)
如果估计病人有骨生长迟缓或特殊部位骨折可况选择使用
促骨生长药
1
种。
(9)
中成药口服接骨七厘片、
龙血竭胶囊或盘龙七片、
无痛下功
能锻炼,物理治疗。
(
10
)脊髓神经损伤可早 期(
8
小时内)应用甲强龙冲击疗法,
术前、术后可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神经
JM1
等)。
【
疗效及出院标准
】
1.
非手术疗法常在门诊进行,临床症状消失并稳定一定时期则
为临床治愈。
2.
手术治疗:
病人术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
神经功能逐渐恢复,
无近期并发症则为临床治愈,拆线后可出院,门诊随访。
骨性关节炎
【
病史采集
】
1.
多发生于老年以后,以负重关节多见,可继发于创伤、畸形、
关节不稳等。
2.
多数有典型的静止痛,在休息或清晨感到关节疼痛。
3.
呈慢性进行性病程。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常表现为
开始活动时明显,活动后减轻,活动过多又加 重。严重者出现肿
胀、关节积液和畸形,部分出现关节游离体。关节活动时常有粗
糙的摩擦感和 响声。
【
体格检查
】
关节疼痛 、僵硬、活动受限、常表现为开始活动时明显,活动后
减轻,活动过多又加重。严重者出现肿胀、关节积 液和畸形,部
分出现关节游离体。关节活动时常有粗糙的摩擦感和响声。
【
辅助检查
】
1.
拍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
软骨下骨质观察呈囊性变,
边缘
部常呈唇样增生,部分可见关节内游离体。
2.
入院行三大常规、血型
RH
血型、风湿四项、凝血四项、生化
全系、心电图、
B
超等,拟手术的病人有必要时行输血前三项检
查,有高血压、心脏病 史者行心脏彩超和心肌酶谱检查等。
3
.
术后
3
天内常规 复查手术部位
x
片,
住院期间每周复查
1
次。
【
诊断标准
】
根据病史、
临床表现及体征,
并结合X线征像,
一般可明确诊断。
【
治疗原则
】
目前尚无根治疗法,治疗着 眼于减缓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增加
关节稳定性及延缓病变的发展。
1.
非手术疗法:
(
1
)
应用抗炎止痛药以镇痛;
重者可定期适量关节内注射透明
质酸钠药物。
(
2
)
适当的休息,保护受累关节,勿使过度负重。
(
3
)
物理治疗,可用红外线灯照射,热敷及按摩。
(
4
)
可选择使用改善关节内血液循环药物
1
种 及抗无菌性炎症
类药(如鹿瓜多肽)
1
种治疗。
2.
手术疗法:
(
1
)
骨赘阻碍关节活动或关节内游离体影响功能者行关节清理
术。
【
疗效及出院标准
】
1.
好转:病情基本稳定,关节 疼痛缓解,X线片显示关节及关
节软骨下骨质无进行性破坏,关节活动部分受限或不受限。
2.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3.
凡达到好转标准者可出院。
股骨颈骨折
【
病史采集
】
1. 24
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骨折的 时间、致伤因素、外伤机制、有无合并
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 br>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
【
检
查
】
1.
患者到院后必须尽快完成体格检查
(
按照望、 触、动、量四个
程序进行
)
。
2.
辅助检查:
(
1
)一定及时摄伤肢
X
线片检查,必要时根据患者年龄于
2
周
内复查。
(
2
)有条件者可行
CT
检查。
(
3< br>)入院行三大常规、血型
RH
血型、凝血四项、心电图、
B
超
等,拟手术的病人有必要时生化全系、行风湿三项、输血前三项
检查,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者行心脏彩超 和心肌酶谱检查等。
3
.术后
3
天内常规复查手术部位
x
片,住院期间每周复查
1
次
【
诊
断
】
1.
有外伤史。
2.
患肢不能负重,髋部疼痛、髋关节活动障碍。
3.
肢体短缩、内收及外旋 畸形,股三角区有压痛,大粗隆处有
扣击痛,
Bryant
三角底边短缩。
4. X
线片及
CT
片提示骨折征象、断端移位方向及程度,
?有无
合并髋臼骨折及髋关节脱位。
【
治疗原则
】
1.
骨折的治疗:
(
1
)
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依据骨折部位考虑其治疗方
法。
1
)无 移位的基底骨折:牵引加“丁”字鞋制动
8
~
12
周后练习
扶双拐下 地活动,或选闭合穿钉内定固术。
2
)有移位的基底骨折及中段骨折:空心钉内固定。
3
)
头下型或经颈型
Pauwel
氏角大而有移位的骨折:
根据年龄选
用空心钉内 固定,
并可加行带血管或肌蒂的骨瓣植骨术,
年龄大
于
65
岁或行人 工关节臵换术。
4
)儿童骨折:无移位者可用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或牵引治疗;< br>有移位者可用多针类内固定。
2.
