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不孕不育医院
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
PS
:
很多人都不明白,
我自己也不 是很明白,
希望以下内容能让大家明白点
1
.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 br>5000
~
10000
;
1
~
5
岁儿童约为
8000
~
11000
。
2
.红细胞:成人男 性每立方毫米
400
~
500
万;成人女性
350
~
450
万;新
生
儿
600
~
700
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 br>.血红蛋白;成人男性
13.5
~
15
克%;女性
12
~
14.5
克%。
4
.血沉:
A
、长管法, 每小时儿童
12
毫米以下;成人男性
15
毫米以下;成
人
女性
20
毫米以下。
B
、
短管法,
每小时儿童2
~
10
毫米,
成人男性
0
~
8
毫米 ,
成人女性
0
~
10
毫米。
5
.血小板:每立方毫米
10
~
30
万。
6
.出血时间:
1
~
5
分钟。
7.凝血时间:
A
、试管法
4
~
12
分钟;
B< br>、毛细血管
2
~
4
分钟;玻片法
2
~
8分
钟。
8
.蛋白质:总量
6
~
7.5
克%;白蛋白
3.5
~
4.8
克%;球蛋白
2
~
3
克%;
白
蛋白/球蛋白
3.8
~
4.8
克%。
9
.葡萄糖:成人
80
~
120
毫克%;儿童
80
~
100
毫克%。
10
.总胆固醇:成人
100
~230
毫克%;
6
岁以上儿童
130
~
200
毫克%。
11
.甘油三酯:比色法<
5.45
毫当量/升或40
~
150
毫克%。
12
.谷丙转氨酶:定量法
2
~
40
卡门氏单位。
13
.肝功能:黄疸指数
2
~
6
单位;总胆红素
0 .1
~
1
毫克%;麝香草酚浊度
0
~
6
单位;硫酸锌浊度
2
~
12
单位
血常规化验单如何看(二)
白细胞分类(
DC
)白细胞分为粒细胞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正常值:中性
杆状核粒细胞(
N
):
1
%~
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N
):
50
%~
70< br>%;嗜酸性
粒细胞(
E
):
0.5
%~
5
% ;嗜碱性粒细胞(
B
):
0
%~
1
%。
单核细胞(
M
):
3
%~
8
%。
淋巴细胞(
L
):
20
%~
40
%。
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血液病及放疗、
化疗后,
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及
组 织损伤。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应用某些激素;
增多常见于某些血液病和某些变 态
反应病,如药物过敏、荨麻疹等。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增多 常见于某些类型白血玻淋巴细胞减少常
见于接触了放射物或应用了激素;
增多则常见于某些传染 病和白血玻单核细胞减
少无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和血液玻血小板计数(
PLT
)正常值:
100
~
300×109/
L
(或
10
万~
30
万/
mm3
)
。
减少常见于:
脾功能亢 进、
接触放射物、
白血并再障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药物过敏。增多常见于:原发性 血
小板增多症及手术或急性失血的应激反应
#######%%%%*****@@@@%%%%%%%%%%%%%%%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
不要把肝功 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
引起肝功
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 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
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
当然,
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
需要重视并仔细
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
(
一
)
转氨酶
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临床最常用的是 丙氨酸转氨酶
(ALT)
和门冬氨酸转
氨酶
(AST)
,它们的正常 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血清转氨酶活性
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
具有临床意义是酶 活性升高。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
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
AL T
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
膜通透性增强;
AST
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 体损伤。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
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 br>ALT
、
AST
可以
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
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
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 损的程度一致,
故有助于病情估计、
疗效
观察和预后判断:
ALT
显 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
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 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
