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妇幼医院
白细胞的概述
白细胞(英语:
white blood cell
),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血细胞。除白细胞外,人体
血液中还含有红血球、
血小板和血浆。白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以
及外来的东西。
白细胞作为免疫细胞,
在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
血液内的白细胞总数
或细胞分类百分比可有变化。除了在血液外,
白细胞还存在于淋巴系统、
脾以及身体的其它
组织中。由于白细胞 的异常增生失去控制而引起的一种恶性疾病称为白血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白细胞
外文名称
white
blood
cell
?
?
?
直径
7
~
20μm
个数
4000
~
10000
个
/mm3
?
目录
1
基本简介
2
主要特点
3
主要种类
4
其他资料
展开
1
基本简介
【
白
细
胞
】
leucocyte
简称
WBC
(
white blood cell
)
补充介绍:(本资料为非专业资料,适合非专业人员阅读)
1
单位:个
/
升(个
/L
)
2
正常值范围:(单位为
10
个
/L
)
⑴成人为(
4.0-10.0
)
×
10^9
个
/L
⑵新生儿为(
15-20
)
×
10^9
个
/L
⑶
6
个月到
2
岁为(
11-12)
×
10^9
个
/L
⑷
4到
14
岁为
8×
10^9
个
/L
3
临床意义:
⑴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⑵减少: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病毒感染;免疫系统衰弱;放化疗的影响。
2
主要特点
白细胞是一个很大众化的话题 ,
因为到医院看病经常会做化验检查,
而最常做的是血常
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 中最多用途的就是
白细胞计数
和分类。
因此公众有必要对其进行初步的
了解, 储备相关的基础知识。
白细胞俗称白血球,
是人体血液中非常 重要的一类血细胞。
白细胞在人体中担负许多重
任,
它具有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的作用 ,
机体伤病的损伤治愈能力,
抗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
对疾病的免疫抵抗力等。人身体 有不适时,经常会通过白细胞数量的显著变化而表现出来。
因此到医院看病很多情况下需要化验血常规, 现在医院血常规化验多采用仪器,常有
20
多
项指标,在很多时候医师往往首先关注的 是白细胞(
WBC
)是否改变。白细胞是一种非常
特殊且重要的细胞,因此了解其相关 的知识非常重要。
说到白细胞的变化首先是数量的变化。
正常 人白细胞总数在
(
4.0~10.0
)
×
10^9/L
。< br>其
实在这个数值上下
0.5×
10^9/L
,
也可考虑大致正 常,
因为这和人们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成年男女一般都在这个范围内,且性别之间没有太大 不同,但是儿童和婴幼儿则完全不同。
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数量可达到(
15~20
)
×
10^9/L
,在随后的一周中可降至
15×
10^9/L
左右,在
2
岁以内可达到(
10~12
)
×
10^9/L
,在
5
岁以下儿童也往往高于成人水平,平均
值在
8×
10 ^9/L
左右,以后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其 实白细胞还可以细分为五种类型,
使用仪器或人工方法对这五类细胞分别计数,
被称
为 白细胞分类计数。这五类白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占
50%~70%
,
淋巴细胞
占
20%~40%
,
单核细胞
占
3%~8%
,
嗜酸 性粒细胞
占
1%~5%
,嗜碱性粒细胞不超过
1%
。有关白细胞分< br>类检查的相关内容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介绍。
白细胞总数高于10.0×
10^9/L
通常被认为是异常,是被非常关注的问题,这种升高既
有 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
我们可以不必担心生理性因素造成的暂时性升高,
但是绝对
不能忽视病理性增高。白细胞生理性增高往往有以下情况,如剧烈
运动
、体力劳动、冷热水< br>浴后、酷热和严寒、紫外线照射、妇女月经期和排卵期、妊娠期(特别是妊娠
20
周后) 、
产后、吸烟者、情绪激动、刺激、儿童剧烈哭闹等因素都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增高。此外在安
静 和放松状态下较低、
活动和餐后适当增高、
下午较上午偏高,
一天之内的变化甚至可相 差
一倍,
因此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应尽量保持在平静状态下,
在相同的
时间< br>段内检查,
其结果
才更具参考价值和可比性。
白细胞病理性增高非常重要,
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判断。
急性细菌性感染
白细胞会迅速升高,而且和感染程度呈正比。例如患者常因感冒、发热、咳嗽、疼痛等症状
到医院看病,
医生
多通过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初步判断是否因细菌性感染而造成以上的临床症
状。白细胞升高往往意味着患者症状因细菌性感染而导致各身体器官和组织的急性或慢性的
感染、
炎症
、组织损伤等情况,
因为白细胞是一类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可以看作是人体防
御系统的重要防线,
当发生感染时,
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会迅速出现(表现为白细胞数量的增多),吞噬入侵人体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而且这种细
菌性感染 程度往往与白细胞数量升高成正比。
而白细胞不升高往往被看作是病毒入侵导致的
感染,
白细胞升高呈幅度较小、
缓慢的状态。
此外各种组织损伤、
外伤、
手术后、
急性失血、
中毒、
恶性
肿瘤
、
急性中毒等白细胞也会有明显 升高,
但这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其他检查手
段进行判断和分析。
白细胞升高最严重的问题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也就是白血病,
其白细胞常会明显升
高,
其升高幅度可以是正常人的数倍或数十倍以上。
此类患者不仅白细胞数量出现明显 改变,
更重要的是其质量发生重要变化,
大量幼稚细胞出现在外周血液中。
白血病有许 多类型,
可
分为急性与慢性,
此时不仅仅要看白细胞数量,
还需要做血涂片甚 至骨髓穿刺检查、
流式细
胞分析和
分子
生物学检查才能确认。
当白细胞数量低于
4×
10^9/L
时被称为白细胞减 少,但其临界值往往设定为(
2.5~4
)
×
10^9/L
,
也就是说低于
2.5
时肯定考虑为异常。
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长期接触放射线、
各种理化因素导致的中毒、
肿瘤的化疗和放疗、
脾功能亢进 、
自身免疫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功能障碍等都会导致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 少,
当然这些疾病的
诊断还要依靠其他的检查手段才能确定。
应该注意的是,