辅助性治疗:
(
1
)
防止休克:补充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止痛。
(
2
)
防止感染: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
(
3
)
物理治疗。
(
4
)
功能锻炼。
3
.围手术期:麻 醉前
1
小时用一次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
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
(如头孢拉 啶或头孢唑啉
;
头孢呋辛
;
头孢曲
松等)。
4< br>.术后预防性应用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
一种
3
至
5
天
(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
;
头孢呋辛
;
头孢曲松等)< br>。
术后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
术后
3
天内常规复查手术部位
x
片,
住院期间每周复查
1
次。
术后
3
天复查血常 规,
各项检查如有异
常随时复查。
5.
一旦手术部位出现感染迹 象,如术后持续发热,伤口疼痛、
肿胀,白细胞增高,可考虑应用抗生素,作为治疗感染,应选用
广谱,高效及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而且要
有足够的剂量,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 应给与全身支持疗法,当
发现切口有脓性液时,
应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采用切开引流或闭合
冲洗的方法,将脓性液排除。
(
1
)如老年患者或特殊情况可选择使用抗 凝、改善微循环制
剂
1
种。关节臵换术后常规抗凝治疗
7-10
天。
(
2
)
如果估计病人有骨生长迟缓或特殊部位骨折可况 选择使
用促骨生长药
1
种。
(
3
)中成药口服接 骨七厘片、龙血竭胶囊或盘龙七片、无痛
下功能锻炼,物理治疗。
【
疗效标准
】
1.
治愈:骨折愈合、股骨头无缺血坏死,患肢功能基本正常。
2.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
【
出院标准
】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
胫腓骨干骨折
【
病史采集
】
1. 24
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
外处理情况。
【
检
查
】
1.
检查足趾背伸活动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排除神经、血管损
伤的可能。
2.
若小腿肿胀明显,应同时注意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可
能。
3. 摄小腿正侧位
X
线片。必要时行
CT
、
MRI
检查。< br>
4.
入院行三大常规、血型
RH
血型、凝血四项、生化全系、心电
图、
B
超等,拟手术的病人有必要时行风湿四项、输血前三项检
查,有高血压 、心脏病史者行心脏彩超和心肌酶谱检查等。
【
诊
断
】
1.
有外伤史,伤腿肿痛、活动受限。
2.
具有骨折的专有体征,
对 小腿上段的骨折,
应详细检查血管、
神经情况。
3.
清晰的小腿正侧位
X
线片,可显示骨折情况。
【
治疗原则
】
1.
无移位或经整复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行长腿石膏或小夹
板外固定。
2.
斜型、
螺旋型或粉碎型等不稳定性骨折,
根据骨折不同类型,
选取骨牵引、石 膏或夹板、手术内固定(选用交锁钉、钢板)或
外支架等方法,或联合使用。
3.围手术期:麻醉前
1
小时用一次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
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
(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
;
头孢呋辛
;
头孢曲
松等)。
4
.术后预防性应用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
一种
3
至
5
天
(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
;
头孢呋辛
;头孢曲松等)
。
术后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
术后
3
天内常规复 查手术部位
x
片,
住院期间每周复查
1
次。
术后
3
天复查血常规,
各项检查如有异
常随时复查。
5.
一旦 手术部位出现感染迹象,如术后持续发热,伤口疼痛、
肿胀,白细胞增高,可考虑应用抗生素,作为治疗 感染,应选用
广谱,高效及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而且要
有足够的剂量,在 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给与全身支持疗法,当
发现切口有脓性液时,
应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采用切 开引流或闭合
冲洗的方法,将脓性液排除。
6 .
如老年患者或特殊情况可选择使用抗凝、改善微循环制剂
1
种。
7 .
如果估计病人有骨生长迟缓或特殊部位骨折可况选择使用促
骨生长药
1
种。
8.
中成药口服接骨七厘片、
龙血竭胶囊或盘龙七片、
无痛下功能
锻炼,物理治疗。
9.
如属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应根据伤情及骨折 部位污染情况,
清
创后选用骨牵引或即时内固定或外支架固定。
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防止感染十分重要。应在急诊输液时即输入足量广谱抗生
素,行清创术时仍持续静滴。此外,在 手术前,清创后,及第一
次换药拔引流条时,
均应常规做一次细菌培养及药敏。
治疗开 放
性骨折首选先锋素类,
一期缝合无感染迹象的可在术后
3
至
5天
停药,创口未一期缝合者,用药时间则持续至二期处理以后。用
药剂量则以治疗量为原则 。
【
疗效标准
】
1.
