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
内分泌代谢疾病
基本知识问答
1
、
1999
年新的糖尿病分型包括哪些类型
?
其他特殊糖尿病的病因包括哪些
?
1999年新的糖尿病分型包括四大类型,即
1
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其他特殊 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病 因有:①
B
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②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③胰腺外分泌疾病。④内分泌疾病。⑤药物及化学品所致糖尿病。⑥感染。⑦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⑧其他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 合征。
2
.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有哪些
?
(1)
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栓形成、肢体坏疽、肾动脉硬化等。
(2)
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
(3)
神经病变:常见为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其他 神经如颅神经、脊髓、脊髓神经根均可受累。
(4)
眼并发症:白内障、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病变和屈光改变。
(5)
其他:骨质疏松和皮肤病变。
3
.美国糖尿病协会及
WHO
咨 询委员会临时报告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血糖值是多少
?
用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值是:空腹≥
7
.
0mmol
/
L
,服糖
2
小时后≥
11
.
1mmol
/
L
。
4
.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包括哪些内容
?
(1)
制订总热量:应根据病人理想体重和劳动强度确定。成人休息时每千克理想体重给予热量
105
~
125
.
5kJ(25
~
30kcal)
,中等劳动者给
146
~
167kJ (35
—
40kca l)
,重劳动者给
167kJ(40kcal)
以上。
(2)
营养成分的搭配:一般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
50
%一
60
%,蛋白质占
12
%~
15
%,脂肪占
30
%~
35
%。
( 3)
三餐热量的分配:根据病人习惯确定。可按早、中、晚各占
1
/
5
、
2
/
5
、
2
/
5
或各占< br>1
/
3
。如条件许可应少
吃多餐。
(4)
忌食单糖类食品,少吃动物脂肪。增加饮食中的可溶性纤维,可延 缓胃排空时间,使餐后血糖不致过高。
5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适应证有哪些
?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适应证包括:①
1
型糖尿病。②
2
型糖尿病经饮 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获得满意控制者。③糖
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④合并重症急性感染和急性 严重心、脑、肾疾病。⑤糖尿病病人大型外科手术前、术
中和术后。⑥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分娩时。⑦胰腺 全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⑧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
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包括哪些措施
?
(1)
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
剂量为每小时每千克体重< br>0
.
IU
,
或每小时
5U
。
也可用胰岛素泵 皮下输注胰岛素。
(2)
补液:根据病 人失水的程度决定补液量和速度,要求在
24
—
48
小时内使失水得到纠正。 无心脏病的病人,一般
在头
2
小时内每小时输入
1000mL
,以后 每
4
—
6
小时输入
1000mL
。最初输给
0.
9
%氯化钠注射液,当血糖降到
13
.
9mm01
/
L
,则改输
5
%的葡萄糖注射液并加入胰岛 素,剂量按葡萄糖每
3
~
4g
给胰岛素
1U
。
(3)
补碱:当血
pH
低于7
.
0
—
7
.
1
或血碳酸氢钠低于
5 mmol
/
L(
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
4
.
5
~< br>6
.
7retool
/
L
或
10
—
15
容积%
)
时即应补充碳酸氢钠溶液,浓度为
4
%~
5< br>%,原则上补碱应少而慢输注,当二氧化碳结合力上升到
30
容积%时,即应停止补碱。
(4)
补钾:如治疗前血钾不高,开始 治疗时即可补钾,或开始输注葡萄糖液时补。每天补钾总量
4
—
8g
。如病人 每
小时尿量少于
30mL
,
则应在每小时尿量达
40mL
后 再进行补钾。
病人酮症酸中毒纠正后,
还应每天口服补钾
3g
,
维持
1
周。
(5)
治疗并发症:如休克、严重感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水肿、肾衰竭等。
(6)
去除引起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7)
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7
、试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临床特点。
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严重并发症,其临床特点包括:
(1)
多见于老年
2
型糖尿病病人。
(2)
发病前
2
/
3< br>的病人无糖尿病病史或仅有轻度糖尿病。
(3)
病人多有肾功能不全。
(4)
血浆渗透压超过
350mmol
/
L
,血钠增高或正常,血糖 常大于
33
.
