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近视药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01 01:15

滴虫是什么-氟化钠价格

2021年2月1日发(作者:西红柿美容)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

(红色字体为特别重要知识)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

一、备考指导:

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要求考生熟 悉婴幼儿生理与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和了解幼儿的基
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了解幼儿。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
考查, 考生需重点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幼儿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
性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规 律和特点。在复习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单项选择题和简答
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二、高频考点提要

1.
婴幼儿发展的涵义;

2.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
婴幼儿发展的发展理论。

4.
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

5.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

6.
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7.
幼儿注意、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的发展。

8.
情绪情感的含义、分类、功能、一般趋势、特点、心理价值。

9.
个性的结构、特性、形成、性倾向性的发展。

10.
幼儿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与意义。

11.
幼儿亲子、同伴关系、性别角色、攻击性行为和学前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

三、重点知识

1
、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


1

涵义:
婴幼儿发展,
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
身 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
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

过程:
从胚胎形成到出生,
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 生长发育的过程。

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3
)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
、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1
)成熟势力说

格赛尔
--
双生子爬梯实验, 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
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其中生理 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2
)经典行为主义

华生
--
他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
S-R
理论,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br>--
环境决定论


3
)操作行为主义

斯金纳
--
强调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


4
)社会认知

班杜拉
--
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 发展中的作用
--
自我强化:人能观擦自己的行为,并根
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 价和自我监督,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5
)精神分析

弗 洛伊德
--
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0

1
岁,口唇期;
1

3
岁,肛门期;
3

6
岁,性器期;
6

11
岁,潜伏期;
12
岁以 后,生殖期


6

人格发展理论


1
埃里克森
--8
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怯或疑虑、主动感对内疚感 、
勤奋感对自卑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创造对停滞、完善对失望


7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
--
三山实验

四个影响因素:
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

四个年龄阶段:
0

2
岁,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
为图 式)

2~7
岁,前运算阶段(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自我中心,不可逆性,没 有
守恒概念,相对具体性)

7

11
岁,具体运算阶段( 守恒概念,可逆性)

11
岁以后,形
式运算阶段(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


8
)文化历史理论

维果斯基
--
三个观点:文化的重要性;语言的角色;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的水平和
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最小差异 )
--
最近发展去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
--
提出
< br>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

0

1
个月:
抓握反射
(达尔文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
(脚掌)< br>;
巴布金反射
(手掌)
--1

6
个月:手眼协调和 开始认生都发生在
5

6
个月


1
~< br>3
岁)
--
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
言语的形成(初 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
期)
、思维的萌芽(
2
岁出现)
、自我意识的萌 芽(
2
岁,掌握了代名词





3

4
岁的年龄特征: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思维仍带有知觉行动性
4

5
岁的年龄特征:爱玩、会玩、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 始自
己组织游戏

5

6
岁的年龄特征:好学、好问;抽象 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掌握
认知方法

4
、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

身体发育的特点:
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
(儿童肌肉的发育有
两 个高峰,
一个是在
5

6
岁以后,
一个是性成熟期以后;< br>肺的发育要在青春期才完全成熟)


2
)身体发育的规律:

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 第一个突增期在
2
岁以前;
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幼 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颅增长一倍,躯干增长两倍,
上肢增长三倍 ,下肢增长四倍)


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神经系统 的发育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一
直是领先的)


3
)动作发展的规律:

从整体到局部,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无有规律

5
、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注意


1

注意

注意: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订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订目的并且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

注意的规律

注意的选择性:
由幼儿的兴趣 和情绪引起,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
系,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注意的 稳定性:
(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

3
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
3

5
分钟左右,
4


2
幼儿可持续注意10
分钟左右,
5

6
岁的幼儿能保持注意
20
分钟左右)
--
影响因素:注意
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的游戏化;注意 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
状况

注意的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 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例如:
幼儿可以边唱歌边做动作,或边搭积木边聊天等。教师 应该创造条件帮助儿童加强动作或
活动练习,使幼儿对所进行的活动比较熟练,至少对其中的一种活动掌 握得比较熟练,做
起来不必花费多少注意或精力。

注意的广度:
影响因素< br>--
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3

幼儿注意的分散的原因:无关刺激的干扰;疲劳;目的要求不明确;注意转移
的能力差;不能很 好地进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换


4

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 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作用;合理地组织教 育活动

感觉

(1)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视觉敏度:即视力,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

颜色视觉: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2)
感觉规律

感觉适应: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感觉的补偿作用:盲人的听力比一般人灵敏

知觉

(1)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
视觉悬崖
--
深度知觉

形状知觉
--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镜面示范
:
动作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

