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谷丙转氨酶高吃什么药急救知识与技术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9 20:22

年轻人脱发怎么办-哈医大二院地址

2021年1月29日发(作者:口腔溃疡吃什么好)

常见意外:中暑、中毒、意外卡喉、出血、烧伤、骨折。

急救理念:时间就是生命,急救从现场开始。

急救知识
+
急救技能
=
有效的第一目击者

有效的第一目击者是指在事故现场、患者身边,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护的人。

急救标志:“生命之星”

生命之星的含义:

1.
整个图案以蓝色为主体,寓意宁静祥和。

2.
橄榄枝代表和平和安全。

3.
中间六个角代表了急救医疗服务 系统的六个功能:伤病患检视、
报告、
救护车出勤、现场
处置、远送及途中照顾、送至 特定医疗单位。

4.
蛇绕拐杖也称蛇徽,是医学的象征,代表了救死扶伤之爱心、救 死扶伤之能力,
是为了纪
念太阳神阿波罗儿子神医阿斯克勒庇俄斯。

时间就是生命——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5~10
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
秒——可出现全身抽搐

60
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
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4
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黄金救援时间:

交通事故大出血、休克、电击、溺水、心搏骤停——黄金救护时间
4
分钟

地震——救难黄金
72
小时

严重创伤——黄金救护时间
30
分钟

急救电话:我国“
1 20
”、美国“
911
”、英国“
999
”、法国“
15< br>”、日本“
119
”、香港地
区“
999
”。

如何正确拨打
120


1.
应说明呼救人电话号码与姓名、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

2.
说明患者所在确切地点,尽可能指出周围明显标记和最佳路径等。

3.
说明患者目前最危急的情况,如昏迷、大出血、呼吸困难等。

4.遇到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时要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发生的原因、受伤人数等及现场
已采取的救 护措施。

5.
寻找相对安静的环境,保持镇静,语言精炼、准确、清楚。

6.
听从
120
接线员的指令,
采取必要现场救护措施。
通 话结束时等
120
先挂电话。
(注:
120
中心在接警后已经通知救 护车出车。)

7.
到小区或单位门口等待救护车,或通知门卫。

反应时间:接到电话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市区
10-15
分钟,郊区
30< br>分钟。

急救半径:急救单位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城区
5
公里之内。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EMSS
)集院前急救、急症科 、
ICU
、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

院前急救:现场急救和转运和途中监护

急诊科和
ICU
:院内救护

生命绿色通道:
急救绿色生命 安全通道,
是指对危急重症患者一律实行优先抢救、
优先检查、
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 相关手续酌情补办。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特点:

1.
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及时、连续的急救医疗服务。

2.
三者既分工明确,又密切联系。

3.
既适合平时的急诊工作,又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EMS S
流程:
120
报警
-->
救护车出动
-->
现场 救护
-->
运送至医院并监护
-->
生命绿色通道
-->
就 医

发展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1.
救护水平和要求不断提 高

“抬起来就跑”
的办法转变为
“暂时等待,
稳定伤情后再转移”


2.
意外灾害和伤害事故增加
(在我国伤害是第
5位死亡原因。
最常见的伤害主要有交通事故、
自杀、溺水、中毒、高空跌落等。)

3.
疾病谱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心脑血管病)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 管理要求:
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
现场救护、
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
具、高 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强化治疗。




院前急救的组织和实施:即现场急救、转运和途中监护

院前急救是在医院之外的环境 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
创伤、
中毒、
灾难事故等伤者进行
现场急救、转运 及途中监护的统称。

院前急救人员:医护人员、急诊科医护人员、第一目击者、其他人员。

院前急救的特 点:
社会性
(现场急救并非医护人员专责)

突发性
(随机性强)< br>、
紧迫性
(时
间紧急)、艰难性(急救环境条件差)、复杂性(病种多样复杂) 、灵活性(就地取材,善
于利用替代品)。

(重点)院前急救的原则:
< br>1.
先排险后施救
(先切断电源、
将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距汽车
150
米处放置警示标志、
救助
时应评估周围环境和自身安全)