3mmol
/
L
。
(5)
临床上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局限性抽搐、偏瘫、失语、
Babinski's
征阳性等。
8
、试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抢救措施。
(1)
胰岛素:首次可根据血糖水平决定,即胰岛素剂量为血糖水平的
1< br>/
10 (
即血糖每增加
10mg
给
1U
的胰岛素< br>)
,
以后每
2
小时测血糖
1
次,根据血糖水平以调节 胰岛素用量。也可先静脉推
20U
胰岛素,以后给予小剂量持续静脉滴
注,每小时5U
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
( 2)
补液:高渗性昏迷病人失水比酮症酸中毒更为严重,且高渗状态威胁病人生命,因此输液至关重要。 每天输液
量
6000
—
8000mL
。如血浆渗透压或血钠过高,无 休克,可输
o
.
45
%半渗量盐水;但如有休克,则仍然输等渗生理盐
水。在
24
—
48
小时内应将失水纠正。
(3)
补钾:补钾原则与酮症酸中毒同。
(4)
对症治疗。
(5)
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6)
去除诱因。
9
.低血糖临床症状的出现与严重性取决于哪些因素
?
取决于血糖的绝对水平和下降的速率、持续的时间,以及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性及 年龄等。一般血糖下降到
2
.
81rtmol
/
L
以下才出 现低血糖症状。慢性低血糖症病人,血糖降到
2
.
8mmol
/
L< br>以下也有不出现症状的。
10
.根据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分为哪几类
?
根据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简称甲亢
)
可分为
6
类:①甲状腺性甲亢。②垂体性甲亢。③伴瘤综合征
(
包括
HCG
相
关性甲亢
)
。④卵巢甲状腺肿伴甲亢。⑤药物性甲亢和甲状腺炎。⑥暂时性甲亢。< br>
11
.甲状腺功能检查中哪些 项目受碘的影响
?
哪些项目受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TBG)
的影响
?
受碘影响的甲状腺功能检查有:①甲状腺摄
1 31
I
率。②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
(
或甲状腺片
)
抑制试验 。
受
TBG
影响的甲状腺功能 检查有血清总
T
3
和总
T
4
。
12
.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Graves
病应注意什么
?
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Graves
病时,应注意以下 事项:①剂量应根据甲亢的严重程度及有无浸润性突眼而个别化。
②疗程一般要坚持
1
.
5
~
2
年,
不能间断。
③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T
3
和
T
4
降到正常后开始药物减量,
直到减为维持量。④治疗中如甲状腺比治疗前肿大,突眼加重和甲状腺杂音更明显,可加用甲状腺片,每天
20
一
40mg
。⑤治疗头
2
个
月,每周需化验白细胞总数和分类1
次,以观察有无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
2
个月后,可每半个月至
1个月化验
1
次。
⑥追踪疗效采用测血清总
T
3
和总T
4
,不要用甲状腺摄
131
I
率。⑦治疗满
1
.
5
~
2
年后,应做
TRH
兴奋试验或丁
3抑
制试验,以决定是否可以停药。⑧停药后应追踪
1
年观察有无复发。
13
.哪些试验可作为停止抗甲状腺药 物治疗的指标
?
以哪种试验最好
?
有三项试验可作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停药指标:
①
T
3
抑制试验。
②
TRH
兴奋试验。
③血清
TSAb
测定。
其中以
TSAb
为最好。
14
.简述放射性
131
I
治疗甲亢的机制。
放射性
131
I
治疗甲亢的机制是:
①放射性
131
I
被摄入甲状腺后,
放击
β
射线破坏甲状 腺组织。
②减少甲状腺中能产
生抗体的淋巴细胞以减少
TSAb
的生成。
15
.用放射性
131
I
治疗
Gra ves
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有哪些
?