当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特别是中
性粒细胞低于
1.0×
10^9/L
时,非常容易发生感染、反复感染,且疾病治愈较为缓慢,甚至
可以引发败血症,此时一定要引起患者 本人和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2.1
外观观察
2.2
功能作用
白细胞能
吞噬异 物,
浆细胞产生抗体,
在机体损伤治愈、
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 br>要的作用。
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 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
因此检
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
白细胞是一个庞大的血细胞家族,
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 能是多样的,
但是,
它们之
间不是相互孤立的,
在机体的防护、
免疫 和创伤愈治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尽管它们是血液中
的一类细胞成分,
但它们功能的发挥 ,
更多地体现在循环管道外的器官组织中。
在功能方面
它们与这些器官组织中的许多细 胞成分如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
纤维
细胞等密切相关。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
灭入 侵的病原
微生物
。
2.3
吞噬作用
吞
噬作用是生物体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防卫机制
之一。
对于其 要消灭的对象无特异性,
在免疫学中称之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中性粒细胞和
单核细胞 的吞噬作用很强,嗜酸性粒细胞虽然游走性很强,但吞噬能力较弱。
白 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
从血管内渗出,
在组织间隙中游走。
它们吞噬侵< br>入的细菌、
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一般认为,
白细胞能向异物处 聚
集,并将其吞噬,这是因为白细胞有趋化性。由于细菌体或死亡的细胞所产生的
化学
刺激,
诱发白细胞向该处移动。组织发炎时产生一种活性多肽,也是白细胞游动的诱发物质之一。
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
内含多种
水解
酶,
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
一般一个白细胞处理
5
~
25
个细菌后,本身也就死亡。死亡的白细胞集团和细菌分解产物
构成脓液。
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
3
~
4
天,即进入 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
为巨噬细胞。变为巨噬细胞后,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 增强。但其吞噬
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
如病毒、
疟原虫和细菌等。
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
淋巴细胞
的特异免疫功能。此外,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 与损伤细胞的作用。
2.4
特异性免疫功能
淋巴细
胞也称免疫细胞,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
主要作用。
所 谓特异性免疫,
就是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种特异性抗原,
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
或进行局 部性细胞反应,
以杀灭特异性抗原。
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
分为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两类。
⑴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是由
T
细胞来实现的。这种细胞在血液中 占淋巴细胞总数的
80%
~
90%
。
T
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 致敏细胞后,
其免疫作用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直接接触
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
如肿瘤细胞,
异体移植细胞;
分泌多种
淋巴因子
,
破坏含有
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
繁殖
;
B
细胞与
T
细胞起 协同作用,
互相加强,
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⑵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主要是通过
B
细胞来实现的。当此细胞受到抗 原刺激变成具有免
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即免疫球蛋白,以针对不同的抗原。
B
细胞内有
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蛋白质
合成旺盛。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发生 免疫反应,
抗体能中和、沉
淀、凝集或溶解抗原,以消除其对抗体的有害作用。
2.5
嗜碱性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这两种细胞在血液中停留时间不长,主要在组织中发生作用。
⑴
嗜碱性粒细胞
这类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
肝素
和< br>过敏
性慢反应物质等。
肝素有抗凝血作用,
组织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br>过敏性慢反
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
能引起平滑肌收缩。
机体发生
过敏 反应
与这些物质有关。
嗜碱性细
胞在
结缔组织
和粘膜上皮内时,称肥 大细胞,其结构和功能与嗜碱性细胞相似。
⑵嗜酸性粒细胞
这类细胞平时只占白细胞总数的
3%
,但在患有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病
时其数量 明显增加,如感染裂体吸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可达
90%
。这类细胞吞噬细菌能
力较 弱,但吞噬抗原
-
抗体复合物的能力较强。此外,这类细胞尚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
大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东南妇幼医院
-东南妇幼医院
-东南妇幼医院
-东南妇幼医院
-东南妇幼医院
-东南妇幼医院
-东南妇幼医院
-东南妇幼医院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01:2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4072.html