3

--< br>上下,
4

--
前后,
5

--
以 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7

--
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
以及两个物 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3)
知觉规律

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师的板书、
挂图和实验演示,
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
的差别)
;对象的活动性(教师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像等,使
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

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在绘制挂图时,
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
象或部分,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的色彩,老师
讲课的声调应 抑扬顿挫)

知觉的理解性

使幼儿对当前的知觉对象能够正确而迅速地理解 ,
平时就必须从各方面丰富幼儿的知
识经验,并注意通过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知觉的整体性

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从各方面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时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观察力的发展:

目的性加强;持续性延长;细致性增加;概括性提高;观察方法的形成


3
记忆: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1
)遗忘规律
--
先快后慢

倒摄抑制和前摄抑 制
--
背诵短文时,
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
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5

9



2
)记忆发展特点: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无意识记占优势,< br>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有意识记的发展,
是幼
儿识记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br>;
较多运用机械识记,
意识识记开始发展;
形象记忆占优
势,语词记忆 逐渐发展;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策略逐渐发展


(3)
记忆策略的形成:

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

(4)
幼儿记忆 能力的培养:
为幼儿提供形象、鲜明、
生动、
富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识记材
料;
向幼儿提出具体、
明确的记忆任务;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帮助幼儿理解识记 的材料;
教给幼儿运用记忆策略

想象

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1
)类型

无意想象
--
没有预订目的,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

有意想象
--
根据预订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再 造想象
--
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
--
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
形象和心理过程


2
)幼儿想象的特点:

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想象有时和 现实混淆: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
生的事情来描述;在参加游戏或 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
反应。


3

幼儿想象发展的策略:
丰富幼儿的表象,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在文学 艺术等
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在活动中
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幼儿早期
--
直觉行动思维;幼 儿中期
--
具体形象思维;幼儿晚期
--
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发展的特点
--
具体性、形象性、经验性、拟人性、片面性、固定性
< br>理解发展的特点
--
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从主要依靠具体形< br>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从对事物做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
事物较复 杂、较深刻的含义;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从不理解
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 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思维能力的培养
--
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 机会,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进行
培养;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进行 培养

言语


1
)发展阶段

1

1.5

--
单词句阶段

1.5

2

--
双词句阶段

4

--
出声的自言自语
--
形式:游戏言语、问题言语


4
句子类型
--
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 形式的句子


2
)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辅音

在实 践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
--
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
儿言 语能力的重要途径;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把言语活动贯穿于
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注重个别教育

6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

情绪的分类:

心境
--
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
--
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
--
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道德感--
小班幼儿指向个别行为如打人是不好的;中班幼儿喜欢告状;大班幼儿看小
人书时把坏 人的眼睛挖掉

理智感
--
好奇好问,

破坏

行为

(2)
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保健功能

(3)
依恋

(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的类型
--
陌生情境
实验
--
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影响依恋的因素
--
抚养质量
(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儿童的特点
(外在的体貌特征、
身体的健康情况和内在的气质特点)
,文化因素

(4)
情绪的发展:

社会化、丰富化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控制与掩 饰成分增加
,
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

7
、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

个性

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个性的心理结 构: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心
理特征(气质、性格、 能力)
、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个性的基本特征
--
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

活动动机: 从动机互不相干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
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从外 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2

气质

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脾气暴躁,情绪明显表露于外,但持续时间不长

多血 质: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喜欢与人交往,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注意与兴趣容易
转移,情绪表现明显,但 易变

黏液质:安静稳定,反应缓慢,沉默寡言,交际适度,能克制自己,注意稳定但不容易转移

抑郁质: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 ,
情绪反应深刻、持久,不表现于外,具有内倾性


3

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仿性强,好冲动


4
)影响幼儿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遗传、家庭、幼儿园教育、社会环境、社会实践活动


5

能力发展的特点:
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
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
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智力发展迅速


6
)自我认识
--
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
自尊感、自信 心;


7
)自我调节
--
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8
)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5
亲子关系和同 伴关系
(人际关系)

性别角色
(社会性)

亲社会行为和 攻击性行为
(道
德发展)

亲子关系: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
< br>影响因素: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幼儿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
影响;父母的 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幼儿自
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
同伴关系: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影响因素:早期亲子交往、幼儿自身的特征、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9
)性别角色:


2

3

--
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


3

4

--
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5

7

--
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影响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移情
--
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 最内在的因素,是亲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前提或动


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父母的惩罚、大众传播媒介、强化、挫折(直接挫折)

