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治疗方法
《断层解剖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
AC-PC
线
为连合间线,为前连合
(anterior
commissure,
AC)
后缘中点至后连合(
posterior
commissure,
PC)
前缘中点的连线,又称
AC-PC
线。脑立体定向手术和
X-
刀、
γ
-
刀治疗多以此线为准,故人脑立体定位断层解剖研究多以此线为基线 。
2
、
Glisson
系统:
指由肝内结缔组 织包绕于一起走行的肝门静脉、
肝动脉和肝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
该系统的三中管道在肝内的分 支和分布范围基本一致。
Couinaud
根据
Glisson
系 统的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将肝分为
“
两半五叶八段
”
。
3
、
Reid
基线
为眶下缘至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标本制作多以此为准。
4
、半卵圆中心
定义:在大脑半球中形成的广泛的髓质区,即半卵圆中心。
组成
1)
投射纤维,辐射冠。
2
)联络纤维,联系一侧大脑半球。
3
)连合纤维,联
系两侧大脑半球的纤维束。
意义:
大部分为有髓纤维,
磁共振为高 信号,
ct
为低密度,
用于诊断脱髓鞘病变。
5
、大脑动 脉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
两侧后交通动脉及两侧大脑后动脉组 成的血管环。
该环位于脑底下方,
蝶鞍上方,
环绕视交叉、
灰结节和乳头体周 围。
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相交
通。
6
、第二肺门:肺叶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叶之处。
7
、帆间池
底:
第三脑室顶,
顶:
穹隆和穹隆连 合,
两侧:
穹隆内侧缘,
后界:
胼胝体压部。
内含大脑内静脉。
8
、肺段:每个肺段支气管的分支与其所属的肺组织构成一个肺段(
S
)
,又称为
支气管肺段。
9
、肺门:肺的纵隔面中部偏后有一长 椭圆形的凹陷,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
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肺之处,称 为肺门,又称为
第一肺门。
10
、肺根:出入肺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为肺根。
11、奇静脉食管隐窝:肺门区结构将肺内侧面分为纵隔部、
肺门区和脊柱部三部
分,
将肺与纵隔之间的胸膜腔分为前、
后两部,
后部深入食管与奇静脉之间形成
奇静脉食管 隐窝。
12
、隆嵴下间隙:指前为肺动脉杈和右肺动脉,两侧为左、右主支气管, 后为食
管所围成的间隙,内有奇观隆嵴下淋巴结,其出现率为
100%
。
13
、门腔间隙
门静脉和下腔静脉之间,内含肝尾状突、网膜孔、门腔淋巴结、胰钩突。
14
、脑静脉角
大脑内静脉和其属支丘纹上静脉在室间孔处形成的夹角为静 脉角,
可根据静脉角
的位置的移位间接判断颅内占位病变。
15
、膀胱精囊角
膀胱后壁与精囊之间有一充满脂肪的三角区,
称 膀胱精囊角,
于仰卧位扫描时常
为一锐角,平均为
28.8?
,若此角减小或 消失,常提示来自前列腺或膀胱的肿瘤
已属晚期。
16
、气管杈下间隙
从气管杈开始向下至右肺动脉下缘,
前为右肺 动脉,
后为食管和奇静脉,
两侧为
左右主支气管,内含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
17
、禽距
距状沟前部突入侧脑室后角形成的突起。
1 8
、
食管后隐窝:
食管胸段的右侧除奇静脉弓处外,
其余部分均与纵隔胸膜相 贴,
右纵隔胸膜在肺根以下常突至食管后方达后正中线,形成食管后隐窝。
19< br>、
小脑延髓池:
又名枕大池,
位于小脑半球后下方、
延髓背面和枕鳞下 部前方。
池内有小脑下后动脉经过。
20
、
血管前间隙:
位于胸骨柄后方、
大血管的前方,
两侧为纵隔胸膜围成的间隙,
内有胸腺和低位甲状 腺。
21
、咽后间隙:位于咽和食管后壁与椎前筋膜之间,向下通向后纵隔。其感 染多
来自咽后淋巴组织的炎症,若形成脓肿则可导致呼吸困难和吞咽障碍。
22< br>、纵隔间隙:为纵隔器官间的窄隙,其内填充以疏松结缔组织,并适应器官活
动和胸腔容积的变化 。
23
、主动脉肺动脉窗
上方为主动脉弓,下方为左肺动脉,右 侧为气管下端和食管,左侧为左肺。窗内
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以及脂肪,淋巴结等。
24
、坐骨肛门窝
直肠及肛提肌与两侧坐骨之间,
臀大肌的深面,
可见充满脂肪的坐骨肛门窝,
沿
此窝内侧壁前行的有阴部内血管和阴部神经。
二、简答题:
1
、简述在脑横断面上如何鉴别中央沟?
1
)不被中断的沟;
2
)中央前后沟伴行;
3
)中央前回厚于中央 后回;
4
)扣带沟
缘支;
5
)在大脑外侧面走行
8
-
10
厘米;
6
)髓突。
2
、描述半卵圆中心?