2.先重伤后轻伤(轻伤:意识清醒,能积极配合检查,反应灵敏,生命体征正常,如一般挫
伤、擦伤; 中度损伤: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处理,不危及生命,如骨折等;重伤:随时有生命
危险,
表现为生 命体征不稳定、
意识丧失,
如窒息、
大出血、
严重中毒、
休克、心室颤动等;
死亡:意识完全丧失、大血管搏动消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3.
先施救后运送(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大出血——止血;窒息——开放气管)

4.
急救与呼救并重

5.
转运与途中监护相结合

院前急救流程:现场评估与呼救
-->
现场救护
-->
转运与途中监护
现场评估:事故原因周围环境、快速评估危重病情(意识、气道、呼吸、循环)

意识评估:

1.
目的:判断被救者意识是否清醒

2.
方法:呼唤患者、轻拍面颊、压迫人中或眶上神经

3.
观察:
患者有无睁眼或肢体运动等。
有反应,
说明意识存在;
若无反应,
则 表明意识丧失。

(注:切记避免摇晃患者身体)

气道和呼吸评估:

1.
目的:呼吸道有无梗阻;判断自主呼吸是否存在。

2.
方法:一看(看胸腹部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音)、三感觉(有无气流感)

循环评估:

1.
方法:常规触摸桡动脉、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
观 察患者肢体皮肤色泽温度,了解末梢循
环来判断血液循环情况

现场救护:体位安置

1.
心跳、呼吸停止者:仰卧位,并置于坚硬的平地上

2.
神志不清者:侧卧位

3.
下肢毒蛇咬伤:应放低患肢位置

4.
咯血者:取患侧卧位

5.
腹部疾患:取半卧位,注意不要随意移动患者

现场救护注意点:

1.
创伤、
烧伤及骨折等脱衣脱鞋技巧:
脱上衣应先健侧后患侧,
脱鞋袜应将踝部托起并固定,
顺足型方向脱下。

2.
疑有脊椎损伤者:
应立即予以制动,以免造成脊髓损伤;对于脊椎损伤者,用颈托加以制< br>动保护。

转运与途中监护:

1.
担架在行进途中,注意伤员安全,必要时在担架上捆保险带。

2.
伤员头部在后,下肢在前,以利于病情观察。

小结:院前急救的概念、特点、原则、流程






认识会厌:喉结后上是会厌,气管食管前后边。吃饭说话会厌开,食物就会进气管。呼吸立< br>刻就困难,威胁生命在瞬间。

气道异物梗阻:
3
岁以下儿童,玩耍、 哭闹、嬉戏、吸食时易发生;成人感觉和反射损伤者
中酗酒、药物滥用、
脑部疾病、
年 老者易发生,意识和反射正常者中进食过快或吞咽过快时
易发生。

可造成气道异物梗阻的食物和物品

气道异物梗阻的表现:海姆立克征象(
H eimlich
征象)——不能说话、不能呼吸、不能咳
嗽、呼吸窘迫手法(完全气道梗阻)< br>
如何识别气道异物梗阻:伤病员抓住自己的脖子(“
V
”型呼救手势)
-->
马上询问是否噎着
了?能否说话?
-->
轻度阻塞:
有很强 的咳嗽,
不要干预其咳嗽
-->
呼吸浅表、
进行性呼吸困

-->
点头示意“是”不能说话
-->
严重气道梗阻,立即救治

如何解除气道异物梗阻:

1.1
岁以下婴儿:背部拍击联合胸部冲击法

2.
成人与
1
岁以上儿童:
立位腹部冲击法、卧位腹部冲击法、
胸部冲击法、
自我腹部冲 击法

立位腹部冲击法:即海姆立克急救法(
Heimlich
手法),适用 于清醒的异物梗阻情况,要
求病人身体前倾,略微弯曲身体,施救者站在异物梗阻者身后,双手从腰部环 抱过去,
然后
用拳头放在其腹部中上位置(剑突与脐之间),双手叠加,快速向内向上地用力冲 击
5-6
次,直到异物排出。

Himlich
法原理:抬高膈肌< br>-->
肺内气体排出
-->
人工咳嗽
-->
异物排出

Himlich
法并发症:胸腹内脏损伤;胃内容物反流、误吸(注意:婴儿禁用)

卧位腹部冲击法:
适用于昏迷患者、
体型比施救者大的患者,
施救者跪在患者 的身体一侧或
骑跨在他的髋部,一手掌根放在剑突与脐之间,另一手叠加,
快速向上向后用力。
也适用于
溺水患者。

胸部冲击法:适用于肥胖者及孕妇,手法与前两种相同,冲击胸骨中部。

自我腹部冲 击法:运用腹部冲击手法,抵住坚硬物体快速冲击或用桌角、椅背、栏杆快速挤
压腹部。
背部拍击联合胸部冲击法:适用于
1
岁以下婴儿,
施救者坐或蹲,
将前臂 置于大腿上,
婴儿
俯卧于施救者前臂上,用虎口护住婴儿面颊部(主要是下颌部,注意露出婴儿 口鼻),另一
手掌根于患儿两肩胛间拍击
5
次。
背部拍击后将婴儿由俯卧变为 仰卧,
注意保持患儿头低于
躯干。然后做胸部冲击,在胸骨下端两指按压,快速向下冲击
5
次。

救治的有效指标:

1.
异物咳出,对于意识不 清者,应该检查口腔,看异物是否被冲出,如已被冲出,迅速用手
取出。

2.
呼吸逐渐通畅。

3.
面色恢复正常。

4.
咳嗽症状减轻或消失。

紧急呼救急救中心:上述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时 ,拨打
120
;及时送医院做气管切开或环甲
膜穿刺,以暂时解除通气障碍。

急救口诀:气管异物速求助,海氏手法压上腹。骑身推腹拍背部,或者自救冲异物。

预防措施:

1.
教育儿童不要把玩的东西放在口中。

2.
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吃饭时不要跑跳或开玩笑,细嚼慢咽,防止呛咳。

3.
工作中不要将钉子、笔盖、别针及其他物品含在嘴里。

4.
戴假牙者注意固定好假牙,避免大笑或大叫时假牙脱落误入气管。

注意:

1.
切忌用手掏或夹取异物,以防异物进入更深处。
2.
在行中上腹部加压法(海氏手法)时,用力要适度,以免造成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

小结:五种冲击法的适用对象和实施流程





常用急救四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止血术

出血:正常成人全身血量占体重的
7%~8%
(女士比例大于男士)
,血细胞占全血体积 的
45%

血浆占全血体积的
55%
。按部位分为体表的伤口出血(
External Bleeding
)和身体深部组
织或内脏损伤出血(
Internal Bleed ing
)两种,按性质分为动脉出血(鲜红、喷射状、危
险大)、静脉出血(暗红、涌出、可压 迫止血)和毛细血管出血(鲜红、渗血、危险小)三
种。

出血的结果:出血量小于等 于
5%

200-400ml
)可代偿;失血量大于等于
20%
800-1000ml

时,面色苍白、湿冷,进入休克状态(失血性休克); 失血量大于等于
40%

2000ml
以上)
时,严重休克,甚至危 及生命。

常用止血方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
最常用的止血方法,
一般用于较小创口的出血,
用敷料或其它洁净的 毛巾、
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挤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要点:

