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牙-治疗脸上痤疮
试题库
总
论
:
1
、
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
,下列何者错误:
A
灭苍蝇
B
管理粪便
C
管理水源
D
管理饮食
E
预防接种
2
、
接触病毒性肝炎患者后,常用于浸泡的消毒液为:
A
3%
来苏尔
B
70%
酒精
C
0.3%
过氧乙酸
D
0.1%
新洁尔灭
E
高锰酸钾溶液
3
、
下列何者不属于需立即报告的传染病:
A
鼠疫
B
霍乱
C
艾滋病
D
肺炭疽
E
伤寒
4
、
隐性感染的主要意义:
A
轻型病人增加
B
显性感染减少
C
带菌状态减少
D
潜在性感染增加
E
免疫人群扩大
5
、
传染过程中,一般哪种情况较多: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潜在性
感染
E
病原携带者
6
、
感染后的结局以下何种最常见: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潜在性
感染
E
病原携带者
7
、
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
,下列何者错误:
A
管理病人
B
管理粪便
C
管理水源
D
管理饮食
E
消灭苍蝇
8
、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
病原体
B
传染性
C
地方性、季节性
D
免疫性
E
易感性
9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
有病原体
B
有传染性
C
有地方性、季节性
D
有免疫性
E
有易感性
2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主导措施是:
A
治疗病人
B
检出带菌者
C
隔离接触者
D
切断传播途径
E
预防接种
10
、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是:
A
二大类二十五种
B
二大类十八种
C
三大类二十五种
D
三大类二十四种
E
三大类三十五种
11
、
提示近期感染的免疫球蛋白:
A
IgA
B
IgM
C
IgG
D
IgE
E
IgD
1
、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者的关键措施是:
A
个人防护
B
预防接种
C
药物预防
D
改善营养
E
增强体质
12
、
病原体侵入人体,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
被称为: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病原携带者
D
显性感
染
E
潜在性感染
12
、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A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
病原体数量、毒力、侵入途径
C
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环境
D
传染源、易感人群和外周环境
E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体因素
13
、
下列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
A
伤寒
B
菌痢
C
霍乱
D
病毒性肝炎
E
艾滋病
A.
无传染性
B.
具有免疫力
C.
病毒无复制
D.
注射过乙肝疫苗
E.
传染性强
63.
有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
:HBsAg(+),HBeIgG(+),
抗
-HBcIgM(+)
说明此病人:
A.
无传染性
B.
具有免疫力
C.
病毒无复制
D.
注射过乙肝疫苗
E.
传染性强
64.
有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
:HBsAg(+)
抗
-HBcIgG(+) HBVDNA(-)
说明此病人
A.
无传染性
B.
具有免疫力
C.
病毒无复制
D.
注射过乙肝疫苗
E.
传染性强
50.
既往患过水痘,
10
年后患带状疱疹为
A.
隐性感染
B.
病原携带状态
C.
潜在性感染
D.
显性感染
E.
既往有过
感染
51.
既往患过黄疸型肝炎,现 无症状,肝功能正常,化验
HBsAg(-),
抗
-HBc(+),
抗
-HBs(+)
为
52.
既往患过伤寒,现无症状,胆汁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为
A.
隐性感染
B.
病原携带状态
C.
潜在性感染
D.
显性感染
E.
既往有过
感染
A.
快速补充平衡盐
B.
给予大量青霉素
C.
使用升压药物
D.
给予肾上腺皮质激
素
E.
应用大量脱水剂
59.
男孩
,2
岁
,
突起高热。呕吐二天
,
昏迷一天,
抽搐一次
,
大腿内侧皮肤有瘀斑
,
血压稍低
,
瞳孔左
>
右
,
脑脊液压力
300mmH
?
O,< br>微混
,
细胞数
1.2
×
10
?
/L,
糖
1.2mmol/L,
蛋白质
0.8g/L,
紧急处理应首选
60.
青年农民
,
突起发热
4
天
,
口渴
,
尿少
,Bp4.6/3Kpa(30/10mmHg),
面胸潮红
,
烦
躁
,
不安。白细胞总数
28.0
×
10
?