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突出问题:任性、依赖性、自私、不合群

胆小

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原因
--
缺失、独特、家长和子女关系;教养方式特

--
溺爱、过分保护

影响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家庭教育、幼儿园集体教育

8
、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


1

差异类型: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性格差异、性别差异、学习类型差异

差异形成原因:遗传和环境


2
)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资源 利用模式、补偿模式、治疗模式、个别化教育方
案、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

(3)
学前教育阶段应如何实施适宜性教学

幼儿园:

平 衡协调发展多种智能;进行个别化的学习;社区化的学习;自由探索,完整记录;
有多元化思维和多元角 色扮演的专业师资;家长和教师良好互动

教师:

教学方式
--< br>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对
幼儿给予综合的、全面的 评价;在课程实施中让有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

评价方式
--
从多种领域评价幼儿的发展;展示儿童的优势;评价凸显激励作用,珍视
和鼓励每一个幼 儿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9
、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
.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得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 录和评
价的一种方法。
--
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

谈话法

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

寻访

被调查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 者对某个人、
某件事情、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

作品分析法

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

6
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
< br>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
素与随之产生 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0
、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

(1)
发育迟缓:

表现:体格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心理发展落后

影响因素:不良饮食习惯或饮食不均衡导致的营养不足;疾病;家族性爱小和体制性
生长发育迟缓;精神 因素;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甲亢、垂体性侏儒等

预防:合理营养,均衡饮食;积极治疗 原发疾病;调养,发挥生长潜力;改善生活环
境,精神安慰;对先天性遗传等疾病进行特殊治疗


2

肥胖症

影响因素:进食过多,营养过剩;运动过少;遗传;心理因素

预防:避免婴儿哺乳过多,避免幼儿陷入多食、少动的怪圈


3

自闭症

表现:言语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行为异常、兴趣奇特;伴有感知障碍、癫痫发


影响因素:
先天生物学因素
(孕期和围产期对胎儿造成的脑损伤)
,后天环境 因素
(因
父母工作忙,导致生活环境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

预防与矫正: 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多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刺激和发展儿童的智力
和心理活动

第二章

学前教育原理

一、高频考点提要

1.
成熟势力说;
2.
行为主义的观点;
3.
精神分析理论;
4 .
认知发展理论;
5.
文化历史
理论。

二、
教育

1
、含义

广义:
泛指一切能 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
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
活动。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
)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2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3

在教育这种活动中,
存在着教育者、
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 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
关系。

3.
教育的功能


1
)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 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
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 功能或固有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
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 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指
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7

3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指教 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隐
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 非预期性的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
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 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4.
教育目的:


1
)含义

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 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
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 者培养的总的
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它反映了特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基< br>本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
育效果的 依据。




2
)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3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居于
第一个层 次
,它是由国家提出来的,其决策要经过一定的组织
程序,一般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文本和教育法 令中。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居于
第二个层次
,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 制定的某一级
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

教师的教学目标居于
第三个层次
,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所能达到的预期标准。


4
)教育目的的理论

宗教本位论

主张使人在 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
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
.
阿奎那等。

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是:因为个 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
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 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
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其代表人物有柏 拉图、涂尔干、凯兴斯
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个人本位论

个 人本位论的观点是:
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
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
满 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
性,增进人的价值 ,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等。

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 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教育
的过程,除它自身以外没 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一般的、
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的内有目 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
育无目的。

1999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简称《 决定》)。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
精神:


1

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 德素
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

要求学生在德 、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
展;


8

3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 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
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
良好的劳动习惯。

5.
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1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

①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对象及其权利;

③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某些教育内容。


2
)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反作用(政治功能),具体表现为:

①教育是社会政治关系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来作用于政治。

6.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
)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具体表现为:

①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人才的培养规格);

③生产力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④生产力发展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


2
)教育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功能),具体表现为: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可能的劳动力变为现实的劳动力,提高
劳动者素质,从而促进 生产的发展;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③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7.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2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但社会环境不起决
定作用 。因为:

①这种环境的影响是自发,偶然的,零碎的,没有既定的目的,也不能按一定的方< br>向长期系统地影响儿童,它不能决定人们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②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过程。


3
)教 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
导作用。


4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8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9.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1
)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9

滴虫是什么-氟化钠价格


滴虫是什么-氟化钠价格


滴虫是什么-氟化钠价格


滴虫是什么-氟化钠价格


滴虫是什么-氟化钠价格


滴虫是什么-氟化钠价格


滴虫是什么-氟化钠价格


滴虫是什么-氟化钠价格



本文更新与2021-02-01 01: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9324.html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的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