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
显著增高,可见于 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
严重的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
中度升高,
见于肝癌、
肝硬化、
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患有重型肝 炎时,若出现
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
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
不大。
AL T
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
AST
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
体中 。肝细胞损害严重者,
AST
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
释放出来 ,
故测定
AST/ALT
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
急性肝
炎或轻型慢性肝炎病人,
ALT
>
AST
;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 人通常
AST
>
ALT
。
(
二
)
血清腺苷脱氨酶
(AD)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 水溶性部分,
是嘌呤核苷酸循环中一种重要的酶,
在
核酸代谢中有重要意义。
1
.正常值。正常人的
AD
活性为
5.3-20.1
国际单 位
/
升,平均值为
14.6
国
际单位
/
升。
2
.临床意义。①判断急性肝炎恢复情况。急性肝炎病人
AD
与
ALT
一样,常
早期升高,
但幅度不及
ALT
。
ALT< br>恢复正常而
AD
持续升高的病人常易复发或易迁
延为慢性肝炎。故测定
AD
较
ALT
能正确反映急性肝为病人的恢复情况。②协助
诊断慢性肝病。< br>AD
活性在慢性肝病中普遍升高。③鉴别黄疸。
AD
在阻塞性黄疸
病人 很少升高,即使升高也属轻度;而在肝细胞性黄疸时普遍升高。
(
三
)
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
一般
LDH
总活性为
100-300
单位,
平均为
185±10.9
单 位。
任何原因引起的
肝细胞损害均可引起血清
LDH
活性增高。急性肝炎或慢 性肝炎活动期病人,
LDH
活性常显著增高。其临床意义与
ALT
、
AST
一致。肝炎恢复期,
LDH
为最早恢复
正常的血清酶。如
LD H
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常提示有某种并发症的存在。
肝硬化病人若病程中
LDH
活性增强,应怀疑并发肝癌。
测定血清
LDH
总活性对肝病诊断 缺乏特异性,
而
LDH
同工酶则有相对的组织
特异性,
LDH1在心肌细胞分布最多,
LDH5
在肝细胞含量最多。因此,对肝病病
人测定
LDH
同工酶比测定
LDH
总活性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 人,
其他肝功能指标正常而仅
LDH5
升高,
提示部分病人
LDH5
测定比其他肝功能试验
敏感,且随着病情加重,
LDH5
也随之增高。
(
四
)
血清胆碱酯酶
(CHE)
用比色法测定其 正常值为
30-80
单位
/
毫升。肝病病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降
低,
主要是由于肝细胞损害后此酶合成减少,
是反映肝脏贮备功能较敏感的指标。
急性病毒 性肝炎病人血清
CHE
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与黄疸严重程度不一定
平行 。
若
CEH
活性持续降低,
常提示预后不良。
轻型慢性肝炎病人此酶 活性变化
不大。
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此酶与急性肝炎病人相似。
肝硬化病人若处于代偿 期,
血清
CHE
多为正常;
若处于失代偿期,
则血清
CHE
活力明显下降。
重型肝炎病人
血清
CHE
明显下降,
其降低 程度与血清白蛋白大致相似,
且多呈持续性降低;
梗
阻性黄疸病人,血清
CH E
正常,若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则此酶活力降低。
(
五
)
血清碱性磷酸酶
(AKP
,
ALP) < br>是一组催化磷酸单酯水解的酶类,
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
胆管上皮细胞含量
最多 。其正常值依测定方法不同而各异。临床意义如下:
1
.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 性黄疸。一般阻塞性黄疸
AKP
升高较肝细胞性
黄疸为高。
2< br>.协助诊断肝内浸润性或占位性病变。在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病人,
AKP
常常升高 。而在无黄疸病人,如发现
AKP
异常升高,需高度警惕肝内占位性
病变;也可能为无 黄疸型胆系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及胆道不全梗阻。
3
.协助判断肝病病人预后 。在严重肝病病人,胆红素逐渐升高,而
AKP
不
断下降,提示肝细胞损害严重。
(
六
)
γ
-
谷氨酰转移酶
(
γ< br>-GT)
正常人血清中
γ
-GT
主要来自于肝脏,正常值
0-40
单位
/
升
(
重氮试剂法
)
、
0- 50
单位
/
升
(
对硝基苯胺法
)
。临床意义如下:
1
.判断血清中升高的
AKP
来自于肝脏还是骨骼,骨患有骼疾 病时
γ
-GT
正
常。
2
.急性肝炎病人的γ
-GT
恢复较
ALT
为迟;如它持续升高,提示为慢性肝
病。
3
.若慢性肝炎病人的
γ
-GT
长期升高,提示肝细胞 有坏死。
-广州不孕不育医院
-广州不孕不育医院
-广州不孕不育医院
-广州不孕不育医院
-广州不孕不育医院
-广州不孕不育医院
-广州不孕不育医院
-广州不孕不育医院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19:0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5463.html
-
上一篇:血常规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
下一篇: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