/L,
中性
88%,
异型淋巴
12%,
尿蛋白
+++,
抗
(+),
此例应迅速采取哪种措施
?
A.
流行性出血热
B.
乙型肝炎
C.
伤寒
D.
乙型脑炎
E.
菌痢
57.
哪种传染病在流行期间出现隐性感染较多
?
肝
炎
1
、下列何者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指标:
A
HBcAg
B
HBVDNA
C
HBVDNAP
D
抗
-HBcIgM
E
抗
-HBs
2
、我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关键措施是:
A
献血员的筛选
B
血制品的管理
C
携带者的处理
D
乙肝免疫球蛋白应用
E
新生儿产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3
、下列何者不是急性重症肝炎常见临床表现:
A
高度黄疸
B
剧烈腹胀
C
出血
D
腹水
E
心
力衰竭
4
、何项检查有助于乙型肝炎早期诊断:
A
HBsAg
B
ALT
C
血清总胆红素
D
凝血酶元时间
E
血清中白蛋白比例
5
、下列何者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指标:
A
HBeAg
B HBcAg
C
HBVDNA
D
抗
-HBcIgM
E
抗
-HBs
6
、急性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
A
卧床休息
B
保肝药物
C
免疫增强剂
D
肾上腺皮质激素
E
抗病毒治疗
7
、急性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
A
卧床休息
B
保肝药物
C
抗病毒治疗
D
降酶药物
E
免疫增强剂
8
、急性重症肝炎临床诊断依据,下列何者不符:
A
病情发展迅速,黄疸持续升高
B
肝脏进行性缩小
C
出现神经精
神症状
D
有出血倾向和腹水
E
发生于急性肝炎起病后三周内
9
、列何者不符急性重症肝炎早期主要表现,
:
A
黄疸迅速加深
B
肝脏进行性缩小
C
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D
有出血倾向
E
腹水伴肝臭
10
、有关乙型肝炎的特点不符的是:
A
存在母婴传播
B
冬春季为流行季节
C
有家庭聚集现象
D
中度慢性肝炎有肝外器官损害
E
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
A
HBsAg
B
抗
-HBs
C
HbeAg
D
抗
-Hbe
E
抗
-HBc
11
、何者检查提示乙肝病毒感染有保护作用:
12
、何者为
HBV
存在的间接指标:
13
、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A
注射
B
输血
C
昆虫媒介
D
粪
--
口途径
E
母婴传播
14
、
、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A
注射输血
B
空气飞沫
C
昆虫媒介
D
粪
--
口途径
E
母婴传播
15
、我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关键措施是:
A
终止妊娠
B
避免剖宫产
C
产后减少母婴接触
D
新生儿产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E
禁止母亲哺乳
16
、有关甲型肝炎的特点不符的是:
A
儿童多见
B
秋冬季为流行季节
C
可暴发流行
D
可有慢性肝炎
E
病后免疫稳定
17
、急性重症肝炎早期突出的临床表现:
A
高度黄疸
B
出血
C
肝性脑病
D
肝肾综合征
E
腹水
18
、对于急性重症肝炎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症状是:
A
黄疸迅速加深
B
肝脏进行性缩小
C
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D
有出血倾向
E
腹水伴肝臭
19
、
血清中能检出抗
HAV IgM
的时间是
:
A.
起病后
6
周内
D.
起病后
4
周内
B.
起病后
12
周内
E.
起病后
12
月内
C.
起病后
6
月内
20
、丙型肝炎较典型的病理改变是:
A.
滤泡样细胞聚集和较明显的脂肪变性
B.
显著间质增生
C.
肝细胞嗜酸性病变
E.
汇管区见较多的浆细胞
D.
汇管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21
、下列实验室指标中,哪项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意义最小:
A.
胆红素
> 171
μ
mol/L
C.
血清白蛋白
<32g/L
E.
胆碱酯酶
<2500u/L
22
、下面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聚集现象
C.
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E
.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23
、
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
A.
频繁呕吐
B.
黄疸进行性加深
C.
出现中毒性鼓肠、腹水
D.
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
40% E.
发热
24
、乙型肝炎感染后,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
慢性重型肝炎
B.