1.
检查伤口内有无异物

2.
厚敷料覆盖伤口,超过伤口
3cm
3.
加压包扎,压力足够

4.
伤口处若有骨折,用厚敷料垫好、固定好后包扎

5.
四肢包扎后抬高肢体,减轻出血和水肿

6.
救护员要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血液

指压(动脉)止血法:适用于头部 和四肢部位动脉出血,以手指压迫供应出血部位的动脉,
阻断血流而止血。不需要器械、简便、有效的临 时止血方法。

1.
颞浅动脉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同侧头顶、额部、颞部的外伤大出血 ,一手固定伤者头部,
另一手拇指压在耳屏前方凹陷处。

2.
面动脉指压止 血法:
适用于颜面部出血,
一手固定伤者头部,
另一手拇指压迫下颌角前上

1.5cm
处。

3.
肱动脉指压止血法:
适用于同侧前臂 及上臂中远端出血,
一手固定患者手臂,
用另一只手
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

4.
尺桡动脉指压止血法:
适用于手部出血,
用两手的拇指分别压迫伤侧 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
尺动脉。

5.
指间动脉压迫止血法:适用于手指(脚趾 )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手指(脚趾)根
部两侧的指(趾)动脉。

止血带止血 法:适用于四肢较大动脉出血,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时。
(并发症:肢体缺血坏
死、急性肾功能 衰竭等。)

常用止血带:橡皮止血带、气性止血带、弹性绷带。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注意点:做好衬垫(防止加压局部皮肤缺血坏死);标注好时间。

(注意操作手法,绑好后检查患肢远端动脉搏动是否消失)

布制止血带(绞棒止血法 ):现场可用布条加绞棒替代各种止血带,布条打活结,绞棒穿入
结旁的布条顺时针旋转绞紧直至达到止 血目的,然后将绞棒插入活结的结口,再收紧活结。
同样记得衬垫和计时。

止血带使用注意事项:

1.
部位:
上肢止血应在上臂的中上三分之 一,
避免压迫绕神经,
不能扎在前臂因为血管和神
经藏在股间沟里无法达到止血目的;
下肢止血应在大腿的中下三分之一,
一是因为中上三分
之一肌肉发达无法达到止血目的 ,二是避开坐骨神经,然后不能扎在小腿(理同前臂)。

2.
衬垫:避免局部组织坏死

3.
松紧度:达到止血目的即可,不要阻断远端血供

4.
时间:< br>使用的总时间长度不能超过
5
个小时,

40-50
分钟放松 一次,
每次放松
1-3
分钟。

5.
标记:要明显

6.
其他:外套不要把止血带盖住,注意时间

拓展:鼻出血的处理

把头后仰是不可取的,血可能会流到呼吸道里去,
造成误吸、
误咽;鼻孔里塞纸团也不 是很
科学,
取出时可能损伤鼻腔粘膜,
颅脑损伤者若用堵的方法血会逆流而上,
会造成颅内感染;
正确止血方法是低头、用拇食指紧捏鼻翼
5-15
分钟,严重的鼻 出血要尽快去医院诊治。



包扎术——

包扎的材料: 三角巾、绷带、敷料、就地取材:干净的毛巾、手帕、围巾、衣
物、丝袜等。

三角巾 头部包扎:适用于头顶部外伤【头顶部外伤,结放在前额正中的位置,
放在其他位置会影响卧位】

绷带包扎:环形包扎法【小伤口,复杂包扎的开始和结束】,
螺旋形包扎法
【四肢 躯干长伤口,
第二圈遮盖住第一圈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保护伤口,
固定骨折,< br>防止感染,
悬吊作用】

固定术——

目的:
减轻痛苦、
减少并发症、
方便转运


定材 料:颈托、木质夹板【最多最广泛】、充气夹板、钢丝夹板、可塑性夹板、其他制品、
就地取材、健康肢 体。

颈托固定:颈椎骨折固定,使头部成正中位【嘴角和耳垂处于同一
水平线,卧位 与地面垂直,鼻尖和肚脐在一条水平线,量取下颌角到锁骨确定大小,颈后放
入】

夹 板固定法:患肢表面放置衬垫;选择合适的小夹板置于患肢两侧:上肢前后两侧,
下肢内外两侧;捆扎< br>3-5
根布带,松紧适宜,伸进一个手指或上下移动
1cm
。【先绑小腿骨折上端,再绑下端的绷带,固定到外侧】

