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症状
儿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绪论
1.
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为止为胎儿期,约为
40
周< br>
2
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
28
天
3
婴儿期
:自出生到
1
周岁之前
4
幼儿期
:自满
1
周岁到满
3
周岁之前
5
学龄前期
:自满
3
周岁到
6~7
岁入小学前
6
学龄期
:自
6~7
岁入小学至青春期前
7
青春期
:年龄范围一般为
10~20
岁,女孩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 比男孩早
2
岁左
右。青春期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可相差
2~4
岁
8
围生期
:胎龄满
28
周至出生
7< br>足天,此期包括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
3
个阶
段
第二章
儿童生长发育
1
.
生理性体重下降: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
体重暂时性下降,称生理性体 重下降。一般下降范围为原有体重的
5%~10%
,至第
7~10
日
恢复到出生体重。
2
身高增长高峰(
PHV
)
:
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受性激素等因素的影响,体格生
长出现生后的第二个高峰,尤其身高增长 迅速,称为身高增长高峰
3
骨龄
:长骨干骺端的软骨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可 反映长骨生长发育成熟程度,有助于判
断骨发育年龄,称之为骨龄
第三章
儿童保健
1
计划免疫
: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 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
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儿童体中,以确保其获得可靠的抵 抗疾病的能力,
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
主动免疫
:给易感者接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
3
被动免疫
: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
免疫力
第五章
儿童营养
1
基础代谢率
:在
20
℃(
18~25
℃)室温下,餐后
10~14
小 时清醒、安静状态下,测量维持
机体所需的能量
2
补授法
:补充母 乳量不足的方法,母乳喂养次数一般不变,每次先喂母乳,将两侧乳房
吸空后,再根据儿童需要补充代乳 品
3
代授法
:用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一次或数次替代人乳的方法
4
人工喂养
:以配方奶或动物乳(牛乳、羊乳、马乳等)完全代替母乳喂养的方法
第六章
患病儿童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1
脱水
: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除失水
外,尚有钠 、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2
累积损失量
: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量
3
继续损失量
:补液开始后,因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继续损失的液体量
4
生理需要量
:补充基础代谢所需的量
第八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1
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 扎至出生后
28
天,期间的小儿称为新生儿
2
围生期
:围 绕分娩前后的一段特定时期,期间的胎儿和新生儿称为围生儿。我国的围生
期:从妊娠
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
1000g
)至生后
1
周。
3< br>足月儿
:胎龄满
37
周至未满
42
周(
260
天
~293
天)的新生儿
4
早产儿
:胎龄<
3 7
周(<
259
天
)
新生儿
5
过期产儿
:胎龄≥
42
周(≥
294
天)的新生儿
6正常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为
2500~4000g
的新生儿
7
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
2500g
者。
极低出生体重儿
:体重<
1500
者
超低出生体重儿
:体重<
1000g
者
8
巨大儿
:出生体重>
4000g
者,包括正常和有疾病者
儿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
9
适于胎龄儿(
AGA
)
:
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
10~90
百分位者
10
小于胎龄儿(
SGA
)
: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 重的第
10
百分位以下新生儿
11
大于胎龄儿(
LGA
)
:
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
90
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
12
足月小样儿
:小于胎龄儿中最常见的一种,多由于宫内发育迟缓
高危儿: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
13
正常足月 儿
:胎龄满
37
~
42
周出生,出生体重在
2500
~
4000g
,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
婴儿
14
适中温 度(
NET
):
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15
呼吸暂停
:呼吸停止时 间达
15
~
20
秒,或虽不到
165
秒,但伴有心率减慢( <
100
次
/
分)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称呼吸暂停
16
新生儿窒息
: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容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生
后
1
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17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
):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 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
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 高,少
数幸存者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
18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 物质
(
PS
)所致,是新生儿期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 性加重的
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
19
新生儿黄疸
:胆 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重者可致中枢神经
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 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时期,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 黏膜及巩膜黄染(
5
~
7mg/dl
)
20
新生 儿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
反应导致新生 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
21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由于血清 间接胆红素增高,引起大脑神经细胞黄染而出现脑损
伤
22
新生儿脐炎: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而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溶血性
链球菌等侵染脐部所致的 局部炎症
23
新生儿败血症
: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 成的全身感染
.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简称新生儿冷伤,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 和多器官功
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SN
)
24
发展性照顾
:一种适合每个小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 可以促进早产儿体
重增长、减少哭闹和呼吸暂停次数。此模式的护理目标是使小儿所处于的环境与子宫内 尽
可能相似,并帮助小儿以有限的能力适应宫外的环境
第九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1
蛋白质
-< br>能量营养不良
: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不能维
持正常新 陈代谢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2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 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
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3
肥胖
-
换气不良综合症
:严重肥胖者可因脂肪过度堆积而限制胸廓扩展及膈肌运动,导致
肺通气不良,引起低氧血症、发绀,严重时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4
体重超重
: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
20%
或
BMI
同年龄组儿童< br>P95
。
5
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儿童体内维生素
D
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产生的一
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 性营养性疾病。典型的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
矿化不全。
6
佝 偻病串珠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
珠状
7
肋膈沟或郝氏沟
:膈肌附着部位的肋软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 骨走向
的横沟
-乙型肝炎症状
-乙型肝炎症状
-乙型肝炎症状
-乙型肝炎症状
-乙型肝炎症状
-乙型肝炎症状
-乙型肝炎症状
-乙型肝炎症状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16:0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5283.html
-
上一篇:儿童牙病宣传手册
下一篇:(完整版)口腔科学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