急性无黄疸性肝炎
D.
隐性感染
E.
慢性肝炎
C
.持续发热
25
、急性肝炎,下面哪一项不是常见的表现:
A
.流感样症状
B
.尿黄及黄疸
D
.恶心、呕吐
E
.肝肿大
26
、下面哪一项不是戊型肝炎特点:
A
.通常不引起慢性肝炎
B
.发生在妊娠妇女中病死率高
C
.通过粪
-
口传播
D
.我国并不多见
E
.多发生成年人,黄疸较深
27
、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慢性重型肝炎必需是有明确慢性肝病史
B.
急性重型肝炎晚期才出现肝性脑病
C.
小儿肝炎多为无黄疸型
D.
老年肝炎黄疸多较深,持续时间长
E.
瘀胆型肝炎病程长,故起病时类似慢性肝炎。
28
、下面哪一项不符合干扰素治疗乙肝炎的指征:
A.
血清胆红素在正常上限的
2
倍
C. HBeAg
阳性
B. HBV DNA
阳性
在正常上限的
2-10
倍之间
C.
急性黄疸性肝炎
B.
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D.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B.
凝血酶原活动度
<40%
D.
丙氨酸转氨酶
>500u/L
E
.病理检查有活动性炎症
29
、患者,男,
30
岁,反复乏力、纳差、尿黄
2
年,再发并频繁呕吐、黄疸、
腹胀
1
周。体查:神清,精神差,皮肤巩膜深度黄染,肝掌征(
+
)
,腹部移动性
浊 音(
+
)
,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
ALT 350u/L, AST 230u/L, ALB 28g/L,
TB 480
μ
mol/L, DB 230
μ
mol/L
。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
急性黄疸型肝炎
B.
亚急性重型肝炎
D.
慢性重型肝炎
E.
慢性肝炎重度
30
、在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是:
A.
表面抗体(抗
HBs
)
B.
核心抗体(抗
HBc
)
C. DNA
多聚酶(
DNAP
)
D. Dane
颗粒
E. e
抗体(抗
HBe
)
C.
丙型肝炎
31
、最常经母婴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是
A.
甲型肝炎
B.
乙型肝炎
D.
丁型肝炎
32
、人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多表现为:
A.
慢性重型肝炎
B.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C.
急性黄疸型肝炎
D.
隐性感染
E.
慢性肝炎
33
、关于肝性脑病,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可发生于慢性肝炎重度和肝硬化
B.
肝性脑病程度越深,病死率越高
C.
极少并发脑水肿
D.
应积极利尿放腹水治疗,以减轻内毒血症
E.
与支链氨基酸
/
芳香氨基酸比例失调,支链氨基酸增高有关
34
、关于丙型肝炎慢性化,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超过
50%HCV
感染者转为慢性
C.
与
HCV
对肝外的泛嗜性有关
35
、下面哪一项是干扰素治疗的禁忌征:
A
.
HBV DNA >10
5
B
.
ALT>
正常的
2
倍
C
.女性
D
.失代偿性肝硬化
E
.肝活检见炎症程度
3
级的慢性肝炎
C.
引起慢性肝炎
36
、对于丙型肝炎,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通过输血制品而传播
B.
明显的临床表现
B.
与
HCV
高度变异性有关
D.
与遗传染因素有关
E.
戊型肝炎
C.
失
代
偿
期
肝
硬
化
E.
与
HCV
在血液中滴度低,免疫耐受有关
D.
目前仍无理想的疫苗可供使用
37
、下面哪一项不是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A
.严重黄疸
D
.中毒性鼓胀及腹水
A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E.
可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
B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E
.肝肿大
C
.发热
38
、下面哪一项不是肝病引起出血的机理:
B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使血小减少
C
.
DIC
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
39
、下面哪一项不是重型肝炎常见的并发症:
A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
.肝肾综合征
B
.肝性脑病
E
.