定义
:
在大脑半球中形成的广泛 的髓质区,
即半卵圆中心。
组成
1)
投射纤维,
辐射冠。
2
)联络纤维,联系一侧大脑半球。
3
)连合纤维,联系两侧大脑半
球的纤维束 。
意义:大部分为有髓纤维,磁共振为高信号,
ct
为低密度,用于诊断脱 髓鞘
病变。
3
、试述胼胝体干层面的结构
关键结构:胼胝体干、侧脑室、尾状核。
断面中部可见两侧呈“八”字形的侧脑室的前角、
中央部和后角,
其内侧有胼胝体干,
其外侧紧贴的有尾状核前大后< br>小的两个断面。胼胝体在两侧脑室之间形成“工”字形,形成前方的额钳和后方
的枕钳,
还可见前部的胼胝体膝和后部的胼胝体压部。
大脑半球内侧面被胼胝
体分为前后两 部,前部为额内侧回和扣带回,后部为扣带回、楔叶和舌回。大脑
半球上外侧面的脑回由前至后依次为: 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中
央后回、缘上回、角回和枕外侧回。
4
、试述胼胝体压部层面的结构。
关键结构:基底核、内囊、侧脑室、第三脑室
侧脑室前角前部呈倒“八”字形的缝隙向前外伸展,后部宽大位于透明隔的两侧,并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连,
透明隔的后方与穹窿 柱相连。
侧脑室前角的外侧壁为尾状核头部,
两侧角之间为
胼胝体膝。
第三脑 室呈纵向走行的裂隙,
后方为胼胝体压部。
第三脑室两侧为背
侧丘脑。
尾状核 和背侧丘脑的外侧是内囊,
再外侧为豆状核壳的断面,
再向外为
屏状核和岛叶。
岛叶外侧的深沟为外侧沟,
其内有大脑中动脉。
胼胝体压部后方
的小脑幕呈
“
V
”
字形,
与后方的大脑镰连接呈
“高脚杯”
状,
杯内是小脑蚓。
距
状沟和视辐射出现是此断层的重要特点。
禽距为距状 沟在侧脑室三角区后内侧壁
上形成的隆起,易于辨认,是识别距状沟的标志。
5
、试述松果体层面的结构:
关键结构:基底核、内囊、松果体
尾状核头位于侧脑室前角的外侧,
背侧丘脑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
其外侧有 三角
形的豆状核,被两个白质板分为外侧的壳和内侧的苍白球,再向外依次是外囊、
屏状核、最 外囊和岛叶。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为内囊,分内囊前肢、
内囊膝和内囊后肢。第三脑室居两侧 背侧丘脑之间,其后方为缰三角、缰连合、
松果体和大脑静脉池。其他有大脑的脑叶和沟回。
6
、试述大脑前动脉的行程及分段。
< br>大脑前动脉自颈内动脉发出后水平行向前内,
进入大脑纵裂后,
先在大脑额叶内
面上行,
继绕胼胝体膝向后改称胼周动脉,
它沿胼胝体上缘后行至压部上方再转
向后上 成为楔前动脉至楔前叶。分五段:
A1
段,水平段,起始处与前交通动脉 之间,分支有内侧豆纹动脉,经前穿质供
应尾状核头部和内囊前肢;
A2
段,上行段,前交通动脉至胼胝体膝,分支有额底内侧动脉和额极动脉,供
应大脑额叶眶面和额 极;
A3
段,膝段,与胼胝体膝弯曲一致;
A4
段,胼周段,也叫胼周动脉,向上发出行走于扣带回内的胼缘动脉后再分支
成为(或者直 接分别发出)额中间内侧动脉和额后内侧动脉;
A5
段,终段,即楔前动脉。
7
、简述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分段名称?
颈内动脉分颅外段及颅内段,颅内段分
5
段:
(
1
)
颈动脉管段
(
2
)
海绵窦段
(
3
)
前膝段(
4
)床突上 段(
5
)后膝段
椎动脉分段:
(
1
) 横突孔段(
2
)横段(
3
)寰椎段(
4
)枕骨大孔段(5
)颅内段。
8
、试述声襞和环状软骨层面的结构。
此断层经第
6
颈椎间盘及环状软骨,关键结构:环状软骨、声襞、甲状腺、颈动
脉鞘 。
此层面上内脏格为喉、甲状腺,呈矢状位的喉中间腔渐窄,两侧白色结
构为声襞, 左、右两侧声襞之间为声门裂。声门裂后端两侧有杓状会厌襞,分隔
喉腔和咽腔。
甲状软骨已融 合成拱形,
可见喉结。
内脏格中央为呈半环形的环状
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角的内侧, 周围有喉肌附着,其外侧为甲状腺侧叶,断面
面积增大,
包被于内脏筋膜中。
两侧胸锁 乳突肌向前正中线靠拢,
颈外静脉位于
其后方。
项部斜方肌变宽 厚,其深面依次是肩胛提肌、头夹肌、头半棘肌、颈棘肌。颈椎
横突的外侧,前、中斜角肌之间为斜角肌 间隙,有臂丛经过。
9
、简述上纵隔在胸部横断层的分层及主要结构?
第一层:胸腺层。
第二层:静脉层
(
左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
。
第三层:动脉层(主动脉弓及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
第四层:气管。
第五层:食管。
10
、简述主动脉肺动脉窗的境界和内容物?
上方为主动脉弓,下方为左 肺动脉,右侧为气管下端和食管,左侧为左肺。窗内
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以及脂肪,淋巴结等。
11
、试述肝门静脉合成处层面的结构。
此断层经第
1
腰椎间盘,关键结构:肝门静脉合成处、胰、网膜囊。
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颈后方合成肝门静脉,此合成处多在第一腰椎水平。
肠系 膜上静脉右壁是区分胰头与胰颈的标志。
在连续横断层中,
自上而下,
一般
先 切及胰尾,
再切及胰体和胰颈,
最后切及胰头。
胰头的右侧紧邻十二指肠降部,
-宫颈炎治疗方法
-宫颈炎治疗方法
-宫颈炎治疗方法
-宫颈炎治疗方法
-宫颈炎治疗方法
-宫颈炎治疗方法
-宫颈炎治疗方法
-宫颈炎治疗方法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04: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4358.html
-
上一篇:最新女性生理结构特点
下一篇:妇产科护理学部分重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