夹板固定注意事项:充分暴露患肢,便于观察末
梢血运;

夹板位置放置正确 ,不可直接贴于骨隆突处;牢靠、松紧适度;适当垫高患肢,
利于肿胀消退、
减少出血;
随时观察远端血供
【看指甲颜色,
指端皮肤,
判断感觉功能】


运——

常用搬运方法:徒手搬运;担架或脊柱板搬运;要求:正确、稳妥、迅速。

徒手搬< br>运法:【适用于伤情比较轻,路途较近】单人搬运:搀扶,抱持,背,前取,拖行;两人搬
运:抬 ,拉车,椅式;三人、多人搬运:平托。

颈椎损伤:至少四人,一人保证颈椎处于
正 中位,一人肩部,一人腹部,一人下肢,搬运步调一致。

担架固定搬运:

病情较重不适
合徒手搬运的患者;行进中,头在后,足在前【有利于观察面部情况】;协调一致,担架上

2
条保险带。

脊柱板【硬质平面】固定搬运:怀疑脊柱、颈椎骨折病人固定转运。

怀疑
脊柱骨折时上担架方法:
脊柱不要发生变化。

总体要求——先救命,后治伤;止血要彻底;
包扎要准确;固定要牢固;搬运要安全。




心搏骤停
(sudden cardiac arrest)
概述

定义:
患者的心脏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 重的打击,
致使心脏突然停搏,
有效
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
(
俗称猝死
)
原因:

1.
心源性:冠心病;心肌炎、房室传导阻滞

2.
非心源性:电击、雷击、溺水、中毒、水电解质紊乱、创伤

冠心病—— 成人心搏骤停的主要病因:男女比例为
3~4

1

其中
7 0%
死于医院外,冠心病猝

10%
死于发病后
15
分钟内 ,
30%
死于发病后
15
分钟至
2
小时。

类型:心室颤动(最常见,正常心跳速率为
80-90
,心室颤动时为
200
多)、心室静止、心

-
机械分离(心跳速率为
20
多)三种(注意心电图)

共同结果:心脏丧失有效泵血功能导致循环骤停

临床表现:

1.
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

2.
脉搏扪不到,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

3.
呼吸断续停止,或呈叹息样,后即停止

4.
瞳孔散大

5.
面色苍白伴青紫

紧急处理心搏骤停:

1.
判断要素:
突然意识丧失;
呼吸停止或无效呼吸
(仅有喘息样呼吸)

大动脉搏动消失
(颈
动脉、股动脉)

2.
诊断

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
/
呼吸停止

急救生存链: 早期识别呼救
-->
早期徒手心肺复苏
-->
早期电除颤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
早期院内综合治疗(前三者称为院前急救)

复苏存活的关键:两个时间段

1.
病人倒下到开始除颤

2.
病人倒下到开始
CPR
(即心肺复苏),及其规范程度

先除颤还是先
CPR


1.
指南建议:
CPR
和除颤应早期迅速联合使用

2.< 5min
的心脏骤停——先除颤,
>5min
的心脏骤停——先
CPR
3.
如有
AED
(自动体外除颤仪),除颤越早越好

复苏成功关键:电除颤

自动体外除颤仪
AEDs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操作步骤(根据语音提示):一开电源,二贴片( 贴在裸露的皮肤上),三插插头,四除颤
(除颤时不要触碰患者)

心肺复苏成功率与时间的关系:

3~5


黑蒙

30~60


抽搐

60


瞳孔散大呼吸停止

以上成功概率
>90%
1~2
分钟

脑水肿

成功概率
60%
6
分钟

脑细胞死亡

成功概率
40%
8
分钟

死亡

成功概率
20%
抢救的 黄金时间在
4-6
分钟内,心搏骤停
10
分钟实施
CPR
成 功率几乎为
0
,每延迟
1
分钟
开始抢救,存活率下降
10%
救命手段:
CPR
心肺复苏(
CPR
)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抢救心跳骤停者生命的方法

徒手心肺复苏程序:
按压

Compressions

-->< br>打开气道

Airway

-->
人工呼吸

Breathing


2010
年指南抢救流程:

1.
迅速分工合作

2.
同时进行
COR
、呼救、取
AED
、接救护车

3.2010AHA
心肺复苏指南强调“团队抢救”




3.2.1
心肺复苏术
1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 苏程序:观察环境
-->
判断意识
-->
高声呼救
-->
翻 转体位
-->
脉搏呼吸
-->
胸外按压
-->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
判断效果
-->
安置体位

环境安全:救护前观察环境,“保己救人”

判断意识:

1.
成人、儿童:拍打双肩,轻拍重唤。

2.
婴儿:叩击足底,观察反应。

高声呼救要领:

1.
要高声,大声

2.
要表明自己的身份

3.
指定专人拨打
120
,打完告知

示例:

“快来人呐!救命啊!”

“请
XX
先生
/
女士拨 打
120
,打好告诉我!”

“有
AED
的请带上!”

“现场有会救护的请过来帮忙!”

翻转体位:一手扶住头,一手扶住对侧腋下,保证 轴线翻身(注意放在硬质平面
上,翻转时远端的腿搭在近侧的腿上)

判断脉搏与呼吸 :要在
5-10
秒内完成,成人触颈动脉,
1
岁以下选肱动脉,扫
视 胸腹部,观察有无胸廓起伏。(以
1001

1002

1003< br>??的方式计数,因为
四个音节正好一秒)

胸外按压:

1.
定位:双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的那个点

2.
方法:一手掌根放 在定位点上,手指要伸直,掌根是着力点,另外一手叠加在
上并紧扣住,按压过程中,手臂要伸直,保证 施救者的手腕、肘关节、肩部在一
条直线上,
并且垂直于胸壁。
施救者跪立于心脏骤停 者身体的一侧或站立于一侧,
双腿、双膝自然分开,与肩同宽。按压过程中手臂不能弯曲,用力方向一定 是垂
直向下的。按压与放松的比例为
1

1
,放松时掌根不可离开胸 骨,以防着力点
改变。按压过程中,要一边按压一边点数,第一次按压要按压
30
次, 数双音节
01

02

03
??
30
、< br>31
??

3.
深度:下陷深度达到胸腔前后的三分之一,成人至少
5cm

4.
频率:至少
100

/



3.2.2
心肺复苏术
2

开放气道:

前期准备工作:

1.
判断颈椎是否完好无损:双手触摸患者后颈是否骨折、血肿。

2.清理呼吸道:
将患者头侧向一边,
用纱布或纸巾包裹好自己的食指和中指,
入病人口腔当中清理异物。

仰面举颏法:
施救者一手施压在患者的前额部分,< br>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托住下颌骨
部分,一手向下一手向上,两手协同用力。
(限于颈椎未受 伤患者,颈椎受伤患
者需采用托下颌法)

成人气道打开的标准: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面或者鼻孔朝天。

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堵住患者的鼻孔)

1.
吹气同时看胸廓有无起伏。

2.
吹气量:
500-600ml
(自然吹气即可)。

3.
吹气时间
>1
秒。

4.
频率
8-10

/
分钟。

5.1< br>岁以内的婴儿:口对口鼻,缓慢(超过
1
秒)吹气,胸廓抬起即可,频率需
在< br>12-20

/
分。

人工呼吸方式:

1.