肝胆道感染
D
.门脉高压导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
.血小板功能下降
C
.消化道大出血
40
、患者
男,
15
岁,学生,近
6
天来发热、疲乏、胃纳减退,恶心、呕吐胃内< br>容物
5
天,尿黄、身目黄染
2
天。体格检查发现体温
36.8
℃,巩膜轻度黄染,颌
下淋巴结轻度肿大。肝于肋下
1.5 cm
可触及,质 软,
脾未及。
周围血液白细胞总
数为
5.7×
10
9
/L
,分类计数
N 0.74, L 0.21
。红细胞为
4.82×10
12
/L
。实验室检查:
ALT 1500u/L, AST 1300u/L, TB 70
μ
mol/L, DB 35
μ
mol/L
。本例最可能诊断是
A
.慢性病毒性肝炎
D
.肝炎肝硬化
B
.急性病毒性肝炎
E
.淤胆型肝炎
C
.重型肝炎
出
血
热
4
、流行性出血热病变最严重的脏器:
A
心
B
肝
C
肾
D
垂体
E
脑
5
、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认识,哪项错误:
A
多宿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B
多种途径传播
C
无明显流行
季节高峰
D
隐性感染者少
E
病后有稳固免疫力
6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染源:
A
病人
B
病毒携带者
C
猪
D
鼠
E
狗
7
、流行性出血热的三大类症状指:
A
发热、出血、休克
B
发热、出血、肾功能不全
C
发热、
休克、
肾功能不全
D
休克、出血、肾功能不全
E
以上都不是
7
、流行出血热早期休克是:
A
失血性
B
失血浆性
C
感染性
D
过敏性
E
心源性
8
、何者不是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发热期常有的临床表现:
A
三红
B
三痛
C
球结膜水肿
D
休克
E
蛋白尿
8
、流行性出血热原发性休克最主要的原因:
A
血浆外渗
B
大出血致血液浓缩
C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
继发感
染
E
水盐失调致血容量下降
11
、高血容量综合征常发生出血热病程何期:
A
发热期
B
低血压休克期
C
少尿期
D
多尿期
E
恢复期
A
型题
1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变化以下列哪项为主:(
E
)
A
.低血容量性休克
B
.
DIC C
.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D
.急性肾功能衰竭
E
.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
2
.肾综合征出血热常见并发症除大出血外,应排除下列哪项:(
C
)
A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B
.继发性感染
C
.肝功能衰竭
D
.肺水肿
E
.
ARDS
3
.下列哪一项检查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有帮助:(
D
)
A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证据
B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
c
.血尿素氮增高,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
D
.外周血发现异型淋巴细胞,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
E
.肝素类物质增加
4
.出血热患者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时的最佳治疗措施是:(
A
)
A
.血液透析疗法
B
.纠正酸中毒
C
.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D
.扩容
E
.免疫抑制剂
5
.
18
岁,男,急起发病
2
日,于
12
月
28
日就诊,体温
41
℃,伴头痛 ,身痛,乏
力,呕吐多次。体查:急性重病容,神清,颈软,胸前、腋下可见抓痕样
条索状出血 点,心肺正常,肝于肋下
1
.
0cm
,血象:血色素
170g
/
L
,白
细胞
36
.
2
×
10
/
L
,中性粒细胞
0
.
78
,淋巴细胞
O
.