( 1)
适应证:①中度的
Graves
病,年龄在
25
岁以上。②对抗 甲状腺药物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③长期用抗甲状
腺药物治疗而多次复发。④有较严重的心、肝、肾等 疾病而不宜采用手术治疗,或术后复发,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者。
⑤小的高功能性结节伴甲亢。
(2)
禁忌证:①妊娠哺乳妇女。②年龄在
25
岁以下。③有心、肝、肾衰竭者。④活动性肺结核。⑤白细胞总数低于
3X10
9
/
L
或中性粒细胞低于
1
.
5X
10
9
/
L
者。⑥重度浸润性突眼。⑦重度的骨后甲状腺肿。⑧危象或轻度甲亢。⑨
以往用过碘剂而甲状腺不摄
131
I
者。
16
.试述甲亢危象的治疗原则。
(1)
先用大剂量的抗甲状腺药物,以丙硫氧嘧啶为首选。
(2)
碘剂:轻者口服复方碘溶液,首剂
30
—
50
滴,以后每
6
—
8
小时
5~
10
滴。重者可静脉滴注碘化钠,每次
0.5
~
1.0g,加入到
10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中。
(3)
普萘洛尔
20
~
40mg
,每
6
—
8
小时
1
次。
(4)
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
100mg
加入到
5
%~
10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中。
(5)
对症处理:如高热、休克、心力衰竭等。
(6)
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7)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7
.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禁
,~iit
有哪些
?
(1)
相对禁忌证:①活动性肺结核或肺外结核。 ②过去有溃疡病史,目前无活动性。③有未控制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2)
绝对禁忌证:①有重大精神病病史。②显性糖尿病。③骨质疏松。④妊娠第一 期。⑤重度高血压。⑥未控制的
严重感染。⑦青光眼。⑧严重低钾血症。⑨皮质醇增多症。
18
.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法有几种
?
(1)
替代疗法:每天只给予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2)
抑制替代疗法。
(3)
冲击疗法:在短期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时间只允许连续
5天以下,可突然撤药。
(4)
短程 治疗
(1
个月以内
)
、中程治疗
(2
—
3
个月内
)
及长程治疗
(6
个月以上
)
。
(5)
间歇给药法:即每周内给糖皮质激素
3
~
5
天,然后停
1
~
2
天再给。
(6)
隔日给药法:即每隔
1
天早晨服糖皮 质激素
1
次,剂量为
1
—
2
天的总量,或
30~
60mg
。
19
、试述糖皮质激素隔日给药疗法的优点。
①对一些需长程给药治疗的慢性疾病疗效与每天分次给药相似。②减少每天分次给药的不良反 应,如药物性库欣
综合征。③可以突然撤药。④可减少使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的感染并发症。
20
、长期使用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长期使用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发生下列不良反应:①向心性肥胖。②糖耐量减 低和诱发糖尿病病变为显性。
③高血压。④骨质疏松和无菌性骨坏死。⑤闭经和阳痿。⑥精神失常或诱发 精神病。⑦良性颅内压增高
(
儿童多见
)
。⑧
溃疡病和胰腺炎。⑨出 血倾向和血栓形成。⑩白内障和青光眼。⑩并发细菌和真菌感染。⑩水肿
(
天然的糖皮质激素< br>)
。
⑩低钾和低钙。⑩儿童生长受抑制。
21
.何谓糖皮质激素的撤药症群
?
撤药症群是指在生长期每天分次服用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后,撤药过程中所出现 的一组症状,包括:①肌肉僵
硬和疼痛。②关节痛。③全身软弱无力。④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⑤体位 性低血压或虚脱。⑥体重减轻。撤药症群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11:0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4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