口对口——快捷有效,清除口腔异物。

2.
口对鼻——牙关紧闭、创伤、溺水。

3.
口对窦道——喉头手术后。

4.
口对口鼻——婴儿,口鼻较近。

30
次心脏按压,
2
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
五个循环为一个周期,
后要一次判断。

判断效果:

1.
跳了:触摸到颈动脉搏动。

2.
红了:面色转为红润。

3.
动了:眼球活动、手脚抽搐、开始呻吟、自主呼吸等。

安置体位:

1.
复原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2.循环、呼吸恢复的患者,采取侧卧位,以预防舌体、粘液分泌物、呕吐物阻塞
呼吸道

(注意标准恢复体位姿势)。




第四章

4.1
第一节

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

创伤分类:按致伤原因和有无伤口

1.
闭合性创伤:挫伤、挤压伤、扭伤、 爆震伤等(特点:体表结构完整性未受到
破坏,表面无伤口)

2.
开放性创 伤:擦伤、撕裂伤、刺伤、切割伤、火器伤等(特点:外出血;开放
性伤口,易感染)

擦伤:

1.
止血:直接按压止血
1-2
分钟

2.
清洗创面:生理盐水或淡盐水

3.
消毒:碘酒或酒精(由外向内,不要渗入伤口内)

4.
包扎:一般不包扎,伤口较大时可以用消毒纱布包扎

(注:小伤口不适宜用创可贴)

切伤、砍伤:

1.
特点:由于切断的血管多无明显收缩,出血较为明显。

2.
处理:现场用清洁的布类敷料压迫止血

3.
包扎后送医院清创治疗,一般不超过
6-8
小时

刺伤:

1.
含义:因刺刀、铁钉、竹片、钢丝等猛力插入软组织所致的损伤

2.
特点:伤口小而深,易并发感染,尤其是厌氧菌若破伤风感染

3.
处理:及时送医院清创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头皮撕裂伤:
< br>1.
特点:伤口边缘不整齐,头皮血管丰富,出血较剧烈不易自止,可引起失血性
休克。

2.
处理:现场应立即加压包扎止血,去医院清创缝合。

软组织挫伤:

1.
最为常见,钝性暴力或重物打击所致

2.
表现:伤部肿痛,淤血

3.
处理:小范围的软组织损伤早期局 部冷敷,以减少组织渗血,
24
小时候可热
敷好理疗,以利于局部淤血吸收消退。
头皮血肿:

1.
皮下血肿:加压包扎,早期冷敷
24h后热敷,
1-2
周可自行吸收,切忌用力揉
搓。

2.
帽状腱膜下血肿:先加压包扎,送医院治疗。
48
小时后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
血后,再 加压包扎,
4
周左右血肿吸收。

踝关节扭伤:

1.含义:
关节部位一侧受到过大的牵拉力,
相关韧带超过其正常活动范围而造成
的损 伤。

2.
表现:肿胀、青紫和活动障碍

3.
处理:立即 制动、肢体抬高。
24
小时内局部冰敷,以减轻出血和肿胀。
24

时后热敷,促进淤血消退。



4.2
烧伤的急救处理
1.
烧伤病理改变程度:热源温度;热力作用时间;机体条件
2.
临床过
程 :急性体液渗出期(
36~48h
);感染期(
48h
至愈合);修复期 3.
皮肤结构:表皮层;
真皮层;皮下组织;筋膜;肌肉

一度烧伤: 表皮层;浅二度烧伤:到真皮层;深二度烧伤:
到真皮层深处;
三度烧伤:
到肌肉 4.
一度烧伤:
损伤组织层次:
表皮浅层

表现:
局部发红,
烧灼感,
皮肤温度增高

预后:
3~7
天后脱屑愈合,
不留疤痕
5.
浅二度烧伤:
损伤组织层次:
真皮层(最痛)