22
,血小板
40
×
10
/
L
,尿蛋白
(+++)
,应考虑:(
B
)
A
.急性肾小球肾炎
B
.流行性出血热
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
.伤寒
E
.钩端螺旋体病
C
型题
问题
6
~
7
A
.流行性出血热
B
.钩端螺旋体病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6
.眼结合膜充血(
C
)
7
.球结合膜水肿(
A
)
问题
8
~
9
A
.高血容量综合征
B
.大出血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8
.钩端螺旋体病
(
B
)
9
9
9
.流行性出血热(
C
)
K
型题
10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为:(
ABCDE
)
A
.虫媒传播
B
.消化道传播
C
.母婴传播
D
.接触传播
E
.呼吸道传播
11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三痛症状为:(
ADE
)
A
.头痛
B
.腓肠肌痛
C
.胸痛
D
.眼眶痛
E
.腰痛
12
.关于出血热患者的透析疗法指征,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BCD
)
A
.尿毒症
B
.高血钾
C
.高血压,肺水肿
D
.高血容量综合征
E
.颅内出血
13
.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特征有:
(ABCE)
A
.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B
.白细胞总数增高
C
.血小板降低
D
.血红蛋白下降
E
.中性粒细胞增高
AIDS
6
、艾滋病毒侵犯的主要靶细胞:
A
B
细胞
B
单核细胞
C
抑制性
T
细胞
D
辅助性
T
细胞
E
巨噬细胞
7
、关于艾滋病下列何者错误:
A
HIV
主要侵犯
CD4
+
T
细胞
B
一旦感染
HIV
终生带病毒
C
潜伏
期长
D
仅少数感染者发展为
AIDS
E
抗
-HIV
(
+
)时病人即无传染性
15
、何项不是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
A
性接触传播
B
输血传播
C
注射、
静脉吸毒
D
母
婴传播
E
日常生活接触
9
、艾滋病主要预防措施:
A
治疗病人
B
检出带菌者
C
隔离接触者
D
切断传播途径
E
预防接种
5
、疑为
HIV
携带者,应选择做哪项化验能确诊:
A
血常规
B
CD
4
+
T
细胞计数
C
CD
4
+
T
细胞与
CD
8
+< br>T
细胞比值
D
ELISA
法测抗
-HIV
E
WB
测抗
-HIV
6
、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不包括:
A.
同性恋和异性恋者
B.
经常输血和血制品者
C.
静脉药瘾者
D.
同
HIV
感染者共同进餐者
E.
性乱交者
A
型题
1
.
HIV
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
E
)
A
.性接触
B
.共用注射器注射
C
.母婴
D
.输血
E
.握手
2
.
HIV
主要感染下列哪种细胞:(
C
)
A
.神经胶质细胞
B
.单核细胞
C
.
CD4
淋巴细胞
D
.
B
淋巴细胞
E
.皮肤上皮细胞
3
.
HIV
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消毒:(
B
)
A
.
75
%乙醇
B
.紫外线
C
.焚烧
D
.
0.2%
的次氯酸钠
E
.高压湿热消毒法
4
.有关
HIV
感染临床Ⅱ期的 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
)
A
.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B
.有传染性
C
.血中检出
p24
抗原
D
.血中检测不出
HIV E
.血中可检出抗
-HIV
5
.有关
HIV
感染临床Ⅳ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 br>
A
.出现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导致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
B
.免疫缺陷并发其他的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C
.出现体质性疾病,但淋巴结肿大在此期表现不明显
D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E
.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氏肉瘤、非霍奇金病等
6
.高危人群 出现下列情况
2
项或
2
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的可能,下列哪项
描 述是错误的:(
E
)
A
.慢性咳嗽或腹泻
1
个月以上
B
.体重下降
10
%以上
C
.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
D
.间歇或持续发热
1
个月以上
E
.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B
型题
问题
7
~
12
A
.免疫调节剂
B
.
β
-
内酰胺酶抑制剂
C
.蛋白酶抑制剂
D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E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7
.印地那韦
(indinavir)
(
C
)
8
.拉米夫定
(1amivudine)
(
D
)
9
.奈韦拉平
(nevirapine)
(
E
)
10
.齐多夫定
AZT(Zidovudin)
(
D
)
11
.司他夫定
(stavudine)
(
D
)
12
.干扰素(
A
)
问题
13
~
17
A
.青霉素
B
.氟康唑
C
.更昔洛韦
D
.螺旋霉素
E
.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
13
.弓形虫病(
D
)
14
.
AIDS
并发的隐球菌脑膜炎(
B
)
15
.
AIDS
并发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E
)
16
.
AIDS
并发的隐孢子虫感染(
D
)
17
.
AIDS
并发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C
)
C
型题
问题
18
~
21
A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B
.蛋白酶抑制剂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8
.拉米夫定?(
A
)
19
.奈韦拉平(
D
)
20
.印地那韦(
B
)
21
.齐多夫定(
A
)
X
型题
22
.
HIV
可以感染的细胞有:(
ABCDE
)
A
.骨髓干细胞
B
.小神经胶质细胞
C
.
B
淋巴细胞
D
.