治愈:患肢无疼痛,肢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复查
X
线片示
骨折功能复位,
?
骨痂生长良好,骨折线消失。
2.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
出院标准
】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踝部骨折
【
病史采集
】
1. 24
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
外处理情况。
【
检
查
】
1.
应检查侧副韧带有无损伤,有无踝关节脱位。
2.
应摄踝部正侧位
X
线片,有条件行
CT
检查。
3.
入院行三大常规、血型
RH
血型、凝血四项、生化全系、心电
图、
B
超等,拟手术的病人有必要时行风湿四项、输血前三项检
查,有高血压、心脏病 史者行心脏彩超和心肌酶谱检查等。
【
诊
断
】
1.
有外伤史,伤后踝部肿胀、压痛、功能受限。
2.
清晰的
X
光片,
CT
片,加上受伤机制可以明确骨折类型。
【
治疗原则
】
1.
对无移位的 踝部骨折,
可以石膏固定
6
~
8
周,
并早期行肢体
锻炼。
2.
对有移位或复位后仍有移位的骨折及脱位,应行手术切开复
位内固定,要求做到:
(1)
踝穴要求解剖对位;对关节内的骨及软骨碎片必须清除。
(2)
内固定必须坚强,以便早期功能锻炼;
(
3
)围手术期:麻醉前< br>1
小时用一次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
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
(如头孢拉啶或头 孢唑啉
;
头孢呋辛
;
头孢
曲松等)。
(
4
).术后预防性应用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
其中一种
3
至< br>5
天
(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
;
头孢呋辛
;
头孢曲松
等)。术后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术后
3
天内常规复查手术部
位
x
片,住院期间每周复查
1
次。术后
3
天复查血常规,各项检
查如有异常随时复查。
(
5
)一旦手术部位出现感染迹象,如术后持续发热 ,伤口疼痛、
肿胀,白细胞增高,可考虑应用抗生素,作为治疗感染,应选用
广谱,高效及敏感 的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而且要
有足够的剂量,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给与全身支持疗法 ,当
发现切口有脓性液时,
应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采用切开引流或闭合
冲洗的方法,将脓 性液排除。
(
6
)如老年患者或特殊情况可选择使用抗凝、改善微循环制剂
1
种。
(
7
)如果估计病人有骨生长迟缓或特殊部位骨折 可况选择使用
促骨生长药
1
种。
(
8
)中成药口 服接骨七厘片、龙血竭胶囊或盘龙七片、无痛下
功能锻炼,物理治疗。
(
9
)如属踝部开放性骨折,则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防止感染
十分重要。
应在急诊输液时 即输入足量广谱抗生素,
行清创术时
仍持续静滴。此外,在手术前,清创后,及第一次换药拔引 流条
时,
均应常规做一次细菌培养及药敏。
治疗开放性骨折首选先锋
素类,< br>一期缝合无感染迹象的可在术后
3
至
5
天停药,
创口未一期缝合者,
用药时间则持续至二期处理以后。
用药剂量则以治疗
量为原则。
【
疗效标准
】
1.
治愈:骨折解剖复位,踝部疼痛消失,行走无不适。
2.
好转:
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
踝部仍有疼痛或行走时疼痛。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
出院标准
】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跟骨骨折
【
病史采集
】
1. 24
小时内完成病史采集。
2.
内容必须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机制、伤后包扎固定情况,院
外处理情况。
3.
受伤原因多为高处跌下,足跟着地压缩所致,常伴有胸腰椎
骨折,勿误诊。
【
检
查
】
1.
临床检查:局部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全身的系统检查。
2. X
线检查:摄跟骨侧及轴位片。
3 CT
检查:了解冠状面,矢状面情况,贝氏角大小。
4
入院行三大常规、血 型
RH
血型、凝血四项、生化全系、心电
图、
B
超等,拟手术的病人 有必要时行风湿四项、输血前三项检
查,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者行心脏彩超和心肌酶谱检查等。
【
诊
断
】
1.
多有高处坠下史,足跟局部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2.
清晰
X
线片可以了解骨折情况及跟距关节是否波及。
3.
注意并发症的诊断。
【
治疗原则
】
1.
对不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若骨折移位不明显,可行石膏外
固定。
2.
对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主张功能疗法。
3.
跟骨上后关 节面严重粉碎骨折,陈旧性骨折并发创伤性关节
炎可手术治疗。内固定钢板选择解剖钢板。
4.