表现:红肿明显,疼痛剧烈,可形成大水泡,基底红润

预后:两周左右愈
合,一般不留疤痕
6.
深二度烧伤:损伤组织层次:真皮层深层

表现:痛觉较迟钝,亦有水
泡形成,基底红白相间。

预后:若无感染,四周内愈合,一般有疤痕
7.
三度烧伤:损伤组
织层次:全层皮肤,甚至伤及皮下组织

表现:创面苍白,焦黄甚至炭化,痛觉消失,常见
树枝状栓塞血管网。

预后:除非面积很小,一般需手术植皮
8.
新九分法:看面积
9.
轻度
烧伤:二度烧伤面积
9%
以下

中度烧伤:二度烧伤面积
10~29%
或三度烧伤面积不足
10%

度烧伤:
总面积
30%~49%
或三度烧伤面积
10%~19%< br>或二度、
三度烧伤面积岁不大上述百分比,
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 的复合伤

特重度烧伤:总面积
50%
以上,或
以有严重并发症
10.
烧伤急救流程:

冲:
流水冲洗
15~30
分钟左右

缓解疼痛,
降低局部表
面温度,使伤口迅速冷却(切忌用冰块敷,防冻伤)

脱:脱去伤面上的衣服,必要时用剪
子剪开,粘住不要处理,
保护水泡水泡表皮在烧伤 早期有保护创面的作用,
能减轻疼痛,减
少渗出,后期还可有效预防感染。

泡:疼痛明显者可持续浸泡在冷水中
10~30
分钟
.
缓解
疼痛

盖:
使用干净的或无菌的纱布或棉质的布类覆盖于伤口,
并加以固定。

减少外界的污
染和刺激,
有助于保持创口的清洁和减轻疼痛。

送:
对于大面积的伤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转运不便的,应在附近医院先进行静脉补液再进行转送;
若伤者意识清醒,
感到口渴,
可给
适量冷开水或盐开水。
11.
注意:烧伤后不能在伤口上抹酱油牙膏或麻油
12.
火灾时注意:
发 现火灾,及时报警;尽快显示求救信号。防烟堵火,浸湿的棉被等封堵,并不断浇水;毛
巾、浸湿的衣服 等捂住口、鼻并屏住呼吸,身体贴近地面;身上着火,应尽快脱去着火的衣
裤,迅速卧倒,滚动压灭火或 跳入水中(油污燃烧禁止);严禁奔跑呼叫或用双手扑打,以
免加重损伤‘千万不要盲目跳楼,火场不可 乘坐电梯;



4.3
第三节

中暑的急救与预防

中暑:高温条件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和汗腺功能衰竭产生的急性疾病。

中暑对人体的影响:

1.
轻症中暑:全身乏力、大量出汗、口渴、胸闷、头昏、耳鸣、恶心等。

2.
重症中暑:体温可超过
41
摄氏度,甚至高达
43
摄氏度,剧烈 头痛、头昏、昏
睡、严重者发生昏迷、惊厥。

中暑原因:

1.
环境因素:高温、高湿、风速小

2.
内在因素: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热适应差

高温:气温超过
3 5
度即有中暑的可能(人体散热途径:传导、对流、辐射
70%

蒸发
26%
,其他
4%


高湿:连续
3
天平均气温 超过
30
摄氏度和相对湿度超过
73%
时最易发生中暑。
(湿热:高 温、高湿作业环境;干热:高温辐射作业环境)

风速小:通风条件差,人群密集的场所,如火车、密闭的作业车间等。

产热增加:高温下从事体力劳动、体育运动、发热、甲亢等代谢增加的疾病。

年轻人脱发怎么办-哈医大二院地址


年轻人脱发怎么办-哈医大二院地址


年轻人脱发怎么办-哈医大二院地址


年轻人脱发怎么办-哈医大二院地址


年轻人脱发怎么办-哈医大二院地址


年轻人脱发怎么办-哈医大二院地址


年轻人脱发怎么办-哈医大二院地址


年轻人脱发怎么办-哈医大二院地址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20: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5593.html

急救知识与技术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