CD4T
细胞
E
.单核一巨噬细胞
23
.有关
HIV
感染后的描述,正确的是:(
BCD
)
A
.感染
HIV
后,血清中即可检测出
HIV
抗体
B
.有抗体的血清仍具有传染性
C
.
HIV
感染人体后能产生抗体,但中和抗体少,且抗病毒作用弱
D
.在血清中可以同时存在抗体与病毒
E
.
HIV
感染人体后能产生抗体,但不能产生中和抗体
24
.
HIV
的传播途径有:(
ABDE
)
A
.性接触
B
.人工受精
C
.与感染者握手
D
.注射
E
.母婴
25
.
HIV
感染的高危人群有:(
BCE
)
A
.在同一办公室办公者
B
.性乱交者
C
.同性恋者
D
.住同一宿舍者
E
.静脉吸毒者
26
.
HIV
感染的Ⅳ期可以出现的 临床表现有:(
ABCDE
)
A
.各种机会性感染
B
.卡氏肉瘤
C
:体质性疾病
D
.神经系统症状
E
.继发肿瘤
27
.有关
HIV
感染Ⅱ期正确的描述是:(
ADE
)
A
.为无症状感染期
B
.时间不长于
2
年
C
.全身有多组淋巴结肿大
D
.有传染性
E
.血中能检测到
HIV
及其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
28
.诊断
HIV
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包括:(
BCDE
)
A
.
CD4 T
细胞和总淋巴细胞计数
B
.用定量
PCR
法检测或支链
DNA
分析做
HIV
定量
C
.
HIV RNA
检测
D
.抗
HIV
抗体检测:
p24
和
gpl20
抗体
E
.
HIV
抗原检测:
p24
抗原
29
.目前抗
HIV
的药物有:(
ADE
)
A
.蛋白酶抑制剂
B
.戊烷脒
C
.博莱霉素
D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E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乙
脑
1
、乙脑与脑型疟疾最重要的鉴别点:
A
贫血
B
脾肿大
C
颅内压增高
D
流行季节
E
以上都不是
2
、何者不是乙脑中枢性呼衰原因:
A
脑组织炎症
B
脑水肿
C
脑缺氧
D
脑性低钠
E
脑贫血
3
、有助乙脑早期确诊的抗体是:
A
补体结合抗体
B
血凝抑制抗体
C
中和抗体
D
特异性
IgM
抗体
E
vi
抗体
4
、有助乙脑早期确诊的血清学检查是:
A
补体结合抗体
B
血凝抑制抗体
C
特异性
IgM
抗体
D
特异性
IgG
抗体
E
中和抗体
5
、目前乙脑治疗以何者为主
A
早期抗病毒治疗
B
免疫血清
C
细胞免疫增强剂
D
对症处理三大症状
E
中医中药治疗
6
、对流脑、乙脑最有鉴别意义的是:
A
发病季节
B
皮肤淤点、淤斑
C
意识障碍出现早
晚
D
脑膜刺激征有无
E
颅内高压程度
7
、乙脑的主要传染源:
A
病人
B
病毒携带者
C
猪
D
鼠
E
狗
8
、乙脑最严重的临床表现:
A
高热
B
惊厥
C
意识障碍
D
循环衰竭
E
呼吸衰竭
9
、导致乙脑死亡的主要原因:
A
高热
B
惊厥
C
呼吸衰竭
D
神志昏迷
E
以上都不是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最常见的致死原因是
A.
昏迷
B.
呼吸功能衰竭
C
惊厥
. D
高热
E..
循环衰竭
7
、下列何者属于乙脑治疗“把三关”之一:
A
抗病毒治疗
B
抗昏迷
C
抗循环衰竭
D
抗肾功能衰竭
E
抗呼吸衰竭
8
、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
A
管理好动物传染源
B
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C
抓好防蚊、
灭
蚊工作
D
抓好预防接种
E
灭蚊与疫苗并重
1
.乙脑与流脑的最重要的临床鉴别是:
A
.皮肤瘀点及瘀斑
B
.颅内压升高程度及出现呼吸衰竭
C
.抽搐发作程度
D
.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E
.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2
.
3
.乙型脑炎极期临床表现应除外下列哪项:
A
.意识障碍及颅高压表现
B
.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C
.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
D.