注意并发症的治疗。
5
.术前中药泡脚。
6
.围手术期:麻醉前
1
小时用一次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
二代抗生素 其中一种
(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
;
头孢呋辛
;
头孢曲
松等 )。
7
.术后预防性应用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
一种< br>3
至
5
天
(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
;
头孢呋辛
;
头孢曲松等)
。
术后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
术后
3
天 内常规复查手术部位
x
片,
住院期间每周复查
1
次。
术后< br>3
天复查血常规,
各项检查如有异
常随时复查。
8. 一旦手术部位出现感染迹象,如术后持续发热,伤口疼痛、
肿胀,白细胞增高,可考虑应用抗生素, 作为治疗感染,应选用
广谱,高效及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而且要
有足够的 剂量,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给与全身支持疗法,当
发现切口有脓性液时,
应根据手术具体情 况采用切开引流或闭合
冲洗的方法,将脓性液排除。
9.
如老年患者或特殊情况可选择使用抗凝、改善微循环制剂
1
种。
1 0
.
如果估计病人有骨生长迟缓或特殊部位骨折可况选择使用促
骨生长药
1< br>种。
11.
中成药口服接骨七厘片、
龙血竭胶囊或盘龙七片、< br>无痛下功
能锻炼,物理治疗。
12
如属跟骨开放性骨折,则早期合理 应用抗生素对防止感染十
分重要。
应在急诊输液时即输入足量广谱抗生素,
行清创术时 仍
持续静滴。
此外,
在手术前,
清创后,
及第一次换药拔引流条时,
均应常规做一次细菌培养及药敏。治疗开放性骨折首选先锋素
类,
一期缝合无感染迹象 的可在术后
3
至
5
天停药,
创口未一期
缝合者,
用 药时间则持续至二期处理以后。
用药剂量则以治疗量
为原则。
【
疗效标准
】
1.
治愈:骨折复位好,疼痛症状消失,行走不受影响。
2.
好转:骨折复位好,疼痛仍然存在,行走无大影响。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
出院标准
】
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颈
椎
病
颈椎椎间盘组 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
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 的临床
表现为颈椎病。
【
病史采集
】
1.
年龄:多发生于
40
岁以上。
2.
病史:缓慢,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3.
症状:头、 颈、肩疼痛;上肢放射性麻木或疼痛;下肢乏力,
行走不稳;
大小便功能失常;
体位性 眩晕或曾有猝倒发作;
眼花、
耳鸣、心动过速或心前区疼痛。
【
体格检查
】
1.
颈、肩部压痛点。
2.
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
旋颈试验阳性。
4.
四肢肌力减退,躯干感觉平面障碍。
5.
病理神经反射征阳性:霍氏征,巴氏征。
6.
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
辅助检查
】
摄颈部X光片、
CT
、
MRI
、椎动脉造影等。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1.
一般原则:
(
1
)
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一致可确诊。
(
2
)
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正常,
应除外其它疾病方可作
出诊断。
(
3
)
仅有影像学表现而无典型临床症状,诊断不成立。
2.
分型:
(
1
)
颈型:
(
2
)
主诉头、颈、肩疼痛,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1
)
X光片显示颈椎不稳。
2
)
< br>应排除落枕、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肩周炎、神经衰弱及其
它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
(
3
)
神经根型:
1
)
典型的根性症状
(
麻木、疼痛
)
, 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支配的区
域相一致。
2
)
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
)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相符合。
4
)
痛点封闭无显效。
5
)
除外颈椎外可致上肢疼痛为主的 疾病,如:肿瘤,胸廓出口
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
(
4
)
脊髓型:
1
)
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
2
)
X光片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
3
)
行
CT
、
MRI
或脊髓造影了解脊髓压迫情况。
4
)
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
性 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
5
)
椎动脉型:
1
)
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
)
旋颈试验阳性。
3
)
X光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4
)
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5
)
除外眼源性、耳源性、颅内性、心血管性眩晕。
6
)
除外椎动脉Ⅰ段、Ⅲ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7
)
行椎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并以此决定是否手术。
(
6
)
交感神经型: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
区疼痛等。X片有颈椎失稳、退变表现 ,椎动脉造影阴性。
(
7
)
其它:如颈椎椎体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
治疗原则
】
颈椎病的绝大多数应采取非手术治疗,
只有少数病人需要手术治
疗。
1.
非手术治疗:
(
1
)
颈椎牵引 疗法:用枕颌布带牵引,重量3~6公斤;每日
1~3次;每次
1/2
~4小时。
(
2
)
理疗。
(
3
)
围领或颈托。
(
4
)
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维生素类药及神经营养
核桃仁-全国骨科专家排名
核桃仁-全国骨科专家排名
核桃仁-全国骨科专家排名
核桃仁-全国骨科专家排名
核桃仁-全国骨科专家排名
核桃仁-全国骨科专家排名
核桃仁-全国骨科专家排名
核桃仁-全国骨科专家排名
本文更新与2021-02-01 03:5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9656.html
-
上一篇:2017腰痹
下一篇:你了解你的脊柱吗?脊柱科普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