惊厥、呼吸衰竭
E
.对称性瘫痪伴感觉丧失
4.
乙型脑炎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
.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
B
.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
C
.隔离治疗患者
D
.预防接种
E
.防蚊,灭蚊
5
.某患者,持续发热
4
天,伴意识障碍 ,颈硬,克布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压力
220mmH
2
O
,白细胞
450
×
10
6
/
L
,多核
O
.
65
,单核
0
.
35
,糖
4
.
2mmo l
/
L
,氯化
物
115mmol
/
L
,蛋 白
0
.
65g
/
L
,可排除:
A
.脑膜脑炎型钩体病
B
.结核性脑膜炎
C
.化脓性脑膜炎
D
.流行性乙型脑炎
E
.虚性脑膜炎
6
.患儿
7
岁,
7
月< br>15
日因发热,嗜睡,
5
天入院。体温
40
.
0~C
,浅昏迷,颈硬,
双侧瞳孔小,
膝反射亢进,
巴氏征阳性,
脑脊液无 色透明,
白细胞数
95
×
10
6
/
L
,< br>多核
O
.
55
,单核
O
.
45
,糖
3
.
0mmol
/
L
,氯化物
109mmol/
L
,蛋白
0
.
6g
/
L
。
外周血白细胞:
14.5
×
10
9
/
L
,中性粒细 胞
O
.
80
,淋巴细胞
O
.
20
,最可能 的诊
断:
A
.流行性乙型脑炎
B
.虚性脑膜炎
C
.中毒性痢疾
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
.结核性脑膜炎
7< br>.
8
岁患儿,高热
3
天,昏迷
1
天伴抽搐。体查:深 度昏迷,呼吸节律不齐,瞳孔
缩小,
颈项强直,
脑膜刺激征阳性,
外周血白细 胞
18.5
×
10
9
/
L
,
中性粒细胞< br>O
.
85
,
淋巴细胞
0
.
15
,血 小板
110
×
10
9
/
L
,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 :
A
.镇静
B
.降温
C
.吸氧
D
.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
E
.立即腰穿送检脑脊液检查
B
型题
问题
8
~
12
A
.降温,首先降低室温,同时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
B
.使用镇静剂,首选地西泮
C
.以吸痰、给氧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插管或气管切开
D
.
以甘露醇脱水为主,必要时可合并使用地塞米松,速尿等
E
.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型脑炎患者
3
大主症,必须及时处理
8
.高热引起的惊厥处理为
9.
乙脑出现惊厥,主要考虑为呼吸道阻塞脑缺氧时应
10
.乙脑出现惊厥、抽搐,主要考虑为脑实质损害时应
11
.乙脑高热的处理必须
12
.乙脑出现惊厥、抽搐,主要考虑为脑水肿时应
C
型题
问题
13
~
14
A
.检测脑脊液中糖定量降低
B
.检测脑脊液中自白细胞数明 显增多
(>1000
×
10
6
/
L)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3
.乙型脑炎
1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问题
15
~
17
A
.外周血
WBC
增高
B
.自然疫源性疾病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5
.肾综合征出血热
16
.流行性乙型脑炎
17
.狂犬病
X
型题
18
.乙脑极期惊厥的特征有:
A
.可由高热、脑实质炎症或脑水肿所致
B
.不一定均伴有意识障碍
C
.先见于面、眼、口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
D
.见于病程第
2
~
5
天
E
.严重者出现全身性抽搐,强直性痉挛,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19
.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具以下表现:
A
.大多数患者可能留有后遗症
B
.病程多在
2
周以上,恢复期常有神精、精神异常,或瘫痪、失语等症状
C
.可有呼吸衰竭
D
.体温达
40
℃以上,常有神经系统表现
E
.病理反射阳性,浅发射消失,深发射先亢进后消失
20
.流行性乙型脑炎呼吸衰竭抢救原则有:
A
.使用东莨菪碱等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
B
.必要时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C
.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D
.由脑水肿所致者应脱水治疗
E
.中枢性呼吸衰竭时可使用呼吸兴奋剂
流
脑
9
、暴发性流脑发生休克型是由于:
A
血浆外渗
B
急性微循环障碍
C
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
D
广泛严重出血
E
心肌损害
10
、暴脑休克型主要病理损害是:
A
小动脉、小静脉损伤
B
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广泛损伤
C
毛细血管损伤
D
急性微循环障碍
E
肺毛细血管损伤
8
、流脑最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A
高热、
头痛
B
颈项强直
C
皮肤瘀点瘀斑
D
颅
内高压
E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11
、我国流脑的主要流行菌群:
A
A
群
B
B
群
C
C
群
D
D
群
E
W135
群
13
、爆脑休克型治疗首选药物
A
青霉素
B
喹诺酮类
C
氯霉素
D SMZco
E
头孢菌素
3
、流脑确诊依据:
A
冬春季发病
B
突发高热、头痛、呕吐
C
皮肤淤点、淤斑
D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E
以上都不是
1
.我国流行期间,脑膜炎双球菌哪一菌群带菌率与发病呈平行关系
?
A
.
A
群为主
B
.
B
群为主
C
.
C
群为立
D
.
D
群为主
E
.
Y
群为主
2
.对流脑、乙脑患者在急诊时有很重要临床鉴别诊断意义的变化是:
A
.脑实质损害程度
B
.脑脊液
C
.皮肤瘀点瘀斑
D
.发病季节
E
.颅内压增高程度
3
.流脑脑膜脑炎型患者出现昏迷,潮式呼吸 和瞳孔不等大时,最主要的抢救措
施是:
A
.肌注苯巴比妥
B
.
20
%甘露醇静脉快速注入
C
.注射山莨菪碱
(654< br>—
2)
D
.立即气管切开
E
.使用人工呼吸机
4
.普通型流脑用磺胺嘧啶治疗
1
天 ,第
2
天临床症状无改善出现颅高压,主要
应采取下列哪项措施
?
A
.改用青霉素
B
.加强脱水治疗
C
.肝素应用
D
.腰穿放脑脊液
E
.加用激素
A2
型题
1
.暴发型流脑休克型临床特点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起病急骤,休克出现快
B
.有出血点并常迅速扩展
C
.脑膜刺激征阴性
D
.由于起病急脑脊液常规起病后即为化脓性变化
E
.伴
DIC
A3
型题
问题
1
~
3
女,
6
岁、畏寒高热,头痛呕吐,昏迷
20
小时,皮肤见大片瘀斑多处,颈
强直,瞳 孔直径左>右。呼吸节律不规则,于
1
月
13
日入院,血白细胞
19
.
0
×
10
9
/L
,血压
8/5
.
5kPa(60/40mmHg)
1
.最可能的诊断是:
A
.中毒型菌痢
B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
C
.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感染
D
.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E
.流行性乙脑脑炎
2
.下列处理中哪项是错误的
?
A
.立即腰穿,作脑脊液检查
B
.快速静滴甘露醇治疗
C
.抗生素应用
D
.扩容抗休克
E
.呼吸兴奋剂应用
3
.除病原治疗外,此时下列哪项措施最重要
?
A
.
20%
甘露醇应用
B
.扩容抗休克
C
.肝素应用
D
.升压药应用
E
,激素应用
问题
4
~
6
患儿
5
岁,发热,头痛,皮疹
10
小时,频繁抽痉,昏迷
2
小时就诊, 体
检:全身散在瘀斑,两下肢已融合成片,血压
0/0kPa
,瞳孔右侧散大,左侧为
3mm
,左下肢轻瘫,呼吸节律不规则
4
.考虑此病人属流脑哪—型?
A
.普通型
B
.败血症休克型
C
.脑膜脑炎型
D
.暴发型混合型
大牙-治疗脸上痤疮
大牙-治疗脸上痤疮
大牙-治疗脸上痤疮
大牙-治疗脸上痤疮
大牙-治疗脸上痤疮
大牙-治疗脸上痤疮
大牙-治疗脸上痤疮
大牙-治疗脸上痤疮
本文更新与2021-02-01 03:4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9631.html
-
上一篇:传染病考点大总结
下一篇:颈肩腰腿疼痛护理试题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